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后记     
本刊应读者要求和编委建议,今后拟在可能条件下开辟专栏,就某一类问题发表几篇文章,以便能够比较集中地反映当前外国哲学界某一方面的问题和提供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某一流派的资料。本期第一栏就控制论的哲学问题译载了四篇文章。头一篇是苏联科学院别尔格院士写的关于控制论的综合介绍。其次译载了两篇就控制论与思维的关系问题展开争论的文章:一篇是苏联科学院科尔莫戈洛夫院士写的,他主张人能够制造出能思维的机器来;另一篇  相似文献   

2.
<正>社会排斥是指由于为某一社会团体或他人所排斥或拒绝,一个人的归属需求和关系需求受到阻碍的现象和过程。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平均而言,一个人每天至少会报告一两起此类事件,即他们忽略或排斥了他人以及被他人忽略或排斥了。社会排斥会对个体的情绪、行为与认知造成负面影响。鉴于社会排斥所造成的痛苦性和威胁性伤害,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讨社会排斥的潜在前因与应对方法: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成为排斥的目标,而有些人则更容易被他人或团体所接受?当个体遭受社会排斥时,是否只能选择默默承受,还是可以选择积极的方式来应对?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视野中的社会排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社会排斥是许多社会问题的深层根源,长期为社会学者、政策研究者所关注。近年来,心理学者也将目光转向了社会排斥研究。在心理学者的视野中,社会排斥是指个体被某一社会团体或他人排斥或拒绝,一个人的归属需求和关系需求受到阻碍的现象。文章主要介绍了社会排斥影响个体认知、情绪和行为的研究。文章认为,在我国开展社会排斥的心理学研究,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流行又称时尚,是指一个时期内社会上或某一群体中广为流传的生活方式。它是通过社会成员对某一事物的崇尚和追求,达到身心等多方面的满足。流行的普及性及约束力,虽不及道德规范,但在某一流行所波及的社会成员中,人们所感受的压力足以导致一致性的行为心态。  相似文献   

5.
“成功之路”是探索各界各业;名人及普通人的成功道路的栏目,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将成为本栏目的特色,对成功规律的深入探寻将是本栏目的生命力所在.欢迎各位作者和读者把您自己的、您身边的成功事例奉献给本栏.  相似文献   

6.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语)当代自然科学的成就,正在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和变化。为适应开创哲学研究新局面的要求,吸取由当代自然科学构成的“时代精神”,用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特辟本栏。本栏将陆续介绍与哲学密切相关的当代自然科学诸学科,欢迎读者踊跃投稿,热情支持。  相似文献   

7.
对于德性论的研究,在中西伦理学研究中都是一个热点问题,但这一流派的主旨意趣、根本特征、逻辑框架、呈现形态如何,对之却仍然缺少一个全局的把握,德性伦理的类型学(taxonomy)与方法论研究就很有必要。本文试图为此做一点准备工作,分析了当代西方德性论主要是在21世纪的新进展,提出这一流派呈现出多元、丰富的研究局面,在研究主题上不断深化,范围不断向政治哲学与应用伦理学拓展,形成了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斯多亚主义、情感主义、尼采主义等理论模式,围绕德性自足性、德性与规范、德性与知识、德性与情境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充分讨论。当代德性论所呈现的多元局面,根本上植根于人性以及人类生活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8.
法门龙象,自古以来专指佛家在世的英才,如中国四大翻译家之一鸠摩罗什门下就曾有道生、僧肇、道融、僧睿,称“什门四圣”,有如护法的神龙宝象。本栏称作“法门龙象”,正是要介绍当代中国佛教的杰出人物。如今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百业兴旺,人们除去物质上的要求之外,更意识到精神生活的可贵,对佛门中的高僧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尊重。许多读者看了上期本栏发表的《一代学僧—中国佛学院纪实》纷纷来信,对能有新的沟通兴趣很浓。因此我们将陆续介绍至今仍在神州大地上孜孜不倦、踏踏实实为众生弘法的高僧,以便更多的人领略他们的风采,了解他们的襟怀。  相似文献   

9.
天心正法派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 ,对道教“天心正法派”及其支派作了考证 ,在许多问题上都有作者自己的独立见解。如 :提出该派的创派时间是在两宋之交 ;该派与灵宝派、上清派皆有一定的关系 ;混元教派似不属于天心正法派 ,等等。文章还对“天心正法派”的教理教义作了考察和介绍 ,尤其是对其以“三符”“两印”为主要内容的天心正法 ,介绍颇详。相信本文对治道教史的读者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研究实诳主义的历史有很多困难。首先必須把实证主义的哲学問題和这一流派的某些代表人物曾作过研究的具体科学問題加以区分,这一点在分析現代实证主义时特别重要。主要困难在于实证主义所提出的哲学原則往往很不明确和极其一般。因而,連資产阶級历史学本身都把19世紀和20世紀欧洲哲学中各种不同的、甚至彼此往往有原則差別的派別叫做“实证主义”。  相似文献   

11.
晚唐北宋以来,内丹炼养术风行一时,道教符箓派亦践行此术,遂产生出了一些新符箓派,如天心正法派、灵宝东华派、神霄派、清微派、净明派等.这些道派既承袭了北帝派、镇元派的道法传统,兼行上清与正一之法术,更援引内丹之法,出现了"内丹外符"的新气象.所谓的"内丹外符"或谓之"内修外法",即将内炼神气与外施符咒术结合为一.  相似文献   

12.
政治评价就是社会、集体或他人,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政治准则、规范,通过舆论形式对他人的行为作出革命与反动,进步与落后的判断;道德评价则是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规范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善与恶的判断。社会对人的这种行为褒贬抑扬,反映了作为客体的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西方关于儿童欺骗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秀丽  车文博 《心理科学》2005,28(1):122-124
欺骗是指意图培养他人的错误信念,以至于使他人产生错误或进入误区的行为。本文介绍了西方关于儿童欺骗研究的新进展,其中包括欺骗与说谎的区别,欺骗的理论假设、相关研究,以及儿童欺骗研究的焦点和现存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他人问题或主体间性问题是现象学的核心问题。为了避免重新落入"主体主义"或"唯我论"的窠臼,勒维纳斯既没有像胡塞尔那样,从认识论上用"同感"概念来构造他人,也没有像海德格尔那样,从生存论、存在论上用"共在"结构来描述他人;既没有像舍勒那样,用"中立的体验流"来说明"我—你/他"关系的起源,也没有用萨特的(本质上是黑格尔式的)"主奴辩证法"来刻画"自我—他人"的施虐—受虐关系,而是从"面对面"的伦理关系上肯定了他人的绝对"他异性"和"外在性",以及相对于我的至高无上的优先地位。他人是不可还原、不可表象、不可认知、不可同化的超越和无限。我是被他人绑架为其负责的"人质",我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无限地为他人负责的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后,身体美学迅速成长为一个新兴流派,这一流派的崛起昭示着一种重新演绎文化、生命、艺术以及终极关怀的可能性。先秦儒家思想重身体、重实践,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所在。从身体美学这一维度,可以重新解读和诠释先秦儒家思想,并从中发掘出先秦儒家身体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即——美是德性的显现。  相似文献   

16.
所谓合群性(affiliation),是指个人积极接近他人和参与他人的活动,想获得他人认同的趋势或趋向,以及被他人所接受的程度.本文中幼儿的合群性,主要是指幼儿被他人所接受,认同的程度.人是通过和他人的交往,在得到他人的认同,为他人所接受的过程中,发展着他的思想、感情和知识经验的.可以说,在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中,人与人的交往起着重要作用.而幼儿时期,是人与人交往、形成各种各样关系的开创时期.  相似文献   

17.
关系种种     
这一期本栏换了一种编法,由一例一议改为分类综合评议。两种编法都是可取的,今后打算根据来稿情况,灵活采用。这一期本栏的稿件,全部是各地作者自发投寄的。在本刊的来稿中,属于“病院”栏的比重最大。这反映本栏得到了广泛的关心。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来稿,尤其希望不断提高稿件的质量,搞得更广一些,更深一些。引用材料务请认真核对,不要搞错。  相似文献   

18.
生活充满抉择,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人们常需寻求他人建议,抑或直接请他人代己决策.诸多研究探讨了自我决策、向他人建议,以及代他人决策之间的差异.探究这种差异的动因之一在于考察何种条件下的决策更优或更“理性”.以往研究表明,自我决策或他人决策(向他人建议或代他人决策)均有可能更易违背理性决策原则,隐含着他人决策优于自我决策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传统智慧有一定的边界条件.研究者一般从认知(建构水平理论)、情绪(类型和卷入度),以及动机(调节聚焦理论)三种视角对自我-他人决策差异进行解释.本文作者提出基于理由的决策(reason-based account)假设来解释自我-他人决策在理性程度上的差异.未来研究可从决策过程及脑机制上深入考察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9.
通常认为第一人称视角假设会导致我无法认识或知觉到他人的心灵,如何解释两主体之间的关联就成了问题。萨特认为不能将他人问题等同于对他人心灵的知觉问题,而是应在与世界和与我的关系中来定义他人。通过分析遭遇他人的日常经验,萨特阐明了我与他人在意识层面上的根本关联,即"我的为他存在"。  相似文献   

20.
西方现代派美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竭力贬低理性、意识、思维的功能与作用,或把人的创造活动与动物本能等同,或极力夸大直觉、灵感、潜意识甚至梦幻的作用,致使现代派美术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一种非理性、反逻辑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