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婴儿气质及母亲的养育态度与亲子日常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430名母亲及其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婴儿气质行为评定量表(Infant Behavior Questionnaires,IBQ)、养育压力量表(ParentingStress Index,PSI)及母亲与婴儿的日常活动问卷对6个月婴儿气质、母亲的养育态度及母亲与婴儿的日常活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婴儿气质中的积极情绪与母亲-婴儿日常活动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母亲的养育态度,主要是母亲对养育困扰的评价,与亲子日常活动中的认知刺激活动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在婴儿气质、母亲的养育态度与亲子日常认知刺激活动之间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前言在知觉辨别中,视觉和触觉的作用已有过不少研究,在J.Gibson 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一周岁左右的婴儿就已具有触觉通道和视觉通道相互传递信息的能力。但对这二者的相互作用问题,仍有不同看法。R.P.Kelvin 的研究表明,通过单一感觉道(如“视—视”或“触—触”)对物体大小的辨别与交叉感觉道(如“视—触”或“触—视”)进行辨别的结果没有什么差别。但在我们以前的一项研究中,发现由视觉识记的图形,通过触觉再认,要比由视觉再认的成绩为差;而由触觉识记的图形,通过视觉再认则比触觉再认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思维与智慧》2006,(2):F0004-F0004
画面表现了一位母亲在哺乳时的情景,母亲眼帘下垂,平和安详地注视着怀中的婴儿,充满了慈爱;左右两扇对称的窗户既丰富了画面的背景,更增添了画面平稳、安静的构图氛围。作品的表现非常生活化、人性化、充分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回归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卫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出生缺陷(birth defect)是一种婴儿在母亲的子宫内便发生了的发育异常[1],即出生时就存在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异常,包括先天畸形、智力障碍、代谢性疾病等.当今,出生缺陷已成为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出生缺陷的发生直接影响着婴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工作记忆可以同时保存多个信息并且容量有限, 这一内在机制是工作记忆研究的重点问题。视觉和言语等研究领域都发现工作记忆能够存储多个信息单元, 但对振动触觉工作记忆是否能存储多个频率信息目前尚无相关研究。由于振动触觉频率刺激和视觉刺激具有不同的神经编码机制, 以及振动频率信息是通过躯体感觉产生的模拟的、单维的、参数化信息, 振动触觉工作记忆容量及其加工存储机制的研究也必不可少。首先, 本项目将采用新的实验范式, 探究不同的刺激呈现方式以及不同反应报告方式下, 振动触觉工作记忆的容量及其认知机制。其次, 本项目也将同时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 来阐述振动触觉工作记忆加工存储的神经机制。探究基于触觉频率信息的参数工作记忆容量及其神经机制是完善工作记忆模型的重要补充, 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工作记忆系统的理解, 并为视觉、听觉、触觉多模态感知觉信息的跨通道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联觉(Synesthesia)是“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亦即由一种感觉引起其他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或者说是指当个体受到来自一种感觉通道的刺激时会同时自动体验到另外一种感觉的现象。由于其生理机制,联觉促使创作者或听众在音乐作品的听觉上与视觉、嗅觉、触觉发生勾联。李小诺在《音乐的认知与心理》书中指出:“声音许多方面的特征,如音高、音强、音值(速度与节奏)、音色(发音速度等)、协和性(紧张度)、织体、  相似文献   

7.
意识问题是心理学理论中的根本问题。①自我意识问题是意识问题的一部分,其重要意义,也可想见。顾名思义,自我意识是关于自我的意识。一有人说,我们每个人都能把宇宙劈成两半,就是我与非我。人们并非从诞生之初就能区分我与非我。乳儿还不知道自身的存在。他吮吸自己的小手或小脚,与吸奶瓶或母亲的乳头一样热心。婴儿才慢慢把主体和  相似文献   

8.
触觉是个体探知外部世界的重要感觉通道, 其情绪功能在维系社会联结、促进人际沟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触觉的情绪功能一方面表现为通过触觉动作本身直接传递情绪信息,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增强注意和锐化社会评价的方式促进个体对跨通道情绪信息的加工。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 触觉情绪信息由无髓鞘C纤维介导, 经脊髓丘脑束通路投射于岛叶(头面部触觉情绪信息的传导路径尚不明确), 并在杏仁核、内侧前额叶、后颞上沟等“社会脑”网络的核心区域被精细加工。未来还应对触觉情绪的人际依赖性、文化独特性、操作标准化, 及其在神经水平上与感觉-辨识系统间的关联性与独立性做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9.
触觉空间精确性与触觉神经元密度相关联的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应用栅栏定向任务,通过对小学一年级儿童和大学生的触觉敏感性的比较,验证触觉敏感性与神经元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对较大的易于分辨的刺激,成人可以完成得较好,而对较细小的难于分辨的刺激,儿童成绩更好。本研究验证了高感受单元密度对应较强的触觉敏感性的假设。  相似文献   

10.
白静  王德恒  曹晓华 《心理科学》2007,30(3):588-591
目的:探讨触觉刺激对触觉注意的影响,以揭示选择性注意的机制。方法:利用在体电生理记录技术,记录了288个丘脑腹侧基底核(ventrobasal nuleus of thalamus,VB)神经元放电活动,并着重考察了不同强度触觉刺激对丘脑神经元细胞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触觉刺激对大部分的触觉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均有抑制性影响。提示触觉刺激降低背景噪声可能是触发选择性触觉注意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1.
对盲人的研究表明,在失去视觉以后,只要我们把感觉学习训练的重点放在个别化的基础上,就能使盲人比较容易适应于使用其它感觉。在我们理解视觉缺陷儿童在认知学习方面的特殊问题之前,我们必须首先理解有关感觉学习的两个基本概念。不论接受信息通道的类型,分辨(dis-crimination)这一术语是指对味觉、嗅觉、听觉、触觉、视觉刺激的异同进行辨别的能力。而识别(recognition)是指感觉到的信息在以前就早已认识过的,这就意味着某个人能对某一刺激的物体加  相似文献   

12.
王继 《现代哲学》2020,(1):105-112
胡塞尔的触觉观是常常遭到忽视的一个主题。提到现象学直观,一般会将其与视觉联系起来。但在胡塞尔的诸多文献中,视觉与触觉经常成对出现,而且他认为触觉是元感觉场,强调触感知相对于视感知的优先性,进而将触摸行为视作实践活动的基础。不过,胡塞尔的这些表述大多是零散、不完善的。本文将通过触觉的双重立义特征来探讨其元感觉场地位,引出其作为元实践场的意涵;然后着眼于元实践区域中对象和主体两个维度的原初显现,将触觉优先性放入机械力和能力如何被给予和类比的问题中进行解释,以此对触觉在实践中的基础地位做一个新的系统性阐发。  相似文献   

13.
R.Over  纪桂萍  许宗惠 《心理学报》1979,12(3):108-112
经验对行为的发展起着多么大的作用?这个问题是传统的先天论者和经验论者论战的中心。一方认为婴儿在生物学上已经具备能够适应感觉刺激的能力,并以一种有系统的方式与外在环境交互作用。这种观点认为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完成的较复杂技能是来自成熟而不是来自经验。经验论者的观点可以William James的论述为代表:“婴儿用  相似文献   

14.
Julia Mayas 《心理学报》2009,41(11):1063-1074
通道内重复启动的研究提示老年人内隐记忆未受损, 这不只体现在视觉通道上还包括其他感觉通道(例如触觉、听觉和嗅觉)。然而很少有研究考察启动任务是否具有通道特异性。在以年轻人为被试的研究中发现跨通道迁移(视觉到触觉和触觉到视觉)和通道内迁移(视觉到视觉, 触觉到触觉)具有相似性。一项最近的研究进一步探索老年人在跨通道启动任务上是否受损。结果显示视觉和触觉间的跨通道启动在年轻被试和老年被试上都是保留的且具有对称性。并且, 对于自然声响、图片的通道内和跨通道启动任务随着年老化发展仍旧保留。这些行为结果和其它最近神经科学结果显示跨通道启动发生于枕叶后纹状皮层区, 而这一区域在老年人中未损坏。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利用不同知觉通道间、利用熟悉的和新异的刺激并结合行为的和脑成像的方法, 通过设计完善的跨通道启动来研究正常老人与阿尔兹海默病人, 还包括将设计得完善的启动任务包括在用于改善老年人记忆功能的项目中。  相似文献   

15.
张青  王争艳 《心理学报》2022,54(2):141-153
为同时探究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对学步儿执行功能的影响, 对163对母婴进行追踪测量。婴儿6个月时根据母婴自由互动录像编码母亲敏感性; 使用最长注视时长范式测量婴儿注意特征; 使用母亲报告的《婴儿行为问卷—修订短版》测量婴儿气质; 24个月时使用多位置寻找任务、形状Stroop任务、逆转分类任务、延迟满足任务测量学步儿执行功能。结果发现:(1)婴儿6个月最长注视时长能够显著正向预测24个月的多位置寻找与延迟满足任务得分。(2)母亲敏感性能够正向预测气质外向性低的婴儿24个月时的逆转分类任务表现, 对气质外向性高的婴儿24个月时的逆转分类任务表现的预测不显著。(3)母亲敏感性能够正向预测最长注视时长更长的婴儿24个月时的形状Stroop任务得分; 负向预测最长注视时长更短的婴儿24个月时的形状Stroop任务得分。研究发现了针对不同特征的婴儿, 母亲的养育敏感性对学步儿执行功能影响的差异, 这对早期教育应该如何“因材施教”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卫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出生缺陷(birth defect)是一种婴儿在母亲的子宫内便发生了的发育异常[1],即出生时就存在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异常,包括先天畸形、智力障碍、代谢性疾病等。当今,出生缺陷已成为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出生缺陷的发生直接影响着婴儿死亡率。我国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也逐年增加、日益突出,1996年~2004年,我国医院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004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28.38/万[2]。出生缺陷所带来的健康损失和疾病负担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已经成为影响民族素质的公共…  相似文献   

17.
林仲賢 《心理学报》1964,9(3):11-22
在触觉定位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者早已看到:动觉和触觉同时参与比单靠触觉进行定位发生的誤差要小,利用视觉表象可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在施用刺激时,视觉参与(被試看着主試施予刺激)使定位誤差更加減少。近年来有的研究者从运动知觉和表象方面研究視觉和动觉相互作用問題,結果发現:两次試驗中,视觉均参与下,定位是相  相似文献   

18.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提供视觉、听觉和触觉等信息为用户创造身临其境的感知体验, 其中触觉反馈面临诸多技术瓶颈使得虚拟现实中的自然交互受限。基于多感官错觉的伪触觉技术可以借助其他通道的信息强化和丰富触觉感受, 是目前虚拟现实环境中优化触觉体验的有效途径。本文聚焦于触觉中最重要的维度之一——粗糙度, 试图为解决虚拟现实中触觉反馈的受限问题提供新思路。探讨了粗糙度感知中, 视、听、触多感觉通道整合的关系, 分析了视觉线索(表面纹理密度、表面光影、控制显示比)和听觉线索(音调/频率、响度)如何影响触觉粗糙度感知, 总结了当下调控这些因素来改变粗糙度感知的方法。最后, 探讨了使用伪触觉反馈技术时, 虚拟现实环境中视、听、触觉信息在呈现效果、感知整合等方面与真实世界相比可能存在的差异, 提出可借鉴的改善触觉体验的适用方法和未来待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王甦  韩凯 《心理学报》1985,18(1):82-87
本文报道被动触觉的长度总合实验。在应用单一的标准刺激的条件下,在前臂内侧进行了单一的和各种复合的变异刺激的比较实验,所得到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这与主动触觉和应用复合的标准刺激的实验结果相一致,表明长度总合是触觉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讨论了策略在长度总合中的作用与对长度辨别阈限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园艺景观康复疗法是由多学科发展交叉而形成的康复治疗方法。人体感官受到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刺激,治疗的心理机制在于它能以减少患者消极的精神状态,增加积极的感觉,如:镇静安神、消除疲劳、血压、心率平稳、情绪改善、心理平衡。治疗的脑机制在于通过增强神经-内分泌调节,反馈于大脑皮质的感觉、运动区及边缘系统,起到改善病人疾病的状况,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