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幼儿教育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一次家长调查中,我发现大部分家长都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认知规律。由于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引导,致使在儿童教育上出现了认识上的误区和歪曲教育规律、发展规律的做法,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孩子们“伤”在了起跑线。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呢?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教工作实际,感受到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是促进儿童快乐成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各种材料,是幼儿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3.
语言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先取决于语言。”幼儿期是一个人一生语言发展的最初期,也是关键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因此,语言教育是幼儿因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4.
混龄教育是指将不同年龄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幼儿按照一定的模式加以组合,以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为了从实证角度考察混龄教育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纵向设计的方法,追踪了40个分别来自混龄教育和同龄教育班级的幼儿.通过设置不同的助人情境,安排不同的受助对象,对比两种教育模式下幼儿的助人行为成绩及前后测成绩的变化.结果发现,幼儿在不同助人情境中的助人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接受过混龄教育的年长幼儿比接受过同龄教育的年长幼儿更倾向于帮助低龄幼儿;混龄教育幼儿后测的助人行为较前测有了显著的提高,同龄教育幼儿的助人行为变化不显著.这表明,混龄教育比同龄教育更能促进幼儿的助人行为发展,这一效应尤其表现在他们对待低龄幼儿的助人行为中.  相似文献   

5.
想象力是人们从事一切创造发明必不可少的条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通过音乐教育,从小培养和发展幼儿想象力,是幼儿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前联邦德国巴伐利亚州主管儿童音乐教育的官员里斯蒂安·霍尔伯格曾讲过这样一句话:“想象力比技巧更重要”。这是他从事十一年儿童音  相似文献   

6.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环境育人。丰富的、支持性的环境不仅在幼儿心中播下美丽的种子,更激发他们对艺术创意活动的兴趣和对美的感受。因此,在艺术创意实践研究中我们从幼儿的立场出发,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进行实践探究,创设富有支持性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自主艺术创意活动。富有审美情感的一日生活环境,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与艺术的接触。“生活艺术化、艺术存在于生活中”,我们提倡“让艺术教育回归幼儿”,一日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视、听、奏、舞、画、做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泥塑区域是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升幼儿经验、获得快乐的平台。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泥塑创作能给幼儿带来快感。创设幼儿园泥塑区域,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需求,将学习巩固、动手操作、经验提升、体验成功等融为一体,以促进幼儿在快乐地"玩中学""做中学"。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丰富泥塑区域环境,必须分阶段性投放不同教育内容和种类的辅助材料,以引领幼儿自主探索,使之成为传递教育信息、反映幼儿发展状况的重要媒介,这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儿歌又称“童谣”,它具有词句简单、生动有趣、想象丰富、琅琅上口、短小易记的特点,非常符合幼儿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往往是幼儿较早接触到的一种文学样式,也是幼儿文学中最重要、最成熟的一种文体.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儿歌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幼师可以借助儿歌的教学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的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词汇,同时还可帮助幼儿提高认知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但是幼师生在学习《幼儿文学》这门课的“儿歌”专题内容时,主要只是了解儿歌的概念和发展情况,掌握儿歌的特点、分类及传统艺术形式,学习儿歌创作的方法等理论知识,而缺乏对选择儿歌教育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学习.通过观察幼师实习生在幼儿园的具体授课实操表现,笔者发现实习生对于儿歌的教学内容有些随意,教法也比较单调.那么如何把握好幼师儿歌的教学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它的功能呢?笔者认为,幼师教师需学会在备课时以教育和教学的目标作为指引,围绕“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方面来选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才会更有效地发挥儿歌的教育作用,才会避免儿歌教学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9.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和幼儿思维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幼儿一般用语言进行思维,同时也运用语言把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一般来讲思维能力混乱的幼儿,语言表达也缺少条理性;思维能力强的幼儿,语言表达也顺畅自然。发展语言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小班时期正是幼儿口语发展的时候,我们必须抓住时机,加强培养幼儿学说普通话,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幼儿的口语能力。那如何让幼儿乐意说普通话并且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呢,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幼儿教育是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素质和谐发展为最终目标。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幼儿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其自身各种因素的平衡发展。因此,艺术教育的培养影响着幼儿全面发展进程。1.创设宽松、自由、开放、鼓励的艺术环境。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奥尔夫特别强调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便于交流和共享的学习环境,他曾经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一、家庭教育如何为幼儿园教育做好准备 幼儿园教育尽管以游戏为,但毕竟与家庭环境有了很大的差别,幼儿面对骤然陌生的环境大多会产生抗拒心理,有的幼儿甚至因为无法适应幼儿园生活而变得沉默寡言,脆弱敏感。如家庭教育能提前为幼儿入园教育做一些准备,会大大减少幼儿的入园焦虑,缩短幼儿入园后的适应时间,对很多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更快地掌握,让幼儿在园生活更加愉快自信。家长在幼儿入园前一段时间内可以多给幼儿讲一些涉及幼儿园的故事,让幼儿对幼儿园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也应该寻求一种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这就更需要我们倡导的以幼儿生活为内容的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通过让其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品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全托幼儿是24小时生活在幼儿园中的,其带给孩子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与日托幼儿是完全不同的。从我们多年的教育经验来看,全托的孩子往往比同年龄人更加独立自主,也更加懂事和成熟。  相似文献   

14.
【前言】我们关心教育的现况及未来的发展,故参酌古今教育方式提出“四阶段的教育理念”供各界人士参考,本文仅就其重点略述之,期能抛砖引玉加以引申阐发,并愿与关心教育的家长及教师们共勉,付之实践。今本文专以品德及智慧教育为主,希望能和目前学校知识技能教育相辅相成,期能培养出更具有深刻文化素养及知识更丰富、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第一阶段: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众所周知,0岁至3岁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很可惜一般父母多轻易错过。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与幼儿一起成长,是新时期学前教育的特点。新时期的幼儿教师应该既有较高专业素养又有很好的教育技能。师幼互动被视为幼儿园教育的最基本要素,而教师则是促进师幼互动行为的支点.案例一:这是小班下午的体育活动《小鸟学本领》的时间。活动一开始,老师扮成“鸟妈妈”,带着“小鸟们”来到了“大树林”。老师说:“今天,鸟妈妈要带小鸟一起来学本领,孩子们,你们饿吗?”由于这时幼儿午睡起床后刚吃过点心,有不少孩子回答说:“不饿”。  相似文献   

16.
关于孩子喝水的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我们感觉培养孩子养成喝水的好习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何才能使幼儿积极地去喝白开水,保证充足的饮水量”,为此我们进行了“幼儿饮水的有效管理”初步的研究,以求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积极饮水,从而使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如果家长、幼儿园或者社会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卫生教育,将会导致孩子在学龄期出现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等不良的现象,幼儿的这些不良行为不仅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还会给家庭、幼儿园教育、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案例背景: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这就是说,环境设置的真正意义在于利用环境进行教育。“墙壁”环境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幼儿园的每一面墙都能说话”成为幼儿教育教学的现代理念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以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拟人化教育是针对幼儿的“泛灵”心理,将世界人格化,使幼儿将周围同化,引起幼儿注意和兴趣,以此期待教育结果、达到教育目的一种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0.
时下,家长们普遍关注子女智力开发和知识教育,认为孩子的聪明与否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甚至于过份推崇智力测验,而把智力商数(IQ)看作是孩子是否成才的唯一条件,从而步入家庭教育的误区。“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们心急急情切切地希望孩子成绩一天一个样,于是乎,强迫孩子识汉字、背唐诗、学外语、做算术,有的甚至走入强迫孩子背词典,背平方立方数的极端;不惜重金追赶潮流让孩子练琴、学画、玩电脑者有之;人为地增加强度、难度,进行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施行各种教育计划或方案者有之。似乎这样填鸭式辅导、全方位“轰炸”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