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学生活泼喜动的特征,也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本文旨在阐明节奏游戏的种类及其在音乐教学中作为重要教学手段的作用。通过节奏游戏让具有一定音乐审美能力的学生快速地走进音乐、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在生活当中也可以巧用节奏等音乐元素,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度之韵     
度,是一个充满着禅韵哲意的妙词,蕴藉着丰富内涵的语境。 天有度,可以平阴阳;地有度,可以定生息;衡有度,可以量万物;人有度,可以明荣辱。度,犹如音乐的节奏,而节奏便是音乐的灵魂,不管长短缓疾,合律皆美。  相似文献   

3.
王倩倩  张璇  孟蕾  马飞 《应用心理学》2005,11(3):271-275
本实验采用现场实验研究的方法,对不同音乐节奏和共餐人数条件下大学生就餐时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总的来说,音乐节奏对就餐时间的主效应是显著的,快节奏音乐下的就餐时间少于慢节奏下的就餐时间;(2)单人组被试就餐时间显著快于多人组被试共餐时间;(3)音乐节奏和共餐人数对就餐时间存在交互作用;(4)在单人就餐时音乐节奏对就餐时间的效应是显著的,而多人共餐则没有这种效应或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节奏是舞蹈的生命,舞蹈从它第一天诞生就和节奏同时存在。节奏也是舞蹈和音乐结合的纽带,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创造着直观可感、有声有色、优美生动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5.
音乐听觉是指领会、想象、思考音乐印象的能力.近年来,音乐听觉研究运用多种方法在多个层面蓬勃开展,研究对象包括正常个体和异常个体;研究方法涵盖行为实验、大脑形态学测量以及现代成像技术;研究内容从音乐基本要素音高、旋律、节奏加工的脑定位、神经加工机制直至广阔的应用领域.最后,对音乐听觉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杨萌  王剑桥  夏裕祁  杨帆  张学民 《心理科学》2011,34(5):1056-1061
摘要:采用3D模拟驾驶情景结合眼动技术探讨音乐节奏和歌词语言熟悉程度对驾驶行为和眼动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驾驶经验对驾驶行为及眼动影响显著,新手与老手相比速度更慢、错误数更多;(2)音乐节奏对驾驶速度、眼跳和垂直搜索广度影响显著,快节奏与慢节奏相比,驾驶速度更快、平均眼跳距离更短、垂直搜索广度更短;(3)歌词语言熟悉程度对驾驶速度、错误数和平均注视时间影响显著,熟悉语言与陌生语言相比,驾驶速度更慢、错误数更多、平均注视时间新手更长,老手无影响。(4)节奏与语言共同影响驾驶过程中的水平搜索广度,陌生语言时快节奏的水平搜索广度高于慢节奏,熟悉语言时快节奏的水平搜索广度低于慢节奏。通过本实验,建议驾驶员在选择音乐时选择陌生语言歌词的音乐,音乐节奏则可视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7.
音乐节拍中的信息十分丰富,变化的方式也千差万别,因此节拍的加工是十分复杂的认知过程。国外神经认知领域对音乐节拍的研究从内容来看可归纳为:节拍违反的加工,节拍速度的加工,节拍类型的加工,以及节拍与节奏的区别等几个方面。目前关于音乐节拍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未来的研究应明确时间间隔、速度变化、重音模式加工的神经基础,并就复杂节拍的加工,个体感受性差异等问题进一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8.
"节奏"是绘画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当中的节奏主要是通过线条、色块、形体与明暗的组合和有规律的变化、运动来体现的.节奏是形成绘画旋律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午夜的思考     
夜的深处,我倾斜地把自己放在电脑前,专心致志地用文字堆砌着思维的城墙。平时僵硬的手指,此时似乎像芭蕾舞演员轻柔的脚尖,轻轻地把踮着的脚尖留在了闪烁的屏幕上。看着电脑上闪烁的鼠标,我仿佛已经能听到它跳动的声音,音乐安静地流淌,文字的思维也就随着键盘的节奏自然地流泄了出来。  相似文献   

10.
钢琴音乐的中国化创作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国音乐家们在继承中国优质丰富的音乐资源的基础上,借鉴西方音乐的合理因素,从和声、织体、节奏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创作出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人听觉审美趣味的钢琴曲作品.  相似文献   

11.
卢梭的启蒙思想向来充满复杂性,而如何真正建立并维系个体之间的统一性关联无疑是其核心问题之一。他质疑理性的普遍性,试图从情感的根源重新探寻答案。由此他基于"公意"概念对种种政治和艺术的表象方式进行了批判,并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将音乐作为真正解放性的艺术形态。但他对音乐的局限性的界定、对旋律的至上性的强调使他既无法真正说明纯音乐形式,亦无法真正理解音乐发展演化的内在动力机制。对音乐的另外两个基本要素(和声和节奏)的探讨将启示另外的可能性,并进而揭示启蒙理想与音乐理想之间的相互契合。  相似文献   

12.
歌唱是歌唱者发自心灵的呼唤,是其自我情感的表达。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我们要想通过歌唱学习来唤起孩子们心中美好的情感,使其体验音乐作品中的丰富内涵,首先就必须使孩子们真正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树立其音乐形象,使其与音乐元素相结合,赋予音乐元素以生命的活力;其次教师必须注重情感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得到美的享受,用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为此,可以多采用欣赏法、范唱法,让美的旋律反复出现,不断在孩子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还要注意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以及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除此之外,还要将音乐的节奏与歌曲的意境相结合,将音乐的旋律与歌曲的情感相结合,将音乐力度与歌曲的表现相结合,这样才能将我们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搞好。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音乐表演活动中表演者通过将作曲家书写的音乐文本以呈现音响的方式予以表达,这些文本则是历代作曲家心中的音乐得以传世的唯一见证.因此对于一个表演者来说乐谱中的所有内容都是音乐表演活动的基础表演者的首要工作就是将这些内容真实无误地呈现给听众.在乐谱上的众多音乐要素中以节奏和音高最为重要它们如同人体的骨骼与血肉一样是音乐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所在.一旦这两个音乐基本构成要素发生了变化.音乐的本质内容及其所呈现的感性样式将随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罗伯特·怀斯(Robert Wise)导演的电影《音乐之声》是一部颇具影响力的美国经典影片。影片中有趣的情节、动人的音乐、优美的风光、乐观的生活态度,都引发了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与向往。  相似文献   

15.
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有着异常多样性,需要把不同的音体系区分清楚.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大小调音乐相比较.有着"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的特点."异中之同"指的是两种体系的音乐共同使用"七声"、"十二律"、"三种体制".虽然在称谓上相异,但其本质是相同的."同中之异"指的是两种体系对于七音的使用不同,中国传统音乐重视五声,而西方大小调音乐七声平均.中国传统音乐重宫,而西方大小调音乐重调.  相似文献   

16.
运用眼动分析法,采用架子鼓渐快/渐慢节奏听觉材料,利用SMARC效应的机制,探讨个体的音乐训练经验与其形成节奏变化的空间表征的关系。结果显示,相对于无音乐训练经验被试,有音乐训练经验被试在渐快节奏下对远方位有更多注视时间,在渐慢节奏下对近方位有更多注视时间。即在有音乐训练经验者身上更可能观察到音乐节奏变化与远近空间方位的SMARC效应。因此,个体能否形成音乐节奏变化的空间表征与其音乐训练经验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德彪西是法国印象派音乐的大师,他创造性地借鉴了象征派诗歌和印象派绘画的创作理念,以崭新的音乐语言发展了钢琴作曲和演奏的空间,营造了画面感极强的艺术空间,其乐思和语言值得不断研讨和挖掘.通过对其代表作《版画集》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德彪西在织体语言、曲式结构、节奏、音阶变化等方面均采用了前所未有的独到手法,充分彰显出印象派音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发挥音乐教学中的协同作用,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是目前广大音乐教师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音乐教学中的"协同效应".即:音乐鉴赏、表现与创造之间;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之间;音乐与其他文化学科之间以及音乐课堂内外之间的"协同效应".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协同效应"是新课标背景下搞好音乐教学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21实世纪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道教音乐是在道教的斋科仪和其他活动时所使用的音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不同地域的语言、风俗、民间音乐的影响,在经曲的曲调、节奏等方面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形成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道韵”。岭南道教音乐就是如此,经过多种音乐元素的交流融会,从而形成了多姿多彩、别具特色的道教音乐形态。本文主要以入选非遗项目的岭南道教音乐为中心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初,周杰伦的音乐席卷了整个中国,成为一种值得研究的音乐现象."传统与时尚的融合",是周杰伦音乐最大的特点.他的音乐具有丰富的内容、精良的配器、多样性的材料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