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书名。或称《甘泉仙源录》,简称《仙源录》。内容多集自当时名家所撰的全真道碑记拓本。全书10卷,收入《正统道藏》。因自序称王重阳于金正隆四年(1159)夏,在甘河镇遇真仙,“饮之神水,付以真诀”,弃家修道,故名。该书首录元世祖至元六年(1268)褒赠全真道北五祖、北七真的诏书。正文前8卷为全真道祖师爱弟子和再传弟子六十余人的道行碑文,后2卷为全真道的宫  相似文献   

2.
全真道向来十分看重以文传道的传教方式,透过不同的传道诗词与士人、僧道、弟子、俗众应酬唱和,交流全真之义理,解答道学疑难。关于王重阳的诗词创作,范怿于《重阳全真集》序中提到,重阳“杖履所临,人如雾集,有求教言,来者不拒。诗章词曲,疏颂杂文,得于自然,应酬即办”。重阳诗  相似文献   

3.
重阳祖师,道教全真道创立者。原名中孚,字允卿;后应武举,易名德威,字世雄。创立全真道后,重阳祖师改名喆(zhe音哲),字知明,号重阳子,全真道徒尊称为“重阳祖师”,世称“王重阳”,咸阳大魏村(今属陕西)人,宋徽宗政和二年十二月二十日生。祖师自幼聪慧异常,及长体貌魁伟,有湖海之相,弱冠修进士业。伪齐阜昌(1130—1137)时应礼部试未第。金熙宗天眷(1138——1140)间应武举,中甲科。关于重阳祖师是否有“应武举”之事,姚从吾《金元全真教》考证曰“《金史》卷四《熙宗本纪》,天眷共有三年(1138——1140),只有天眷元年举行一次文官考试,‘诏以经义词赋两科取士,’其制则见于泰和(章宗年号元年为1201年),试有上中下三等,是天眷间根本没有考试过武举,王喆自然不能‘捐文场,应武举’,改易名字了。”笔者以为此说更可信。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陕西省道教协会、北京白云观、香港青松观、陕西重阳宫承办,陕西省社科院道学研究中心、香港全真道研究中心、西安市道教协会协办的以“道衍全真、和谐同德”为主题的重阳祖师灵柩安奉大典暨全真道济世思想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1月18日至19日在陕西重阳宫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5.
蔡高真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58-60
全真道兴起于金元时期,十分重视能使人修养心性、清心寡欲的戒律。创教始祖王嚞(道号“重阳子”)认为修炼的前提便是断除杂念、戒奢以俭,“第一先除无名烦恼,第二休贪恋酒色财气”。[(金)王嚞撰:《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道藏》第25册]随着教团规模的不断发展,十方丛林的兴起。  相似文献   

6.
全真道兴起于金元时期,十分重视能使人修养心性、清心寡欲的戒律。创教始祖王嚞(道号“重阳子”)认为修炼的前提便是断除杂念、戒奢以俭,“第一先除无名烦恼,第二休贪恋酒色财气”。[(金)王嚞撰:《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道藏》第25册]随着教团规模的不断发展,十方丛林的兴起。  相似文献   

7.
道教辞典     
道教最早的经典。即《太平清领书》。《后汉书·襄楷传》云:“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唐李贤注:“神书,即今道家《太平经》也。其经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部,每部一十七卷也。”汉牟子《理惑论》亦云:“神书百七十卷”(《弘明集》第一)。明《正统道藏》太平部所收《太平经》是现存唯一的本子,仅残存五十七卷。该经卷帙浩繁,内容糅杂,不少论点自相矛盾,文体亦不一律,殆非一人一时之作,据传主要编篡  相似文献   

8.
全真道是大金定间成阳人王喆(号重阳)所创立的一个道教派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甘水仙源录》云:金大定中,王重阳“聚徒宁海州,立三教平等会,以《孝经》、《心经》、《老子》教人讽诵,而自名其教曰‘全真’。”王喆的七位弟子:马钰(丹阳)、谭处端(长真)、刘处玄(长生)、邱处机(长春)、王处一(玉阳)、郝大通(广宁)、孙仙姑(马钰之妻,号清静散人)合称“七真人”,亦即“北七真”。元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汉族的统治,大力扶持全真道,邱处机又仿效佛教,建立了全真丛林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早期道教的一部重要经籍——《太平经》(即《太平清领书》),据说出自东汉于吉之手,后来传给琅邪人宫崇。全书原有170卷,以“十天干”为部,每部17卷,但由于年代久远,该书在流传过程中已有缺佚,现存明代《正统道藏》中的《太平经》仅57卷。今人王明先生据《正统道藏》本的《太平经》残部以及唐人闾丘方远的《太平经钞》,编成《太平经合校》,这是目前最为完备的本子。  相似文献   

10.
<正>全真道重视肉体生命的道德意蕴,将道德实践与全真修炼结合起来,力图在修炼中践行道德,在道德实践中进行修炼。全真修炼必须在人有限的肉体生命历程中,通过对人自然形体的塑造,提升人的精神层次与精神境界来实现。如全真道祖王重阳在《重阳全真集·诸散人求问》中说:"修行须借色身修,莫滞凡驱做本求。假合四般终是  相似文献   

11.
北五祖     
道教全真道尊奉的北宗五位祖师,即王玄甫、锺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全真道为表明该派道统源远流长,称太上老君传道于金母,金母传白云上真,白云上真传王玄甫,王玄甫授钟离权,钟离权授吕洞宾和刘海蟾,吕洞宾授王重阳,王重阳授北七真。将全真道统上溯到老子,并尊神话人物王玄甫为全真道的始祖。后经元世祖、元武宗的诏封,王玄甫等遂为全真道奉为“五祖”。全真道因有  相似文献   

12.
《正统道藏》系明北京内府经厂刻本,刻于英宗正统九年(1444),十年工竣,凡五千三百零五卷,四百八十函,梵夹装,每半页十行,行十七字。据《大明道藏经目录》卷之四太玄部竟字号载“《山海经》卷一之十八,共十卷,原缺十四、十五。” 明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云:“郭噗传。”可知所收《山海经》十卷,实以残存十六卷(原本十八卷)重新分合而成。  相似文献   

13.
明版《道藏》是中国古代最后一次官修的《道藏》,也是唯一存世完整的《道藏》版本。自明正统初年《正统道藏》刊刻完毕,即陆续颁赐天下名山宫观收藏,万历续修后再次大规模颁赐,庋藏《道藏》的宫观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南、湖广各省。至于明清各地庋藏《道藏》的数量,除陈国符先生考证的53部外,根据现存明清方志、文集等史料,补遗明清各地宫观庋藏明版《道藏》30部,加上明清亲王所藏9部,共得92部,估计明版《道藏》的刊印总数当在100部左右,而明清时期《道藏》庋藏的地理分布也一并了然可明。  相似文献   

14.
关于明清民国时期的全真教研究,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主要使用碑刻、方志等新出资料以及《道藏》《藏外道书》等教内资料和保存于各地各级档案中的档案资料,而较少涉及到文学资料。事实上,明清民国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以王重阳度化全真七子为主题的小说、宝卷和善书等,如《七真因果传》《七真祖师列仙传》《七真天仙宝传》《七真宝卷》《金莲仙史》和《重阳七真演义传》等6种不下于40个版本的文学作品。作为现存于上海市图书馆的惟一一个版本,《重阳七真演义传》一方面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即以神话的方式讲述了王重阳度化七子之事,其中不乏情节错乱、时空颠倒等谬误之处,另一方面又坚定地排除了其他仙传对于七真事迹的抹黑,如妓院修真、房中采战等事。总之,《重阳七真演义传》表明了以养真子为代表的一批全真居士在清末民初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为全真教的形象重塑和身份护持所做出的努力,而此书曲折的刊刻历史,也体现了全真教与民间宗教之间复杂的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青溪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统道藏》太平部所收《道教义枢》十卷,是唐代道教的重要论著。原书题“青溪道士孟安排集”。据唐初诗人陈子昂所撰《荆州大崇福观碑记》所载:孟氏曾于武周圣历二年(699年)上表,请于荆州建立大崇福观当系高宗、武后时荆州道士。孟安排号称“青溪道士”,此青溪当指荆州临沮县之青溪山,为六朝道流隐居修炼之地。东晋文人郭璞已提及青溪。《文选》卷21载郭璞《游仙诗》第二首云: 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翘迹企颖阳,临河思洗耳。  相似文献   

16.
蹻,也称“矫”,是古代道士们借以上天入地、交通鬼神的神物或脚力。东晋葛洪《抱朴子》内十五中说:“若能乘蹻者,可以周流天下,不拘山河。”《道藏》收有《太上登真三矫灵应经》,对于神蹻性能有更详尽的叙述。关于神蹻的记载最直接充分地反映了道教的升仙观念,因此在道教艺术中也多有表现。如现今成都青羊宫三清殿壁画上描绘的汉种离祖师所乘之神  相似文献   

17.
金丹     
本来真性唤金丹,四假为炉炼作团。不染不思除妄想,自然衰出入仙经。 引自《重阳全真集》金丹@王重阳~~  相似文献   

18.
天水玉泉观是陇东南乃至西北地区的著名道观,由元代丘祖高徒梁志通于1276年创建,主轴线上的神灵信仰基本与宋德方及其门人构建的"三清、四帝、二后、五祖、七真"这一核心信仰体系一致,副轴线上还有药王洞、王母洞等民俗信仰神灵以及李杜祠、托公祠等官方神道设教的祠庙,充分体现了地域性、民俗性和三教合一的特点。而玉泉观被誉为国宝级的碑文就是元代所立的《崇道诏书碑》,特别是在其四面碑文中的《全真列祖赋》中宋德方为了扩大宣传增强影响力而极力强调全真道的道教正统地位,第一次将东华帝君王玄甫列入全真祖师谱系并断言全真祖师传承始自东华帝君,还构建了一个严密庞大层次分明而异于后世的全真道早期传承谱系。与此同时,天水境内茅峪河畔元中统三年(1262)创建的朝元观实为全真道向西传播进入甘肃创立的第一观。研究玉泉观宫观传承、神灵谱系和极具历史价值的元代《崇道诏书碑》,对于研究全真道早期历史及其向西传播进程,对于中华文明传承创新和"一带一路"地域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自唐迄明历代纂修《道藏》,然其工程浩大,多赖朝廷组织方得进行(仅元修《玄都宝藏》为全真道所组织)。有明一代,朝廷颁赐各地《道藏》的数量约在89部以上~1,而陕西四处宫观先后获赐明版《道藏》6部,清初楼观道士又入京购请明版《道藏》1部,若加上明代属陕西所辖的宁夏庆王府~2和甘州卫显应观~3各获赐1部《道藏》,则陕西境内曾庋藏《道藏》多达9部,占所知明版《道藏》总数的十分之一。然而不幸的是,陕西这7部明版《道藏》先后毁于兵火战乱之中,或有流散民间不知去向者。本文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在综合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陕西省内明版《道藏》颁赐和存藏情况作一细致的梳理,以此发见陕西道教盛衰兴废之历史,唤起当代道教古籍保护之注意。  相似文献   

20.
道教中有传说云 :“老子西升 ,开道 (导 )竺乾 (古印度 )”① ,函谷关关令尹喜“望气 ,知有博大真人西游 ,乃齐庄遮道 ,邀迎至舍 ,请问乙密。”② 老子虽已著《道德经》 ,“犹虑未足以尽妙” ,于是“又为关尹言道之要 ,列为三十九章 ,目曰《西升经》。”③ 此将《西升经》归于老子名下 ,显系道教神话 ,不足凭信。由其托名关令尹喜据老子所述撰成此书来看 ,可能出于尊尹喜为祖师且力主老子“化胡”的楼观派道士之手。其成书年代当在西晋 ,因葛洪《神仙传》曾引《西升经》 ,晋释道安《二教论》亦有称引 ,题名《老子西升经》。现存明《正统道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