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心理学的启示意义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浩  葛鲁嘉 《心理科学》2005,28(5):1269-127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与人类文化互相创生发展的过程。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独特性质决定着,心理学研究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背景。文化心理学的兴起适时地满足了当代心理学发展的要求。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视角,文化心理学蕴涵着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及学科性质的独特理解。由于文化心理学兴起的时间较短,它必然还要不断吸取各种养分,实现内部取向的不断整合,提出更加明确的研究纲领。  相似文献   

2.
当代心理学文化转向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代心理学的文化转向关注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文化特性,揭示文化与人的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为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文化转向带来了心理学研究中文化的回归,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方法论思想,揭开了心理学文化性质的神秘面纱,促进了心理学研究中多元取向的综合与多元方法的整合。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目的、涵义与做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汪凤炎  郑红 《心理科学》2001,24(2):244-244,241
揭示中国人心理的深层内涵 中华民族是个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民族,其心理特质不是在短时间内所能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结晶。若只从当代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人手来研究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难免会断章取义,造成研究上的偏差。只有将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因素放进自己的研究架构中,即心理学研究走中国化的道路,才能揭示出中国人心理的深层内涵,这也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首要目的。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国内心理学缺乏原创性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国内的心理学研究在研究问题、方法论、理论指导等方面存在着对西方心理学的严重依附,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消极成分、教育体制中的不足以及学术研究的功利性,阻碍了心理学原创性研究的进行及原创性研究成果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尹继武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1):1713-1720
作为政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政治心理学在欧美学界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作者详细归纳了政治心理学学科发展史和理论史上的争辩议题, 包括政治心理学与理性的关系问题, 政治心理学的主导范式与分散化关系问题, 政治心理学解释的性情和情境取向的分歧问题, 政治学路径还是心理学路径的平衡问题, 以及文化因素如何影响政治心理的问题。最后, 作者讨论了中国政治心理学研究如何看待文化差异问题、文化与理性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创造力的心理学研究进展与研究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映学  寇冬泉  张大均 《心理科学》2007,30(2):489-491,481
人类对创造力的认识进程,离不开哲学、生理学、脑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所作的研究贡献.但在对创造力的众多学科研究中,没有比心理学所作的研究贡献更大的了。本文着力从生理心理学、心理测量学、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学科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创造力的心理学研究进展。本文认为.对创造力的心理学研究要有更理性的研究取向.那就是.应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创造力的纵向研究和应用研究,应大力提倡创造力的多学科、多视野协同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大均  胥兴春 《心理科学》2005,28(6):1418-1421
近20年我国教育心理学空前繁荣,不但学科体系13臻完善,其研究成果从多方面推动了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学科体系构建、研究领域拓展及研究取向的中国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二是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是为课程教学改革奠定了心理科学基础;四是致力于为中国当代教育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8.
文化取向心理学以符号及其意义为研究重心,着重研究符号及其意义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从符号及其意义生成与演变的角度探讨人的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这一重心与当代整个心理学的总的重心是一致的,体现出当代心理学研究重心的转变。不过,它与其它取向心理学的研究目的、侧重点和意义观并不完全相同。为更好地了解它,有必要从比较的角度进一步探究。通过比较,可以引发人们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魏萍  霍涌泉 《心理科学》2012,35(3):760-766
当今国外心理学研究的各流派中涌现出了马克思主义新取向。这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要素的影响力及其对心理学科发展的积极贡献,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活力和科学创新精神。但同时,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取向研究也遇到了巨大的阻抗力量,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当前,如何认识心理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在辩证唯物主义精神的指引下推动心理学的研究,是中国心理学界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行为心理学——文化取向心理学第四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简要回顾比较了文化取向心理学的四个不同的方向:文化心理学、本土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以及新的发展方向——跨文化行为心理学;重点介绍了跨文化行为心理学与文化碰撞情境概念的提出以及一个跨文化行为模型;其次提出了该学科在跨文化协同增效方面的重要应用;最后做出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开展相应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文化心理学与本土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中文化转向大潮中的两个耀眼的新星。理论界在两者的关系上有三种倾向:文化心理学是本土心理学的一种特例;本土心理学是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一部分;两者属于类似的研究。本文通过分析两者在对文化的态度、研究范式及方法取向、关于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等方面的相似性与共通性,试图说明这两者所显示出的合流趋势,是殊途同归的两支心理学支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近40年中国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从研究主题角度与美国老年心理学研究进行了比较。发现中国老年心理学主要聚焦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同时也在老年人家庭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领域研究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国内对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人格、情绪情感探讨较少,既缺少前沿的基础研究,也缺少对复杂能力、复杂情感等的系统研究。结合中国人口老龄化现实,本文提出了21世纪中国老年心理学的未来研究取向:基础研究和应用服务研究的双向结合,中国文化特色取向,个体-环境交互作用取向和个体差异取向。  相似文献   

13.
文化心理学视域下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心理治疗的文化取向日益为心理学界所关注。在概要分析文化心理学理论取向和传统心理治疗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对文化心理学取向下的心理病因观、医患关系、心理治疗方法、心理治疗效果评价观做了相应分析,并对未来文化取向下的心理治疗理论进行了展望,希望对我国心理治疗理论和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冮勇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7,30(5):1143-1146
西方心理学者对笔相学家的笔迹分析提出质疑,研究表明需要我们重新考虑笔迹分析的适用性,而其利用因素分析技术对笔迹与人格关系的大量研究发现,笔迹特征与EPQ中的E因素、N因素相关显著。我国古代丰富的笔迹学思想和当代笔相学家的实践经验为我们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笔迹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但我们在这一领域运用心理学方法的研究还刚刚起步。目前国内外心理学者在研究取向、笔迹特征选择和研究目的上还存在一定局限,对此加深认识,将会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研究本土文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春兴 《心理科学》2004,27(2):420-422
经由本地化研究建立本土心理学的呼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两岸三地即已时有所闻.惟对“本土”或“本地化”的概念并不明确。到90年代末期台湾部分心理学家提出三地论的概念^[3],认为港、台、大陆三地因长期隔离,社会形态各异,故而主张三地华人社会的心理学者应各自建立自己的本土心理学(台湾本土心理学、大陆本土心理学、香港本土心理学)。此种纯以地区为前提的心理学研究取向有待商榷.原因是如将心理学视为研究人性特质的科学。并将心理与行为视为人性特质的表徽。显而易见的是,影响心理与行为的文化因素大于地区因素。基于此义.本文提出采用心理学研究本土文化取向的建议.并试从心理学思想的演变中分析探讨此一建议的合理性。一得之愚尚请学界先进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心理治疗的文化取向日益为心理学界所关注.在概要分析文化心理学理论取向和传统心理治疗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对文化心理学取向下的心理病因观、医患关系、心理治疗方法、心理治疗效果评价观做了相应分析,并对未来文化取向下的心理治疗理论进行了展望,希望对我国心理治疗理论和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本土心理学特征论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土心理学作为一种研究取向,具有五个基本特征:取向人文性;文化契合性;范式多样性;内含普适性;心理学研究独立化和自由化的表现。其中文化契合性是主导特征。  相似文献   

18.
郑荣双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07,30(2):465-467
本文从社会历史、科学、文化、哲学以及研究者和学科层面,分析了我国心理学原创性缺失的原因。提出了面向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推进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强化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以及用涵化的方式处理引进与发展、创新的关系等策略,以提升我国心理学的原创性。  相似文献   

19.
智慧是当前国内外心理学研究中的热门课题之一,开展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智慧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智慧心理学的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一书详尽展现了智慧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智慧的德才兼备理论,达到了破与立、继承与创新、古今中西以及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有机统一。纵观全书,主要凸显四个鲜明特色:核心内容彰显原创性、结构体系突出完整性、研究取向强调中国化和实践应用注重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17,40(6):1518-1523
人格是一个人的存在方式。人不是一个纯自然的范畴,而是受社会文化和历史制约的。当今西方人格心理学不是普世的人格心理学,它虽然有多种定义,但其核心是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中华文化注重个人所肩负的社会义务、历史责任和道德价值,强调个人要正确处理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而不是个人的独特性。人格研究中国化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中国人的人格,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格心理学,更好地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服务。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并支持学生厘清概念,深入中国实际,采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人格的中国化研究;鼓励师生学以致用,优化人格,成为幸福的进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