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在我国的适用情况,以及我国研究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特点.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568名研究生进行测查,采用SPSS11.5和LISREL8.53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情绪调节效能感中文版量表信、效度较高,适合进行情绪凋节效能感研究;中国研究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显著,不存在学历层次和所学学科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特点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393名小学语文、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了不同教师特征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结果发现:(1)教龄与学历两因素交互作用显着.事后分析发现,初高中学历组和中师学历组表现出较相似的教龄特征,即参加工作初期的教学效能感较高,随工作年限增加有所下降,而后又上升;而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组,教龄主效应不显着.(2)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显着高于其个人教学效能感.(3)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着不同于中学教师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以1306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儿童心理一致感量表(CSOC)中文版的心理测量学特征进行分析,并考察小学阶段儿童心理一致感发展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CSOC中文版量表具有较好的项目鉴别力、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CSOC中文版量表由一致感和不一致感两个因素构成,心理一致感总分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小学儿童心理一致感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儿童心理一致感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中国儿童心理一致感水平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全纳教育教师职业使命感对工作幸福感的影响机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京津冀地区的全纳教育教师共378名为被试,使用职业使命感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工作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职业使命感、自我效能感和工作幸福感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职业使命感对工作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全纳教育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在职业使命感对工作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表明,积极塑造全纳教育教师的职业使命感,提升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提升全纳教育教师的工作幸福体验。  相似文献   

5.
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边玉芳 《心理科学》2004,27(5):1218-1222
本文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明确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基本性质、确立了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结构和量表的编制原则;再经过对教师、学生开放式问卷调查,国外三个典型量表的使用,编制了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初稿。经过对五稿量表反复的测题修改和筛选,最终确立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基本结构,并形成含2个分量表、10个分测验、63个正式测题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量表的编制采用“步步逼进法”。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54,自引:0,他引:154  
俞国良  辛涛  申继亮 《心理学报》1995,28(2):159-166
为研究区分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变量──教学效能感,采用教师教学效能量表对382名中学教师及其相应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测查.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教师数学效能感可以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这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和Ashton的教师教学效能感模型相一致.通过对可能影响教师数学效能感因素的考察发现,教龄因素对教师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有不同的影响,随教龄的增加,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呈下降趋势,而个人教学效能感表现出上升的倾向.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与已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在教学效能感的两个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别和学历因素对教师教学效能感不存在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生群体中选取三个样本进行集体施测。选取500名大学生作为样本一,使用家庭近乎完美量表中文版、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Beck抑郁问卷对其施测,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和效标效度分析;六周后在样本一中随机抽取71名大学生作为样本二,使用家庭近乎完美量表对其施测,对数据进行重测信度分析;另选取500名大学生作为样本三,使用家庭近乎完美量表中文版、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的中文修订版和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对其施测,对数据进行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分析。结果表明,家庭近乎完美量表中文版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徐富明  朱从书  邵来成 《心理科学》2005,28(5):1240-1242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职业压力应对策略、教学效能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用教师工作倦怠问卷、职业压力应对策略调查表、教学效能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76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职业压力应对策略、教学效能感和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教师的主动应对、被动应对、教学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分别对教师的整体工作倦怠感及其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等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心理韧性、孤独感、自我效能感都会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但三者影响程度的相对大小尚不清楚。为考察其影响力的大小,本研究采用了优势分析的方法。选取心理韧性量表、UCLA孤独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分别测量老年人的心理韧性、孤独感、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量表、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测量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孤独感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大于心理韧性与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的预测力大于自我效能感。本研究提示减少孤独感是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的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对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创新自我效能感量表、内部动机量表、外部动机量表和创新行为量表,对北京和天津地区的144名科技创新者进行问卷调查,检验了科技创新者的创新自我效能感、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创新自我效能感、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和创新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创新自我效能感、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均可正向预测创新行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在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新行为之间起多重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科技创新领域中创新动机、自我效能感和创新行为之间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1.
赵守盈  杨建原  臧运洪 《心理科学》2012,35(6):1484-1490
运用层面理论方法,在参照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10名中学教师进行了开放式访谈,结合已有研究和访谈结果,设计了映射语句,根据层面元素组合,设计项目,编制了教学效能感量表。对200名中学教师进行初测收回有效问卷162份,运用SSA分析技术,对项目质量做了分析,对部分项目进行了删减,并修改了映射语句,再对530名中学教师进行正式施测,收回有效问卷505份,运用SSA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技术对量表的构想效度进行了检验,发现量表的信、效度较高,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并证明教学效能感结构为二层面雷达图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总被引:184,自引:0,他引:184  
由Schwarzer等人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目前在国际上广泛使用,本研究拟对中文版GSES的信度和效度进行研究.412名大学生接受了GSES的测试.结果表明①和其他文字版本的GSES一样,中文版GSES也具有较高的信度;②中文版GSES的单维度性得到了证实,印证了Schwarzer等人的有关发现;③中文版GSES具有很好的预测效度.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学效能感和工作倦怠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永鑫  杨瑄  申继亮 《心理科学》2007,30(4):952-954
为探讨教师效能感与其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利用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和工作倦怠问卷对247名中学教师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教龄长短和婚姻状况对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p〈O.01)、人格解体(p〈0.01)和成就感降低(p〈o-01)具有显著的影响;(2)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对其工作倦怠的耗竭因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3)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对其工作倦怠的人格解体(p〈0.01)和成就感降低因素(p〈O.01)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自我隐瞒倾向:因素结构与发展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才康 《应用心理学》2002,8(2):15-17,7
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我隐瞒量表在中学生样本中的适用性 ,以及中学生自我隐瞒倾向的特点。一个由 51 3名中学生组成的样本接受了自我隐瞒量表和中学生应付方式量表的测试。结果发现中文版自我隐瞒量表具有较好结构效度和较好的效标效度以及较好的信度 ,因此中文版自我隐瞒量表可在今后的有关研究中使用。研究还发现男生的自我隐瞒倾向同女生相比相对较高 ,而且无论男生和女生 ,中学生的自我隐瞒倾向显著地高于大学生。这些结果可能表明 ,处于心理“断乳期”的中学生的心理具有一定闭锁性 ,而男生的自我隐瞒倾向高于女生 ,则可能表明自我隐瞒跟男生的独立性较强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修订中文版正念教学量表并检验其在中国教师群体中的信效度。方法:使用样本1(n1=302)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 样本2(n2=185)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使用样本1和2检验量表的跨组测量不变性,并考察效标效度; 样本3(n3=30)进行重测信度检验。结果:中文版正念教学量表为二因子结构,包括个体内正念和人际间正念两个分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效标效度及信度。且该量表在小学、初中及高中教师中达到部分测量强等值。结论:该量表适宜在我国中小学教师群体中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Carson等人的创造力成就问卷(Creative Achievement Questionnaire,CAQ)在中国成人群体的适用性,对其进行翻译、回译和文化调适后转换为中文版(C-CAQ)。以59名成人为被试,间隔3周的重测信度为斯皮尔曼相关系数ρ=0.77(p<0.01);以107名成人为被试,施测C-CAQ、托伦斯创造性思维测验(TTCT)的非常规用途任务(UUT)和补全图画任务(PCT)、中国大五人格简式版考察C-CAQ的聚合效度,结果发现与TTCT两个任务的多个指标及大五人格的开放性相关显著(与UUT任务各指标相关为:流畅性0.22、灵活性0.19、独创性0.26,与PCT任务的精致性相关为0.24,与大五人格的开放性维度相关0.29);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考察C-CAQ和智力的区分效度,结果显示二者为弱相关且不显著;以324名成人为被试对C-CAQ的10个领域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支持问卷的领域特殊性构想;以122名成人为被试施测考夫曼创造力领域量表(K-DOCS)和C-CAQ以考察C-CAQ的效标效度,结果显示二者的科学、艺术领域及总分相关均显著(ρ=0.62, 0.47和0.41)。研究表明,CAQ问卷中文版在我国的成人群体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Research on teacher self‐efficacy has revealed substantive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validity of instruments used to measure teacher self‐efficacy beliefs. Although claims about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 self‐efficacy beliefs on student achievement, success with curriculum innovation, and so on, may be true statements, one cannot make those claims on the basis of that body of evidence if the instruments are not valid measures of teachers' self‐efficacy beliefs. Aims. The purpose of this investigation is to employ the use of modern confirmatory factor‐analytic techniques to investigate the validity of the hypothesized dimensions of the Teacher Efficacy Scale ( Gibson & Dembo, 1984 ; Woolfolk & Hoy, 1990 ). Sample. Participants for this investigation were 387 prospective teachers recruited from a university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region of the UA. Participants for Study 2 were 131 prospective elementary teachers recruited from the same university as in Study 1. Results. 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 procedur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goodness‐of‐fit for two theoretical models of the TES items. The proposed two‐ and three‐factor models of teacher self‐efficacy for prospective teachers were rejected. A re‐specified three‐factor model of the TES was then derived from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considerations. The re‐specified model hypothesized three dimensions: self‐efficacy beliefs, outcome expectations, and external locus‐of‐causality. In Study 2, the re‐specified three‐factor measurement model was evaluated in a new sample. Results of the CFA procedure indicated satisfactory fit of the re‐specified model to the data; however, the results were not consistent with predictions derived from social learning theory.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ll into question the use of the TE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large body of literature purporting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teachers' self‐efficacy beliefs to important educational outcomes.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nd validate an indigenous meas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alues using Chinese proverbs. A sample of 363 Mainland Chinese undergraduates participated in Study 1, in which a 26‐item Chinese Proverb Scale (CPS) was developed through factor analysis on an initial pool of 118 Chinese proverbs. Four factors were clearly identified: (a) Diligence, (b) Integrity, (c) Self‐Preservation, and (d) Self‐Interest. The CPS showed satisfactory convergent validity with personal values (S. H. Schwartz, 1992,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and social axioms (K. Leung et al., 2002,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33, p. 286). For incremental validity, the CPS predicted life satisfaction beyond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personal values, and social axioms. In Study 2, a sample of 239 Mainland Chinese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he CPS across two measurement occasions with an interval of 6 months. Longitudinal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revealed the structure of the CPS was robust and invariant over time. In Study 3, a sample of 167 Chinese undergraduates from Hong Kong responded to an adapted version of the CPS. Multigroup SEM showed structural equivalence of the scale across the mainland and Hong Kong samples. The cultural origins of the factors in the CPS and future applications of the scale in various research area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效度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中文版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结构效度,为其在中国应用提供操作性技术,方法大学本科和专科学生2123名,陆军初级军官276名;MBTI-G量表中文修订版;效标测验包括EPQ、16PF、MMPI-2、A-Type和PM测验。结果(1)经专家评判、中英文版相关分析、自评他评和信度分析,表明中文版MBTI有较好的内容效度。(2)效标关联效度研究发现EI维度具有明显的内外向人格特征;感觉型个体温和、现实和谨慎,直觉型个体则恃强、敢为、果断和中强度A型行为特征;对事型个体稳重、安详、恃强、自律;判断型个体善于交往和社会化程度高,做事有强的责任感、计划性和有恒性,适应新环境能力较强,成就感强。以上发现与MBTI原设计和国外研究吻合。(3)97项题目因子分析最大负荷落在主因素上平均占82.81%,次级负荷占11.02%,仅6题因子分析不理想。(4)修订版MBTI人格类型测验与PM领导行为类型测验间有一定相关;中国军队初级指挥员以ESFJ、ISTJ人格类型为主。结论本研究修订的中文版MBTI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效标关联蚊度和结构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