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豪的结构、测量、表达与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豪是个体把一个成功事件或积极事件归因于自身能力或努力的结果时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主观情绪体验。自豪作为一种自我意识情绪,具有双维结构,可以分为真实的自豪和自大的自豪。自豪的非言语表达和识别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对自豪的测量,目前大多采用自我评定和非言语表达编码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对Tracy和Robins编制的真实自豪与自大自豪倾向量表进行中文版修订并初步考察我国大学生自豪感的特点,分别选取202名和48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预测和正式施测。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修订后量表仍保持英文版的双维结构,两分量表的α系数为0.785和0.743,重测信度为0.978和0.952。修订后量表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可以用于我国大学生的测试。进一步发现我国大学生的真实自豪显著高于自大自豪,大学生自豪感不存在性别差异,自大自豪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四川某医科大学与重庆某综合类大学553名大一到大三的学生进行施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考察了自豪与社会支持、拒绝敏感性、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在真实自豪和人际信任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真实自豪通过社会支持对人际信任间接产生影响;(2)拒绝敏感性对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起到调节作用,即社会支持对人际信任的影响随着个体拒绝敏感性水平的降低而提升;(3)自大自豪对个体的人际信任水平没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试图考察5~9岁儿童对梦的可控性的理解及其发展趋势.研究以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测查了5岁、7岁、9岁各36名共108名儿童.访谈内容包括四个故事情景,故事的主人公想梦到或不想梦到某事物.其中两个故事情景带有正性或负性情绪色彩,其余两个故事情景带有中性情绪色彩.要求被试判断主人公是否会梦到该事物,并给出自己的理由.研究结果发现:(1)9岁儿童比5岁、7岁儿童更好地理解梦是不受个体意愿控制的心理过程;(2)5岁儿童倾向于认为负性情绪且不想梦见的梦较中性情绪且不想梦见的梦更容易被控制,而7岁、9岁儿童则不这么认为.这些结果说明随着年龄增长,儿童逐渐认识到梦是不可控的心理过程,而且5岁儿童认为负性梦更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5.
张晓贤  桑标  洪芳 《应用心理学》2010,16(4):349-355
社会性害怕和内疚都属于个体体验到的消极情绪,但这两种消极情绪对个体而言都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本研究采用临床访谈的方法,以9岁和11岁儿童为被试,探讨他们对内疚与社会性害怕这两种情绪的理解能力,结果发现,(1)随年龄的增长,9-11岁儿童对内疚情绪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但儿童到了11岁仍然不能很好地理解内疚的第二、第三层次。(2)相对于模糊故事,在内疚故事中,儿童表现出更高的对内疚三个层次的理解。(3)两个年龄组的儿童都能很好地理解社会性害怕情绪。因而本研究认为,儿童对社会性害怕情绪的理解明显好于对内疚情绪的理解,且儿童对内疚的理解可能建立在对社会性害怕理解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个体的情绪伪装能力是其情绪社会化发展极为重要的方面,选取某幼儿园123名3~6岁儿童为被试,通过“区分外表-真实情绪”任务和“错误信念”任务考察3~6岁儿童情绪伪装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进而探讨情绪伪装认知与错误信念理解的关系.结果表明:(1)儿童情绪伪装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3~5岁为儿童情绪伪装认知能力的快速发展期;(2)儿童在消极情境下区分内外情绪的能力显著高于在积极情境中的表现;同时,对两种情绪伪装动机(社会适应、自我保护)的认知能力无显著差异;(3)儿童情绪伪装认知和错误信念理解能力显著相关,两种错误信念(意外内容、意外地点)理解都能很好地预测情绪伪装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取一名15岁的重度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其情绪主题绘本阅读的眼动特征,并制定情绪主题绘本阅读方案,对该儿童的情绪理解障碍进行干预。结果显示:(1)在干预前,这名儿童阅读情绪主题绘本时更加关注背景区域,而较少注意主角形象区域,在整体画面中最后关注甚至忽视主角表情这一重要信息。(2)通过情绪主题绘本阅读干预,这名儿童对主角表情的首次注视前时间减少,注意分配时间和注视次数显著增加;情绪理解能力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9~11岁儿童对失败学习情景的情绪反应和情绪表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琴美  鞠晓辉 《心理科学》2005,28(2):447-450
本研究对180名9-11岁儿童在失败学习情景下的情绪反应和情绪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在失败学习情景中情绪表达的意愿受年龄影响。(2)儿童在失败学习情景中的情绪表达原因受年龄和观众背景影响。儿童隐藏情绪的原因主要是害怕消极的后果,表达情绪的原因是为了得到积极的结果。(3)儿童在失败学习情景中情绪表达和隐藏的策略受年龄、性别和观众背景的影响。(4)儿童的后继行为受年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儿童情绪理解发展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20年来,情绪理解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一个的研究领域。作者认为情绪理解可以分为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两部分。情绪状态的理解包括表情识别、情绪情景识别和混合情绪理解等,情绪过程的理解涉及情绪原因的理解、愿望与信念对情绪作用的理解、情绪表现规则知识和情绪调节的理解等。作者系统介绍了情绪理解的研究方法及相关研究成果,同时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提出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在方法上有必要对研究材料的文化适用性进行标准化,对问题和情景进行严格设计,降低对儿童语言能力的要求,还可以补充自然语言分析等方法;在内容上有必要深入探讨情绪理解过程及其作用的内部机制,开展情绪理解作用的实验研究,加强对情绪理解的个体内部影响因素的考察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故事情境法探讨6~10岁儿童对损人情境下损人者和旁观者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的发展。结果发现:(1)在损人情境下,6岁儿童能理解损人行为是不对的,但直到8岁儿童才能理解旁观行为是不对的;(2)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判断损人者的愉悦程度逐渐降低,情绪归因从结果定向过渡到道德定向;儿童判断旁观者的愉悦程度逐渐降低,情绪归因从无法有效归因过渡到道德定向;(3)儿童对不同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同时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6岁男孩判断损人者愉悦程度显著高于女孩,6岁男孩判断旁观者愉悦程度显著低于女孩;8岁和10岁儿童对两类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未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大学生自我担当对其亲社会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测查了836名大学生的自我担当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预期自豪情绪和亲社会行为意愿。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我担当不仅能直接促进亲社会行为意愿,还能通过自我效能感经预期自豪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意愿,但自我效能感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研究发现为通过责任感激发和道德情绪培养来提升大学生道德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3~6岁儿童情绪理解的情绪外部表现、情绪原因理解、冲突情绪理解及情绪调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3~6岁儿童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好于语调表情识别能力;3~4岁儿童已能对情绪进行归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具有逻辑性;5~6岁儿童有一定的冲突情绪理解能力;回避性策略使用频次最高。  相似文献   

13.
王玲凤  傅根跃 《心理科学》2003,26(4):646-649
用设置故事情景的方法对儿童对他人情绪与过去经验的关系的认知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4~7岁儿童能够认知他人情绪与过去经验的关系,认知能力随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情绪效价和情绪情景的匹配性影响儿童对他人情绪与过去经验关系的认知。4、5岁儿童更能认识到正性情绪情景条件下体验到负性情绪的他人情绪与过去经验的关系,其得分显著高于其它情绪情景故事和行为故事。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主要探讨听障儿童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与谎言理解各层面的关系,以及情绪理解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实验1采用错误信念理解和谎言理解来探讨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与谎言理解各层面的关系。实验2增加了情绪理解任务,并探讨情绪理解在错误信念理解和谎言理解之间关系的机制。结果发现:(1)听障儿童他人错误信念理解、真假信息辨别、谎言意图理解的正确率显著不如典型发展儿童,且他人错误信念理解越好,越容易进行真假信息辨别和谎言意图理解;(2)典型发展儿童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越准确,谎言意图理解越好;(3)当听障儿童情绪理解得分较高时,自我/他人错误信念理解对谎言行为判断具有正向预测作用;(4)典型发展儿童情绪理解得分较高时,自我错误信念理解对真假信息辨别有正向预测作用,他人错误信念理解对谎言行为判断、真假信息辨别有正向预测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不仅表明听障儿童他人错误信念理解对谎言理解具有解释作用,而且表明高情绪理解在谎言理解中有促进作用以及表明高情绪理解在对错误信念理解与谎言理解中的调节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自编的外部情绪理解问卷,考察了听障儿童表情识别、情绪情景识别和提示物理解等外部情绪理解三个成分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听力障碍儿童在外部情绪整体理解、表情识别、情绪情景识别和提示物理解四方面的得分都显著低于普通儿童;(2)不同年级听力障碍儿童的外部情绪理解、表情识别、情绪情景识别和提示物理解四方面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听力障碍儿童外部情绪理解差异不显著;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3)父母听力状况不同的听障儿童,其外部情绪理解水平差异显著。DD儿童的外部情绪整体理解、表情识别和情绪情景识别得分显著高于DH儿童。  相似文献   

16.
郭力平  钱琼 《心理科学》2007,30(4):824-829
选取2岁、2.5岁和3岁儿童72名,比较儿童通过窗口、视频和模型三种条件观看藏玩具过程,然后正确找到玩具的表现,考察了2~3岁儿童对视频信息的理解特点。结果表明:(1)与通过直接经验获得信息相比,2岁与2.5岁儿童从视频获得表征信息存有一定困难;3岁儿童能够顺利地从视频获得并运用表征信息。(2)2~3岁儿童在视频条件下获取表征信息的能力要强于模型条件。研究认为3岁前儿童完成将视频图像视为真实物向视为表征信息的转换,双重表征并非儿童将视频图像作为表征信息加以理解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以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考察了173名4~6岁儿童对梦的起因和可控性的理解。结果表明:(1)4~6岁儿童对梦的起因的理解接近成人的水平,他们认为具有与某事物相关经验和知识的人更有可能梦到该事物,而4~6岁儿童在偏好如何影响梦的的理解上与成人不同。(2)与4~5岁儿童比,有更多的6岁儿童认为梦具有弥补没有实现愿望的功能,但未达到成人的水平。(3)4~6岁儿童还不能理解梦是不可控的,表现在他们没有认识到做梦是一个不受意识控制的过程,并认为个体的意愿能够控制做梦  相似文献   

18.
5~9岁儿童内疚情绪理解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87名5、7、9岁儿童探讨儿童对违规行为的道德评价对其内疚情绪理解的影响。以期揭示儿童在同伴条件下,对内疚情绪的理解特点。结果发现(1)5~9岁的儿童对违规行为都给出了消极的道德评价,他们已经具备了产生内疚情绪的认知能力,但尚不能进行道德情感推理,即不认为违规者会产生内疚情绪。(2)三个年龄段的儿童大部分对于内疚情绪还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们更多地是从行为产生有利于违规者的结果来理解违规者的情绪。  相似文献   

19.
王光荣  朱凡钰 《心理科学》2013,36(1):189-194
危机情景下个体和群体的决策行为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为探讨愤怒和恐惧情绪对个体危机决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观看电影片段的方式有效地诱发了愤怒和恐惧两种情绪,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危机决策情景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恐惧情绪状态下,被试的危机决策时间显著长于其在愤怒情绪状态下的危机决策时间,且情绪变量和性别变量在危机决策时间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2)恐惧情绪状态下,女性被试的危机决策时间显著长于其在愤怒情绪状态下的危机决策时间,并且也显著地长于男性被试的危机决策时间。同时,男性被试对其危机决策的满意程度显著地高于女性被试,且情绪变量和性别变量在危机决策自信程度指标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3)随着方案数量的增加,尤其当方案数量为4时,被试的危机决策时间较其他两种情况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20.
交往情景下个体对说谎的理解及其道德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探讨了个体理解交往情景下说谎/说真话概念及其道德评价上的年龄差异,以及事实成份、交往动机与交往情景因素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3岁到4岁是说谎概念理解的转折点;(2)除3岁儿童外,大部分被试依据事实成份来理解谎前真话;(3)从小学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对“白谎”与直率真话的道德评价中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交往动机或情景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