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观式的表现"是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核心概念,与维特根斯坦"描述而非解释"的哲学宗旨密切相关。关于何为"综观式的表现",学界存在分歧。哈克认为"综观式的表现"是把词语使用的规则罗列出来,但他无法在维特根斯坦文本中找到实例;斯鲁格主张语法是不可综观的,只能构造可综观的"模型"来处理语法,即语法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物自体"。笔者认为,作为一种编排材料及看待事物的方式,"综观式的表现"的主要目的并非令表现的对象变得清楚,而是让我们自己清楚并消除哲学困惑。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标准解释"之外,近来的"新维特根斯坦"研究开拓了一种"治疗哲学"解释。在此背景下,借助维特根斯坦对"奥古斯丁图画"和"苏格拉底图画"的批判,可对"哲学病"的症结之所在加以剖析,对它进行诊治并开出两个"药方":描述和综观式表现。  相似文献   

3.
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怡 《哲学研究》2012,(7):46-49,57,128
<正>近些年来,国内外哲学界在维特根斯坦思想研究中,逐渐关注到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特别是试图从当代哲学的视角解读他的语法概念的思想内容。(Forster;陈嘉映;韩林合,第11章)我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维特根斯坦对"语法"概念的使用完全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严格,而如何理解其"哲学语法"概念,实际上意味着如何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  相似文献   

4.
维特根斯坦在其《哲学研究》中的第二部分提出了面向观看及其周边问题,伴随面向观看的其他哲学问题还包括其对"面相"、"面相盲"等概念的分析,以及他对"看"与"看成"等概念的区分。大致上,哲学家们对上述相关问题的分析大都集中在现象学以及美学等领域;本文试图从维特根斯坦后期的"概念考察"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这种研究与其他角度的研究互相补充,共同增进对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理解。而面向观看与语言游戏中概念框架之间的紧密关联也在本文的分析中被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5.
维特根斯坦在《论确定性》之前,曾比较频繁地使用"哲学语法"或者"语法命题"等概念。但在《论确定性》中,"语法"这一概念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与此同时,经验命题与逻辑命题这样的概念却常被提及。本文试图分析经验命题与语法、逻辑命题等概念的复杂关联以及经验命题在《论确定性》文本中的重要地位。在这种理解中,我们还可以大致区分出两种经验命题,这对我们理解维特根斯坦的说服思想实验中的语言游戏演变甚至其晚期哲学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虽然维持根斯坦的晚期著作对同时代的哲学,尤其是在英语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他这部遣著却经受过巨大的困难。维特根斯坦在他的《哲学探究》中,几乎逐章逐句地撤消了《逻辑哲学论》里的学理!英语哲学界非常晓得这位举世无双的思想家的困难,这是因为这两部出版物既把德文原作也把英文翻译弄到同一本书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作为"相距最远的两个哲学家"近几十年来正在以不同的方式相遇。以马尔库塞、吉登斯和温奇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分别从正反两面将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理论推进到政治哲学的论战中,进而构建了"马克思与维特根斯坦对立"的论调。作为理论延续和呼应,不同学者为马克思-维特根斯坦比较研究挖掘出三条可能性线索:第一,在实践、认识论和资本主义生活形式等问题上对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的理论进行相互阐释;第二,指认维特根斯坦哲学在政治上是保守主义的隐性同谋,因而与马克思主义相互排斥;第三,透过葛兰西的挚友斯拉法这一中介,马克思主义可能促成了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转向。其中也存在值得反思的问题:对维特根斯坦"遵守规则"问题的误读,以及对一个马克思与维特根斯坦共享的重要学术贡献的忽视,即:面对实证科学的侵蚀,捍卫社会科学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8.
梁小岚 《哲学分析》2024,(1):48-58+196
“面相观看”问题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主要关注点之一。他的《逻辑哲学论》中同样包含着一种“面相观看”的维度,即对于模棱两可式的图画——奈克方块的研究。为此,维特根斯坦给出了看到“两个不同事实”的解答。以“投影规则”的角度重新解读奈克方块问题,去展示《逻辑哲学论》中的投影规则如何在中期哲学的探索中转变为更为普遍的投影概念。此概念在维特根斯坦中后期哲学中对“面相观看”的讨论举足轻重。因此,对作为一座桥梁的“投影规则”如何连接起《逻辑哲学论》中的奈克方块问题与“面相观看”问题的分析,可以看作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之间存在连续性的内在例证。  相似文献   

9.
本部分内容主要来自R.里斯与他人的通信和笔记,它是对维特根斯坦的一些哲学评论的记录,主要涉及到维特根斯坦对海德格尔、莱辛、马克思、黑格尔、康德、摩尔、阿奎那、达尔文等人的思想评价,其中一些哲学家的名字在他以往的讨论中很少提及。此外,这部分内容还包括他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基本看法或态度,如哲学的性质、哲学研究的方式、不朽问题、实在论、自由意志和道德等等。最后,本部分也包括之前出版过的里斯与维特根斯坦之间的对话目录,这些共同构成了维特根斯坦晚期与里斯对话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其中期哲学中,维特根斯坦区分了"记忆时间"与"信息时间",但其意义并不清楚。与此相关,他还区分了"现象学的系统"与"物理主义的系统"。其早期的图像理论预设了记忆时间的首要性。但在20世纪30年代后,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转而认为物理主义的系统即信息时间是首要的。他对记忆时间和信息时间的区分可以看作是两种不同区分的一个特例。这些区分表现为视角识别与公共识别之间的差别和现象学的语言系统与物理主义的语言系统之间的差别。我们语言的语义学几乎全部都依赖于其根据公共识别模式的运用。这是维特根斯坦关于物理主义语言首要性说法的真实动机。不过,这些区别与论断,其本身的复杂性意义有待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