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小平  张庆林 《心理学报》2008,40(5):507-515
首先简要阐述了中国一古老推理问题——十文钱问题的学术价值,然后在研究1中通过调查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问题应该属于典型的推理错觉问题,且其错觉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运用单式记账方式进行推理的结果;研究2和研究3分别通过口语报告法和实验法获得了支持这一假设的证据,但同时也发现记账方式问题可能也并不是问题的全部,其中财会事项发生的顺序所形成的循环结构可能也是问题困难原因之一,这一假设在研究4中得到了支持  相似文献   

2.
胡娟 《心理科学》2005,28(1):210-213
本研究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记忆错觉与消费者的年龄有关,老年组的错误率最高,青年组的错误率最低;(2)记忆错觉类型与年龄有关,老年组在英文和色彩项目上错误率最高,少儿在英文和汉字项目上错误最高,而对形状和色彩相对要敏感,青年组比较平均,是错误率最低的一组被试:(3)消费者记忆错觉的产生与消费者具体的消费实践有关,接触少的品牌产生错觉的概率高,接触得比较多的品牌错觉率相对要低。  相似文献   

3.
李小平  储美霞 《心理科学》2011,34(6):1367-1371
为了检验双加工发展理论及了解中国一古老推理错觉问题的发展特征,从小学五年级至大学二年级各个阶段选取被试385名,对该古老推理错觉及其改良版问题的发展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该古老推理错觉问题及其改良版问题的趋势对比有力的支持了双加工发展理论; (2)从小学五年级始,财会关系推理错觉即存在,表现出跨年级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4.
问题提出基本的Poggendorff 错觉是指与两平行线相交的同一斜线看起来不在一条线上。国外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两方面。第一是图形结构方面,如斜线与垂线的倾角对错觉量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了一个经验方程:I=0.162W/tga(I 为错觉量,W 是平行线间的距离,α是斜线偏离垂直线的倾角);还有人研究,当斜线成垂直或水平状态时,这种错觉量减小到几乎为零。第二是对这种错觉的解释研究,它可分成两类:一是从结构机制(Structural mecha-  相似文献   

5.
记忆错觉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建政 《心理科学》2000,23(1):96-99
1前言 记忆错觉(memory illusion)就是指人们对过去事件的报告与事实严重偏离[1]。如同关于错觉的研究,可以为我们理解知觉加工规律提供大量的依据,关于记忆错觉的研究,也应极有助于我们真正了解人类记忆,因而,记忆错觉逐渐成为当前记忆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拟对记忆错觉方面的研究加以综述。2记忆错觉的早期研究 在 1964年版的心理学词典中,Drever对错觉(illusion)这一词条作了如下解释“在感知觉中,指对客观内容(或实际感觉材料)的主观偏离;在记忆中,指人们在回忆过去经验时由于增删…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从问题内容、信息格式,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针对以往研究的不足,息社会的方法来改进人们的贝叶斯推理。信息呈现方式等方面对贝叶斯推理的影响文章指出,我们需要找到更适合于现代信  相似文献   

7.
条件推理的条件概率模型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理论模型和实验范式两个方面对Oaksford等人提出的条件推理概率模型作了综合评述,并充分肯定该模型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推理心理学的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生态学智力:人类的推理算法对频率的适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生态学智力的角度分析了人们的直觉推理与贝叶斯定理相矛盾的原因,指出人类的推理算法是与自然频率而不足相对频率(概率和百分比)相适应的,并以医生对乳腺癌发病率的直觉推理和心理学领域认知错觉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了人类的推理算法是为自然频率而设计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9.
当前记忆错觉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记忆错觉的研究,对我们真正了解人类记忆至关重要,它是当前记忆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记忆错觉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关联效应、现实检测和信源检测的错误、流畅错觉,并介绍了有关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记忆研究的新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记忆心理学实验研究,其理念是数量取向的,将记忆隐喻为储藏室;而在近期,记忆研究的理念正朝着准确取向转变,关注记忆是否与实际对应符合。文章对准确取向记忆研究的基本特征予以归纳和分析,并对其涉及的现象、问题和理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陆小英  方格 《心理科学》2007,30(2):380-382
时间序列关系推理是对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关系的推理,是日常生活思维的重要方面。已有的研究关注3类推理问题,探查了不同任务变式下成人时间序列关系推理过程和推理策略,研究结果多支持心理模型理论。未来的研究应探明3类问题的性质,从心理逻辑理论的角度深化策略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推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有关类比推理过程中的图式归纳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向葵  徐国庆 《心理科学》2003,26(5):866-869
1 引言  所谓类比推理是指根据两个对象的相似性从其中一个对象的已知特性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该特性的认知活动[1] 。类比推理的相关理论很多 ,其研究视角、建构方式都不尽相同 ,但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非常强调关系或结构的作用[2 ,3] ,而关系或结构则是通过图式归纳 (schemainduction)的方式获得的[4 ] 。许多研究都表明 ,通过对图式归纳的训练 ,可以提高被试者解决目标问题的成功率[5- 7] 。也就是说 ,图式归纳的优劣会影响到问题解决得好坏 ,而图式归纳又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使得对图式归纳的研究变得极有意…  相似文献   

13.
演绎推理是指假设在某些前提成立的条件下推测必然会出现的结论,它是人类重要的思维形式.不同的认知理论对人在推理过程中表现出的逻辑和非逻辑特性作出了相应的解释和预测,而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也进一步揭示了推理行为的脑机制,对演绎推理的认知理论进行了验证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演绎推理认知与脑机制研究现状的回顾,以期能促进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has two central purposes: the first is to survey some of the more important examples of fallacious argument, and the second is to examine the frequent use of these fallacies in support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struct: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The paper divides 12 familiar fallacies into three different categories—material, psychological and logical—and contends that advocates of ADHD often seem to employ these fallacies to support their posi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all researchers, whether into ADHD or otherwise, need to pay much closer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ir arguments if they are not to make truth claims unsupported by satisfactory evidence, form or logic.  相似文献   

15.
因果错觉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志芳  赵娟 《心理科学》2004,27(1):107-110
本研究分别从可控情境和不可控情境两方面探讨了在工具性条件反射中,人对因果关系的认知的特点。结果发现:1.在可控情境下。延迟反馈可能导致被试的因果错觉;2、在不可控情境下,被试同样表现出因果错觉:迷信和控制幻觉,并且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3、提供恰当的外部线索能有效地帮助被试消除已经形成的因果错觉。  相似文献   

16.
"命题推理"的心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在对“如果…,那么…”规则、“四卡问题”和“THOG”等三种有关“命题推理”领域的研究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DRM范式的关联性记忆错觉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介绍了近年来使用Deese -Roediger -McDermott范式对关联性记忆错觉的研究。简述了影响关联性记忆错觉的九种因素的实验研究、关联效应产生的神经机制方面的研究以及有关的知觉 -记忆模型。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pproximation between art and psychoanalysis, considering both as manifestations of the unconscious. Art is viewed as a successful instinctual substitute which differs from the symptom in terms of effectiveness. A work of art is the symbolic universe of the artist, who, by withdrawing into the world of imagination, encounters the pathways of reality. Artistic manifestation is not interpretable, however it communicates with the observer who may also find satisfaction for his own unconscious desires there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