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维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无论是人类思维的发展,或者是个体思维的发展,总是和语言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并且是伴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人的思维,是词的思维、言语的思维。人的思维活动,随时随地都是借助于言语而实现的。我们看书,是依靠言语的视觉刺激进行思维活动;我们听讲,是依靠言语  相似文献   

2.
《管子》“四篇”认为治国的根本在于治心,把论说的焦点集中君主德性养成及其实现上。“四篇”君道论体现出一种由解决君道问题进而达到解决治道问题的典型政治思维。从“君道”方面研究“四篇”无疑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审视“四篇”思想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辩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辩证关系的反映。从思维发展的水平来衡量,辩证思维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思维发展达到成熟、完善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医学整合,不仅是一种创新行为,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形式.医学创新思维整合形式的特征是相关思维材料合理迁移、相关思维方式的耦合.医学创新思维是理性思维,迷信灵感和直觉而忽略逻辑是危险的.需要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整合;医学创新思雏是复杂性思维,强调批判而否定传承是片面的.需要批判性思维和经验性思维的整合.医学整合,不仅可以从本体论层面予以理解,还可以从方法论层面予以运用.医学创新思维整合形式的研究需要整合理念的方法论引导.  相似文献   

5.
医学整合,不仅是一种创新行为,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形式。医学创新思维整合形式的特征是相关思维材料合理迁移、相关思维方式的耦合。医学创新思维是理性思维,迷信灵感和直觉而忽略逻辑是危险的,需要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整合;医学创新思维是复杂性思维,强调批判而否定传承是片面的,需要批判性思维和经验性思维的整合。医学整合,不仅可以从本体论层面予以理解,还可以从方法论层面予以运用。医学创新思维整合形式的研究需要整合理念的方法论引导。  相似文献   

6.
医学思维与哲学思维的结构及其关系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医学领域中 ,只有对研究成果进行思维的加工 ,才能上升为科学意义上的医学认识 ,因而从这个角度上说 ,医学认识就在于医学思维。尽管医学思维活动中离不开哲学思维的指导作用 ,但哲学思维不能代替医学思维 ,它只能作为医学思维的先导 ;尽管从发生学意义上说 ,二者都起源于人的智慧想要解释人与世界的关系 ,但哲学思维是观念层次的思维 ,它力求以抽象的、无限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世界 ,而医学思维作为科学思维的一种 ,则是以具体的、有限的方式把握人类健康和疾病现象 ,是一种实证性的思维[1 ] 。医学家要想在医学思维活动中更好地运用哲学…  相似文献   

7.
思维科学是研究人脑对信息加工、处理过程的科学,这里的信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电脑实质上是仿人脑的,但是与人脑还有许多差别(无论从自然科学基础科学的天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还是从人体科学的医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等都存在重大差别)。地理思维应该是思维学在地理认识和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地理学家或普通人在运用大脑思维时,地理思维要求比较全面,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运用都很多,对开发大脑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概括地阐述了思维科学的主要内容,结合地理思维给出了具体的地理逻辑思维、地理图像思维和地理创造性思维的内容,并力图从国家和全球战略的高度呼唤人们去研究和开拓。  相似文献   

8.
选择和建构是心理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本概念,“选择和建构的统一”是心理科学和思维科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从感觉到思维(乃至个性)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选择和建构的统一,不但从系统发生和个体发育的角度看是如此,而且从成体的角度看也是如此。它体现了思维的历史和思维的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自我挑错     
1.“从反映角度亦即从思维科学观点上来观察思维,思维的基础性规律在我看来就是上述三个。而脑科学则会从物质运动的角度上,并且在微观粒子水平上揭示出与此不同的思维规律,这可能是更深层次的基础思维规律。”(《思维论》第15页)改为:“从思维科学角度上来  相似文献   

10.
漆思 《世界哲学》2007,40(1):33-39
“天下”思维是超越民族/国家思维的新思维范式。以此出发对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理念和世界制度进行创造性建构。“天下”思维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价值意义,主要在于拓展与刷新了人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思维视域,从思维范式革命的意义上启发人类创建新的世界观。“天下;’思雏蕴含着全球化时代人类对建构“和谐世界”与“世界责任”的创想:需要超越个体本位思维与民彬国家思维,实现“从世界去思考”真正达到“以天下观天下”。从“天下”思维出发,就要求人类建构保证世界和谐发展和能够对世界负责的世界责任观。  相似文献   

11.
动作思维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一样,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但和后两种思维形式相比,我们对动作思维的研究和认识显得太少了。然而从思维发生学的角度看,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思维的发生与发展,动作思维的研究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基于良好判断、使用恰当的评估标准对事物的价值进行评估和思考的过程。尽管心理学家对它的研究时间并不长,但对这个概念的探索却从启蒙运动时代的笛卡尔就开始了。笛卡尔认为人们的很多知识都是建构在错误的基础上的,所以为了追求真理,最好的方法就是对现有的观念和认知统统加以怀疑,怀疑后才会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促进知识发展和寻找确定性的目标,这种怀疑和质疑正是批判性思维的本质。Ennis、Facione等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用心理学的方法确定了西方人批判性思维的特征,并从批判性分析能力、思维开放性和运用批判性思维倾向性三个方面衡量批判性思维。本研究计划包括4个系列实验:研究1是确立中国人批判性思维的结构;研究2是探讨智力、批判性思维与大学生创造力的关系;研究3是探究批判性思维与知识型员工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4是通过对批判性思维的干预提升中国人的创新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找到批判性思维影响创新的机制,以及智力到创新行为之间的作用路径,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价值,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万众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批判性思维从怀疑出发,激发思考问题的多元视角,但它更重要的任务是依据理性标准对相互竞争的观点及其论证的相对价值做出判断。理性标准是批判性思维与怀疑主义、相对主义的分水岭;批判性思维的本质以及大多数权威的批判性思维定义都内蕴了理性标准;每一项批判性思维技能都与相应的理性标准相匹配;不同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法也或隐或显地认可一系列理性标准。理性标准是让学生从绝对主义的二元论思维升华到评估主义的批判性思维的关键。中国的"明辨"虽然与西方的批判性思维有相似之处,但明显的差距在于缺少精细的理性标准。培育公民思维文化,营造健康的论证文化,都离不开理性标准这个根基。  相似文献   

14.
再论思维的可训练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其维  谭和平 《心理科学》2005,28(6):1330-1334
本文从思维的可逆性、思维过程的操作化和思维训练的实践效果等方面论证了思维的可训练性,提出了将思维的可逆性与思维的认知过程相结合而产生的可逆性思维过程理论。该理论认为,可逆性是思维的本质属性,思维过程因其可逆性而具有可训练性,思维训练本质上是在训练思维的可逆性。实践表明,可逆性思维过程可操作化为各种具体的思维训练项目,进而可编制适合普通儿童、学习困难儿童、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等各类儿童的实用思维训练教程,运用这些教程开展的思维训练能够有效地促进各类儿童的智力(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5.
易学与中医学的会通问题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一个特定的层面即思维方式的层面探讨了这一问题,提出“象”思维是医易学共同的思维方式,是医易会通的交点。“象”思维包括“象”思维方法和“象”思维模型,本文认为“象”思维方法是一种模型思维方法,“象”思维模型有卦爻模型、阴阳模型、易数模型,五行模型、干支模型等多级同源、同质、同构的子模型。文章进而探讨了“象”思维具有整体性、全息性、功能性、关系性、超形态性、时序性以及重直觉、体悟、程式、循环的特征,指出这一特征正是中医学理论的本质。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本质差别就是“模型论”与“原型论”的差别,两者各有优劣。文章还从“象”模型角度提出了“修补”中医思维方式、促进中医学术发展的中医未来观。  相似文献   

16.
理性与悟性     
看到一只鸡蛋和另一只鸡蛋之间差别的是理性思维;看到一根针和一头骆驼之间的共同之处的是俗性思维.理性思维能在没有界线的地方发现界线,悟性思维能在根本没有共同之处的地方发现共同之处。理性思维的上帝是确定性,给它一片树叶,一朵鲜花,一片云彩,它能给你一个完美的表达式;悟性思维的情人是不确定性,它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在一位砂子里发现灵魂,在满街的繁华里曾见荒原.闪着树根往上爬的是理性思维.它从树于爬向村校,从树枝爬向树叶和花朵,总之,从根本爬向技节,从旧草爬向复杂;顺江树叶往国间的是俗性思维,它从树…  相似文献   

17.
医学中的哲学:临床思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良好的临床思维不仅是医生正确诊治疾病的基础,也是医务人员高素质的体现。本文从哲学的角度,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讨论了临床思维的重要性、,临床思维失误的常见原因、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和思维水平,必须意识到学习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并自觉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人关于自然的认识经历了从神话思维到经验思维的转变;从经验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转交;以及信仰思维对理性思维的挑战.在这几种思维方式中,思维者接触到了如下三种实在性:感觉实在性、理性实在性和信仰实在性.追踪希腊思想史的发展,我们发现,神话思维最后以残留的方式存在于信仰思维中,而经验思维、理性思维和信仰思维则始终保持了完整的形态,并继续存在于整个西方思想史中.实际上,它们的共存以及它们之间的张力乃是西方思想史发展的动力.这里,我们将简略地展示希腊哲学中的四种实在性,以及由此引导的四种思维方式,推进我们对希腊哲学发展线索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9.
思维和语言是怎样产生、发展的?它们的关系究竟如何?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等一直都在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它,众说纷纭。在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传统理论,认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在语言材料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二者互相依存,同时产生。但近年来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思维和语言并不是同步产生和发展的,而是先有思维、后有语言,思维可以脱离语言而存在。本文试图首先从思维和语言的起源上来说明思维和语言并不是同步产生的,而是先有思维后有语言。其次,从思维和语言的活动过程来说明思维和语言不是永远不可分的,思维可以脱离语言而进行。最后,通过对思维过程中一些基本事实的分析,说明语言并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或载体),很可能还有异于语言的其他载体。  相似文献   

20.
思维的品质     
思维是北京人的篝火,她带着宇宙的灵性,驱散了笼罩着人类的阴霾;思维是青铜宝剑,横空出世,宣示着人类向自然开战;思维是史蒂芬逊的火车头,负载着人类从辉煌走向辉煌。上下百万年,思维是历史前进的杠杆,是一切伟大产生的摇篮。 懒惰者以思维为苦,安逸者以思维为累,无知者以思维为愚,狂妄者以思维为怯,显赫者以思维为鄙,卑微者以思维为废。真正的思维,是苦难的产儿。“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