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族等少数民族穆斯林为什么不吃猪肉钟宜宣不吃猪肉,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塔吉克、塔塔尔、乌兹别克等十个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习惯,这种传统习惯来源于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一个有一定饮食禁忌的宗教。最主要的禁忌源于《古兰经》的...  相似文献   

2.
我是《中国穆斯林》杂志的热心读者,从1996年起我已经拜读该杂志九年时间了。今天,想谈一点生活在阿勒泰地区的“东干人”,这还是拜读《中国穆斯林》杂志1998年第6期、1999年第1期和2002年第5期后的一点感想。阿勒泰地区主要是哈萨克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移居这里的回族人已近百年的历史了。我从小就知道,这里的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人称当地的回族人为“东干”。很早以前,我对移居这里的东干人感到好奇。当时好奇的不是当地民族称他们为东干人,而是好奇他们解放前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是如何从遥远的陕西、宁夏、青海移居这里的…  相似文献   

3.
在旧中国,统治阶级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各民族人民之间有很大隔阂;社会上存在严重的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正如毛主席说过的,“人民五亿不团圆”。那时,利用伊斯兰教的信仰、穆斯林不食猪肉的民族习俗和宗教禁忌等编造故事或是直接谩骂侮辱穆斯林群众的事经常发生。由于我国的各民族穆斯林长期受到侮辱和伤害;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反抗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这类事总是十分敏感。为了维护民族尊严,青年穆斯林常常在发生此类问题时,换个新鲜鸣苏里”(洗大净),拿上棍棒刀枪与其他民族械斗认为这是去啥西得”(为宗教牺牲)。可以说…  相似文献   

4.
最近有好几位穆斯林写信来问伊斯蘭教协会:“穆斯林为什久不吃猪肉”;教外朋友見面的时候,更是常常提出这个問題。因为不明白,所以时常發生誤会,引起猜疑。穆斯林为什么不吃猪肉?这是因为古蘭經中明文禁止吃猪肉。古蘭经中明文禁止的食物,是自己死的动物,流的血,猪肉,和不是誦安拉的名义宰的牲畜。飲料中禁止喝酒。古蘭經中关于禁止吃猪肉等食物的明文,共計有四条。按下降的次序是: “你們就着安拉所賜的吃清潔合法的吧!你們当感念安拉的恩典,如果你們惟独拜他了。他只严禁你們(吃)自死的,血,猪肉,与临宰时期誦除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穆斯林”1958年12期上,我看到了一篇关于牲畜是否必须阿洪宰的文章。我认为在可能的条件下,还是让阿洪宰好,因为这是我們伊斯兰教的信仰。但是在某些地区,只有个别回民,附近沒有阿洪,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和营养,我看还是可以吃自宰的牲畜。如果自己还念“台思米”,那就在宰时念一下,如果不会,也就算了。如果我们不顾实际情况,在没有阿洪的地方一定要找阿洪宰,这对回族人民的生活会增加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纭N以谂┐遄x初中时,学校里只有20来个回民学生,全是外地去的,附近没有阿洪,所以我們也就不吃厨房里未經阿洪宰的牲畜。这不仅妨碍健  相似文献   

6.
回族穆斯林社会大体形成于明代初期,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的回族,围寺而居,依坊行商是其显著的特点。数百年来,历经明、清、民国和新中国成立的前30年,回族穆斯林社会的基本格局无大的变化,传统的社会生活模式在旧有的轨道上运行。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回族穆斯林社会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表现不仅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还触及迁徙流动中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可以说,自回族穆斯林社会形成后,历史上无此引人入胜的变化,由此,也不得不引起我们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最近,不少读者来信提出有关飲食问題方面的疑难,要求解答穆斯林为什么不吃猪肉的问題者尤多。为此,特将本刊試刊第三期上所载马力克同志写的“为什麼不吃猪肉——关于饮食的几个問題”一文重新发表在这里,以供读者参考,对于有关这个問題的来信我们就不另一一作覆了。本文刊出前,作者对文题和內容都曾有所改動。  相似文献   

8.
在回族职工集中的徐州皮毛厂,受到人们敬重的不仅是因为穆斯林们的谦逊、自爱,而且还因为他们在技术上很有造诣,为祖国四化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里介绍的,是几位最突出的穆斯林皮毛艺人的事迹。  相似文献   

9.
广西回族穆斯林的几块石碑翁乾麟回族碑记是反映各地回族穆斯林历史的重要资料,因此受到许多史学家的重视。白寿彝先生在《泉州伊斯兰教在南朝鲜石刻》序言中说:"我希望以本书为开端,各地的伊斯兰教在南朝鲜石刻都能陆续收集起来,编印、出版。这对伊斯兰教史的研究将...  相似文献   

10.
广西回族穆斯林的几块石碑翁乾麟回族碑记是反映各地回族穆斯林历史的重要资料,因此受到许多史学家的重视。白寿彝先生在《泉州伊斯兰教在南朝鲜石刻》序言中说:"我希望以本书为开端,各地的伊斯兰教在南朝鲜石刻都能陆续收集起来,编印、出版。这对伊斯兰教史的研究将...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1月的乌鲁木齐,一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回族穆斯林群众而言,这个冬天却不如往年寒冷,因为有人在他们心头点燃了一把温暖和关怀的火炬。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在他们当中悄悄流传—乌鲁木齐市成立了一个义务为穆斯林青年婚姻服务的机构。天下真有这样的好事吗?在这个市场经济深入人心、物质利益至上的年代,真有人愿意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吗?是大家以讹传讹,还是确有其事?然而,事实上确是如此,他们所说的这家机构就是“乌鲁木齐市穆斯林婚姻服务中心”。《古兰经》指出,“他的一种迹象是:他从你们的同…  相似文献   

12.
据史料记载,明代之前,伊斯兰就进入澳门,尽管在具体时期和进入方式上还存在不同的见解,不过从历史遗留来推断,伊斯兰在澳门的进入,还是通过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他们从中东及波斯湾远道而来,在澳门落地生根。二战期间,有大量回族躲避战乱来到澳门。另外还有香港的华人穆斯林,印巴穆斯林以及其他族群的穆斯林。  相似文献   

13.
去年春天,我作为“沙特国王客人朝觐团”的成员赴麦加完成朝觐功课后,曾应邀赴香港参加宗教学系列讲座的讲学活动。我在讲课之余还访问了好几个穆斯林社团,参观了几座清真寺和一所伊斯兰中学,结识了不少穆斯林朋友。据他们介绍,香港共有5万多穆斯林,其中有3万多是来自祖国大陆的回族人及其后裔,由于香港户籍登记中不注明民族成分,只填国籍,所以这3万多回族人在过去常常被称作回教徒或华人穆斯林,内部则以教胞、教友相称;另外的2万多穆斯林多是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及东南亚国家,其中不少人是几代定居香港,已成为土生…  相似文献   

14.
<正>一、回族穆斯林起经名的宗教渊源回族穆斯林的经名也称教名,指用圣贤、圣妻、具有吉祥寓意的阿拉伯语词汇起的名字。在回族穆斯林中把为孩子取经名叫"起经名""安经名"。起名字在伊斯兰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据《艾卜·达伍德圣训》记述,穆圣曾说:"复活日,将以你们的名字和你们祖辈的名字被称呼。你们使自己的名字优美些吧!真主最喜欢的名字有:阿卜杜拉、阿卜杜·拉赫曼,等。"(穆斯林辑录)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中国穆斯林延续了这一传统和习惯。早期随着阿拉伯及其他地区穆斯林来华定居,他们之间的称呼  相似文献   

15.
<正>回族是形成于中国大地上历史悠久的民族,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吸收和融合多种民族成分逐渐形成的共同体。本文基于中国梦的视角,客观认识回族穆斯林文化,并对加强回族文化建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一、云南回族穆斯林、回族穆斯林文化是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云南省有回族穆斯林698 265人(2010年),占云南总人口的1.4%,全省16个州(市)的129个县(市、区)均有分布。相对  相似文献   

16.
盐亭穆斯林     
盐亭穆斯林金文明盐亭县有回族4369人,是四川省绵阳市回族人口最多的县,1984年又建立了大兴回族乡,全县共有清真寺10座,掌教阿訇10人。盐亭回族穆斯林为改变山区“山秃、路烂、缺水、少电”的落后面貌,在党和政府的领导扶持下,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  相似文献   

17.
为伊斯兰教尽瘁一生的王静斋大阿訇,至今离开我们已整整四十年了。缅怀王老清廉和光荣的一生,他无愧于祖国,无愧于回族,我想全国回族较年长的一代,无不由衷地纪念他和永久地怀念他。在回族穆斯林中,都公认现代有四大阿訇——有人更称之为四大抗战阿訇,他们就  相似文献   

18.
当全国人民慰问老山、者阴山的英雄部队,感谢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安宁之际,云南省大理市伊斯兰教协会向全市十四个回族村镇一万多穆斯林发出慰问两山英雄儿女的号召。号召书赞扬了在两山地区防御作战、保卫祖国边疆的事迹,号召回族穆斯林应“把战士记在我们各族人民的心上”,并为“战士在我心上”作出反映。广大穆斯林积极响应,很多人说:能为前线战士献出  相似文献   

19.
2001年7月31日,长治市穆斯林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慰问长治市军分区全体官兵,受到驻军的热烈欢迎,谱写了新世纪回族同胞与解放军亲如一家的新篇章。31日上午,回族穆斯林群众带着矿泉水等慰问品,几十名回族儿童手捧鲜花来到长治市军分区,表达穆斯林群众“爱我长城,固我长城”的手足之情。当长治市委常委、长治军分区政委从回族同胞手中接过绣有:“军民鱼水情深,共铸国防长城”的锦旗后表示,一定不辜负老区人民的期望,以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积极参加地方建设,同少数民族兄弟团结一致,为维护上党稳定,繁荣长治经…  相似文献   

20.
穆达先生是南京回族作家,他的长篇小说《白河逝水》完稿后,曾两次请我审读小说中所涉民族宗教内容,于是我有机会成了这部小说最早的读者。当我读完小说时,内心有一种隐隐的震撼。这种震撼不止于小说真实典型地再现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也不止于对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回族穆斯林生活的生动描述,还在于小说的结构形式以及这种结构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