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音乐美的评价关乎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关于音乐美评价观念的转变可开启一个全新的音乐创作和欣赏时代,不合时宜的音乐美评价观念则必然会阻碍音乐的进步. 一、音乐艺术的本质及特征 评价音乐美与不美,以及美在何处,因何而美,首先必须要了解音乐艺术的本质及特征.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音乐是人创造的,渗透着人的思想和情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音乐艺术的独特性可以在与其他艺术样式的比较中体现出来.它不同于造型艺术,如建筑、雕塑、绘画等空间艺术,将美诉诸人的视觉;音乐是流动性的时间艺术,欣赏音乐主要依靠人的听觉.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没有形质的文化艺术。人类只有通过乐器和歌喉使空气处于振动状态时所发生的音响,才能感知到音乐,即音乐才能够成为存在。但是音乐自其存在的瞬间起旋即消失于沉寂,不留下任何存在的痕迹。音乐的基本特性就是它随时间的流逝几乎消失于发生的同时。所以它几乎很难成为人类理性考察的对象。人类对外界现象的认识过程是首先通过感觉获得  相似文献   

3.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尤其重视对中国人空间意识的揭示,并用多个篇幅加以阐述.在他看来,空灵、充实、虚实与意境等范畴是与中国人的空间意识相联系的,只有通过对诗歌、绘画、音乐、书法、建筑等所蕴含的美学思想的探索,才能有机地把握艺术的自由灵动之美,展示艺术追求的无限空间,体现中国人“无往不复”的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4.
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乐 《美与时代》2004,(10):60-61
任何艺术都是人类生活的真实写照,并生动地表现着人类的情感.人们从不同的视野探索情感开发与培养的奥秘,其中艺术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钢琴音乐也是如此.钢琴演奏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它以特定的艺术符号及音响结构的运动形式直接展示着人的内心情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强烈地感受到审美和情感在人的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强化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自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一、音乐审美意识的历史起源 音乐审美意识的形成要求人类锻炼出"音乐的耳朵"这期间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史.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一切的声响都触动着早期人类那根敏感的听觉神经,悦耳的声音带给人类以精神上极大的愉悦感和满足感而动物对于再美妙的乐音也是无动于衷的.所以马克思会说"音乐的耳朵"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人性的感官各种感官的人性都凭相应的对象凭人化的自然才能形成.五种感官的形成是从古到今全部世界史的工作成果."[1]  相似文献   

6.
也谈音乐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枫  程海云 《美与时代》2003,(10):18-19
音乐不是纯粹的艺术形式,它是人类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的情感的艺术表现。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门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也有作为艺术的普遍性。除了表情的主要功能外,它还可以艺术地表达思想,也有可能在经济社会中更为直接地体现出它的功利价值。  相似文献   

7.
孔子、庄子一生都在追求至高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艺术人生的审美境界.在途径上,孔子选择的是音乐.他学习音乐,欣赏音乐,是要从音乐(艺术)中汲取人格力量,感悟人生价值,从而达到艺术人生的审美境界.庄子无心于具体的艺术门类,但他的生活态度,他的文章,他的所观所思所行,却处处充盈着艺术美的韵致:旷达无羁,逍遥自在,汪洋恣肆,诗意智慧.孔子、庄子的人生是艺术化了的人生,他们都是为人生而艺术,他们所追求和最终达到的是艺术人生的至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8.
孙磊 《美与时代》2004,(8):37-38
合唱艺术技巧的关键是:具有纯净的音质和较好的气息控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作品所赋予的情感内涵,成功地塑造完美的音乐艺术形象.因此,合唱中的气息控制训练是合唱训练成功的重要基础和环节.  相似文献   

9.
右脑被称为“音乐脑”(左脑被称为语言脑).音乐具有启迪智慧的功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过,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这“火花”就是智慧,就是灵感.在听赏音乐的过程中,音乐信息(包括节奏、旋律、和声、音乐等)对疏导大脑的整个生理功能起着良好的作用.这作用,首先表现在它能加强人的记忆力,欣赏或演奏乐曲,能强化人的精神、神经系统的功能,使视觉记忆、听觉记忆都受到锻炼,并能加强情绪体验记忆.其次是加强人的注意力.人在欣赏或演奏乐曲中,必定要使注意力集中起来才行,经过长期的音乐训练,其注意力定会加强.其三是音乐能促进人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力的源头.其四是音乐能培养人脑的抽象思维能力,音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人类运用聪明才智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促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以音乐艺术为例,听众更加喜欢以立体的、四维空间的视听交互方式去欣赏音乐。当代的小提琴演奏艺术主要沿袭传统的演奏形式,创新较少。为了使小提琴艺术的发展与时代同步,可以将小提琴艺术与我们这个时代的科技和文明相结合,尝试一种全新的艺术展演形式——小提琴演奏艺术与多媒体艺术(影像艺术、电子音乐)结合,形成全新的视听交互结合的小提琴演奏艺术。  相似文献   

11.
英语学习不仅要学习一般会话.还要进到更高层次--欣赏英诗.英语诗歌是一个色彩斑斓、意境深远的艺术世界.欣赏英诗不仅要欣赏其音乐美、语言美等,更要欣赏其意境美,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让自己的思绪在诗人创造的诗歌的意境中驰骋翱翔.  相似文献   

12.
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现代书法家沈尹默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的确,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令人百看不厌,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美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同样,要能领会书法艺术美,也必须有一双懂得书法艺术审美的慧眼.  相似文献   

13.
薛涛 《美与时代》2004,(10):65-66
教育是治国之本,有了教育人类才能得到净化,人的素质才能不断的提高.知识经济时代对具有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处在大教育背景之中的音乐教育同样面临机遇和挑战.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人.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进步的条件,也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是否富有生机和活力与持续发展的标志.主体性创造发展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目的.只有人的主体意识得到唤醒和培养,人才能以积极的态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力量,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整体发展.教育者必须站在人的发展的高度,去实施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富于创意的教育模式,有目的和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育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认识与创造的社会主体.由此看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主要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着重阐述音乐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欣赏音乐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精神愉悦的一项审美活动和实践活动。欣赏音乐也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课题,自从有了音乐以来,也便有了欣赏自觉地伴随,随着人类的审美领域自身的不断进步和扩展的,音乐欣赏的角度与层次也就不一样了。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心理过程大致要经过感知的直接、理性的认识,领悟的超越这三个境界。它们相辅相成,一层比一层高级,每一个较高等级都包含着较低等级,都是较低等级的延伸。  相似文献   

15.
在各艺术门类中,没有什么比音乐更能打动人的内心情感,在人类生活中,也没有什么比音乐更能生动地表达人的心声。在欢乐中,优美的旋律动听的音响能把人们卷入如痴如醉的情绪中去;忧伤时,音乐以其委婉哀怨的曲调给人以亲切的抚慰;在寂寞时,也惟有音乐最真诚地  相似文献   

16.
舞蹈的浯言     
林琳 《美与时代》2004,(8):39-40
舞蹈是动的艺术,从它反映的社会生活来认识社会,通过它所寄寓的道德感、哲理性、文化观来接受某种教育,但更主要的无疑是欣赏舞蹈本身--欣赏作为一种艺术乃至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舞蹈,欣赏舞蹈对社会的特有反映或反映方式,欣赏舞蹈中所体现的舞蹈家的美好情操和高尚人格,这些也称之为"舞蹈审美".我们去聆听舞蹈的语言,把它作为了解"舞"的其中一个切入点,能够更好地去拉近与舞蹈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桂强 《美与时代》2005,2(9):8-10
艺术典型作为文艺学、美学发展史上重要的范畴,是和人类"艺术地"认识自身和表现自身联系在一起的.艺术典型范畴的核心就是显现人的本质,使人认识自身.研究典型范畴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人类"艺术地"掌握世界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绘画创作中,艺术语言是绘画创作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绘画作品的特定内容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艺术语言才能表现出来,成为可供人们欣赏的对象。没有艺术语言,也就没有艺术创作的存在。各个艺术门类,在长期的艺术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如绘画以线条、造型、构图、色彩、色调等艺术语言,构成绘画形象;音乐以有组织的乐音、旋律、节拍、速度等艺术语言,构成音乐形象,等等。作为绘画的学习者和艺术家来说,对绘画创作中的艺术语言进行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9.
<正>在音乐素质教育中,我们应当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甚至要把实践摆放在第一位。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音乐是灵魂、思想的艺术,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工具,并且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的一种情感艺术时,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音乐实践的意义。同样表演一首完整的艺术作品,我们不能只是掌握它的音乐理论和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了解它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和音乐背景,这样才能对一首作品的音乐内涵、音乐意境以及音乐形象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所以正确把握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的关系,会提高我们的音乐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穆丽芳 《美与时代》2014,(6):107-108
艺术与生命是一种共存与共灭的密切关系,艺术的创造与发展离不开人类情感的倾注。在漫长艺术史中,人类的情感赋予艺术新鲜的活力,人类用抽象的艺术思维去创造尽量脱离物质而表现精神现象的世界。不管是音乐、美术还是诗歌、建筑,艺术无不以其别具一格的形式诠释人类的生命,艺术只有将情感对象化,并以各种形式变现出来,才能称之为艺术,因此我们感受艺术的美,艺术带来的幻想的同时,艺术越来越成为我们身边不可或缺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