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论摹状词     
日常语言我们用两种方式指称个体,一种是专名,另一种是确定摹状词。确定摹状词通常就简称为摹状词。以下都是在这种意义上使用“摹状词”一词。虽然摹状词与相应的专名指称同一的个体.但两者的指称方式、意义、功能以及包含在语句中的含义是很不相同的。这一点只有在把现代逻辑的工具运用于日常语言的分析,特别是在罗素发表了  相似文献   

2.
自克里普克试图运用可能世界语义学恢复传统的密尔式专名理论,并反对摹状词理论以来,一些哲学家继续完善克里普克的理论,另一些哲学家则不断地使摹状词理论更加精致化。两派哲学家各自维护自己理论的基本前提,互相指责从对方理论的基本前提出发会导致令人难以接受的结论。毫无疑问,两派的对立是很明显的:一派认为,作为语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专名是对象的标记,它本身是没有任何涵义(内涵)的,它在语言中的功用是直接指示它所指的对象,因而它是严格指示词(rigiddesignator);另一派则认为,我们实际使用的专名是一族摹状词的改装,摹状词族的涵…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哲学史上,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是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探讨了摹状词理论的哲学家,这一理论无论是在语言哲学还是在数理逻辑中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包括他这一理论的来源以及主要内容,进一步指出了他的摹状词理论的缺点。从而我们全面的理解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相似文献   

4.
罗素定摹状词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素的定摹状词理论是其摹状词理论的“典范”。本文介绍了罗素的定摹状词理论的内容,并对其思想来源、发展和作用及不足之处作了介绍和评析。  相似文献   

5.
论斯特劳森的描述的形而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初,正是分析哲学面临困境的时候。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逻辑经验主义的基本理论支柱,主要是意义证实原则和对分析与综合的区分,受到了分析哲学家们的质疑,提出挑战的分别是亨普尔和蒯因;二是维也纳学派提倡的逻辑分析方法受到了牛津日常语言哲学家的挑战,这主要来自后期维特根斯坦、赖尔和后来的奥斯丁等人。正是在这种哲学背景中,斯特劳森显示了自己的哲学才华:首先是在1950年发表《论指称》一文,对罗素的著名的摹状词理论提出了挑战,用语言的使用方式取代指称对象作为意义的标准;其次是在《个体——论一种描述的形…  相似文献   

6.
弗雷格所持句子指称真值的主张导致"弗雷格坍塌",即所有真句子指称真,所有假句子指称假。这一点为丘奇、哥德尔等人的"弹弓论证"所证明。要避免这种后果,应当审查弗雷格的两个预设:限定摹状词是专名的观点和组合性原则。罗素通过摹状词理论消除了坍塌,但其理论存在基本缺陷。颜青山试图表明弗雷格误用了组合性原则并得出句子指称事态而非真值,但他的论证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指示词理论是逻辑哲学、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指示词包括专名和摹状词。本文试图在综述前人成果的基础上 ,用可能世界语义学作一些补充论证。一、专名和摹状词名称有专名和通名之分。专名是个体的名称 ,通名是自然种类的名称 (种名 )。限定摹状词 (简称摹状词 )是用一个个体的性质来指称该个体的语词。在英语中 ,摹状词的结构是 :定冠词 the+形容词 +单数普遍名词。在汉语中没有定冠词 ,而且名词也无单复数之分 ,一般由“形容词组+普遍名词”就可构成限定摹状词。有时也可用“那个”代替定冠词 ,用以表示我们所指称的个体…  相似文献   

8.
9.
克里普克提出对描述主义的著名反驳已经40多年,直接指称理论已成为语言哲学的一个新正统。杰克逊(F rank Jackson)在论文"关于指称和描述的修正"和其他一些著述中,提出一种声称能反驳直接指称论者所有严厉批评的新版本的描述主义。本文旨在评价杰克逊的观点,并就其对模态论证和语义论证的反驳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0.
指称理论的语用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语言与现实的关系,而指称论所思考的正是如何解决语词与对象的相关性问题。从摹状词理论经历史因果论直至意向性理论,指称研究获取了长足的进展。随着语用学理论的兴起与发展,作为“当代思维的基本平台”的语用分析方法在指称研究中得到了具体呈现:其一,日  相似文献   

11.
指称与语境     
克里普克与弗雷格各自提出了不同的指称理论,而这两种理论都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内涵语境内的共指称替换问题。替换原则(Principle of Substitutivity)说的是,用指称相同的词项替换句子中的指称词项后句子的真值不变。这个原则令人信服地揭示了指称与真值之间的联系。但信念语境与模态语境内的指称似乎违背了这个原则,例如等同式“启明星=长庚星”和“启明星=启明星”在认知意义上可以不同。弗雷格关于等同式认知意义的研究导出了“涵义”(sense)这个概念。(Frege)克里普克面对的则是模态语境内的共指称替换问题。(Stanley)问题的格局现在…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语言中,形如"如此这般的……"这样的短语被称为摹状词.摹状词是用来摹状事物的,它揭示出事物的某些特征.通常,把摹状词分为非限定摹状词和限定摹状词.非限定摹状词常以"某个如此这般的……"这种形式出现,用来指称某个不确定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在1903年到1908年间,罗素提出、发展并最终放弃了一种悖论解答方案——替代理论。罗素从摹状词理论中得到启示:悖论源自虚假抽象。替代理论的基本概念"替代"可以避免虚假抽象,通过使用替代运算来定义类和自然数,替代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成功。然而替代悖论的发现促使罗素最终放弃了替代理论,并走向了分支类型论。  相似文献   

14.
徐英瑾 《世界哲学》2013,(1):142-147
克里普克在本访谈中澄清了关于其早年的哲学学习经历的一些误解,并就如何正确理解其名著《命名和必然性》中的相关观点,进行了深入的阐说.在他看来,他在该书中提出的关于严格指示词的一般性理论,也适用于对于空名的讨论,但这种升级版本的严格指示词理论本身必须包含对于“假装原则”的承诺.在对于同书中提出的“指称因果论”进行讨论时,克氏进一步对该理论所具有的跨文化有效性进行了辩护,并拒绝了新兴的实验哲学方法论对于基于哲学直觉的传统分析哲学方法论的批评.  相似文献   

15.
专名指称的一种因果描述观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的焦点是下面这个问题:在现实世界中一个专名的指称究竟是如何被确定的。在第一节中,我首先介绍克里普克对关于专名指称的传统描述理论的批判,然后讨论克里普克自己的因果理论以及这一理论所面临的困难。在克里普克的工作之后不少哲学家都对专名指称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研究(突出的工作包括:BERGER,1989,2002;CHALMERS,2002;DEVITT,1981;EVANS,1973,1982;LANCE,1984)。在第二节中,我将集中介绍埃文斯(GARETH EVANS)的重要工作,将解释为什么他的工作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专名指称这个课题,为什么他的理论还需要进一步被发…  相似文献   

16.
17.
要使信念和其他命题态度语境的量化有意义,存在两个大的困难。一个是所指称的对象可能不存在;另一个是共指称词项的替换性原则可能会在这样的语境下被破坏。我将在本文中论证,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解决:将信念对象看成是一类实体,这种实体不管它是否存在,都可以被指称。我将概述一种存在物的理论来使其可行。此外,我将论证,指示性指称本身不是直接指称;而且,当所涉及的共指称的两个词项都以直接指称的方式使用时,不存在替换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自康德以来,分析性(analyticity)作为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就已被哲学家们广泛地使用。然而,由蒯因引发的对分析性的批判使得原本似乎很自然的分析性概念变得千疮百孔。为了辩护分析性概念,哲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语言哲学理论。就目前看来,基莲·罗素(Gillian Russell,2008)的多重意义理论似乎是最有希望为分析性概念作出实质性辨护的理论。但是,基莲·罗素却认为在包含指称确定项、特质、内容和外延这四种意义的多重意义理论中,分析性的对象应该是指称确定项,这导致了一系列难以辩护的问题。在她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将首先给多重意义理论一个更清晰的刻画,进而论证在多重意义理论下只有作为特质的意义才最有希望为分析性概念作出辩护。  相似文献   

19.
欣提卡主张,前期维特根斯坦的指称观与新指称理论高度相似,进而暗示新指称理论存在着重要理论缺陷。通过批判性地考察维特根斯坦前后期的指称观和分析《逻辑哲学论》中的名称和对象之关系,本文指出前期维特根斯坦与新指称理论迥然有别,从而对欣提卡的哲学问题给出了答复。通过对《哲学研究》中关于直接指称表达式讨论的分析,本文指出,后期维特根斯坦对指示词和专名的性质作出了区分,其指称关系主张具有消去论特征。本文还进一步批评了那种认为后期维特根斯坦是指称的描述主义者的流行观点,并指出语境原则是贯穿前后期维特根斯坦指称论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冯艳 《哲学动态》2005,4(7):45-50
自由摹状词理论[1],以自由逻辑为基础,用形式化方法对摹状词[2]加以研究,把非空摹状词和空摹状词均看做真正的单称词项,探讨它们的特征.自1956年里纳德(H.S.Leonard)[3]提出第一个自由摹状词理论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自由摹状词理论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对其探讨愈加深入.本文拟对自由摹状词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原因、研究现状、理论意义和发展前景加以概述与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