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克肖特是20世纪英国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他站在现代主义的立场上提出实践的宗教观。其实践宗教观具有实践、道德和人生三个要素。在他看来,任何宗教都出于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基督教的历史要素只是个人在生活体验中诠释的对象,基督教因此保持活力和发展。实践是个人的自我实现,具有道德性。而宗教是实践的极致,代表实践的纯粹状态。这从人生角度讲,是一种珍视当下的人生态度。欧克肖特的宗教观是在现代主义视角下融合宗教、道德和政治的一个努力和典范。其理论也存在不经意忽视宗教特殊属性的缺点。但诗的语言、深刻的洞察使他的思想直到今天仍散发着魅力。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无神论》2021,(4):35-43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空间衍生出的新兴宗教现象、新型宗教传播样态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国外学者以宗教在网络空间的浮现与变革为研究起点,以网络宗教的内涵、自我身份的定义和重构、宗教权威的消解等为研究对象,经历了现象辨析、趋势判定、批判反思和方法论回归四个重要阶段。近年来,我国网络宗教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增多,但其研究成果还存在比较缺乏本土化研究、缺乏实证研究、缺乏更加细化的相关法律政策研究等问题,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时俱进地去应对和解决网络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晚年关于宗教问题的著作颇丰。有些学者认为,恩格斯晚年对宗教的态度发生了某种温和的转变,有一些学者站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对立的立场上,否认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晚年独立做出的研究成果,否认恩格斯晚年宗教观的历史地位。如何看待恩格斯晚年的宗教研究主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结合恩格斯晚年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从现实的革命斗争的需要、捍卫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和个人圣经情结的解开三个方面剖析恩格斯晚年研究宗教的目的与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更为全面地看待恩格斯晚年的宗教研究成果及其对待宗教的态度转变问题。  相似文献   

4.
约翰·希克是当代著名的宗教哲学家之一,宗教多元主义的积极倡导者.他通过对传统的宗教解释和自然主义的宗教解释的区分,试图做出一种综合性的宗教解释.他把宗教视为一种"家族相似"概念,并从人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对宗教的合理性做出某种辩护.他从神圣者因素和属人因素两方面来描述宗教,提出了他的"实在者"概念和救赎论结构,从而形成他的宗教多元时代里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5.
宗教的社会作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的关键点之一;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历史时期宗教社会作用两重性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关于宗教社会作用问题的丰富和发展,它与正确认识、对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宗教问题和全面做好党的宗教工作息息相关;在宗教工作实践中,我们应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这一理论观点,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建设小康和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宗教“外衣”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著中有其特定的内涵。首先,本文界说了马克思、恩格斯宗教“外衣”概念,指出“宗教外衣论”是我国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总结。其次,本文厘清了“宗教外衣论”的理论基础、核心思想及其基本方法,指出宗教外衣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宗教批判上的重要观点。其三,本文将覆蔽社会的宗教外衣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应用“宗教外衣论”对不同类型宗教外衣进行批判的论述。最后,本文阐明了“宗教外衣论”在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中的地位,以及在当代中国坚持“宗教外衣论”基本思想进行宗教治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休谟哲学的传统解释认为休谟《人性论》出版之前删除其中有关宗教的讨论,对宗教问题没有直接的或实质性的关切;它们在《人性论》的目的和目标问题上或者采取怀疑主义观点或者采取自然主义观点,然而这两种观点恰好是方向相反的和相互背离的。作者通过考察《人性论》产生的历史语境和哲学语境而提出一种旨在说明其哲学的统一性和一贯性的反宗教解释。按照这种解释,《人性论》的总体规划是参照霍布斯著作中的相似计划设计的,其目的和目标就是反宗教,其怀疑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成份就植根于其反宗教的动机;《人性论》系统地涉及和直接地关联于宗教问题,属于把人类从迷信的枷锁中解放出来的反宗教或无神论传统。以此为基础,作者在文中对其反宗教解释的性质和意义做出概括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一以贯之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和把握宗教的本质、根源、演变规律和社会作用。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宗教问题和当代世界宗教问题的实际,以科学的、历史的观点看待宗教,就必须把握——关键是群众性,根本是长期性,特殊的复杂性。明确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我国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基本观点、基本认识、基本方针,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批判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宗教理论的一部分,一直为学者所关注。目前大部分学者仅从狭义的角度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批判,而在此之外还应存在一种从广义上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批判的方式。梳理这两种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批判的方式与各自的内涵,探寻两种方式的合理性与立意,进而推导出狭义、广义两种理解方式的理论意义,有助于从历时性的角度理解早期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并为丰富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学科性提供理论基础。因此,有必要对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批判进行狭义与广义的理解区分,以期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新飞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讲话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构成部分,也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合理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讲话包含着人民性的深刻内涵,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宗教实际出发,指出宗教工作的本质就是群众工作,体现在尊重信教群众信仰自由、关心信教群众物质生活改善、尊重和保护信教群众各方面权益等。习近平总书记宗教讲话的人民性立场其来有自,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著《〈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论早期基督教历史》等涉及宗教的文献,都深蕴人民性的立场;二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至今,人民性立场是一贯的;三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宗教的优良传统中,都具有人民性的要素。本文在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宗教讲话的人民性内涵时,力图将三方面来源也加以梳理。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11.
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对待和处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不能偏离正确的方向;又要根据我国宗教的特点以及发展变化的实际,不断回答和解决新问题,实现理论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时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而又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立场。发展是最好的坚持,创新是最好的继承,这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宗教工作最重要的立场。一、宗教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宗教学者热衷于研究宗教的起源和进化的历史,同时.他们试图将各种各样的宗教抽象化、一般化,使之适用于所有的宗教体系,著名代表人物爱德华.泰勒的宗教观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在泰勒看来,宗教发端于万物有灵的观念,并据此对宗教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即“对精灵实体的信仰”。本文着重从万物有灵论的不断流传演化、在此过程中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其所保持的完整的连续性,并结合其他学者对此问题的论证或反驳.来探讨宗教的起源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学者们对后期维特根斯坦宗教观比较流行的解读是,他将宗教理解为一种封闭的、无法从外部予以批判的语言游戏。但根据语言游戏的定义,宗教是否能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游戏则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对维特根斯坦后期宗教观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观点与逻辑实证主义者们对形而上学的拒斥之间的某种关联;同时,维氏对弗雷泽宗教观点的批判也值得重新评估。而宗教作为情感宣泄这种后期维氏宗教观并未在实证主义者们的相关观点上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4.
宗教以及宗教思想的改革与发展是近代文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当时一些学者的广泛关注,蔡元培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于宗教问题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反对定“孔教”为“国教”,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及“非宗教”。主张应认真对待宗教问题上的扬弃与吸收,同时强调将“非宗教”思想与国家教育的民族性问题相结合,其理性的分析为中国宗教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历史悠久的复杂现象,具有两面性。因此宗教批评是宗教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宗教与社会还存在一定张力,宗教批评有助于宗教界和社会各界更好地推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并无根本的冲突。学者不能把宗教的社会处境当成决定自己是否批评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宗教鸦片论是现象,宗教异化理论是本质。我们要从宗教鸦片论学习马克思认识分析宗教问题的方法,从宗教异化理论寻找宗教背后的根源。本文关心的是如何在宗教鸦片论和宗教异化理论的结合上,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方法和理论的结合上理清我们自己的宗教认识,在探索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上做一点努力。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5,(2):2-3
习近平同志长期以来始终关心和支持宗教工作,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宗教问题的讲话,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之精髓,对我们今后做好宗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本刊摘录了习近平同志有关宗教问题的相关部分论述,相信对宗教界以及宗教工作者都有不少启发。  相似文献   

18.
张云凯 《现代哲学》2017,(1):105-110
黑格尔的古希腊宗教观是尚未被充分注意的问题域。本文依托《精神现象学》和《宗教哲学讲演录》两个核心文本,通过两个维度对黑格尔的古希腊宗教观展开探讨:古希腊神明的整体特征以及其与艺术的关系,艺术作品中呈现的神与人的辩证关系。在黑格尔那里,宗教内在原则是绝对精神的辩证发展。这一方面体现在古希腊宗教中精神性原则对于自然性原则的扬弃,另一方面也体现在虽然古希腊宗教出于内在矛盾而衰落,但是其也预示了完善宗教所应保留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本土宗教的虚神信仰是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逐渐形成的。"虚神"既是虚无的假名,又是实在的大全;既是无形名无位格无意志的"自然法则",又是有化身有感应有善念的道德之根。当前,中国宗教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既迎来了有序发展的契机,也面临着需要应对的失序挑战。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宗教原教旨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势力,对中华文明复兴和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及社会稳定构成的威胁;另一方面,要突破前苏联宗教学理论和政策的羁绊,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为导向,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宗教学理论。这是新时代交给中国宗教学者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培养一支精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熟悉宗教工作、善于做信教群众工作的党政干部队伍,让他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宗教知识,不断提升导的能力。要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要培养一支思想政治坚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