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三,五年级学生阅读理解中插图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香  张必隐 《心理科学》1997,20(5):464-465
1问题的提出阅读中的单词识别、句子理解、语义分析等已有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研究.但是对课文结构、特别是对课文外在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插图作为课文外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国外大多数以连续课文为实验材料的研究者所得结论:插图对课文理解存在积极效应。但这些研究仅局限于插图对阅读理解产生什么效应的问题上,对于影响阅读理解中插图效应的有关因素缺乏综合性的考察。事实表明,插图与课文之间的相关关系、材料的难度、读者的水平、阅读过程中的自我监控策略以及考察的指标等都是影响阅读理解中…  相似文献   

2.
高二学生阅读插图课文的即时加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ASL4200R型眼动仪,对28名高二年级学生阅读插图课文的阅读理解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高二学生阅读不同呈现方式课文的阅读成绩和阅读时间,以及注视次数、注视点持续时间和回视次数,插图课文显著优于无图课文.插图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高二学生阅读不同难度课文的阅读成绩和阅读时间,以及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易课文显著优于难课文.  相似文献   

3.
所谓情景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设计出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置学生于真实的语境中学习真实语言,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笔者认为课程设计对于教学情景的设置有较大的影响.我将从课文导入、教学活动安排思考题布置等方面对如何设置教学情景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有无插图课文的眼动过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沈德立  陶云 《心理科学》2001,24(4):385-388
本研究使用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ASL)生产的4200R型眼动仪,采用2×2的二因素混合设计,对30名初中二年级学生阅读有无插图且难易不同的课文的阅读理解指标和眼动指标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初中生阅读有无插图课文的成绩、时间和速度等阅读理解指标,插图课文显著优于无图课文,插图对课文的阅读理解整合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而且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等眼动指标插图课文亦显著优于无图课文.(2)初中生阅读易课文的成绩、时间和速度等阅读理解指标不仅显著优于难课文,而且注视次数、眼跳距离和回视次数等眼动指标易课文亦显著优于难课文.  相似文献   

5.
48名 1 3岁中学生被分为高低两种学习能力 ,每种被试又被分成两组分别学习配有两种插图 (多媒体静态插图和多媒体互动插图 )的一篇生物说明文 ,结果表明 :( 1 )在重在考查插图加工水平的图片测验上 ,学习能力和插图类型主效应均显著 ,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 2 )在重在考查文图整合加工水平的文字测验上 ,学习能力和插图类型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即只有当学习能力高时 ,两种插图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 3 )在被试的填图过程中 ,被试的尝试次数与其插图加工时间及学习效果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这说明 ,多媒体互动插图可促进所有被试对插图的加工 ,但只能促进学习能力高者对图文的整合加工 ,而且多媒体互动插图对学习的促进效果与被试加工插图时的实际加工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课程是由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情景等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课本教材又是课程理念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依托,它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要求,是我们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用好课本教材。数学教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特别是实验教材,那就是插图多。课本教材中,有的采用生动地语言来描述学习课题,有的采用直观的图例来描述。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用具体的图例来描述,学习课题更直观、更有效。因为用图形中的物体来表示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时,学生不仅易学易懂,面且更能深沉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自觉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最常规化的教学.在课堂上要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很多时候是被动的读书,很难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学习课文模式化,自我休验和感受教条化,感觉语文学习枯燥乏味.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引导学生变阅读到悦读.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设计教学时,要让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挖掘课文的内涵和外延,让他们的语文思维获得深入发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实现创新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一、创设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为他们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发  相似文献   

9.
正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让语文教学变得直观、生动和有趣。当然,在运用这些辅助手段进行教学时,要适时而合理,要尊重文本,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探究。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做到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呢?一、“巧”用于导入,做到有情有景巧妙运用画面或者影音录像进行导入,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促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秋天》一文的教学中,在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多媒体被引入到了教学课堂,丰富了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高效教学创造条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把数学中的抽象知识直观化,转化成色彩鲜艳的图片、有趣的动画,让学生在新颖的学习方式中增加数学学习兴趣,积极  相似文献   

11.
部分线索效应指让学习者学习一系列材料, 在随后的测试阶段, 给学习者提供先前所学材料的一部分作为提取线索, 让其回忆剩余的材料, 回忆成绩反而比没有提取线索时回忆成绩差的现象。通过3个实验, 以图片为实验材料, 考察了图片部分线索效应学习时间分配的发展特点。实验1考察了图片部分线索效应的边界条件, 结果发现:图片学习中, 以物体名称为线索时, 不存在部分线索效应; 而以图片为线索时, 存在部分线索效应。结果表明:跨域线索是图片部分线索效应的边界条件。实验2利用图片作线索, 考察了图片部分线索效应的发展特点, 结果发现:图片学习中, 不同年龄被试均存在部分线索效应。结果表明:年龄不是图片部分线索效应的边界条件。实验3考察不同年龄被试对部分线索消极作用的记忆监控的发展变化趋势, 结果发现:小学二年级儿童即使经过多次学习, 也不能意识到部分线索的消极作用; 小学五年级儿童经过二次学习后, 方可意识到这种消极作用, 并在部分线索条件下安排了更多的学习时间; 初二和高二年级学生经过一次学习, 即可意识到部分线索的消极作用, 他们均在部分线索条件下安排了更长的学习时间。结果表明:儿童的学习时间分配决策能力在小学二年级到小学五年级之间有一个质的提高; 与初二学生相比, 高二学生对部分线索带来的消极影响做了更多的时间补偿。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是互相作用的,教学设计可以指导课堂教学,同时,从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反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那什么是教学设计呢?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目标的指示下,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统筹安排的工作。语文教学设计就是语文教师根据语文教学的目的,对一节课、一篇课文或者一个单元、一个学期的教学进行总体规划,对其教学内容、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作出科学的、合理、系统的整体性安排。教学设计有单元教学设计,有课文教学设计,有课时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的艺术性是指语文教学设计既要符合科学性、教育性,还要符合审美的要求,要让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验到艺术的感受和美的情感,并且这种感受和情感应该是水到渠成,自然而不矫揉造作的,应该是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流畅。黑格尔说:“使人感到快乐的表现必须显得是自然产生的,而同时却又像是心灵的产品,产生时无须通过自然物产生时所须通过的手段。这种对象之所以使我们欢喜,不是因为它自然,而是因为它制作得自然。”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达到这种艺术性要求,必须要做全方位的理性的审视。  相似文献   

13.
王俊 《美与时代》2023,(3):99-101
合作教学法是伴随着我国教学制度不断完善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教学方法之一。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应用合作教学法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效率、教师专业能力的作用。合作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更加符合现在教育背景下所提出的要求,更加人性化。它是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转变为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的新型教学方法。作为一种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它是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合作教学法在高校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上讲,学生们往往喜欢I听故事胜于枯燥的讲授课文。在错综复杂、引人入胜的故事面前,学生们无需调动自己的注意力便可以在“无意注意”的影响下专心致志的听讲,进而对课文本身产生浓厚兴趣,马上进入故事情境,甚至愿意主动探求文章精髓。这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有莫大的好处的。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强大动力,所以在各科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设法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充分发挥主动作用,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在科学课教学中,我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呢?现在,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做法:一、通过诱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主要探讨了自我生成教学中不同类型的提示对学习效果和学习感知的影响。实验1发现自我生成教学的学习效果好于重复学习。实验2对比了图片、文字、关键词三种提示和无提示的效果。结果发现图片和关键词提示具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实验3设置了关键词提示组、生成提示组和无提示组。结果发现关键词提示和生成提示的保持成绩好于无提示,生成提示的迁移成绩好于无提示。此外,关键词提示和生成提示可以促进学习者产生更多的概念单元。结论认为:(1)在自我生成教学时获得图片提示能促进知识保持,获得关键词提示能促进知识保持和迁移。(2)相比于被动获得提示,学习者主动生成提示更能促进知识迁移。(3)概念单元数量在提示影响学习效果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早期的纯文字刊物当中并没有插图,读者在这些刊物中普遍会产生一定的乏味感,为了强化刊物的趣味性,插图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在广告设计中,插图创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插图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是广告设计教师必须要掌握的技能。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打破传统思维的约束,在熟练掌握设计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夸张地开展艺术设计,从而使学生的插图创作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何更生 《心理科学》2003,26(5):912-913
1 问题提出  现代学习心理学主张 ,学生写作能力是一种学习结果 ,这种学习结果是由写作内容知识、写作技能和写作策略性知识构成的1。写作内容知识即陈述性知识 ,或者说是关于文章“道”的知识。它在写作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常直接决定作者“写什么” ,对作品的质量特别是对文章的材料是否切题、是否充实具体等有重要影响2 。中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无话可写或“无米下锅” ;写出来的文章也往往存在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等现象。用现代教学心理学来看 ,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长时记忆中缺乏与作文要求相关的写作内…  相似文献   

19.
邢莉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159-159
读书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只可惜课外书籍的插图再漂亮,也比不上漫画书的趣味性、电视节目的连续性、或电动玩具的动作性,更何况有一部分的益智书籍根本没有图画。有家长说:“家里买了一套又一套的书,但是孩子就是不肯翻阅。”“孩子只看漫画书,其他都没兴趣。一本专家推荐的好书到他手里,只花了三分钟就翻完了。”这就造成了目前课外阅读的一些弊端,例如:由于学生校内作业量过多或者因为看电视、玩电脑挤掉了课外时间,导致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有些课外读物中配有大量的插图,学生往往会被这些图片吸引住,导致学生只看画面,不看文字;由于课外读物中的多数名著过长,可读性差,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多数小学生不爱读名著;多数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写出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抹煞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会使学生觉得是在完成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生正处于情感教育的初级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与情感,并借助情感教育开展相应的素质培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促使课堂更加有趣味性,在课堂当中应用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与"课文"对话,促使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对此,研究以"情"动人、以"境"导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必然能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1.根据课堂需求,借助"情"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