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周易热”作为“文化热”的一部分冲击着海内外。正式的研究机构和地方学会的成立,促进了《周易》研究的发展。诸多新著面世,旧著也不断再版,专门刊物《周易研究》也应运而生,传统的和现代的研究方法并驾齐驱,这一  相似文献   

2.
近10—15年来,哲学解释学(释义学)在西方风靡一时,在西方哲学和社会各流派中,它几乎成了压倒一切的、最有影响的一个流派。这种情况引起苏联哲学界的密切关注。近年来哲学解释学已经成为苏联哲学界研究和批判的重点对象之一,而解释学的一个重要范畴“理解’则已成为苏联哲学界进行正面探讨的理论课题。苏联哲学界对解释学、哲学解释学和“理解”问题的关注起始于70年代初。到了70年代中期,一些主要哲学刊物发表这方面的文章逐渐多起来,有关的专著也陆续出版。80年代以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出发对“理解”的哲学理论问题进行正面、专题研究的著作已经出版了7—8本之多。  相似文献   

3.
本书作者是苏联哲学家中最注意研究假说问题的学者。在1955年,我国已翻译过他的论文《假设在认识中的地位和意义》(《人民日报》,1955年2月27日),在1958年又出版了他的题为《假设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的小册子(上海人民出版社,52页)。近几年来,作者继续研究了这问题。在1961年出版的《辩证法是逻辑》一书中,他以整整一大节专门谈“假说及其在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本书可以说是以前这一切研究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复杂性与人类认识的有限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生命的复杂性复杂性是什么 ?2 0世纪 70年代以前 ,它是“无法认识”和“难以处理”的代名词。在经典科学哲学领域 ,简单性被认为是世界自身的基本属性 ,复杂性从没有被认为是世界的属性 ,至多被认为是简单性复合产物 ,是现象 ,甚至是认识主体运用简单性原则处理问题能力不足所导致的结果[1] 。 80年代中期 ,在美国成立了一个民间机构圣菲研究所 (SFI)专门研究复杂性理论 ,用浅显的语言表述他们对复杂性的定义[2 ] :复杂性是一个系统中的问题 ,在这个系统中存在“活力” ,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并构成自组织 ,不断表现出涌现性和进化 ,在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教》2005,(4):49-49
《扬善半月刊》与《仙道月报》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所出版的最早专门研究仙学学术,弘扬道家文化的唯一学术性刊物。《扬善半月刊》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七月一日正式出版,至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八月一日第五卷第三期(即总第九十九期),因战事影响而被迫停刊。《扬善  相似文献   

6.
新的进步的法国刊物“马克思主义的国际问题研究”(Recharches Internationales à la lumière dumarxisme,Paris,1957,№№1,2,3,4,5)是从1957年3月才发行的,但根据目前该刊物已出版的五期来看,已经可以判断它在现代思想斗争中、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面的重大作用了。编辑部提出了一项重要任务,即用读者能接受的形式指出: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理性进步中起着巨大作用,它丰富了人类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正是由于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的问世和法国社会人士对苏联学者的著作所表现的兴趣,鼓舞了进步的“新评论”出版社出版“马克思主义的国际问题研究”这个定期刊物。“马克思主义的国际问题研究”的各期,都带有  相似文献   

7.
一、《世界宗教研究》是由我国最高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创办。该刊是我国最早出版的宗教学理论刊物,迄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许多国内外学有成就的学者都在此发表过大量质量精到的文章,现已被全国各大学列入中文文科“核心期刊”,国外学术界也将其推选为中国社会科学界的“十大刊物”之一。《世界宗教研究》以“学术性、理论性、科学性”为宗旨,辟有“佛教研究”、“道教研究”、“伊斯兰教研究”、“基督教研究”、“民间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学术动态”等多种特色栏目,所发文章学术品位高,理论性强,具有前瞻…  相似文献   

8.
在主体唯物主义争论结束后,日本唯物论研究自50年代下半期起转入低潮,民主主义科学者协会于1957年解体。札幌、大阪、东京等地相继组织地方研究会,1960年结成各地方唯物论研究团体的联络机构,“日本唯物论讨论会”,发行会刊《唯物论研究》(共发行23期)由于受到国际共运内部矛盾和斗争的影响,日本唯物论研究会于1965年不得不停止活动。进入70年代,唯物论研究又逐渐复兴,1973年创办全国性刊物《唯物论》(半年刊),  相似文献   

9.
在 1998、 1999年出版的各类哲学著作中 ,就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研究而言 ,三本出自中国中青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学术专著的相继面世格外引人注目 ,这就是孙正聿的《哲学通论》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欧阳康的《哲学研究方法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和张一兵的《回到马克思》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前两部著作的共同特点在于将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中只是蜻蜓点水般地在“绪论”或“导言”中涉及的有关“元哲学”或“哲学学”即哲学观方面的问题单列出来予以专门的考察 ,并力图在总结全部哲学…  相似文献   

10.
洛克的政治学说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1632—1704年)从事政治活动和理论活动的年代,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发展和完成的时期。洛克的全部理论活动、特别是他的政治学说,典型地反映了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的阶级特性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他的主要理论著作差不多都是在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一两年内出版的。1689年出版了《论宗教宽容的书信》(写作于1685—1686年),1690年出版了《政府论》和《人类理解论》。自觉地把他的理论著作服务于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下面,我们来谈谈洛克政治学说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吴增基 《学海》2002,(1):204-204
关于苏南发展问题近些年学界已作了许多研究 ,出版了不少专著。但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并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学术著作可谓凤毛麟角。我以为陈阿江博士的专著《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吴江经济社会系统的调查与分析》(原博士论文 ,以下简称《发展》)是属于那类少数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成果。该书由中国言实出版社于 2 0 0 0年出版。《发展》一书共分 6章 ,另有“引言”和“结束语”。“第一章 绪论”在评述了文献后 ,主要交代了研究方法。以系统论为一般视角 ,对吴江经济社会系统的环境侧重于阐述圩田系统这一特殊的环境 (第二章 )。人口是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在“美学热”日见变冷、美学刊物出版不太景气时,一个新的美学理论园地却开辟出来了,这就是《美学研究》集刊。编委会由汝信、叶秀山和朱狄等同志组成,出版者为科学文献出版社。年出两集,每集约25万字。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曾被乔治·布勒斯誉为模态逻辑的黄金年代,因为模态逻辑的三大分支:完全性理论、对应理论和对偶理论等都在这一时期形成,这大致确定了模态逻辑的研究方向.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约翰·范本特姆教授(Johan vanBenthem)是模态逻辑对应理论的主要贡献者之一,他1976年的博士论文《模态对应理论》以及1983年出版的《模态逻辑与经典逻辑》,成为模态对应理论的经典著作.201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张清宇和刘新文翻译的《模态对应理论》(“逻辑之门——约翰·范本特姆经典著作”·卷Ⅲ),引起了国内学界对模态对应理论的关注和重视.为了能更清楚地了解模态对应理论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向,我们组织了对范本特姆教授的访谈.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中国学界来说,安德瑞·高兹(AndréGorz,1924—)绝对算不上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早在1982年出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中,徐崇温先生就对高兹做过介绍,在他稍后的另一本著作《“西方马克思主义”论丛》(1989年)中,徐先生也有一篇专门介绍高兹思想的长文。并且,在一年后出版的由罗伯特·戈尔曼编的《“新马克思主义”传记辞典》的中译本中也有“高兹”这一词条,并有相关的论述。1990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8卷本)中也有对高兹的论述。同年出版的李青宜先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理论》一书中用两节的篇幅对…  相似文献   

15.
闵凡祥 《学海》2002,(4):205-207
20世纪 5 0 - 60年代 ,随着第三世界的崛起 ,“现代化”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到80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 ,中国的学术界也开始涉足“现代化”的研究 ,并且出了一大批成果。然而 ,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学术界对“现代化”所做的大量研究工作及出版的学术著作 ,主要是集中于对现代化进行理论上的认识与探讨上。对现代化进行总体的、理论的、成功与积极一面的讨论与研究 ,成为这一时期现代化研究的主要特点。对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失误与挫折问题却关注不足 ,进行专门讨论的著述更付之阙如。对进行现代化的国家来说 ,…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与优雅生存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笔者在2000年出版的<理论伦理学>(湖北人民出版社)中曾把"幸福与和谐"作为其主题,专门从价值论和伦理学的角度讨论了人生幸福、社会和谐、世界和谐、宇宙和谐及其相互关系.在2004年出版的<走向优雅生存:21世纪中国社会价值选择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笔者提出优雅生存是当代人类的应有选择,并对如何走向优雅生存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试图从价值论和伦理学的角度对生存方式转换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做些阐释.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0月3~6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应用哲学研究会、中共陕西省委党校、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联合举办的“全国应用哲学第十一次理论研讨会”在西安举行。来自全国高校、党校、社科院(所)和企业界的50多名代表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应用哲学的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关于应用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应用哲学在我国兴起并不断发展,学者们对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他们认为,应用哲学研究作为我国新时期哲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对新时期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以及《中国哲学史》杂志的历史,张岱年先生讲,“一九七九年十月,全国各地中国哲学史工作者在太原开会,成立了中国哲学史学会。会后,许多同志建议创办一个中国哲学史学科的专门刊物。经过几个月的筹备,现在《中国哲学史研究》季刊创刊了。  相似文献   

19.
美国编辑、荷兰出版的《医学与哲学杂志》在1986年第1期出了一个专辑,回顾该杂志创刊以来医学哲学的发展。确实,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医学本身和科学哲学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需要由一门专门的哲学分支学科来解决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和伦理学问题,推动了医学哲学作为一门哲学分支学科的出现,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的医学哲学自从1979年以来也有较大的发展,对生物医学理论、卫生医疗实践、以及科学哲学和一般哲学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期发表的一组(共7篇)医学哲学译文就是这个专辑上的主要论文。希望这组译文能对我国医学哲学的研究起到借鉴作用。(本专栏由邱仁宗同志负责编校)  相似文献   

20.
"德性伦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德性伦理”的研究现状2 0世纪晚期以来 ,“德性伦理”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在西方 ,由于以麦金太尔等为代表的社群主义和伦理学中的“反理论”等思潮的努力 ,出现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伦理学运动 ,它以反思西方传统伦理思想的面目出现 ,对以功利论 (边沁、密尔 )、义务论 (康德 )和新契约论 (罗尔斯 )等为代表的新旧规范伦理学思想进行批评 ,力图恢复古典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德性伦理传统 ,建构现代德性伦理学。西方学者对现代德性伦理的系统研究是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的。麦金太尔 1 981年出版的《德性之后》可以说是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