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宗教社会学有两种解释理论,一种在欧洲占优势,一种在美国占优势。前者是宗教世俗化理论,这种理论声称,宗教多元化会损害每一种参与竞争的宗教,削弱所有宗教的基础。宗教多元化和相互竞争导致世俗化,总体上将使宗教组织和信教人群的数量下降。后者是理性选择理论,用于分析宗教活动的机制,那个由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信徒构成的"市场",这种理论认为,宗教活动受到的控制越小,越富有竞争性,宗教的整体水平就会提高。反过来,如果缺少竞争,宗教团体就会缺乏效率,不能维持市场的活力。作者通过分析意大利的宗教经济,认为在多元化越充分的地方,宗教组织将会变得越强大,并且,宗教的素质也会在相互竞争中得到提高。[1]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随着我国宗教经济和经济宗教活动的日益活跃,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经济和经济宗教二者的关系问题被突出地摆在党和人民的面前。依法管理宗教经济和以经济手段解决经济宗教中存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宗教的社会作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的关键点之一;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历史时期宗教社会作用两重性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关于宗教社会作用问题的丰富和发展,它与正确认识、对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宗教问题和全面做好党的宗教工作息息相关;在宗教工作实践中,我们应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这一理论观点,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建设小康和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原始宗教起源的时间较早,在经济理性上也具有与其思维和理念相通的特点。从社会生产和资本积累的角度出发,原始宗教的经济理性主要表现为尊重自然的生产观、内外有别的交换与分配观、人神并重的消费观、小富即安的财产观四个方面。和发展式的经济理性并置,原始宗教显示出一定的落后性,但又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体现出相应的优点。因此,在帮助信仰原始宗教的民族脱贫的过程中,应理解其传统,在尊重其信仰的基础上,促成其思想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一个宗教与政治相互作用的典型。休斯顿·史密斯曾指出,宗教同政治一样,从根本上来说是与权力相连的。例如,在远古的近东,宗教领域与政治领域原来是界限不分的,政治权威是通过“君权神授”而被神圣化。深受《圣经》文化所熏陶的美国人,很可能认为那种制度不过是一种古风,与现代社会毫不相关。然而,日本跨入现代世界所走过的道路,却使那种君权神授制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儒学是孔子在继承殷周文化基础上所创立的人文道德学说 ,以探讨人生哲理、政治道德为主要内容。但是 ,儒学一开始就包含神秘色彩 ,孔子既讲“天”、“天命” ,又言“敬鬼神而远之”、“不语怪、力、乱、神” ,具有思想上的二重性、矛盾性。孔子死后 ,社会统治阶级自鲁哀公、汉高祖开始修建孔庙、神化孔子。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之后 ,崇拜、祭祀孔子成为定制 ,历代统治阶级都通过神化孔子 ,推行教化、普及伦理纲常。久而久之 ,深入民心 ,使平民百姓以宗教感情顶礼膜拜孔子 ,使儒学事实上演化成为道德宗教。全面而论 ,儒学仍具有思想上的二重性 :既是哲学 ,又是道德宗教  相似文献   

7.
论公民身份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海军 《学海》2008,(3):72-76
公民的概念和公民身份理论是当代政治、社会和法律理论领域中的核心概念,近些年逐渐成为了中国学界关注的理论焦点之一,而对公民身份的基本内涵和属性却缺乏相应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本文从内在逻辑和演进脉络两个方面入手,讨论了公民身份本身固有的三对矛盾统一体即二重性,即民族性与世界性,权利性与责任性,私人性与公共性.相信通过对公民身份二重性的充分认识,对于培养"好公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参照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外宗教经济理论能否适用于中国宗教研究备受关注。香港城市大学梁景文教授及罗斯教授等对此问题也做出了回应。从1980年代后期到2004年,他们对广东和浙江八座黄大仙庙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中国的寺庙在吸引信众方面存在竞争,并在宗教经济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在最成功的新寺庙中,管理者制定了选址、推销、推广、革新和公共活动等一系列战略决策,以增加他们寺庙的吸引力。宗教经济模型能够有效地用来研究中国社会中的民间寺庙。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道德哲学的角度提出“人的二重性与道德”的问题,试图通过人的二重性:“理性”与“情感”对道德的作用来论证道德的产生与维系不可避免地依赖于二者,并对人的自由、责任与使命作了道德性的分析,从而揭示人类生活应当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康德不同时期之友谊理论的文本分析与历史考察,可以重新审视康德将友谊划分为"义务之友谊"与"理念之友谊"的内在根据:一方面,基于德性论,友谊是寓于现实世界,兼有对他人爱以及敬重的德性义务;另一方面,出于对理念之"范导性"意义的尊重,友谊又是在经验世界中无法企及的理念,即一种作为裁定所有实践对象和行动之法则的、身为实践完善性之原型的实践理念。据此,文章展现了康德友谊理论的广阔性与包容性,并在此基础上为其一贯性作出了辩护,即康德的友谊理论并非前后不一的矛盾体系,而是层次分明,兼备二重性的现实义务与道德向导。  相似文献   

11.
自韦伯以来,宗教与经济的关系一直广受讨论。在彝族的信仰体系中,自然神、鬼魂和祖先信仰表现出三类不同特点的经济理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现实生活中,自然神和鬼魂的影响力逐渐弱化,但祖先信仰的重要性则得到提升。综合而言,彝族宗教与世俗经济之间的关系不断转化,先后经历了共生、分离和复兴三个时期。前述变化反映出当下彝族宗教与世俗经济的双向关联,以及与这种关联有关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2.
论宗教     
自然界的运动法则,日月往来,阴阳升降,消息盈虚,进退屈伸,寒暑交替,四时成序.宇宙之间,大千世界,森罗万象,芸芸众生,冥冥之中,自然而然,呈现出生死存亡,吉凶祸福,成败兴衰.其功能妙用,威力无穷,故称"神";其情其理,深奥莫测,故称"圣".人们将这种妙用及奥理统称为"神圣"."神圣"的德性是利益众生,造化万物.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对于正确制定未来决策和保障决策成功实施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大数据已引起有关国家、组织和研究机构的高度关注,而在我国宗教研究领域,这一新生事物有待深入研究。而本文主要基于对大数据的定义、特点和实质的归纳、分析,讨论大数据对宗教的发展和传播、宗教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宗教管理、宗教理论研究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论宗教对语言的支撑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教对语言有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语言演变有重要影响,其主要表现为:1.在语言的相互影响中自身相对稳定;2.在演变有较强的抗融合能力;3.在不利的生存环境中有顽强的生命力;4.面临不可抗拒的融合时,向有相同宗教支撑的语言靠拢。本文对语言学、宗教学和制定民族语文政策都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上,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敌人。细推其原由,宗教极端主义往往是前两者的根源。当持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群进行交往的时候,如果对自己的宗教观念和体验抱一种迷信和狂热的态度,就会诱发出种种行为上的极端主义;相反,如果诉诸道德和理性,则会使宗教成为国家和睦和民族融合的桥梁。反思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绝少发生狂热的宗教崇拜和残酷的宗教迫害,更没有因纯粹的信仰原因而诱发的宗教战争。究其原因,不能不说应当归功于中国主流文化儒学“敬鬼神而远之”的宗教理性精神,这也是儒家…  相似文献   

16.
宗教对民族文化素质的影响何方耀所谓民族素质也就是组成该民族的人的素质。人,既是自然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又是社会的抽象意义上的人。人的素质就是这两大结构合而为一的整体。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一种社会群体活动,对人的素质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人的心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对经济活动有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心理学、管理学和经济学均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在个体收入增长、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中的作用,具体从决策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积极组织行为学、行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等的研究现状来看,人的心理对经济发展及个体收入的确具有非常强的影响作用。国内外有关"人的心理对经济发展及个体收入的影响"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第一,经济心理学已关注到"个性"、"情绪"等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和侨务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奋斗。”这给我们指出了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我的理解,就是充分调动宗教中的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进一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它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的宗教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宗教问题,科学揭示了宗教的本质、社会作用及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20世纪初,在俄国工人阶级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重要历史时刻,列宁的《社会主义和宗教》曾提出了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坚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工人阶级政党如何对待宗教?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和宗教的关系?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结合当时俄国革命实际,确立了工人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正确态度和原则。但是,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基本上贯彻了这些原则,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不能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处理…  相似文献   

20.
论宗教的本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宗教本质诸论1.从古到今,古圣先哲,中外时贤,从不同角度论述过宗教的本质,这些论述也都从某一方面反映了宗教的本质。本文不企图刻意立异,仅想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宗教。2.有人说,宗教是一种文化。是的,宗教是一种文化,同样正确的是,科学、哲学、法律、艺术等等也都是一种文化。宗教学的任务就是要说明,宗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有哪些区别于其它文化现象的特殊的本质?而不是只到“宗教是一种文化”为止。3.宗教具有人民性;长期性、复杂性、民族性、国际性等等特征。然而任何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几乎无一不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