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婴戏图是表现儿童题材的绘画,这一题材的绘画在宋代迅速发展,成为了独立画种。婴戏图中孩童专注游戏的神情让人喜爱,观者被他们天真烂漫的形象感染,却容易忽略婴戏图背后隐藏的血与泪。婴戏图在宋代盛行的原因不单纯是画家个人喜好的行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风俗文化的兴起,婴戏图留给世人的也不仅仅表现在绘画成就上,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韩静 《美与时代》2013,(5):45-46
婴戏图为宋代绘画流行题材。娃娃类年画是早期杨柳青年画作品的主要内容。《秋庭婴戏图》色彩浓艳、厚重、深沉,具有引人入胜的审美境界。受《秋庭婴戏图》的影响,杨柳青娃娃画色彩讲求鲜明典雅,手法以版印和传统的工笔重彩相结合,具有写实、纤巧、工整的院画风味。《秋庭婴戏图》对杨柳青年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3.
熊巧 《美与时代》2015,(4):45-46
婴戏纹是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一种,其图案风格活泼自然、造型写实,生动展现了孩童的纯真与烂漫,广受人们的喜爱。宋代手工业的繁荣、低人口出生率与战事的影响、婴戏图的发展、佛教文化的影响,共同促成了婴戏纹瓷器在宋代的盛行。宋代婴戏纹瓷器的艺术水准和数量都远超其他任何时期。  相似文献   

4.
安毅 《美与时代》2004,(2):21-22
婴戏图案,是宋代瓷器喜用的装饰题材之一。而在宋代婴戏装饰图案这些纯朴、简练、有趣的画面中,明显带有极大的趣味性、情感性以及对生活的相关性,所以,它才会感人至深,流传至今。即使从现代的角度审视它,仍会觉得非常新鲜,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5.
宋代的风俗画是两宋绘画值得关注的一个分支.苏汉臣是宋代风俗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了众多关于婴童题材的绘画,透过这些婴童图,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的整体社会世俗化.本文选取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为代表,对其图像进行解读,并探究其风俗化背后所隐含的更深意涵.  相似文献   

6.
颜倩 《美与时代》2023,(9):78-80
婴戏图是传统中国画重要的绘画题材。婴戏图主要表现生动活泼的孩童形象,具有传递各阶层的愿望等文化内涵,多以写实性的工笔画形式进行表现,到明清之际出现了写意性的表现方式,发展到现当代,中国画中以儿童为主体的绘画呈现以写意表现为主的趋势。将20世纪杰出的写意人物画家周思聪的儿童题材绘画与中国传统婴戏图从题材内容、笔墨技法、艺术理念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从她笔下婴戏图的呈现分析其具有立足于时代表达个性和基于传统实现突破的现代性转变。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岭南文人画家参与广彩瓷器绘制,创作了一批带有岭南绘画烙印的广彩瓷,其不同于传统广彩绚彩华丽、金碧辉煌的风格,大大丰富了广彩瓷器的绘画样式。这种受岭南绘画影响的广彩瓷器对当时的文化艺术和产业经济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谌威 《中国宗教》2024,(3):84-85
<正>元代瓷器呈现了当时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体现了文化融合的特色。而宗教文化对于元代瓷器的装饰、审美等方面也形成了影响,造就了元代独特的瓷器艺术。元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上启宋代,下启明代。当时南方瓷窑有很大发展,尤其是以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为代表,其中元代景德镇烧制成功的青白瓷等新品种,成为后来明清时期主要的瓷器品种。此外,由于外销需求的增加,促进了元代瓷器生产规模的扩大,大型器物增多,烧造技术也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9.
宋代艺术以崇尚"平淡"著称,不论绘画、雕刻、书法,还是瓷器、漆器、服饰等工艺美术都呈现出不同于唐代的审美程式,在艺术史上形成独树一帜的素雅清冷、沉稳简素、心物化一的极简风格。宋代艺术的极简风格与当时崇文轻武与尚俭抑奢的社会现实状况和崇尚理性的社会思想风气等历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这种极简风格在绘画、雕刻、书法、瓷器这四大门艺术门类中有缤纷的表现,既受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淡美"观的影响,也体现了宋人追求平淡自然的审美观念与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0.
儿童是纯真和希望的象征,古往今来,儿童题材一直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道清新亮丽的风景线.与古代的婴戏图不同,现当代美术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已经被谱写成多姿多彩、内涵丰富的诗篇.  相似文献   

11.
一、元代青花瓷器绘画的类型风格 所谓瓷器绘画"专指以绘画工具使用陶瓷材料或在陶瓷立体器皿表面、或在瓷版平面上的绘画表现"[1].  相似文献   

12.
婴戏题材是宋代风俗画家常常创作的主题,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是其中的佼佼者。作者深谙两宋的风俗民情,对描绘对象的观察细致入微。整幅作品构图独特,色彩雍容典雅,人物形象天真烂漫,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婴戏图在宋代颇为盛行,但在中国人物画中的比重并不大,而婴戏图当中的浴婴内容更不多见。以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宫女浴孩图》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从题材分类、内容、造型等方面分析研究历代婴孩题材的造型特点,从《宫女浴孩图》的艺术特色和造型特点。对比古代人物画作品里所出现过的婴孩形象,分别从造型、比例、神态等的差异来分析。从中看清不同时期不同画家造型处理上的微差,对古代人物画婴孩的发展在有更全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一个鼎盛的时期,当时全国窑场林立,瓷器品种繁多,无论是官窑亦或民窑都多产"实用之器"。宋瓷独特的造型设计体现了宋代统治阶层及文人士大夫和市民生活个层面对其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化的朴实、文质彬彬和优雅的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15.
陆璐 《美与时代》2016,(10):34-36
纵观中国绘画历史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宋代工笔画以其精细的风格在其中独树一帜。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文风气,对宋代工笔画的发展原因做出分析,探究其中的影响因素,同时从宋代工笔画的特点角度阐述其对后世绘画的影响。宋代工笔画在带给世人不一样审美体验的同时,也常常引领着后世人对当时的社会一探究竟。在理顺其中发展脉络的同时,也借此探究出对后世绘画发展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瓷器吉祥装饰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艺术之瑰宝.它那精美的图案、深刻的吉祥文化内涵、丰富的想象把细腻的瓷器装饰得更加靓丽,令人"陶"醉"瓷"迷、爱如珍宝.  相似文献   

17.
以婴戏题材为切入点,从古代、当代,东西方绘画的不同审美形式、构图方式,做了一些分析和阐述。在构图方面,选择了宋代苏汉臣的作品《长春百子图》为研究对象,探讨此构图对于当代绘画创作的启示。虚实相生的意蕴、群体式形象的出现,以及诗意的追求,这些鲜明的绘画特点,与其全景式构图和意境营造也很好地契合了散点式透视的原理,即为大场景的叙事形式做了充分的铺垫。通过对现当代孩童题材绘画和自身创作的研究,探讨古代绘画手法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墨戏"是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墨戏"画的主体是文人,可算是文人画的一类。"墨戏"画虽然属于文人画的范畴,但它仍然有着自己的发展历程、美学特征,不能和文人画混为一谈。宋代是"墨戏"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墨戏"画的美学意蕴与绘画评论中流行的"逸"有着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今全球陶瓷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众多中国家庭也开始购买和使用外国品牌瓷器。中国作为千年的瓷器生产大国,在大规模提高瓷器生产力的同时,也应当注重传统手工瓷的发展,在借鉴国外品牌瓷器设计特点的前提下,也应当积极地发展本土的瓷器品牌,设计生产出焕发生命力的瓷器。  相似文献   

20.
16世纪-19世纪初期,超过3亿件中国瓷器漂洋过海来到西方,由此可见,瓷器贸易在当时的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论述景德镇繁荣的制瓷业,体现了青花外销瓷深受欧洲人的喜爱,并且展示了瓷器对于东西方文化交融与经济往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中国外销瓷是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中国瓷器征服了世界,瓷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