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九个地区3—7岁儿童数概念和运算能力发展的初步研究综合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幼儿数概念研究协作小组 《心理学报》1979,12(1):111-120
这个报告中的初步研究工作在做法上甚有可取之处,在收获上也令人感觉到有广阔的前途。但诚如作者自己所说,这项初步研究工作还有不少不足之处,很有待继续努大加以充实和提高。我们希望有更多同志共同探索各种做法,研究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7─8岁儿童数学运算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一、引言儿童数学运算能力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近二十年来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对儿童解决数学问题时的策略、表征和机制的探讨。心理学的研究还发现生活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解决数学运算时既有共同规则,...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是根据1981年全国十个地区《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协作组》共同拟定的研究方案在上海地区进行实验的结果。主要目的是想通过控制儿童的认知条件,初步探讨影响儿童数学概念稳定性的因素,以及7—11岁儿童数学概念稳定性的发展趋势。实验对象取自华东师大附小,分7—11岁五个年令组,每个年令组均按±4个月为范围,每组20人,共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时的发展心理学——兼谈中国3—12岁儿童数概念和运算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这个讲演中简单介绍了我国发展心理学的情况和研究工作的几个主要方面,介绍了我国3—12岁儿童数概念和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并从矛盾运动的观点结合研究结果讨论了儿童认知的发展,还提到了研究的协作方式。 相似文献
5.
6.
7.
6—12岁儿童识图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实验通过让儿童将不同抽象程度及不同角度(0°或180°)的图与模型相匹配,来了解6—12岁儿童在识图能力方面的发展变化。重点考察图的抽象性及图的旋转(180°)对二维和三维匹配过程的影响。通过对儿童正确和错误反应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1)儿童的识图能力有一个从开始的自我中心性反应到利用标记来反应,最后依靠心理旋转进行反应的发展过程;(2)图的抽象性对识图能力的影响只在识国能力水平较低时起作用;(3)图的旋转对儿童的识图有明显的影响,6岁时儿童已能认识无旋转的图,但直到8岁以后,儿童认识旋转180°的图的能力才有较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认知的发展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思维发展是其中的核心部分。”而推理又是重要的思维活动。“推理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是在已有判断的基础上推出新的判断。”归纳和演绎是两种最基本的推理形式,“思维活动中,这两种推理形式不能孤立地存在,它们表现于不可分割的统一之中,是统一的思维过程的两个方面,两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协作组 《心理学报》1982,15(3):12-24
设计了四组试验项目,每组3或5个难度不同的项目,在掩盖操作和不掩盖操作条件下分别检查儿童数、长度、面积、体积等概念的稳定性。全国13个地区每地区以“临床法”个别试验4—6岁儿童每年龄组30人,或7—11岁儿童每年龄组20—30人。总的结果初步表明:儿童数学概念的稳定性随年龄而发展,表现于解答课题的成绩和解答过程的认知水平两个方面。数学概念稳定性的发展因课题的类型和难易而异其先后。数学稳定性在不掩盖操作条件下表现高于在掩盖操作条件下。在不掩盖操作演示的启发下,掩盖操作条件下的成绩有提高。这两者都是在相应数学概念正处于发展中的阶段比较明显。在文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未发现儿童数学概念稳定性的民族差异和性别差异。儿童数学概念稳定性发展的顺序似乎是数、长度、面积、体积。作者认为,数学概念从不稳定到稳定有一个发展过程;稳定性本身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并非出现于特定的年龄。 相似文献
10.
《心理科学》1982,(1)
目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在他的《儿童的道德判断》(1932)一书中,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观念的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对动机意向和财物损坏(或客观后果)的道德判断问题;二是关于对惩罚的公正性的判断问题。皮亚杰之后,不断有人对这些课题加以重复验证或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直至七十年代,美国爱尔金和达贝克(D·Elkind & R·F·Dabek)又对一个新的课题——儿童关于人身伤害与财物损坏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研究(1977)。这些研究为探索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资料。本研究试图验证皮亚杰和爱尔金等人的研究结果,查明我国5~11岁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特点和一般趋势,为我国儿童道德教育课程的编订和儿童心理学教材的建设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1.
小学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曾对学龄前儿童和初入学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的发展作了研究。小学儿童的运算思惟是如何发展的呢?这也是儿童心理学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我们围绕着小学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企图摸索一下小学儿童运算中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迄今为止,中国心理学者对国内不同民族儿童心理发展的比较研究,已涉及二十一个民族.但是,在儿童思惟发展中有无民族差异的问题上,心理学界仍没有一个较统一的看法.尽管很多研究都涉及这一问题,结果却不尽相同.一些研究表明存在民族差异,另一些的结果则完全相反.近期研究指出,一些民族之间存在着差异,另一些之间无差异.民族之间,思惟发展有无差异是一个跨文化心理学界尚在争论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就此问题作进一步探讨.本研究试图通过跨文化比较的研究方法,以多种类型的分类材料为基础,较系统地探讨小学儿童类概念发展中的年龄特征以及民族文化因素在类概念发展中的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一、问题的提出面密度估计指的是个体对单位面积内物体疏密程度的判断。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事物疏密程度的估计问题。但是,心理学界对这一问题一直未予注意。心理物理学对重量、视觉明度,响度等的差别阈限,都有了最小的韦伯常数,但面密度估计的差别阈限尚未有人问津。儿童在密度估计方面的能力如何,对此我们也是一无所知。这可能是有这样的原因,已有的韦伯常数,其单位一般是用单一的基本单位表示;而面密度则是单位面积内某种量的总数,它须用两个基本量来表示,因此,确定面密度估计的最小韦伯常数,就有其特殊性。我们这个小小测验的目的,在于对儿童面密度估 相似文献
19.
9-12岁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刘建清(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1研究目的推理活动中,类比推理是一种颇具有特色的思维活动,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思维.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为A:B:C:D.由于类比推理对儿童抽象概括能力及心理运算水平的要求,类比推理能力的... 相似文献
20.
12岁儿童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三类不同题目(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与生活经验相悖、与生活经验“脱离”),探查了12岁普通儿童与数学成绩优异儿童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通过对测查成绩的聚类分析,可将被试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从而显示出同一年龄儿童不同的推理能力发展水平:普通组儿童有关推理能力已有初步发展,但推理过程仍经常受其具体内容的束缚;数学成绩优异组儿童假设思维和演绎推理能力协调发展,“形式”从“内容”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推理思维活动能较好地符合有关逻辑规则。这两组儿童假言推理能力的差异可能跟智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