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保持距离     
哲人说过,时间有了距离,才有了历史;空间有了距离,才有了天地;人与人之间有了距离,才有了神秘。历史是一部大书,天做封面,地做封底,距离是一支生花妙笔,无数催人泪下的故事世代演绎。没有了故事,历史只是一张白纸;没有了距离,一切都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2.
保持距离     
哲人说过,时间有了距离,才有了历史;空间有了距离,才有了天地;人与人之间有了距离,才有了神秘。历史是一部大书,天做封面,地做封底,距离是一支生花妙笔,无数催人泪下的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盛大的广场演出时,不经意间抬头,我看见明亮眩目的舞台灯周围,一群飞蛾像雪片一样绕着灯火纷飞,翩翩起舞。那种唯美灵动的画面,让我不禁神驰心荡。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旨在比较志愿决策和“亚洲疾病”决策两种任务领域下,人们风险偏好的特征情况,以考察远、近不同社会距离对风险偏好的影响.同时,在传统的坏封面故事下,增设好封面故事情景,以期发现封面故事作为决策前的必要背景信息对人们决策的影响.选取高中生为被试,结果发现:(1)在近的社会距离下决策时,风险偏好受到时间距离、封面故事、概率和框架的影响;在远的社会距离下,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大;(2)志愿决策中,风险偏好仅在小概率条件下,受封面故事、框架等因素的影响;在好封面故事下,风险偏好受到框架的影响;在坏的封面故事下,风险偏好受时间距离和框架的交互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5.
孙世月  张煜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7):1612-1625
民众遵守社交限制措施和主动扩大社交距离对遏制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非常重要。疫情背景下的民众社交距离保持行为,与疫情情境、疫情相关认知和情绪、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个体心理特质有关,可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保护动机理论和行为免疫系统理论进行解释,可能存在威胁管理机制、自我效能感机制和社会认同机制的多重作用。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察情绪认知过程及其与社会文化背景和个体心理特质的交互,构建双系统模型,结合追踪及实验研究,检验疫情背景下社交距离保持行为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6.
距离     
这座小城内的报亭,我最熟悉的是距单位和“蜗室”都较远的那一家,它位于城市主干道旁、靠近市中心。两年多来,明知道这家出售的大部分是我不爱的文摘类报纸和不感兴趣的家庭类杂志,但几乎每天中午,我都奔到那儿,粗粗浏览几种晚报、早报和新到的原创文学期刊,对上眼的抢上就走。  相似文献   

7.
位置与距离     
文彦博在北宋历史上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出将入相50年,却历经各种政治风波而不倒,以92岁高龄无疾而终,这是极为罕见的。文彦博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位皇帝,不管是老皇帝,还是重孙子辈儿的小皇帝,对他都极为信任,十分亲近,他为官的秘密何在呢?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陈升之为宰相,同时他又做出了一件打破常规的事,那就是在朝堂上觐见的位置,将担任枢密使(最高军事长官)的文彦博,排  相似文献   

8.
距离妆点美     
安欣 《思维与智慧》2003,(10):25-25
距离经常充当一个微妙的角色,许多平淡无奇会因它的存在而变得生动起来。人们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当画家东一下西一下在画布上堆砌五颜六色的油彩时,看上去是那么斑驳陆离,杂乱无章,毫无美感,像淘气孩子的涂鸦。如果我们拉开一段距离再去欣赏它,便会发现那是一幅多么生动壮丽、大气磅  相似文献   

9.
研究一以时间距离和封面故事为变量考察对认知相关性的影响, 结果发现时间距离、封面故事及二者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坏封面故事中, 人们对1年后发生的事件要比1周、5年与50年后事件的认知相关程度都高, 即最重视; 好封面故事中, 4个时间距离间的认知相关程度差异不显著。研究二在1周、1年、5年和50年四个时间距离下, 探讨封面故事、框架和概率对风险偏好的影响, 结果表明:仅当时间距离为1周时, 不同概率在坏封面故事中风险倾向的差异显著。同时, 大概率下, 封面故事、封面故事与框架的交互作用对风险偏好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表现出在坏封面故事中, 与负面框架相比, 正面框架下风险回避的比例更高, 符合框架效应。结合研究一、二发现框架效应正发生在认知相关程度最低时。  相似文献   

10.
距离     
距离是时间的,是空间的,也是心理的。有时候,人们需要距离,希望距离能够隔断是非,获得安全,得到美感;有时候,人们讨厌距离,视距离为障碍,为距离而痛苦,千方百计地去消弭距离。距离能够弥合裂痕,淡化仇恨,泯灭是非矛盾;有时则恰恰相反,冲突因距离而愈演愈烈。隔阂因距离而不断加深,甚至无法弥合。  相似文献   

11.
距离     
距离是时间的,是空间的,也是心理的。有时候,人们需要距离,希望距离能够隔断是非,获得安全,得到美感;有时候,人们讨厌距离,视距离为障碍,为距离而痛苦,千方百计地去消弭距离。距离能够弥合裂痕,淡化仇恨,泯灭是非矛盾;有时则恰恰相反,冲突因距离而愈演愈烈。隔阂因距离而不断加深,甚至无法弥合。  相似文献   

12.
景健美 《天风》2012,(11):55-55
无论是在教会做义工,还是读完神学进入侍奉工场,我个人都很关注每年圣诞节所演的圣剧。因为它既可以来自圣经中的故事,也可以来自于信徒生活;圣经故事类的圣剧可以让我更好地了解圣经,生活类的则能让我更关注信仰在生活中的实践。因为关注,自己也喜欢在教会节日中用圣剧的形式来表达信仰、献上敬拜。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看到过有关圣剧的书。得到朋友推荐,终于找到一本由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的《圣剧集》,让我忍不住要一睹为快。  相似文献   

13.
14.
徐富明  蒋多  张慧  李欧  孔诗晓  史燕伟 《心理学报》2016,48(10):1292-1301
基线比例忽略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中, 个体进行判断和决策时不能充分利用或者忽略基线比例的现象。本研究通过系列情境实验探索了三种不同维度的心理距离, 即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社会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结果发现, 三种心理距离均能够对基线比例忽略产生影响:当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社会距离较近时, 个体更容易表现出基线比例忽略现象; 而当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社会距离较远时, 个体的基线比例忽略倾向减弱。  相似文献   

15.
交往的距离     
交往的质量在于距离。在友谊的框架内,你第一个想起的人,一定是最好的朋友。当然,他若第一个想起的也是你,那么,你俩一定是两心相悦的至交。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社会距离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国显 《学海》2005,9(5):117-123
社会距离是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理解与亲密的程度和等级,可分为主观距离、行为距离等。造成距离的原因很多,除了制度很均衡因素以外,还有社会地位差异、文化差异、空间隔离、生物差异等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从信任修复的时间阶段模型来看,以往研究主要探讨了信任违背发生后的修复策略及效果,而鲜有研究从违背前的视角对此展开探索。为检验社会善念能否作为信任修复的‘事前’策略及其修复效果的边界条件,本研究采用Somi范式操纵违背方的社会善念,通过让信任方完成信任博弈游戏来考察其感知到的社会善念对信任修复的效果及社会距离与时间距离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实验1结果表明,感知社会善念有助于促进受损信任的修复,感知高(vs.低)社会善念的被试修复效果更好;实验2发现社会距离调节了感知社会善念对信任修复的影响,面对社会距离远(vs.近)者的信任违背,感知到高社会善念的被试有更好的修复效果;实验3不仅再次验证了前两个实验的发现,还进一步发现时间距离调节了社会距离与感知社会善念对信任修复的影响,即当社会距离远的违背方回应时间距离短时,感知高社会善念的被试修复效果更好,当社会距离近的违背方回应时间距离长时,感知高社会善念的被试修复效果更好。由此可见,违背发生前信任方感知到违背方的社会善念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受损信任,但其效果受到社会距离与时间距离的制约。这些发现对未来探讨信任修复的事前策略及社会善念理论的应用均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道德距离     
一何谓道德距离如果在日常道德情境中我们彼此负有义务和责任,这些义务和责任是否应该扩大到远处的陌生人?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的交往领域不断扩大,先进技术使得联系远处贫困的人并让所有人了解其困境变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