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确评价洛克哲学思想,对于正确认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传统和正确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有积极的意义。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哲学界曾对洛克哲学的若干问题作过一些研究,特别是对洛克的“两性质说”是否是与辩证唯物主义针锋相对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第二性质学说是否是贝克莱的理论源泉等问题进行过一些争论。粉碎“四人帮”以后,随着忻学界学术研究的逐步深入,洛克哲学的若干问题又重新提出来了。现将建国以来我国哲学界关于洛克哲学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自然主义认识论的实用主义承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主义认识论与实用主义有着天然的联系。作为美国思想大舞台上最著名和最具影响的哲学流派,实用主义奠定了自然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基调或理论背景。通过分析三种不同的实用主义为自然主义认识论提供的理论承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的自然主义认识论,厘清当前关于自然主义认识论的争论,从而更好地把握自然主义认识论的发展脉络和趋势。一、自然主义认识论的三种纲领对于自然主义认识论,我们很难给出一个简单明了的定义,这主要是因为“自然主义与其说是一个体系或一种学说,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和方式:它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方法和方案”(Ra…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遗产及传播实践中,历史决定论问题是充满争议的又一课题。例如,是否只要承认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就是坚持了历史决定论。“决定论承认各种现象之间有普遍的规律性的联系”(《新编简明哲学辞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10页),作为社会运动规律,其具体联系类型又是什么呢?本文试图在对因果、目的范畴再认识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命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根本命题,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看法。但是这个命题,是否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命题(或称之为根本命题)呢?则有不同的看法。由于这个问题涉及了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区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志,因此这次讨论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也有为巩固辩证唯物主义阵地反对唯心主义而斗争的现实意义。不妨先将我对争论双方总的看法提出来。  相似文献   

5.
休谟对于因果律的分析所触发的认识论问题反映了近现代认识论以至于整个近现代哲学的基本特征。几乎可以说,这个领域中每一重大进展,都与这个弥久而常新的问题有着某种关系。因此,翻开这段历史篇章,总能让人“开卷有益”。毫无疑问的是,在这段历史中,最深刻而耐人思索者,当推休谟对问题的提出和康德对问题的回答。一休谟是这样具体地提出关于因果律的问题的:第一,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每一个有开始的存在的东西也都有一个原因这件事是必然的呢?第二,我们为什么断言,那样一些的特定原因必然要有那样一些的特定结果呢?我们的因果互…  相似文献   

6.
可以说,自有哲学以来,凡是讨论到人,讨论到人的本性的学说,无不首先必须说明他们所说的人,到底是现实物质的人,还是以某种以纯粹精神为其本性的人。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解答,构成了哲学史上论争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简单梳理历史上基于人性问题而展开的若干争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西方主导思维方法即其哲学方法论在深层次上的观念基础。 “人是什么”这一古老而常新的话题,是每一位思想家在构建思想体系时都无法回避的基础性问题。从历史上看,对此一问题的回答如同对立着的科学与宗教一样,已然成为西方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  相似文献   

7.
哲学究竟是本体理论、认识理论抑或人本学理论?就拿目前苏联和我国关于哲学性质问题的这一争论来说,如果了解了历史的发展过程,即能够了解历史本身就经历了从本体论走向认识论、又从本体论和认识论走向人本学的这一前进运动过程,我想对于问题的解决会是很有帮助的。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它可以反照出我们的认识究竟处在一个何种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这篇文章发表在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今年第九期上。作者主要是根据马克思早期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神圣家族》和《马克思早期著作选》中某些文章)并使用马克思早期用过的术语写成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人们一般对于把辩证法定义为认识论和逻辑注意较多,而对于把辩证法定义为人的实践活动的理论则注意较少,所以他们就来专门讨论后面这个定义。作者企图给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涂上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人性论的色彩,抹煞它的阶级性质。作者把马克思说成“既是人道主义者,同时又是现实主义者”,把唯物辩证法说成是“关于把自然世界改造成人的世界的科学,是把人的世界本身革命改造成人道的世界、把人提到‘人的高度’(马克思语)的学说”,是“关于人及其活动的学说”(这并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心脏和中心”),“是关于把自然改变为人化自然的学说”,是“自由的人的活动的理论”。他们避而不谈人的阶级性,却说什么:“马克思认为对于生活和科学只有一个基础——社会地发展着的人的本性”,还说:“在渗透着积极人道主义内容的无产阶级的活动中,人得到了恢复”;“共产主义革命是原则高度的实践”,它把社会提升到“人的高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革命的批判的,这个哲学“变成批判的革命的思想和对实践的批判意识”;马克思曾把“‘亵凟’哲学的任务同革命改造世界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现实提高到哲学水平,而哲学则提高到现实水平”。  相似文献   

9.
如何评价洛克关于物体两种性质的学说,是我国哲学界自1957年以来一直争论的一个问题。近几年,随着认识论研究的深入,特别是主、客体关系问题的研究,洛克的这一学说更加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从发表的论文看,对洛克的第二性质说主要有两种评价:一种认为,洛克是个不彻底的唯物论者,因为他把“第二性质”,即物体表现在我们感觉中的种种质的特征,如颜色、声音、滋味等等,看作是纯属主观的东西,否定了第二性质的客观性,陷入了相对主义与不可知论。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正是利用洛克对“第二性质”客观存在的否定,从而得出“第一性质”也是人的主观感觉,“物是感觉的复合”这样赤裸裸的唯心主  相似文献   

10.
汪信砚同志在《认识的主体性与非经典认识论论纲》(载《哲学研究》1987年第1期)中说,“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经典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没能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认识活动”,“都没能解决认识的主体性问题”。汪信砚同志指谓的“经典辩证唯物主义”是指由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经典作家们的认识论是否就如汪信砚同志所说的那样呢?本文将就马克思的一些论述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1.
对于哲学,应否“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已不存在。“理论联系实际”不但被我们反复重申,而且被看成哲学的价值所在和哲学争得自己应有社会地位的根本途径。但是,理论怎样联系实际却是一个严重问题。由于一直忽视制定实现这一哲学要求的方法和技术,这一要求实际上已沦为空洞的口号和美好的愿望。现在,不断激荡的哲学反思终于艰难地触及深层问题,开始追问“理论怎样联系实际”,但又不幸遭遇学术性与现实性问题的思想死结,成为制约中国哲学建构的瓶颈。因此,我们应该深刻剖析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思想史根源和认识论根源,进而寻找理论联系实际的…  相似文献   

12.
在国外关于认识论去向的讨论中,有两种意见值得重视。一是美国当代科学哲学家奎因提出的认识论科学化趋向。他认为,认识论应成为专门研究认知过程、规律、方式的自然科学。二是当代西德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认识论扩大化倾向。他认为,认识论要与整个人类文化融合。从理论体系上说,中国当代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与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有直接联系,其发展有三个主要方面。第一,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指导,继续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并以此为基础,吸取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研究成果,突破认识论即知识论的陈见,使认识论研究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各方面联系起来,在理论深化发展的同时,成为具有行为指导意义的方法论原则。第二,以严肃、科学的态度准确了解现代自然科学对认知过程、思维机制、智能模拟等问题的研究进展及成果,注意吸取脑科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是把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二条当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意思来理解的。这种理解未免过于狭窄。笔者认为,马克思这段话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是对整个认识论发展史的一个总结,是对旧哲学认识论的根本缺陷的揭示,是从实践这一新的视角对“认识如何可能”这一近代认识论的重大理论课题作出的科学解答,是认识论的革命性变革的标志。如所周知,自古以来,认识论一直是哲学研究的课题之一。不过,在古代,认识论是从属于本体论的,那时,哲学家们主要关心的是“世界是怎样”的问题。进入近代以来,认识论日益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日益成为哲学家们讨论的热点,成为重大的理论课题。“认识如何可能”之所以是认识论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是由认识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哲学发展不能回避本体论问题。因为不管是谈论世界观问题还是认识论、历史观问题,总得有一个立论的出发点和基本前提,这就是所谓“本体论”问题。因此,我认为本体论争论的出现和展开,正是哲学上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研讨深化、开始触及实质的一个表现。(一) 讨论问题首先要明确概念。本体论(Ontology)这个词来自拉丁文,本义是关  相似文献   

15.
“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是种社会历史状态,还是属于认识论范畴?到共产主义社会是否意味着不存在“盲目的必然”?我国理论界在这些问题上见解很不一致。本文作者就以上这些问题,对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关于“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的论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并对当前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解释提出了批评。发表此文,以期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一、认知与问题:哲学的起源西方传统哲学的起源学说,以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惊异”说为代表。在亚氏看来,哲学是一种纯学术,哲学的起源无任何实用的目的,“哲学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①亚氏实际上将哲学当作对自然的认知,当作对自然的原理和原因的寻求。因而“惊异说”也可称为“认知说”。与亚里士多德以自然为对象,以寻求知识为目的的哲学起源学说不同,杜威从文明史探讨哲学的起源,认为:“哲学开始于对生活呈现的困难的深刻而广大的反应。”②这是典型的哲学起源“问题说”。亚里土多德的“惊异说”实际上将哲学当作…  相似文献   

17.
在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企图将哲学和其它科学区别开来,使它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人。他认为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呢?本文作些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求知是人的本性” 大家都知道,古代希腊哲学以讨论本体论的问题为主,认识论所占的地位并不象在近代哲学中那么显著。但是,哲学既然是一门知识,要讨论它就不能不牵涉到认识的问题;因  相似文献   

18.
1、争论重点的转移哲学对象问题上的争论,透过多种观点纷然杂陈的外表,可以从总体上捕捉到争论重心频繁转移的轨迹。起初,大家针对传统教科书所体现的以“本体论”为主导的对象观,强调“哲学就是认识论”;后来,由于“主体热”的兴起,哲学的实践特性提到了首位,于是“实践唯物主义”成为热门话题;继之而来的是由“主体”、“实践”推移到“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人学”成为当前的一个强音。讨论中有人似乎以为强调马克恩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功能就可以取代它的本体论意义;或者强调它  相似文献   

19.
从元认识论的视角看,认识论既是反思认识的理论框架,又是启发认识行为的研究纲领。传统认识论(从古希腊哲学到黑格尔哲学以及某些受传统哲学影响的现代哲学)在本质上是思辨的,它的最大失误在于没有以社会为基点来解释认识问题,其实质是没有看到人的社会本体性及其认识的社会性。“反思辨”是现代认识论的逻辑起点。由于“反思辨”的角度和方式不同,现代认识论又大体可分为四条思路,即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的、科学主义的和实用主义的。这几种思路有一个重要的立足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关心社会、研究社会、参与社会、改造社会,因而本身就是“社会的”。  相似文献   

20.
自从20世纪初亚历山大(S.Alexander,1920)、摩根(C.L.Morgan,1923)、布劳德(C.D.Broad,1925)和斯密特(J.C.Smuts,1926)等一批英国学者提出早期突现论哲学以来,在复杂系统突现论及其哲学问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发生争论,现在这一争论已经到了相当激烈的程度了。它不仅涉及到诸如突现的界定、突现的性质、突现的规律等复杂系统突现本身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有关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以及语言哲学、心智哲学、科学哲学的问题。本文的目的是在“问题丛林”之中转换一种进路,从“突现的动力学”角度来研究复杂系统突现的机制,以期使讨论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