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5月26日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例会。会上全体委员听取了俄罗斯科学院反伪科学委员会和反科学造假主席、科学院院士Э·П·克鲁格利亚科夫所做的题为:“伪科学以什么威胁科学和社会”主题报告。以下是其报告的主要内容。他说,俄罗斯政府对科学的态度正在向好的方面转变,但社会上存在着有影响的故意降低科学作用的势力。比如国内一份发  相似文献   

2.
本篇文章是根据与俄罗斯科学院反伪科学和反科学造假委员会主席Э.П.克鲁格利亚科夫的谈话记要整理而成。刊登于2004年第二期《科学世界》月刊上——编译者注。  相似文献   

3.
由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和俄罗斯人文学会共同承办的国际研讨会,其目的在于对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伪科学、超常信仰和非理性主义以各种新形式对俄罗斯文化进行的史无前例的蔓延,给予有组织的回击.  相似文献   

4.
伪科学现象的泛滥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而各种伪科学的兴起均有众多信陡做为基础。是什么心理状态使许多人陷入其中,从俯仰危机、文化素质低下、精神病态心理、获益心理、利欲驱动、显示与控制欲等诸方面对伪科学信陡进行心理分析,以利于其迷知返,铲除伪科学现象,净化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以记者鲍·阿·科萨列夫与作者对话的形式揭露伪科学家格拉博沃触目惊心的骗局以及俄罗斯高官和媒体对伪科学的支持和推波助澜。通灵术骗子,利用恐怖分子在别斯兰市制造几百名学生死亡的悲惨事件,格拉博沃之流,大行欺骗之能事,提出可以让死去的儿童复活,去骗取国家发给这些不幸父母的赔偿款。  相似文献   

6.
2007年6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举办了俄罗斯《哲学问题》杂志中国年特刊发布会。会议由副所长谢地坤主持,出席会议的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哲学问题》主编列克托尔斯基,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斯米尔诺夫,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参赞科兹落夫,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布罗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党校、光明日报社和我所等单位的相关同志共40多人。《哲学问题》是一份享有国际声誉的哲学刊物,在其60年的历史中,为一个国家开辟“专号”,这还是第一次;在俄罗斯科学院下属的250…  相似文献   

7.
一、伪科学活动的领域趋向于"治病" 搞伪科学的都热衷于各种奇异现象,因此伪科学产生的领域也就无一定之规.二十多年来在我国短期引起轰动效应的伪科学现象就五花八门.但从长期来看,我国伪科学活动总的趋势是逐渐会拢于"人体科学"、"气功"的大旗下,聚焦于"特异功能",最后,所有"特异"人功能的重点都成了"治病"(包括"防病").这里有伪科学活动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反伪者列传     
伪科学本身并不可怕,可怕且可恨的是伪科学从不说自己伪佞.所以,我说伪科学没有一点君子风度.正是如此,反伪科学才变得格外艰难.好多号称忠实的唯物主义者,都因辨别力差些而在伪科学问题上发生了变节,在似是而非的各种“科学“中发生蜕变.……  相似文献   

9.
在20多年科学与伪科学的激烈斗争中,有的新闻记者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稀里糊涂地、心甘情愿地为伪科学当"托儿",为伪科学的泛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教训是惨痛的.伪科学的制造者,总是首先邀请那些迷信神秘文化的记者,邀请那些对科技专业知识不是很了解(或者是根本不了解)的记者们观看"表演",参加新闻发布会.于是,一些新闻媒体就在无知的状态下成为伪科学宣传的机器,甚至在专家学者已经对此进行揭露批判之后,还公开为其进行辩护.许多不明真相的公众,正是从这些新闻媒体中了解和相信伪科学的,因为中国普通老百姓对于作为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新闻媒体是有信任感的.检讨20多年每一个重大的伪科学案件,几乎都可发现新闻媒体在其中的极大作用.所以说,伪科学的泛滥,新闻界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10.
伪科学基本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伪科学的定义1.侧重欺骗性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对"伪科学"条目的解释是:"指违背客观规律,冒充科学理论用以骗人的错误的知识体系。"①张培林说:"什么是伪科学?伪科学是指用伪证装扮成科学的各种反科学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