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当然也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态——社会运动的基本形式.然而,社会运动的时间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它仿佛“是一种和无机物的运动规律正好相反的运动规律”.这一规律实质上就是时间节约的规律.它显示了作为社会存在形式的时间同社会内容的密不可分性.时间节约规律是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是全部社会历史的基础的观点出发揭示出的首要的经济规律.马克思认为,人类要创造历史,首先就要生存,就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这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必然性,任何历史时代的人都必须这样做.因此,人类历史活动的时间首先就是劳动时间.纵观社会历史,人类用于  相似文献   

2.
我国以往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把社会历史过程作为一般的客体运动过程来看待的,社会运动形式被看成了与自然运动形式并列的一般的物质运动形式。这种观点没有看到,社会运动形式是一种区别于一切自然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主体的运动形式;社会  相似文献   

3.
生命和生命起源问题是生物科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生物学的全部历史过程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环绕着这个问题进行了残酷的斗争。唯心主义把生命看作是一种非物质的本质,但同唯心主义相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生命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是蛋白体的存在形式,同周围自然界的物质代谢是它的特征。广义地来说,物质代谢是无机界的物质转化为生物、生物转化为非生物这一对立过程的有规律的必然统一,这种过程是在机体同周围环境和生活条件统一的基础上,通过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一种决定论还是一种目的论?本文认为应是一种决定论,它清楚地体现在“社会经济形态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表述中。但唯物史观昀决定论又不是机械的,而是辩证的。关键在于怎样全面、科学地理解和解说人的意识、自由意志和自由自觉的活动等本质规定性,尤其它与自然规律的相互联系。本文认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既是人的活动之自由或不自由的现实的限制,同时也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具体的现实的展开和呈现形式;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被理解为自由自觉活动的规律性,被理解为自由自觉活动的社会的现实结构和实现形式。这里,人的社会性及其在历史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是对人与自然作辩证的统一的理解的重要中介环节。与其相关,本文还讨论了唯物史观决定论的人学与宇宙论前提,并结合近年来的有关讨论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自然规律”概念。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明确断言:“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黑格尔把思维过程变成独立的主体,并使之成为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相反,马克思却把观念的东西理解为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不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因此,黑格尔对辩证法的理解和马克思对辩证法  相似文献   

6.
认知建构主义是植根于古希腊的一种现代认知方式。认知建构主义对于康德、对于整个德国观念论是重要的,而且对于当前认识论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就康德而言,康德的批判哲学应被理解为一种建构主义,因此是对所有形式的表象主义的反驳。  相似文献   

7.
实践不仅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而且也是全部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自然物质不是社会的实体,社会实体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自然——人——社会是一不可分割的系统存在体。以自然为基础的人类的社会实践,在人类历史范围内具有本原的性质。实践的本质是物质的,它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是物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现实。所以实践本体论对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不但不构成分离与对立,而且是关于它的的最深刻、最具体、最彻底的表述。 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决定论是一致的。首先,每一代人面临的现实世界是上一代人实践的结果,这是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实践“定格”。其次,从实践本体的纵向发展看,它虽然是主体的运动形式,却又是不依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再次,从实践的必然(规律性)与自由(发现和利用规律)的关系看,二者在同一个实践的主客体关系中,具有统一性。实践唯物主义的“物”正是这样体现出来的。 概括为历史决定论的实践唯物主义,具有如下优点:第一,超越了单纯的自然本体  相似文献   

8.
系统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是:承认客观实在,承认物质的存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可以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那末,物质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的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已经指明,世界是在时间和空间中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运动、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基本属性。这是一条一再被并将继续被科学发展的实践所证实的真理。  相似文献   

9.
实践不仅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而且也是全部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自然物质不是社会的实体,社会实体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自然——人——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存在体。以自然为基础的人类的社会实践,在人类历史范围内具有本原的性质。实践的本质是物质的,它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是物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现实。所以实践本体论对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不但不构成分离与对立,而且是关于它的最深刻、最具体、最彻底的表述。  相似文献   

10.
《自然辩证法》是一部物质本体论著作,是唯物地而又辩证地阐述物质本体的哲学著作。说得更明确一点,《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界本来是怎样就把它理解成怎样,而不去添加任何外来的东西”的科学。同时,《自然辩证法》又是一部物质认识论著作,是唯物地而又辩证地了解对自然物质认识过程的哲学著作。它说明:人类是怎样在改变自然界的实践中描述和反映自然界的,是怎样经由抽象上升到具体,逐步把握自然物质运动的各种形式的。因此,《自然辩证法》基本上是一部物质一元论著作,是一部物质本体论和物质认识论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著作。这就是这部著作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11.
学界对于巴塔耶“不成形”概念的阐释总体上还是字面性的,“不成形”的含义主要被把握为对形式的否定和僭越。这种阐释未能交代出“不成形”概念的深刻内涵。事实上,在巴塔耶那里,“不成形”首先是就事物的物质性面相而言的,它表达的是事物样貌呈现出的令人不快的物质性过度。其次,“不成形”引发的不快是人的基本情状,它反映着包含在人性中的对特定物质的禁忌态度。最后,此种意义上的“不成形”具有巴塔耶所理解的“神圣”的意味,因为不成形之物所彰显的终究是死亡的物质性力量。总之,“不成形”的概念内涵必须在巴塔耶神圣人类学的框架内得到更充分的界定。  相似文献   

12.
J.罗尔斯主张,他关于“公正即公平”的观念是一种“特立独行的”观念:它被假定为一种“完全在政治领域内部运动”、“使哲学维持现状”的观念:这种回避策略所具有的目标和可行性,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政治的”这个术语。罗尔斯首先用它来具体说明研究一个(现代)社会的制度性框架和基本结构的政治理论所具有的对象领域。存在于人们对基本概念的选择之中的惯例性成份,向来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之一;但是,一旦一种理论具体证明了它自己所具有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有人认为,历史乃人的历史,辩证唯物主义把社会历史看作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所以唯物史观之“物”指人而言。这一答案,貌似有理,实际不然。因为它并没有揭示出社会历史观现象内部心物关系谁决定谁的问题。还有人认为,唯物史观之“物”是指社会关系中的物质关系。那么什么是社会关系中的物质关系呢?是以物为媒介而发生的人和  相似文献   

14.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曾根据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和已有的材料,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中将物质运动概括为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等五种基本形式。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前四种运动形式及其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唯独对于社会运动——这一最高级的基本运动形式中的能量规律,至今未有涉足。笔者认为,在社会运动中,不仅包含着特有的能量转化形式和规律,而且社会的运动发展状态也与之直接相关,因此,有从理论上首先加以定性分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没有明确地提出地质的运动形式,这是因为当时的地质学“还没有超出矿物学的胚胎阶段”。(《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从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到今天,地质学经历了很大的发展,从对地层、古生物等少数几个学科的描述,发展到今天已具有100多个分支学科。科学发展证明地质运动形式是一种独立的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这从理论和事实上都可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J 罗尔斯主张 ,他关于“公正即公平”的观念是一种“特立独行的”观念 :它被假定为一种“完全在政治领域内部运动”、“使哲学维持现状”的观念。这种回避策略所具有的目标和可行性 ,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政治的”这个术语。罗尔斯首先用它来具体说明研究一个 (现代 )社会的制  相似文献   

17.
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人们曾对与此有关的问题热烈地讨论过。在笔者所见的文章中,有不少文章在读后受益匪浅,也有一些观点难以理解。这里,就与“物质”有关的几个问题向诸位请教。一、在哪一种意义上理解物质和意识范畴的“广泛已极”?  相似文献   

18.
本刊1986年第10期发表赵宝云、肖明两同志的文章,讨论思维是不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问题。近几个月来,我们又收到一些来稿,参加这场讨论。来稿中的观点也分为两类: 一、思维是物质的运动形式王同(山东潍坊教育学院)在来稿中赞同赵宝云同志的观点,认为应当承认思维(精神活动)是  相似文献   

19.
戴劲 《学海》2005,(4):196-198
本文缘起于以康德物自体理论中一个悖论的思考。康德规定物体是存在的,因为他不能设想一旦脱离了刺激物感官如何形成表象———“它必须存在,否则感觉就无法解释了。同现象相应的,必然有显现的某种东西、心外的某种东西、影响我们的感官和提供知识质料的某种东西。”①然而,他又无法描述其存在形式(时空、运动、因果)。这一悖论还以另一种形式出现:一般将物自体理解为是不可认识、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这就意味着物自体在思维之外;然而,人们在讲物自体不可知、独自存在时已经思维着它———“说它是任何属于感官知觉的宾词都不能描述的某…  相似文献   

20.
六、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形式甲:我想我们应该回到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有关时间和空间的问题来了。乙: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是和物质以及物质的运动分不开的。有物质和物质的运动,就有相应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形式。这在许多经典著作中都做了详尽的讨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