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拟社区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现象——90%的用户不参与知识分享,这可能与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的旁观者效应有关。本研究通过3个情境实验探究了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存在的旁观者效应以及帖子主题特征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存在旁观者效应,且帖子主题的紧急程度和具体程度对旁观者效应起调节作用。即旁观者人数较多时,个体的知识分享数量显著少于只有1个或不存在旁观者的情境;而在帖子主题比较具体的情况下,旁观者人数对个体知识分享数量的作用不再显著;在帖子主题比较紧急的情况下,旁观者人数对个体知识分享数量的作用则出现反转。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存在旁观者效应,通过操纵帖子主题的紧急性和具体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甚至改变该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法对445名虚拟社区成员及与其比较亲密的其他社区成员进行调查,探讨了虚拟社区感的三个维度(成员感、影响力、沉浸感)对成员知识共享意图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成员感对成员知识共享意图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影响力和沉浸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虚拟社区公民行为是成员感对成员知识共享意图作用的中介变量;(3)自我效能感在成员感—虚拟社区公民行为—知识共享意图关系中不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3.
人际互补理论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互补理论主要探讨的是人际交往中人格特征的互补规律。其理论特点在于将人际交往与人格特征这两个不同的心理学研究领域融为一体。把人格特征放在一定的人际结构模式中去研究其表现规律,体现了人格结构整体研究的特点。人际互补理论不仅是理论研究中具有其独特性,在实践领域中,如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学校教育和家庭子女教育,团体结构和家庭  相似文献   

4.
人际环是以水平轴亲和维度和垂直轴控制维度为核心,按照规定序列排列在一个环形的空间。研究目的:研究融合人际互动与人格特质两个心理学研究领域,探讨中国文化下人际互动中人际环状结构。研究方法:本研究以人际环为理论基础,设计三种不同关系类型:夫妻关系、同性好友关系和恋人关系,采用多元变量分析和随机化测验方法检验本土文化下人际互动中个体的人际特质结构。研究结果:显示互动中个体人际特质以两个基本维度(亲和维和控制维)为核心,这两个维度体现出人际关系互动中的两个重要信息:地位和爱。人际特质包含六个因子,分别是人际冷漠性、人际亲和性、人际开放性、人际退缩性、社会支配性和社会服从性。此六因子以水平轴亲和维度和垂直轴控制维度为核心,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六边环形,并以规定序列排列成环形空间。  相似文献   

5.
人际责任归因与助人意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际责任归因研究是归因研究与责任推断相结合的一个新领域,它将归因理论应用于对他人失败行为的责任分析之中,为行为责任的推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研究结合助人行为探讨人际责任归因与助人意愿之间的内在联系,204名教育硕士生和大学生被试参与了此项研究,并通过EQS建立了有关归因的控制性、情感反应、责任推断以及助人行为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支持Weiner的人际责任归因理论假设,并且表明在归因与助人意愿关系模型中责任推断与情感反应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系统式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将系统家庭治疗的思想及技术移植到学校情景中,对实验班人际距离较远的5名嫌弃儿在原班级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实验结果表明:嫌弃儿的人际距离明显改善.辅导中系统思想的引入、积极取向的气氛对同伴关系辅导有特殊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儿童的学校适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针对儿童在学校背景下的学业、人际、行为和情感适应,分别总结分析了学校适应各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目前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变量间的网络分析模型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不同于将潜变量作为观测变量的共同先导因素的潜变量模型, 网络分析模型将观测变量作为初级指标, 采用图论的方法建立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网络, 其中变量为网络的节点, 而变量间的关系是节点之间的连线。因此网络分析可以突显观测变量之间的联系以及观测变量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系统。通过变量网络中基于各个节点特征的指标(如中心性)以及基于整体结构特征的指标(如小世界性), 网络分析为研究各种心理现象提供了新的可视化的描述方式和理解视角。近10年来, 网络分析的方法已在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领域得到一定的应用。未来研究应继续发展和完善网络分析模型的理论和方法, 使之运用到更多的数据类型和更广的研究领域中。  相似文献   

9.
本从情绪调节的四个基本过程出发,分析了在人际冲突应对过程中,情绪调节对个体应付人际冲突影响的机制。对人际冲突应对技能训练中,从情绪调节的角度进行系统地训练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邵瑾  杨芊 《应用心理学》2023,(6):538-545
基于人际环形模型,检验人际问题量表简版(IIP-SC)在大学生群体的环形结构及分析人际问题在地域和性别上的差异。采用IIP-SC、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SCL-90测量1565名大学生。结果支持IIP-SC的环形结构,等长不等距模型拟合更优。大学生人际问题类型处于顺从型和易利用型间。在IIP-SC总分和掌控维度上存在性别和地域差异。总结而言,IIPSC与理想模型有一定偏差,但符合环形结构。国内大学生整体的人际问题呈现低掌控-高联结的特点,存在性别及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1.
夏凌翔  万黎  宋艳  杨翼龙 《心理学报》2011,43(10):1175-1184
前期研究显示人际自立与抑郁负相关, 本研究用两个调查来进一步探索人际自立与抑郁关系的价值与特点。研究一使用青少年学生人际自立量表、社会依赖量表中文修订版和自评抑郁量表对471名有效被试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①人际主动、人际灵活与社会依赖无关; ②在控制了社会依赖后, 人际自立对抑郁仍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研究二使用青少年学生人际自立量表、症状自评量表中的抑郁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87名有效被试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 调节模型不被支持, 社会支持在人际独立、人际开放、人际主动与抑郁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综上所述可以认为:人际自立负向预测抑郁的能力很可能不会受其他抑郁相关人格的明显影响, 很可能是新的抑郁的保护性人格因素; 人际因素很可能在人际自立与抑郁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环形模型:整合人格研究的一种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形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具有系统有序的相关模式的一组变量的取向,它可作为研究思路、形成待检验的理论假设、分析方法、检验其他结构的法则网络系统,具有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数学属性,是人格和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工具。人际环形模型对于人际特质结构的探讨,对人际相关心理结构的检验,以及对于人际行为的描述和预测,都有其独特的效力,是以五因素人格特质模型为代表的因素模型的一个重要互补且兼容的模型。本文就人际环形模型的理论与实践背景加以介绍,并用人际形容词量表(IAS-R)的实证数据来演示环形模型的分析和检验过程,从而对环形模型的数学属性及其分析检验方式加以阐释。最后论述了该模型对于传统人际评价的理解以及本土人格与社会心理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际情绪调节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有时试图改变他人的情绪,有时则寻求他人来改变自身的情绪。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人际情绪调节主题。本文对人际情绪调节的研究脉络进行梳理,从人际情绪调节的概念框架、人际情绪调节的过程以及人际调节的动机等三个方面综述该领域的研究,在现有研究框架的基础上,构建出人际情绪调节的四阶段过程模型和2×2动机模型。最后提出未来可能的多个研究方向,如人际情绪调节的内部细节和外部边界、人际情绪调节的跨文化比较以及科技发展对人际情绪调节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考察父母支持、大学生情绪智力对其人际适应性的影响。以22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其父母支持、情绪智力与人际适应性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结果显示:(1)父母支持与大学生人际适应性相关显著,父母的肯定价值对于他们的人际互动性解释力最强;(2)大学生情绪智力能够正向预测其人际适应性,情绪感知与其人际认知性的相关性较高;(3)大学生情绪智力在父母支持与人际适应性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西方组织公平领域的主流观点认为要想提高员工的分配公平感,应着力提高分配过程的公平性以及上下级互动的公平性,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本研究发现:在中国组织情境下,较之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人际公平、信息公平),分配制度公平对员工分配公平感的解释力最强;在分配制度不公平的情境下,程序公平和人际公平才会影响分配公平感,仅仅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测量的标准化问卷,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呈波浪式的发展趋势,二年级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状况最好,并且在人际领域和意识领域的发展形态略不同。(2)相比男生,女生更容易形成同一性前闭状态,并且更容易在人际领域处于同一性混乱状态。文科学生较理科学生更多处于同一性前闭状态。(3)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获得和自我同一性混乱状态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7.
信任者权力对其人际信任的影响是基于双方权力的不对等实现的还是取决于信任者自身的权力水平的问题值得研究。为此,本研究在实验一中考查了信任博弈任务中信任者的权力感(与被信任者的权力水平无关)对其人际信任的影响,在实验二中通过角色扮演任务操纵信任者与被信任者的权力关系(对等vs.不对等),同时测量信任者的人际信任倾向。结果表明:信任者自身的权力感影响其人际信任,低权力感个体比高权力感个体更信任他人;双方权力对等与否对信任者的人际信任倾向没有影响。可见,信任者权力更多是作为信任者自身的属性特征影响其人际信任,而不以双方权力层级不对等为前提。  相似文献   

18.
真诚作为人际交往的基础, 在工作互动中十分重要。不真诚不仅会给员工造成巨大的压力, 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管理学者近年来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并越来越重视对于真诚的研究。现有研究主要是从基于自我的视角将真诚当作个体特征, 探讨个体真诚对其领导效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然而, 真诚的本质内涵中包含着人际的取向。因此, 为了探讨真诚作为一种人际特征如何影响同事互动, 本研究从社会关系视角提出人际真诚的概念, 也就是说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人际互动中所展现的真诚可能在程度和性质上都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 结合以往的研究和理论分析和澄清人际真诚如何作用于员工的同事互动, 并进一步揭示人际真诚怎样影响其团队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研究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和社会适应性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自尊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3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自尊水平总分和人际信任水平总分上均存在年级差异。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和人际信任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社会人际关系进行研究日益呈多学科交叉态势。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研究也不再拘于微观的心理领域,亦开始注重社会化深层原因对微观人际心理影响的探讨。本对十几年来大陆学关于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化研究进行了梳理和简要评析,以对中国人际关系研究的概貌有基本的认识,使人际关系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本主要从大陆学对儒家化的人际关系影响的解读、中西人际关系化比较研究及本土研究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