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笑对健康有益,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然而对哭又怎么看待呢?其实,从心理调节角度分析,哭倒是排除机体有害物质和解除抑郁悲痛情感的一种重要调控手段。弗雷博士1982年领导进行了首次有关成人哭泣行为的研究,研究对象有331人,其中男45人、女286人。他发现两性平均哭泣持续时间为6分钟,而在晚间女人哭泣持续时间几乎是男人的两倍,似乎此时女人的情感最容易受刺激。40%的女人为争执、婚姻、爱情事件而哭,而男性却为事业、电影、电视、书籍内容而伤感,女人哭泣的次数较男人多出4倍。眼泪一向被人与懦弱相联,而女人又被视为弱者,因此人们认为女人应…  相似文献   

2.
不同人际关系群体情绪调节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梅  卢家楣 《心理学报》2005,37(4):517-523
研究比较了人际关系良好和人际关系不良高中生在8种情绪调节方式(情绪表露、情感求助、放松、认知应对、压抑、哭泣、情绪替代、回避)使用上的差异,以求了解高中生的情绪调节现状,并为高中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提供有效借鉴。结果表明:高中生在情绪表露、情感求助、放松和哭泣4种情绪调节方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多于男性。受欢迎的学生较多的使用情感求助、认知应对和情绪表露三种情绪调节方式,被拒绝和被忽视学生常压抑自身情绪。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在不开心时,得到的劝慰大多是“笑一笑”。很少有人劝其“哭一哭”。哭在人们的脑海中被定格为一种对身体有害的情绪反应。然而新近科学家们的实验与研究却给了我们一个迥然不同的结论:哭对缓解情绪压力是有益的。 心理学家克皮尔调查了137人,并将他们分为健康组和患病  相似文献   

4.
正海伦·凯勒说:"我一直在哭,一直在哭,哭我没有新鞋子穿。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有人没有脚……"看到这句话,我心里一惊,我不也曾为没有鞋子穿而哭泣吗?不久前,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苦恼中。勤勤恳恳工作多年,可职称还是没评上。尽管别人都劝我说,评不上的因素很多,谁也不能否认我的工作成绩,可是我还是感觉很没面子。糟糕的情绪持续了很长时间,我觉得自己的表情都有点冷若冰  相似文献   

5.
<正>"男孩子不能掉眼泪"是我们常常听见父母教育男孩的信念,更有一次听见有人说:她每次听见孩子哭的时候不去抱他,当他笑的时候再去抱,这样强化就可以让他从此少哭多笑,当时就觉得这个方法很奇怪。哭声是我们出生后发出的第一个声音,如果没有哭声,我们会担心这个婴儿的情况;哭泣对于婴儿来说是天经地仪的行为。这不禁让我对于哭声产生了好奇。我们为什么会哭呢?动物也许会呜咽、嚎叫,即使猿类有泪腺,但也只是用于清洁、呵护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研究老年人的情绪对其认知效率和偏向的影响,随机选取25名正常老年人完成两项实验。一个为情绪STROOP实验,记录被试命名阈下呈现情绪图片(积极、消极和中性表情的人脸图片)后的颜色块的反应时;一个为情绪启动实验,同样呈现情绪图片后紧跟的是人的后脑勺图片,记录被试对后脑勺图片人物的表情猜测。结果发现,相对于中性情绪图片条件,老年人将跟在哭表情图片后的人物更多的猜测为哭;但是只有男性老年人的认知反应时因情绪图片条件而异:消极情绪图片延迟反应,积极情绪图片促进反应。  相似文献   

7.
综观已有的相关研究发现:1.女性比男性更频繁地体验到情绪且体验更强烈;2.同一种情绪,男性与女性可能体验到不同的内容;3.男女在情绪反应上也存在差异。情绪性别差异的最初原因是基于身体结构差异的社会分工;这种社会分工也使得人们对不同性别的情绪表现持不同的期待,因而也形成相应的性别刻板印象;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或其他看护人按性别刻板印象对孩子进行区别对待和教育。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大数据研究方法,对爬取的"动车事故"发生后40天内的94,562条相关微博进行情感分析,以探讨网民对"人祸"的道德情绪特点,同时对不同群体情绪表达差异进行探讨。结果发现:(1)网民对于动车事故主要表达的道德情绪有:愤怒、鄙视、厌恶、同情和爱。(2)包含不同道德基础的事件与不同的道德情绪相关联;(3)对于愤怒、厌恶和鄙视,男性普遍有更高的表达倾向和表达强度,而女性更倾向于表达爱和同情且强度更高;(4)对于爱和同情,团体VIP用户组表达的可能性和强度都高于其他用户;个体VIP用户比非VIP用户更可能表达愤怒、鄙视和厌恶,而团体VIP用户表达这类情绪的强度最小。研究表明,虚拟网络中人们道德情绪特点依然符合道德基础理论;不同群体在表达道德情绪时的差异性是对道德基础理论相关研究的补充。总言之,数据挖掘技术和情感分析方法是进行情绪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分享     
陈锡辉 《天风》2003,(4):53-53
复活的主对那位充满焦虑、痛苦的马利亚说:“妇人,你为什么哭?”复活节的讯息最先传向那些哭泣.痛苦的人,那些完全失去盼望的人,遭逢变故的人,找不到生命有何意义的人。 复活节不是在百合花香,千红万紫,耀眼光芒中降临。它是在天还未亮,晨雾还未散去。在哭泣、疲惫、恐惧、混乱、彷徨、迷惑、忧伤……的处境中降临。  相似文献   

10.
文化和性别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外关于文化和性别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中的作用的新近研究认为,文化和性别及其相互作用会产生基本不同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连接模式.在个体文化的社会(如美国),人们倾向于以对立的方式(如两极方式)来体验和表达情绪;在集体文化的社会(如中国),人们倾向于以辨证的方式来体验和表达情绪.而且,女性在这种倾向性的表现上明显高于男性.最后,作者论述了该领域若干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们普遍认为情绪会影响推理活动,但长期以来缺乏实证研究的证据。文章总结近年来有关情绪对推理影响研究的实验证据,围绕情绪的两方面因素即情绪状态与情绪信息是否影响逻辑推理的问题,对情绪与推理的关系进行探讨。简要介绍了情绪与推理的理论假设以及其实验范式,主要介绍情绪与推理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生活经验和文献证明,男性相比女性有更少的情绪表达行为。据此,本研究假设表达抑制进行负性情绪调节具有男性优势,而采用认知重评调节时可能没有该性别差异。在不同的实验阶段,被试分别采用自由观看、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策略观看负性情绪图片,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ERP),以及使用各种策略之后的主观情绪体验。结果表明,采用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调节情绪后,被试报告的负性情绪体验没有出现男女差异。然而,对ERP晚期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的统计分析发现,LPP的中期(2000~3000 ms)与晚期(3000~4000 ms)波幅均出现了调控策略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男性而言,负性图片诱发的LPP波幅(2000~4000 ms)在表达抑制条件下相比自由观看条件出现显著降低,但女性没有出现上述效应。此外,在LPP各个时间窗口,采用认知重评策略进行情绪调节时均无显著性别差异。上述结果表明采用表达抑制策略进行负面情绪调节时,男性具有相比女性更好的调控效果。这提示男性比女性更适合采用抑制情绪表达的方式进行日常情绪管理。这种性别优势可能来源于社会对男女性性别角色的不同期望。  相似文献   

13.
以103名大学生为对象,在正性、负性两种情绪状态下,用句子整理任务引发被试抑制情绪或表达情绪两种情绪调节方式,采用信号检测论测得正、负性表情的表情知觉敏感性。结果表明:(1)表情知觉敏感性存在情绪一致性效应,在负性情绪状态下,人们对负性表情更敏感,差异显著(p=0.002);在正性情绪状态下,人们对正性表情更敏感,虽然只是边缘显著(p=0.700)。(2)自动抑制情绪会降低人们的情绪体验,并且会影响表情知觉敏感性的情绪一致性效应。在自动抑制启动的状态下,人们对正、负性表情都不太敏感。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s, PMS)女性的情绪平衡性存在问题, 而现有研究多从负性情绪上升的角度考察PMS的发病机制, 而对其正性情绪缺损的关注不足。鉴于正性情绪与奖赏进程密切相关, 本研究试图从奖赏进程失调的角度考察PMS女性与健康女性的差异以及该差异是否存在阶段特异性的问题, 以期从正性情绪缺损的角度揭示其发病机制。具体而言, 分别选取PMS女性与健康女性23名和22名, 考察两组被试在黄体晚期(即经前期)和卵泡早期(即经后期)正性情绪以及完成赌博任务时的脑电数据时域和频域的差异。主观问卷结果显示, PMS女性的愉快和平静情绪低于健康女性, 并且情绪平衡性也低于健康女性, 但无明显的阶段特异性。时域分析结果显示, PMS组在经前期收到奖赏反馈后奖赏正波(reward positivity, RewP)的波幅和差异波(即奖赏条件和惩罚条件下的差值)的波幅均低于健康女性, 进一步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对于PMS组来说, 经前期奖赏条件下的RewP波幅和差异波波幅与经前期的情绪平衡性显著正相关。频域分析的结果则发现PMS组在经前期奖赏条件下的θ频段(4~7 Hz, 250~400 ms)能量低于健康组。研究表明, PMS女性在经前期的奖赏加工进程存在异常, 表现为对奖赏反馈的预期增强, 而在收到奖赏反馈后又出现了钝化反应, 且奖赏进程的失调与情绪平衡性相关。本研究为理解PMS女性奖赏进程失调的动态加工时程和神经震荡特征及其与情绪平衡性的关系提供了初步的神经生理证据。  相似文献   

15.
这次尝试失败后,我就死了哭出来的心。每每看着老婆为芝麻大点事就哽咽难言,看着电视上超女们泪飞如雨水淹荧屏,就一边恨得牙根痒痒,一边绝望地艳羡:说哭就哭,做女人真有福啊!印象里,哭泣是人的基本生理功能,谁还不会哭啊。但偶然盘点一下自己的人生,忽然惶恐地发现,自己好像已失去了流泪的能力。16岁那年,因为在教室里和几个同学偷喝啤酒,被班主任拎到办公室大骂一顿,还结实地赏了我一个大耳光。当时眼泪就出来了,狂躁的班主任更怒:你个熊包,长成大男人了还敢哭!立即又赏了我一记。于是眼泪被生生憋回去,没想到这一憋就憋了那么长时间,到下…  相似文献   

16.
曾为中美关系打开大门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先生在他80寿辰时,前来祝寿的美联社记者向他请教长寿秘诀,这位8旬老人脱口而出:“千万不要回顾过去。”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十年以来, 情绪对记忆的影响越来越受到认知心理学家的关注。本文总结了我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师从傅小兰研究员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我的研究以中文词语为学习材料, 分别考察了在编码过程中和编码结束后诱发情绪对项目记忆和来源记忆的影响。当情绪在编码阶段被诱发, 主要的研究发现如下:1)负性情绪增强自由回忆, 但正性情绪只呈现出增强自由回忆的趋势。2)负性情绪降低总体再认记忆, 但正性情绪对总体再认记忆没有影响。此外, 正性和负性情绪均不影响“记得”反应的正确率; 然而, 负性情绪降低了“知道”反应的正确率, 正性情绪对“知道”反应的正确率没有影响。3)正性和负性情绪均对来源记忆(即对词语字体颜色的记忆)没有影响。当情绪在编码结束后被诱发, 主要的研究发现如下:1)对女性被试而言, 负性情绪增强了项目记忆的巩固, 然而, 对男性被试而言, 正性和负性情绪均不影响项目记忆的巩固。2)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被试, 正性和负性情绪对来源记忆的巩固均没有影响。本研究的上述发现对建立情绪和记忆的关系具有理论意义, 对如何在教学情境中如何利用情绪诱发促进学生的记忆巩固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情绪的发展性问题考虑,利用ERP技术对个体具体情绪状态到元情绪状态这一发展过程进行探索性研究。采用情绪的图片感知范式,2(情绪状态:情绪体验和情绪自我觉察)×4(情绪类别:愉快、悲伤、厌恶和恐惧)的被试内实验设计。结果表明:个体报告元情绪状态比报告基本情绪状态所用反应时更长;约在图片呈现后250ms,个体报告具体情绪体验与元情绪觉察出现ERPs的分离,且对自身情绪进行觉察的过程中的ERPs波幅更负。结论:具体情绪体验与元情绪自我觉察存在不同的神经机制。个体元情绪自我觉察对情绪感受具有抑制作用,元情绪自我觉察会降低个体情绪感受的强度。  相似文献   

19.
研究采用类比推理的四项比例式任务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究不同回避动机强度的消极情绪(恐惧—高动机强度、悲伤—低动机强度、中性情绪)对类比推理的影响及脑机制。结果发现:(1)行为:不同回避动机强度的消极情绪均会延长类比推理的反应时; 与中性情绪相比,悲伤会提高推理的正确率,而恐惧会降低推理的正确率。(2)脑电:图式提取阶段,N400、P300、LNC被诱发; 类比映射阶段,N400和LNC被诱发,情绪在N400和LNC上的主效应均显著,恐惧情绪下的N400和LNC幅值比悲伤情绪和中性情绪下的更大。研究表明,情绪对类比推理的作用发生在类比映射阶段。恐惧情绪窄化认知,悲伤情绪扩展认知,支持情绪动机维度模型。  相似文献   

20.
卵巢激素影响女性恐惧情绪加工的神经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性别差异导致恐惧情绪加工的两性差别。女性对恐惧情绪加工受到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浓度的影响。近年来, 人类脑成像技术、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综合研究发现了卵巢激素影响女性恐惧情绪加工的神经机制。其中, 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杏仁核活动增强, 使女性对恐惧面孔识别的准确性增加, 而孕激素水平则相反。这与女性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对社会交往的需求和妊娠期间的自我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