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蒲鲁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特点是实现形而上学与政治经济学的结合,或者说用哲学方法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过去的研究普遍忽视或一味拔高、贬低蒲鲁东的上述理论。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贯穿了蒲鲁东的研究始末,他最初主张通过所有权批判,进而求得形而上学规律在政治经济学上的应用;在创立了"系列辩证法"之后,他建构了"经济进化的系列",力图将政治经济学变为一种"在行动中的形而上学"。尽管蒲鲁东的上述思想包含着政治经济学变革的要素和可能,但由于其带有强烈的观念论色彩而无法付诸实现,也必然会遭到马克思的严厉批判。  相似文献   

2.
哲学方法的不同,造成了蒲鲁东和马克思对社会经济现象理解的对立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不同路径。前者把普遍理性看作社会存在的前提,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是作为普遍理性的工具的经济范畴矛盾运动的结果,尝试用系列辩证法来构建一门新的社会经济学。后者则以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为起点来把握社会和历史,认为经济范畴只是特定社会时期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和暂时产物,在唯物史观的维度下有针对性地批判蒲鲁东系列辩证法,并且萌发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延用到《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观照社会经济现象的不同哲学方法的背后,是马克思和蒲鲁东对黑格尔辩证法的不同态度、把握社会现实的不同程度和社会变革方法的不同可行性,这些足以成为评判他们哲学方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蒲鲁东辩证法的批判是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体系批判的核心。蒲鲁东的辩证法成分包含康德和黑格尔的思想,以往学界认为主要侧重于后者。本文则认为,蒲鲁东的思想来源更侧重于对康德二律背反思想的吸收,与黑格尔辩证法本身相距甚远甚至对立,但在形式上与黑格尔辩证法又具有同构性。马克思通过对蒲鲁东辩证法的批判,从更深层次来说是对自康德以来的德国古典哲学传统的总批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重思马克思对蒲鲁东辩证法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永恒正义是伴随18世纪的思想传播而兴盛起来的一个理念。在蒲鲁东、杜林等人的著作中,永恒公平、永恒正义被作为永恒的理性、永恒的真理来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蒲鲁东、杜林等人的批判中,特别对其永恒公平以及永恒正义等乌托邦式的社会正义观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从而把社会正义从人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从生产逻辑到资本逻辑的思想转变中,历史性思想的形成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哲学的贫困》与《致安年柯夫的信》则是这一思想形成中的重要节点。与蒲鲁东等将资本主义社会看作自然社会不同,马克思强调这一社会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建立在这一社会基础上的思想观念同样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历史性思想使马克思意识到以生产逻辑为基础的人类学意义上的哲学,并不能真正区别于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同样不能真正实现对近代以来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理论前提的批判。马克思历史性思想的形成,为《资本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批判,提供了方法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所有权最终导致了对所有权的否定,这是自由主义劳动所有权理论的悖谬之处,也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起点。正是通过劳动所有权批判,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核心从近代政治哲学有关劳动所有权问题转化为资本所有权问题,即从"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研究。就此而言,马克思政治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就不是基于某种需要的"外在嫁接",而是一种根本意义上的"内生关系",正是基于劳动所有权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构筑着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石。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政治哲学是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思考人类文明形态变革的问题,这是一个大写的"资本论"或者大写的"法哲学"所要完成的任务,也构成了大写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7.
评判《哲学的贫困》的价值意义理应将其置于同时代的思想图景之中。同斯密、黑格尔和蒲鲁东等同时代的思想家一样,马克思创作《哲学的贫困》也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理论宗旨,力图完成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内在整合。但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之间关系的认识、资产阶级社会及其经济生活的理解、社会未来发展图景与实现途径的展望等方面,马克思不仅给出了与上述三位思想家根本不同的答案,而且还深入批判了他们的论点,彰显出他在这一时期所实现的思想变革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中有关资本与劳动间关系的论述为依据,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关于人的话语的逻辑传承和超越。从抽象人本主义(劳动的异化)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劳动的被迫转移)两个不同视角出发,两个文本都指出了劳动比资本优越,资本终将消亡这一走向,不同之处在于《资本论》立足于劳动的自我所有权构造了世界内在秩序和人类社会前景。作者认为自我所有权原则比平等原则有更广的覆盖力。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同时也是一种伦理学批判。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持有的一些伦理观念:一是包含选择自由和自我实现的自主自由,一是包含身份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劳动对等的平等原则。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权关系中得出这些伦理观念,也通过这些观念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权关系。马克思是借助"经济关系的人格化"概念讨论这一问题的。这个概念为马克思的伦理学提供了基于"第三人称视角"的认识论图景。这一图景为开发"第一人称视角"的规范伦理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G.A.科恩是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也是将分析哲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历史唯物主义解释的第一人。在对马克思的公平正义思想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他一方面反驳了自由至上主义者诺齐克的自我所有权原则,另一方面又批判了罗尔斯正义思想的差别原则,从而捍卫了社会主义的平等,突出了平等的规范性意义,将平等作为马克思公平正义思想的理论内核突显出来。研究G.A.科恩的社会主义平等思想,不仅能够把握住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争论的焦点,明确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态度,而且能够为阐释马克思的平等观,揭示马克思公平正义的思想本质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的批判解释学把传统注重文本理解的解释学改造为注重现实实践与理性批判的解释学,即一种意识形态批判,它本质上是一种新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学。在哈贝马斯看来,伽达默尔强调前见、权威、传统、教化的合理性,导致其缺乏彻底的意识形态反省与批判精神。批判解释学也是深度解释学,即心理反思分析的解释学,它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为榜样,注重挖掘潜藏在各种扭曲交往、虚假交往、神经病症等的意识形态压抑与控制。最后批判解释学也是一种政治解释学或社会解释学,它珍视平等交往、自由解放等价值理念。哈贝马斯的批判解释学产生了双重历史效应,它实现了解释学的实践哲学转向和社会批判理论的解释学转向。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西方批判理论中,霍耐特的"承认"理论与朗西埃的"平等"学说共同致力于社会批判,但两者在批判方法、价值原则与政治路径上存在着分歧与争论。霍耐特主张以社会哲学方法分析病态社会,朗西埃则认为应当以歧义理性认识社会。霍耐特坚持平等从属于自由,从自由出发构建获得承认的社会条件;朗西埃则主张将平等作为正义的核心,通过实践平等来扰乱并中断治安秩序,在重构政治的过程中实现解放。两者关于"承认还是平等"的争论,再次凸显了"在感性生活与理性原则的偏离之中如何实现解放政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对自由主义价值观进行了多维批判并表现为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逻辑深化的过程。《论犹太人问题》讨论了人的权利、公民权利以及政治解放的局限性,对自由、平等、私有财产进行了分析。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自由主义价值观进行了意识形态批判,并基于实践观点重构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解释模式,批判功利主义,消解了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哲学基础。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生产方式,分析了自由、平等、所有权等价值理念与资本主义生产、交换、流通等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自由主义价值理念进行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基础上的内在综合批判。马克思的批判揭示了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实质以及它的内在缺陷,为我们科学认识当代自由主义,把握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以及可能的发展前景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青年马克思的批判哲学是沿着双重逻辑展开的,即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的对现实的市民社会的批判,和以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为基础的一般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从宗教批判入手,开启了其批判哲学的双重逻辑,从而完成了对近代西方形而上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开创了全新的思想体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批判的灵魂和本性是现实批判。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首先实现其对中国社会现实的科学批判,才能在逻辑上进而实现其对整个世界现实的科学批判。然而,目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受"非批判的批判"的困扰,虚假的批判和"错位的批判"是阻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其现实批判功能的羁绊。只有彻底摆脱"非批判的批判",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为中国道路的不断创新提供方法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福科在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中设想了建立一种"新的权利形式"的可能性,他认为这一权利形式将克服传统的政治哲学概念的缺点,尤其是克服个人对"惩戒技术"(disciplinary technologies)的服从.福科的批判揭示了个人自由和平等的法律约定与当代社会实际生活的异化之间的矛盾,但他本人没有提出这一"新的权利形式",而其他学者根据福科的批判所做的尝试也不成功.  相似文献   

17.
贯穿于马克思早期著作中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卢卡奇、科尔施、布洛赫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特色构成一种趋向——实践哲学。哲学的"实现"依赖于实践哲学,元批判是实践哲学的基础。马克思早期著作把元批判观点限定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卢卡奇的物化概念是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最初基础,理性的元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和早期实践哲学之间最重要的联系。在当代,技术的批判理论拒绝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局限于政治经济学领域,从对理性的一般性批判,转化为对技术和技术学科的实现形式的批判,更新了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不仅是现代社会批判的开启者,而且也因其批判的深刻性和超前性而著称于世。然而,在正统的阐释者们那里,马克思这方面的卓越贡献却被掩蔽起来了。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试图把马克思的思想分解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并分别对它们进行研究。不幸的是他们完全忽视了马克思哲学的特殊性。我们认为,马克思哲学与传统哲学之间的一个重大差别在于马克思哲学也是一种经济哲学。这就是说,必须把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贯通起来,才可能真正进入马克思哲学的视域。一进入马克思哲学的视域,立即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马克思在1858…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是理解黑格尔哲学的极好的入手处。黑格尔通过对康德哲学广泛而深入的批判,彰显了他自己哲学最主要的特征和贡献。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最根本的目标是批判康德哲学的主观主义二元论,因为这种二元论反映了现代世界和人的种种严重分裂。黑格尔把康德哲学称为"主观观念论",把自己的哲学称为"绝对观念论";"绝对观念论"的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克服现代性造成的种种二元分裂。另外,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构成了黑格尔哲学的积极动力;他一直为人诟病的形而上学及其各个核心概念,只有在此背景下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看,阿多尔诺哲学是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哲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哲学具有两个原则:一是资本批判的原则,或理性批判的原则;二是道德批判的原则,或文化批判的原则。阿多尔诺把这两个原则运用于考察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工业和反思奥斯维辛现象,通过批判启蒙精神,在微观层面上发展了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哲学观。在此基础上,他建构了以否定概念为核心的文化的形而上学,彰显了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哲学的文化批判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