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沉 《宗教学研究》2001,(3):129-136
“老子”公案自古至今,到二十世纪初“古史辨”派再度为此引发了数十年的激烈争辩。七十年代帛书《老子》、九十年代竹简《老子》的发现,令汉语学界一片兴奋,皆以为“老子”公案可以就此了结。本文经过冷静的分析与检讨,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即,就我们现有的材料,尚不足以了结“老子”公案。因此我们还需要等待新的发现、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公案”及其“参公案”是禅宗的特色内容之一。究竟什么是“公案”以及如何“参公案”,这是人们所感兴趣的,也是人们所迷惑而急于想知道其底细的,但是,历来的禅宗研究基本上没有满足这种需要。本文对“公案”的形式、“公案”的来历、“公案”的名称以及“参公案”的目的、过程和作用作了适当的梳理和论析,以期对人们了解禅宗的“公案”和“参公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唐末五代时期,法眼文益禅师承先启后,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禅风。本文从“心地法门”“门庭施设”和“经典教理”三个方面,全面剖析了文益的禅法思想和创新特色。文益禅师在秉持禅宗一以贯之的“心地法门”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对教理的阐发,倡导禅师要“通宗通教”,同时,他又不赞成那些将知见当做禅修的“知解宗徒”,而是以自家的特色发挥机锋棒喝的禅法。文益禅师采取折中的态度,对佛理、禅理的阐发使用了一种新的方式,既不滞于经教理论,也不一味地施以机锋棒喝,而是开始采用“拈古”“代语”“别语”的新形式来解说禅门公案,开启了两宋文字禅之先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祖堂集》中所谓“祖师西来意旨”这一禅宗重要公案进行探讨。文章首先考察了该公案的产生经过,指出,虽然禅宗主张这个公案不可言说,但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进而从教意、祖意到涅槃妙心这一角度,对这则公案作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黄龙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中的一个重要流派,黄龙宗禅诗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从黄龙宗宗风出发,联系佛教经论、禅宗公案、机锋,揭示出了黄龙宗禅诗随缘任运、日用是道、触目菩提、水月相忘等美感特质。探讨黄龙宗禅诗的禅悟内涵和美感特质,透析潜蕴其中的佛心、禅韵、诗情,对建构21世纪中国禅诗研究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拉康派精神分析入手揭示现代精神分析发展中日益近于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倾向,比较了精神分析自由联想方法与佛教传统止观法门的异同,以个案对比为方法说明拉康派精神分析风格与禅宗公案确有异曲同工之处,指出佛教禅宗的修行原则同样适用于精神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张伯端的“道禅合一”思想,不仅为金丹派南宗的性命之学奠定了哲学理论 基础,而且其所阐发的“达本明性之道”也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道教传统的修道理论,特别是他对禅 宗“明心见性”的借鉴,提升了道教的精神超越之境,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对 张伯端“道禅合一”思想的形成及其理论特点之述评,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张伯端是如何通过引禅入道 而促进道教更新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竹林禅派是完全本土化的越南禅学宗派。从竹林头陀接引法螺悟道的过程来看,《课虚录》、《传灯录》、《大慧语录》等是该派重要经典,而《佛说十二头陀经》更具有准宗经的性质,体现了竹林禅派的禅学旨趣。竹林禅派的兴起与衰落都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背景与内涵。  相似文献   

9.
吕晨 《佛教文化》2013,(1):71-71
文人写禅,虽多属描摹,但亦有堪为真正禅诗、非常地道的作品,而作者多常年习禅,其契入乃有不亚于方家者。张商英是个例子,他写法融百鸟衔花公案的颂古诗完全是方家手笔:花落花开百鸟悲,庵前物是主人非:桃源咫尺无寻处,一樟渔蓑寂寞归。牛头法融未遇四祖道信前,常有百鸟衔花之异,及至悟后,百鸟不来,张商英以“桃源咫尺无寻处”拈提这无修无证之境,而以意在言外为之,于内容、于形式都是颂古诗中的佳作。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92,(9)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是禅宗拈提甚众的话头,赵州禅师答以“庭前柏树子”也是后人唱颂极多的公案,张文良在《庭前柏子翠色闲》一文中,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对这一著名公案作了分析,虽不出文字禅之理路,但仍不失为有积极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