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霍布斯的契约国家论,描述了自然状态下个体如何通过契约建立一个人为的政治共同体.这一理论包含三个核心环节:契约的订立、共同权力的建立和统一人格的构成.霍布斯的人为国家,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双边契约,克服自然状态下的人性困境.不过,理性的契约结构形成的规范义务,仍需借助共同权力,才能保障义务的有效性.建国契约,作为国家的奠基性契约,同时建立了服从的义务和保障这一义务的强制权力.为了确立这一权力的公共性质,霍布斯在《利维坦》中阐发了一套代表理论,作为具有统一意志的政治共同体的基础,但这一政治共同体的统一却无法摆脱具有自然性的主权者.霍布斯通过契约建立的国家,仍然面临人为性与自然性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7,(6)
本文从建国契约的订立入手,通过讨论第一履约人困境来分析霍布斯利维坦的人性基础。在考察20世纪30年代以来学界的几种有代表性解释的基础上,本文沿着人文主义的解释方向进行了调整和修正,提出霍布斯建国契约的订立对人性有一定的要求,即正义之人。而理解正义之人的人性基础的关键在于澄清conatus学说。本文结合霍布斯自然哲学和道德-政治哲学关于conatus的讨论,论证在坚持国家路线的大前提下,conatus学说为自然状态下的人做出努力履约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霍布斯的契约理论从自然状态的预设出发,人类经过激情欲求与理性选择,为了在不可避免的战争状态下得以自我保存,彼此订立契约并让渡权利建立国家.自然法则的道德性和利维坦的正义与善,是霍布斯契约理论的核心伦理价值,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汲 《哲学动态》2022,(10):57-65
自然法理论是理解霍布斯理论立场的关键。一些学者以“自然法是上帝的命令”命题为依据,主张霍布斯是有神论者。这种解读与霍布斯构建科学的目标相悖,也不符合具体的文本语境,是对霍布斯自然法理论的误读。事实上,这一命题的目的是以理性厘清自然法与上帝之间的关系,而非提供一种神学论证。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9,(4)
霍布斯论证了从相互恐惧和死亡恐惧的自然状态如何进入到以主权者的至高威慑力为基础的现代政治社会。受到霍布斯影响的埃利亚斯,虽然同样强调恐惧和国家的作用,但却以不同于自然法的过程社会学,论述了欧洲文明的进程,尤其是从中世纪的相互恐惧、对君主的恐惧到文明人的自我羞耻这一心理生成过程。他们之间的思想关联表明,现代人的核心感受从此前的外在恐惧转变为内在恐惧或自我羞耻,从"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转变为"自我内心的冲突"或"自我对自我的斗争",这将促使我们重新反思现代国家的形成和现代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剑桥政治思想史原著系列中,普芬道夫之《人和公民的自然法义务》是由J.塔利所编辑的,本文是塔利对于近来有关普芬道夫文献的述评,是对于普芬道夫所处的历史背景、主要观点及其学术影响精辟入理的总结。在塔利看来,普芬道夫是瞻顾维斯特伐利亚条约而给现代欧洲国家制度提供全面理论可能性的第一人,其作品是开创近代以自然科学为模式的现代自然法学派的最为经典的历史性阐述之一。这首先要得益于普芬道夫在结构上通过六步划界法把自然法道德转换成为一种社会理论,从而决定性地变更了古典的自然目的论学说;其次也得益于普芬道夫以社会性为核心,通过两重契约理论修正了霍布斯的一重契约理论,从而不但为稳固的君主政体奠定了基础,而且为新兴之近代国家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反契约论──评诺奇克的新自由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国家理论。三百多年来,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一直是自由主义,而自由主义的国家理论是“社会契约论”。长期以来,“社会契约论”作为西方国家理论的正统“范式”似乎是不可动摇、不受挑战和不可替代的。一、契约论的理想“社会契约论”最经典的表达首次出现于霍布斯的《利维坦》(1651年)之中,后来经过历代政治思想家们(斯宾诺莎、洛克、卢梭和康德等)的补充、调整、磨确和完善,造成为西方正统的国家理论。按照“社会契约论”的说法,在国家产生之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中并按“自然法”行事。“自然法”赋予每…  相似文献   

8.
在洛克的政治哲学中,自然权利说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他的自然权利说内蕴于他的自然法理论之中。洛克的自然法理论有着很深的自然法传统的因素,而与霍布斯的相关理论既有继承又有重大区别。他的自然权利说既有对传统思想的继承,也有自己的创新,尤其是表现在他对财产权的论述中。在政治权威的合法性论题上,洛克将保护人的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自然权利论贯穿到底,合乎逻辑地回答了政治权威存在的功能问题。  相似文献   

9.
西方自然法理论在当代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建林 《世界哲学》2007,51(2):76-80
自然法观念构成了西方政治法律思想的传统,这一传统因19世纪实证主义的冲击而一度中断,进入20世纪后,西方自然法理论得以复兴,但当代新自然法理论并不是对传统的重复。自然法何以认识和证明?自然法包含哪些规范内容?自然法对现实政治秩序和法律体系发生何种效力?正是在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上,当代新自然法学家通过理论变革和创新而实现了从传统到当代的转向,从而促使西方自然法理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王艳秀 《世界哲学》2017,(5):122-129
霍布斯通过自然平等和理性欲望的预设实现了古典政治哲学向现代政治哲学的转变,将政治问题转化为技术问题,将欲望问题转化为利益问题。卢梭通过区分作为人类原初状态的自然状态以及作为人之为人的法理地位的自然状态、自然人的可完善性与公民理性,自我保存的自然欲望与理性的欲望,自然人的自然自由、公民的契约自由、道德自由,自然人的自然平等与权利平等,以自然与历史对勘的方式将霍布斯的理论极端化,揭示了霍布斯理论必然导向的逻辑困境,进而通过认知性的思路而非规范性的思路、以构成性张力而非辩证的线性历史的设计描绘了一幅关于理想政制的完整连贯的理论图景。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评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 1 6、 1 7世纪始 ,西方思想家就以各种理论言路表达社会与国家相区分的观念。这一观念的基本含义是 :社会是一个由私人生活构成的独立领域 ,它在本质上不同于政治国家所代表的公共权力 ,是一种具有独立身份和生命的自主存在。这一观念就是当今人们广泛讨论的市民社会问题的最早理论形式。但是 ,近代早期思想家所表达的这一观念并不十分明确 ,还只是包含在诸如“自然状态”、“自然法”、“社会契约”等理论中的隐含观念。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 (下引此书仅注页码 )一书中明确界分了国家与市民社会 ,并详细论述了市民社会的构成、性质、…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国家观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从神本主义向人本主义过渡,但这一过渡并未彻底完成;第二,主张君主是治国之本和国家政治的轴心和枢纽;第三,主张等级君主制,下级君主服从上级君主,从而构成一种等级化的国家结构。总的看,孔子的国家观是为改良的等级君主制度服务的,是从等级君主制到集权君主制的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13.
葛天勤 《哲学动态》2022,(10):49-56
亚里士多德在《劝勉篇》中提出了一种古代自然法理论。根据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观念,古希腊自然法具有规范性、自然性和恒常性三个特征。而亚里士多德在《劝勉篇》中关于法律的论述符合古代自然法的这三个特征。《劝勉篇》的写作受到了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反驳伊索克拉底对思辨哲学的批评也是一个重要动机。正是这两个背景,促使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种自然法理论。  相似文献   

14.
阿奎那的自然法作为本性之律的人学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马斯·阿奎那的“自然法”理论系统地架构起一个包括“永恒法”(eternallaw)、“神法”(divinelaw)、“自然法”(naturallaw)、“人定法”(humanlaw)等内容的思想体系。其中,他将“自然法”视为以人性为根据的“本性之律”,协助人完成其“本性”目的。“自然法”不仅由于其“上通”“永恒法”而“分有”“神性”特征,更为深刻的是,其作为“本性之律”“下贯”“人定法”以规范人的世俗生活,而彰显出深厚的“人学”意蕴。一、“自然”的“本性”解析按照阿奎那的“自然法”理论,由“永恒法”、“自然法”、“神法”、“人定法”等构成的宇…  相似文献   

15.
对洛克早期自然法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深入探寻,可以发现,如果像传统自然法理论那样只从义务这一向度去理解自然法,洛克关于自然法何以是一种普遍法则的讨论仍然存在困难。但是,这一困难却有可能通过转向关注和讨论自然法的另一向度即权利而得以化解。洛克的《政府论》通过讨论与揭示自然法的权利向度,不仅在学理上完成了对自然法之普遍性的论证,而且实现了对自然法理论的转折,即从义务到权利,从而为现代国家学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罗伯特·乔治是当代天主教新自然法学派的重要代表。他的自然法理论,以中世纪天主教神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自然法学说为出发点,对由格里塞所创立和发展、经由与博伊尔和芬尼斯等人合作所阐述的新自然法理论,作了辩证的、理性的辩护。其基本伦理学部分的内容包括实践推理与道德判断、自然法与人性的关系、绝对道德规范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陈建洪 《世界哲学》2012,(5):152-160
从霍布斯的定义出发,文章首先揭示了霍布斯赋予恐惧概念的生存论和认识论意义。其次,文章讨论了自然状态下的死亡恐惧和政治状态下对主权权力的恐惧。然后,文章分别讨论了霍布斯思想中的两个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式:个体权利和主权权力何者优先问题以及对可见力量的恐惧和对不可见力量的恐惧何者更强的问题。最后,文章指出,现有中文文献关于霍布斯恐惧概念的讨论和质疑,其实在施特劳斯的研究思路中已经得到了相当可靠的回答。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把一些自明的基本诫命看作实践理性的超验原理,这些超验原理亦称"自然法"。本文围绕自然法讨论托马斯的实践理性与道德体系。这个体系包括道德至上原理、自然倾向、本性与良知等要素。如果说,根植于上帝永恒法的自然法是托马斯实践理性的超验原理,那么,自然倾向、性道德与良知则构成托马斯关于人性、自然和理性三者相互共属的道德观念体系。本文还兼及中世纪哲学合法性限度。  相似文献   

19.
王利 《学海》2007,(2):83-92
政治理想主义与政治现实主义是西方政治理论两个最悠久的传统。霍布斯在深刻洞察人性的基础上,在“利维坦”中建立了这两种思想方式的结合点。自然权利是利维坦的核心,从而也是近代政治正当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个体认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个体认识论是个体对知识性质和认识过程的信念,这些信念深刻地影响知识获得和知识建构过程。学生的认识信念是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关键成分之一。关于个体认识论研究有个体认识论的发展研究、个体认识的信念系统研究和个体认识的元认知过程研究等三种主要研究取向,这些研究取向既面临着新的问题又各具挑战性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