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美操运动是一项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的追求人体健与美的运动项目,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健康、力量、美丽”是健美操运动的主要特征,整套动作的艺术性和完成情况是健美操运动欣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王娟 《四川心理科学》2014,(20):186-186
健美操剧目创编是一门能够很好培养大学生多种能力的课程,健美操剧目的创编是通过设定主题情景以及道具的应用及音乐动作的展示来通过肢体语言演绎一个故事情节。只要学生掌握了健美操剧目创编方法及原则,在创编申赋予健美操新的生命力,培养学生健美搡自编自导自演的能力,使其更加丰富具有感染力。也对于终身从事健美操教学、健美操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健美操运动是以徒手操的各种基本动作为基础,结合舞蹈、艺术体操、健美、武术等诸多运动,经编排、组合并配置音乐的一项能提高身体综合素质的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它以其独特的“健”与“美”的魅力和休闲娱乐性,吸引了大量高校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富有乐趣、丰富多彩的健美操运动中,女大学生们不仅增强了体质,改善了体态,也陶治了她们的情操,提高了她们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在普通高校武术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正确而优美的示范,对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与概念、加快动作掌握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由于在身体素质、协调性、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掌握动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对于教师来讲,在做好示范动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同时,如何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同样非常重要.其中在练习过程中,运用学生做示范就是有效手段之一.此方法如运用得当,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健美操动作教学中,教师在各教学阶段的正确而优美的示范,对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与概念,加快动作掌握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协调性、接受能力等的差异,在掌握动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如何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对于老师来讲,在做好示范动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在练习过程中,运用学生做示范就是手段之一,此方法如运用得当,必然会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一、学生示范的形式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  相似文献   

6.
梁磊 《美与时代》2004,(11):89-90
一前言 健美操是以人体为对象,以健美为目标,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艺术创造为手段,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一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练习者在明快的音乐节奏中进行全身各关节、各部位的节律运动,陶醉于音乐的旋律之中,融化在物我两忘的艺术审美境界之内,在欢乐中健身、美体、减肥.所以健美操正以它强大的生命力风靡全球.  相似文献   

7.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享受美是人的天性之一。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如果将一节课从教学语言、教学环境、课堂氛围和练习形式等方面进行“美化”,那么,它定能为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首先要把握好语言的节奏和声音的高低。例如,在发出口令时,语言节奏要明快,干脆利落,声音要洪亮威严。在讲解动作要领时,语速要快慢适中,声音要让所有学生都听到。在表扬学生时,要语调舒缓并带有赞叹的感情色彩。比如一个学生轻松自如地完成了支撑跳跃动作,老师可以夸这个学生身轻如燕飞过了跳箱,然后落地生根稳如泰山。其次,  相似文献   

8.
上肢关节动觉感受性与体育訓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尚侠 《心理学报》1964,9(1):96-104
問題体育运动的技巧是通过动作綜习来掌握的。在动作练习的过程中,由动作引起的运动感觉是其最基本的、最直接的“調节者”。謝切諾夫指出:“毫无疑問,这些感觉虽然是模糊的,但在各个肌肉收縮的协調活动中却起着主导作用。巴甫洛夫因而认为运动分析器是內部分析器中最重要的分析器,它的活动所产生的感觉,是由运动所引起的,又支配和調节着运动的进行。  相似文献   

9.
健美操运动是有氧运动的一种,是以人体有氧系统供应能量的运动,其特点是活动时间长、强度低.只有有氧运动才能良好地影响人体,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体操内容丰富,动作繁多,技术复杂。即使要完成一个简单的动作,也要有一定的素质基础,更不要说完成高难度、高质量的成套动作了。身体素质训练在体操训练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需多讲。男子少儿体操在各阶段训练中的素质练习,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素质训练的内容;二.素质训练的安排与方法;三.素质训练的要求。一、素质训练的内容各年龄阶段的素质训练内容不是一在直不变地,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技术水平的提高,素质练习的量和难度也随之增加。启蒙阶段训练主要是基本身体素质的练习,任务就是打基础,为培养优秀运动员做准备。因为是为将来的“…  相似文献   

11.
一、研究目的 在中学体育篮球项目教学中,教师对于所教授的技术动作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同时进行观察纠正,是目前体育课堂中最常用的教学模式。但教师技术示范动作是否准确、时机掌握是否恰当、学生对示范动作观察情况及领会程度均对教学效果有着较大影响。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影像视频的日益普及,影像资料的合理运用对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情况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对影像资料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作用进行相应实验分析,认为影像资料在体育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实践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体育课选项大学生的自尊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身体自尊的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维度球类选项学生高于武术和健美操;在身体吸引力维度武术和健美操选项学生高于球类选项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和武术选项。在整体自尊方面各选项学生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课程标准理念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灵活性,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让每一名学生从体育学习中受益。  相似文献   

14.
短时动作记忆的容量和精确度与动作学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采用实验室实验法,被试自我报告分析及调查访问法,以三个年龄(10岁、14岁、18岁)组学生及专项运动员为实验对象,揭示短时动作记忆的容量和精确度及其与动作学习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被试的短时动作记忆容量为“5±2”,短时动作记忆的容量与动作学习的练习次数相联系;短时动作记忆的精确度与第一次动作练习的准确度相联系。(2)短时动作记忆的容量有随年龄增长而递增的趋势。(3)运动员与非运动员被试对于同类动作学习的练习次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徐乐春 《心理学报》1994,27(1):21-27
该研究采用实验室实验法,被试自我报告分析及调查访问法,以三个年龄(10岁、14岁、18岁)组学生及专项运动员为实验对象,揭示短时动作记忆的容量和精确度及其与动作学习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被试的短时动作记忆容量为“5±2”,短时动作记忆的容量与动作学习的练习次数相联系;短时动作记忆的精确度与第一次动作练习的准确度相联系。(2)短时动作记忆的容量有随年龄增长而递增的趋势。(3)运动员与非运动员被试对于同类动作学习的练习次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校体育发展趋势,在大学三年级应开设终身体育项目:女生:舞蹈、健美操等;男生:长拳、太极拳、棍等。笔者在太极拳教学中充分利用美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引导学生对太极拳产生兴趣 著名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提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以二十四式太极拳为例,它讲究意念引导动作、气沉丹田,具有心静体松、以腰为主宰、发力于全身等特点。像这样运  相似文献   

17.
一、开展写字教学的意义 1.理论意义。《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对于小学生来说,写字不仅可以巩固识字,还可以陶冶情操,形成审美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文化素养。语文“新课标”还在第三部分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小学一至六年级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相似文献   

18.
思品课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自我参与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一、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培养学生参与能力的前提1、钻研教材,把握特点。思品教材把“五爱”教育做为教学的基本内容,每篇课文都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溶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所以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特点,正确选择教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老师在课前应做充分  相似文献   

19.
精细动作技能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而产生的运动, 它可以为个体提供认知经验, 丰富认知对象, 进而促进个体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当个体需要将认知资源-注意在两个或多个任务之间进行分配时, 熟练的精细动作可以节省注意资源, 为高级的认知任务更好地服务; 精细动作与认知在发展中不断相互促进, 有些动作是某些认知习得或认知练习的先决条件; 精细动作技能可以预测小学低年级的学业成绩, 尤其是阅读和数学成绩。精细动作技能和认知发展的关系具有大脑神经发育基础, 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共享相同的脑区, 如小脑和前额叶。因此, 某些认知损伤的病症可以通过精细动作的训练而得到改善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孙月  陈巍  丁峻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8):1138-1146
人类日常动作有两种类型, 一是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动作模式, 即感觉运动(sensorimotor)模式; 二是以人们头脑中的观念意图为基础, 由观念引导, 为了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而执行特定的动作, 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动作模式, 即观念运动(ideomotor)模式。观念运动理论(ideomotor theory)所解释的就是以基于意图的动作。该理论经历了长期的演变, 一般动作执行与动作模仿领域内的行为与神经科学研究的证据初步证实了观念运动的理论构想与主要机制:共同编码机制与镜像神经机制。观念运动理论在贯通感知觉与动作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由此还产生了共享环路模型(shared circuits model, SCM)等新近观点。此外, 观念运动理论还强调了目标和预期的重要地位。未来还需加强对动作与意图之间的通路, 以及动作的本体性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