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气与知识是不相容的,因此,在消极的意义上,知识可以被视为排除了运气的真信念。德性知识论提供了一种最有说服力的反运气方案,主张知识是出于理智德性的真信念,是一种理智成就或信誉,而不是碰巧为真的信念。然而,许多学者认为德性知识论并不能完全排除运气,因而是失败的,并基于安全性条件发展一种反运气知识论。然而,德性知识论者可以证明德性蕴含安全性,即安全性必须根据主体稳定的认知能力或德性来解释,即德性知识论本身就是一种反运气知识论。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内在论与外在论、基础论与融贯论等当代知识论主流理论的批判,索萨(Erenst Sosa)建构了新的知识理论:德性知识论.德性知识论的提出对当代知识论研究具有导向性的意义,也可以说,引领了当代知识论的合理重建.但该理论仍然受到主流学者的围剿,并没能有效完成知识论的重建任务.  相似文献   

3.
知识论几乎和西方哲学的历史一样古老 ,是西方哲学传统中的一种极其重要的理论。由于传统知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认识活动及知识成果的发生学考察 ,致力于对知识起源的研究 ,因之 ,西方哲学界过去乃至现在通常把传统的知识论理解为“认识论”。但知识论的研究在当代发生了形态上的根本变革 ,“葛梯尔问题”的提出 ,使知识论的研究转变为对知识本身之所以为真的条件的研究上 ,尤其是知识的确证 (justification)问题成了当代知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这无疑是一个范式的转换 ,而恰是此种范式的转换廓清了认识论与知识论之间的界限 ,使知识论的研…  相似文献   

4.
政治哲学的当代复兴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政治哲学的衰落与复兴肇始自苏格拉底的政治哲学是哲学的一个特殊分支。政治哲学不仅追求知识而且追求德性,不仅追求德性而且追问德性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因此,它是一种关于人类应当怎样生活的智慧。它的目标是对政治事物进行善恶之别、好坏之分的价值判断,对政治事物的内在本性进行形而上的反思。可是,19世纪以后,随着自然科学日益突出的成就,其方法论原则也日益渗透到各个知识领域并逐步占据统治的地位。这就使以探讨政治事物的价值和意义、追问政治事物的内在本性为目标的政治哲学陷入了知识合法性的危机。科学主义的知识论原则不承认…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当代新儒学的开创者,熊十力力图通过构建一种新型的儒家知识论,来回应现代科学对于中国传统儒学的挑战,并为他的形而上学寻求可以利用的理性资源。但是,以《量论》为代表的知识论提纲,却展现出其知识论所存在的种种限制:(1)将知识论与形而上学、逻辑学、辩证法混为一谈,从而未能真正把握知识论的真实意蕴;(2)对于自己所言称的知识论只是提出了某种纲要,而未能真正深入地撰写出成文作品来;(3)强调玄学真理、性智、德性之知对于科学真理、量智、见闻之知的统领作用,从而倡导的是一种以德性来消融和归纳科学知识的狭隘的新儒家知识论立场。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以来,在我国研究科学哲学的为数不多的哲学家中,金岳霖是较系统地介绍和探讨早期科学哲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知识论》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范例。知识论,主要是对科学知识的研究。可以说它是当代科学哲学的先声。哲学从对一般认识问题的研究,转向对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的研究,是认识论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金岳霖正是在这个转折时期,从事知识论研究,这就决定了他在我国科学认识论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而且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他的研究顺应了世界哲学发展的潮流,获得了某种国际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迈克尔·斯洛特是西方当代道德情感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开拓了德性复兴的情感主义"新方向";他先把"关怀"德性预设为一种内在的心理事实,再把"移情"当作它的外在的、生成性评价机制,构建了一种基于移情的关怀德性伦理学体系;在道德知识论上,移情也是沟通道德之"知"与"行"的经验参照;斯洛特的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为儒家伦理在当代德性论语境下的解释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知识论是与"自然事件"相对应的认识方式,它并不足以覆盖"行为事件"的解释领域。本文就此提出一种新的知识论,即"理解的知识论"来加以补充。目的因(行为事件)构成"理解的知识论"的特有研究领域,对行为的目的、意义与价值的把握是理解的目标。理解是在"理解的空间"的架构下进行的,它包含如下三个部分:一是我们已经具有的知识系统,它为认识提供了一种知识背景;二是包含在其中的深层的思维规则系统和价值规范系统,它们为认识活动提供了规范性的理由;三是经由经验知觉以及佐证(testimony)所获得的信息,它们提供了事实性的证据或理由。理解的知识论不是描述性的,而是规范性的。"义务原则"、"还原原则"以及"合理性原则"构成理解的三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社会知识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 戈德曼的社会知识论戈德曼为社会知识论提出的问题域 ,包含在他所谓的“求真知识论” (veritisticepistemolo gy)名下。求真的知识论 (不论是个体的还是社会的 )关注的是知识的生产 ,这里“知识”被理解为弱的意义上的“真信念”。更准确地说 ,它关注的是知识及其反面———错误 (虚假信念 )与无知 (真信念的缺乏 )。它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什么样的实践对于知识 (与错误、无知相比 )具有相对有利的影响 ?个体的求真知识论在非社会的实践中寻找有关的答案 ,社会的求真知识论则在社会的实践中寻求解答。在戈德曼那…  相似文献   

10.
"知识是否为一种心智状态"是当代知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威廉姆森论证了知识是一种纯粹的心智状态,不是信念和非心理成分的复合状态,且知识的条件是"首要的"。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他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要讨论知识究竟是否为一种心智状态,应澄清"心智状态"与"知识"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同时,将知识理解为一种心智状态,更为合理的定位是将其置于一种哲学的"关系"视角之下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11.
肖建华 《世界哲学》2007,(4):107-112
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之后,哲学转向现代形态。“知识形而上学”是近代哲学转向现代哲学的逻辑主线。近代知识论企图为“知识”建立一个绝对可靠的基础,现代分析哲学、诠释学虽然否定了知识论的这种妄想,但他们仍企图通过语言和诠释为知识找寻一种深层的根据;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和后现代主义则在知识异化形态下引发了对人的存在及其意义的追问,其实质是追问知识的价值问题。这一逻辑转换召示了哲学对科学知识更全面、更合理地把握和理解,召示了哲学向时代敞开。  相似文献   

12.
德行与幸福的关系问题是道德哲学的重要问题.德行是否与幸福保持一致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某种道德理论的判断和评价.运用道德悖论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从一种新的视角来分析、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现代德性伦理所追求的提升道德主体的整体德性,对于克服功利主义和单纯义务论对德福关系的简单理解.正确理解德福悖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经验科学领域的诸多理论创新给传统知识论领域的讨论提供了许多可贵的借鉴,也带来一些挑战。泰勒·伯吉就主张,新近流行的关于知觉经验的析取主义方案与相应的经验科学研究方法不相容。知识论析取主义的主要倡导者麦克道尔对此给予回应,他认为,伯吉混淆了经验科学与知识论对"解释相关"的不同理解,而自己的析取主义方案可以免于伯吉的诘难。本文通过对这一争论的细致梳理,试图论证麦克道尔对伯吉的回应是不成功的,但知识论析取主义可以基于对知觉经验的构成性理解,与以具身认知为范式的经验科学研究相容。这场争论为我们理解经验科学研究与哲学理论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当代知识论反对对知识研究的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干预, 强调知识的科学性, 倡导对所谓纯粹的知识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知识论的发展, 但也从根本上遮蔽了知识论的意识形态本性及其在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实践功能。本文拟从政治和意识形态角度考察知识论的演化过程, 以期对知识的概念有一个新的理解, 同时也深化对政治和意识形态本质的认识。一、作为政治统治合法性理论基础的知识论知识论作为哲学最古老领域之一, 如今已发展成为流派纷呈的庞大体系。人们对人类知识的解剖近乎原子化, 然而缺乏对作为整体性知识的论述, 缺乏对知…  相似文献   

15.
扎戈泽博斯基主张用伦理德性来解释理智德性,即理智德性是一种深层的和持久的获得性卓越,包括产生一个特定欲求目的的典型动机和实现这个目的的可靠成功。然而,无论是在对德性进行解释方面还是在解决葛梯尔问题和价值问题方面他都遭遇了困难,问题的根源在于理智德性的内在性与知识的外在性之间的矛盾。一种可行的建议就是放弃理智德性的成功要求,全面转向内在主义,把它仅仅视为一种知识解释的辅助因素。总之,扎戈泽博斯基对理智卓越的追求和"真理之爱"的召唤重续了古希腊的哲学传统,促进了知识论与伦理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现当代是否只适合发展规范伦理,而德性伦理注定趋向衰落?本文在分析德性伦理与道德特质、中国古代与西方德性伦理传统、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德性伦理以及如何应对德性伦理所面临的挑战和冲击等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德性伦理在现当代仍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仍是伦理学研究与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本通过考察善与德性概念的意义变迁,揭示柏拉图的知识道德论和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的“行动伦理学”的内在区别和联系,从而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善与德性概念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德性是古希腊一个重要的道德观念,对德性统一性的追求也是古希腊道德实践与思想领域的一个显著特征。从荷马史诗、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表现了对德性统一性追求的不同路径。而德性统一性问题与古希腊对德性本身的理解有着必然联系,但从更深层意义上说,是由古希腊现实社会状况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知识论(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知识论是知识论领域中的一个新方向。美国学者施密特曾经提出 :“社会知识论可以被界定为知识的社会维度的概念与规范的研究。”[1 ] 主张应当从社会的维度来研究知识问题 ,这是社会知识论者的共同主张。不过 ,对于“社会的”这一概念应当包含哪些内容 ,社会知识论的性质应当是什么 ,它与传统知识论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目前仍属各执一说 ,尚未取得什么共识。一 社会知识论的起源与发展虽然作为一种系统研究的理论来说 ,社会知识论的发展过程还很短暂 ,不过按照戈德曼(AlvinGoldman)的说法 ,其历史渊源却可以追溯到柏拉图那…  相似文献   

20.
应用理智德性的追问既是应用伦理学的历史使命,更是解决人类生活世界面临诸多高新技术伦理问题的内在要求。应用理智德性具有科学、技术与理智三大要素。如果说科学是理智追求知识原理的平等路径,技术是理智运用知识原理的自由途径,那么理智则是在技术实践中运用或发现科学原理以便达成尊严的能力。也就是说,应用理智德性是理智把握、运用科学技术以达成平等、自由与尊严的应用德性,也是理智的认知与实践相统一的应用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