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六十年风雨历程,六十年灿烂辉煌,六十年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综合国力迅猛上升,  相似文献   

2.
五代时期,佛教在藩镇割据政权中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僧侣来源广泛,队伍庞大。僧侣之中,有不为名利所诱,潜心修道,老死于寺院中者;然而亦有不少僧侣不甘心局限于寺院之中,他们身在寺院、’心系世俗,积极参与了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活动。不少僧侣受到各地统治者的崇高礼遇,被尊为国师、谋主;不少僧侣对社会、对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该隐遁山林,消极避世的僧侣,却在政治舞台上表演了重要的角色,这或许是唐末五代战乱时期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也是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湛如 《佛教文化》1995,(2):33-35
一九九三年夏,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笔者飘洋过海,来到了岛国日本。从此,东京都驹泽大学的校园内,就多了一个圆领方袍的中国僧侣的身影。在这里,笔者开始了博士课程的研修生活。  相似文献   

4.
赵秋芬 《天风》2018,(9):21-22
借"崇拜""探访"和"小组"把人带到神面前,与神建立美好的关系,在互动关系中,生命得以成长,关系得以再生。一位刚去加拿大留学的朋友跟笔者聊起,中国有些教会在与新人或会友建立关系方面做得不够,如留新人电话、帮助新人安排小组团契、回访会众等。中国人对群体关系有强烈的依附感,"关系"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关系的程度决定了人们彼此互动的方式,笔者试从"关系"的角度探讨教会牧养模式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佛教新闻     
《法音》2008,(4)
青海省95%以上的僧侣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本刊讯为解决寺院僧侣的医疗保障问题.青海省政府将寺院僧侣和教职人员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目前95%以上的僧侣参加了新农合。记者从青海省卫生厅了解到,2003年,青海省就尝试将寺院僧侣纳入新农合范围。解决僧侣医疗保障问题。2006年,青海省卫生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重视寺院僧侣参合工作。属于特困医疗救助对象的僧侣.卫生部门协调民政部门资助参合,并享受贫困农牧民医疗救助政策。同时,青海省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定期  相似文献   

6.
大致来说,就信仰群体而言,佛教的中国化既包括在王公贵族、中上层僧侣、知识分子等精英层面的中国化,也包括在社会底层的民众上的中国化。相对于精英阶层的佛教中国化,民众的佛教信仰及其修行从一个更加宽广、细腻的角度丰富和深化了佛教的中国化,在中国佛教繁荣的唐宋时代,这一点表现得更加明显。以石刻和古代文献为资料,考察唐宋时代民众的神灵信仰,以此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佛教中国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法音》2008,(4):65-65
为解决寺院僧侣的医疗保障问题,青海省政府将寺院僧侣和教职人员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目前95%以上的僧侣参加了新农合。  相似文献   

8.
僧侣教育亦称僧伽教育或寺院教育,是指以佛教的理论与实践为主要教学诉求的公共性育人行为或授课活动。不丹僧侣教育既是印度、中国西藏、不丹文明交流互鉴的成果,也是不丹王国发展史的重要体现和见证。长期以来,佛教作为不丹的主流文化,不仅塑造了不丹宗教价值体系,而且逐渐演化为不丹社会情感基础的有机组成部分。僧侣教育与佛教在不丹的传播和普及同步展开,深植于不丹国民的思想和文化之中,影响深远。随着时代发展,现代世俗教育的引入非但没有致使传统僧侣教育衰亡,反而促使其推陈出新、扬弃利弊、应时而变、顺势而为、稳步发展,至今依然焕发着蓬勃生机。不丹僧侣教育与国家建构和民族认同同步,与“幸福教育”同频,成为不丹民众幸福的心理来源和国家确立其民族认同和身份政治的重要根基。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的蚕食鲸吞和烧杀淫掠,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中铭刻下最为沉痛的一页,也激起了全体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在亿万人的浴血抗战中,偶尔会闪现出几缕袈裟影,这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佛教,中华儿女的重要成员——中国僧侣,也加入到了可歌可泣的民族战争中。研究近代中国佛教的著作多矣,但大都将“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一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0.
大千世界     
《佛教文化》2012,(6):10-17
洛阳白马寺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官办寺院”,在中国佛教传播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时至今日,白马寺依旧保留着“农禅并举”的传统,寺院僧人们自耕自种黄豆等农作物。今年黄豆丰收,僧侣们不得不分出场地来晾晒黄豆,并贴出告示,请大家谅解因此带来的不便。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与斯里兰卡逾越千年的文化交流史中,佛教交流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两国僧人频繁往来,或师子国僧侣入华持戒、传法,或中土僧侣西去求经,为两国交流史书写了许多动人的篇章。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当代学人拓展了视域,足以窥见海洋文化观照下的中斯佛教交流,以及其中鲜明的海洋人文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为一衣带水的邻邦。隋唐时代就有不少僧人相互往来,从事中日学术文化交流。到元代时,已开出了两朵遥遥相应的并蒂莲花,在亚洲的东方散发出馥郁的芬芳。但在元初十余年间,因受文永、弘安两次战役的影响,曾一度时期各修战备,官方互不往来,形势颇为险峻。然而,中日双方的民间交往并未根本中断。不仅商船往来络绎不绝,而且僧侣交往也较频繁。据日本学者本宫泰彦的《中日文化交流史》统计,有元一代至日弘法的中国高僧就有13名,而  相似文献   

13.
宏度 《法音》2000,(8):46-47
本刊讯 应中国佛教协会的邀请,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组织的以春光法师为团长的韩国佛教青年僧侣中国寺院修行生活体验团一行27人 ,于6月5日至15日在福建厦门南普陀寺和莆田广化寺体验中国寺院的修行生活。 体验团的成员分别来自韩国佛教的天台宗(10人)、太古宗(8人)、观音宗(2人)、元晓宗(2人)、曹溪宗(2人)、总指宗(1人)、法轮宗(1人)和曹洞宗(1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体验团共分二组,一组赴厦门南普陀寺,一组赴莆田广化寺。这是继前年和去年中韩两国佛教界互派青年僧侣体验寺院修行生活后的又一次友好…  相似文献   

14.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我国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坦荡襟怀,曾包容了世界上兴盛过的各大宗教以及一些民间教派,因此成为一座宗教文化天然的博物馆。一、丝绸之路上的宗教传播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佛教、祆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和摩尼教等,通过丝绸之路相继传入中国,使中国宗教进一步多元化。公元前4世纪,佛教在印度兴起,佛教僧侣成为第一批奔赴亚洲各地传播宗教的旅行家。  相似文献   

16.
色彩变幻无穷,犹如赞美春天的华丽乐章。尽管我们可以用语言文字去形容色彩,但无法确定色彩的真正形态。中国红氤氲着古色古香的秦汉气息,延续着盛世气派的唐宋遗风,沿袭着灿烂辉煌的魏晋脉络,流转着独领风骚的元明清神韵,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盘成一个错综复杂的中国结,高度概括着龙的传人生生不息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张琳 《佛教文化》1995,(3):43-44
中国人饮茶自传说神农尝百草时起,迄今已有三千年左右了。茶起初为药用,后为饮用,饮用方法经历了盛唐时期的光大、于宋代上升达到了品赏的境地。历经明、清两代后举国上下、大江南北,宫廷、僧侣、文人墨客、庶民百姓无不饮茶。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内涵丰富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茶文化亦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枝独秀奇葩。  相似文献   

18.
周文中先生作为美籍华人音乐家在创作中国风格的音乐作品方面堪称典范,在继承现代音乐特别是瓦雷兹的音乐方面堪称楷模在培养中国音乐新人走向世界乐坛方面可谓是有功之臣,在促进中美音乐文化交流以及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方面的不懈努力不但功德无量,而且充分展示了外籍华人的赤子之心,年事已高的周文中先生为了中国音乐人才的成长以及中国音乐文化能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依然努力着、工作着、奉献着……  相似文献   

19.
一、任继愈先生的著作和科研工作任继愈先生是著作丰硕、有多项重大学术贡献的学者。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四卷本),作为大学教材,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新中国的哲学工作者。多年来一版再版,成为不朽的哲学名著:他撰写的研究佛教思想的论文,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重视,后集为《汉唐佛教思想论集》出版,多年来也一版再版,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奠基之作,也得到了国际佛学研究界的广泛承认:  相似文献   

20.
僧侣做为村落庙宇活动的重要角色,是认识寺庙建立与重建之社会意义所必不可少的考察对象。从民间碑刻看,清代山西泽州村落明代至清代,僧侣在村落庙宇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尤其是嘉庆道光之后,村落庙宇中已经很少见到僧侣,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本村的看庙人,个别村落庙宇尚存僧侣,也是由"社"请来看守村落庙宇的,僧侣从村落庙宇的住持,沦为民间自治组织"社"的雇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