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最本质的问题,渗透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情景之中.在艺术中的风景里,我们可以领悟到作为主体的人的一种生命的张力.从自然中的一隅到艺术中的风景,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种发展是建筑在人的审美情感丰富化、多样化的基础上的,是人类自觉意识在占据主体性地位后的全面发展,且呈现出新的审美层面.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中道的理念不仅体现在信仰的层面上,也贯穿于具体实践中,无论世俗生活还是宗教生活,都要坚守中正,谨防极端。中道思想尤其强调诸如“天启”与理性、精神与物质、前定与自由、今世与后世、人文与科学、个人与集体、家庭与社会、传统与现代、权利与义务等之间的中正平衡,不偏不倚。为此,云南省在伊斯兰教解经工作中不断强化中道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明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其在传统社会之中,以种种嵌入生命礼仪的信仰方式而成为了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生活规范与行为准则。然而,信仰方式受历史更迭与社会转型的影响,可能呈现出不同的演变轨迹。对于信仰方式的认识与对其解读的归纳整理,就成为了我们认识中华文明当代价值的起点。学界对于信仰研究的解读在总体上呈现出:(一)四种逻辑倾向:道德、社会、政治与文化。这四种逻辑恰好也代表了信仰方式在公共生活中的主要面向。(二)一种范式:信仰社会学的理论范式。本文在此基础上明晰信仰概念及其发挥机制,并以"信仰方式的社会性本质构成"思考信仰资源在历史长河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信仰资源在当前社会治理之中的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范围内,信仰基督宗教的人数大约在20亿人左右,而这20亿左右的人当中,亚洲占3亿多,其中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这些地区。近年来,随着基督教在亚洲传播速度的加快,亚洲范围内信仰基督宗教的人数预计在2025年时将会增加到5亿人。随着基督教在亚洲的迅速发展,我们可以预计在未来基督教将会在更大的层面上影响亚洲人的生活.尤其是在文化和价值判断上。随着近年来社会对于家庭问题的不断关注.家庭观念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所以我们设计了这次调查,以期望能够解读在现代社会中基督教对于人们家庭观念和婚姻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安然 《天风》2002,(3):18-19
自古以来,复活节就是各个信仰基督的教会每年的重点和中心节日。毫不夸张地说,复活节是基督信仰的源头,没有复活节,就没有真正的基督教。复活节的意义何在?两个字:生命。透过复活节,上帝告诉了世人,基督是真正的生命的主,我们每个生活在地上的人都有朝一日会死去,但生命的主必会让我们如他一般复活。  相似文献   

6.
论儒家天命信仰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的天命信仰是建立在进化论的“生命共同体”原则之上的。它通过“天人合一”的思想阐述了人的世俗生命和天命的神圣性之间的统一关系,因此在儒家的“宇宙大家庭”关系里,可以推导出儒家式的公平和博爱价值观。在理论上可以用“性命之学”总括儒家的生命共同体信仰,其世俗与神圣相统一的精神主导了儒家科举考试的内容从汉唐的“五经”转向宋明的“四书”。儒家通过亲缘关系揭示的不仅是一种家庭纽带,而且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种普世的和谐伦理,它体现了人在终极关怀方面的主体性、创造性;与西方的教堂救赎相比,中国人的信仰可以被概括为一种根植于“家庭生命延续”的世俗信仰。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天风》2003,(5):1-1
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的一个不变命题,即是同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丁主教明确的命题,实际上也是让我们重新进入到圣经.教会。神学等层面去不断地以时代所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去思考。当我们因着“复活的生命永不朽坏”、“马大伺候主”等讲章来回应此命题时,我们看到,复活使我们被主改变而有主生命,成为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的人。在信仰生活中学会像“马大伺候主”,就是从她身上见证主耶稣作众人之仆,服事众人的确据。因为“真正的信仰在生命被主改变的那一刻”,则注定要让基督徒生命焕然一新,并最终活出基督新生的样式。  相似文献   

8.
社会是人的共同体.共同体是一个整体,整体可分为不同的部分.每一个部分自身又可作为一个整体.因此,每个人同处于社会共同体之中,但不同的人群又形成了自己的共同体.如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政治组织、不同的信仰群体都形成了自己的整体.  相似文献   

9.
由基督走向生活,由生活走向基督迦南圣教会的信仰告诉我们,爱基督、爱人类、爱社会、爱国家是一个基督徒应负的责任和最基本的要求。我们的灵性生命和精神生活有赖基督的护佑和恩赐;反过来,我们为信仰,为人类、为社会、为国家而工作、服务和奉献便是对基督、对世界的...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追问     
生命的追问勒依喧嚣纷扰的人间每一个人需要有健全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来之不易的生命需要上主的呵护。而人生观的取向须与生命意义协调。对于生命的价值、意义,大凡信仰基督的人,与那些未认识基督的人是截然不同的。我生长在教友家庭,记得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你为何生在...  相似文献   

11.
信仰     
我相信上帝赐给我们生命,我们可以在爱中成长。我也相信上帝活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正如太阳存在于每一朵花的色彩和香味之中一样。即使是我、在眼前一片黑暗之中仍能看到上帝的光明;在耳边一片死寂的缄默之中仍能听到上帝的声音。我相信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耶稣基督的教训生活在世界上。只要我们都能服膺他的诫命“彼此相爱”就可以迎接极大的快乐降临这个世界。我相信可以按照上帝的宗旨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一样,每个人都会爱众人。若盼望人家如何如何待自己,自己也必须如此如此地待人。我相信每个人的福…  相似文献   

12.
多马精神     
李忠远 《天风》2008,(5):10-11
我们的信仰绝不是迷信.有信仰的人很容易重灵性、凭感觉.而忽略理性在信仰中的重要性.理性是对上帝真理知识的辨认,灵性是与上帝生命的交通,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3.
生命道德是人的生命关系的应然,心理健康是人的关系世界的实然反映,回归到人的生活世界,两者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都是为了追求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精神信仰的和谐关系。生命道德与心理健康在"关系性"上的统一性使得生命道德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积极的生命价值观能够引导大学生摆脱消极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积极的生命道德行为有助于大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社会支持;良好的生命道德品质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和处理成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生命意义感能促进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产生主观幸福感。因此,加强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不断追求与自我、与自然、与社会、与信仰的和谐,进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谢劲松 《天风》2005,(4):24-25
社会是人的共同体。共同体是一个整体,整体可分为不同的部分。每一个部分自身又可作为一个整体。因此,每个人同处于社会共同体之中,但不同的人群又形成了自己的共同体。如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政治组织、不同的信仰群体都形成了自己的整体。国家、政党、学校、宗教、公司、企业、家庭自身都是一个整体,但这些整体又属于社会这个整体中,  相似文献   

15.
哈拿的家     
李云根 《天风》2007,(16):14-15
正如耶稣所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经文:撒上1:1—28家是社会组成的最基本单位,教会也是由许多的家庭成员所组成的。家庭是与社会上每个人关系最密切,也是深深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及工作的。家庭的幸福与否对我们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冯军 《哲学动态》2005,(3):14-15
西方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Brouislaw Malinowgki)认为,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in-tegrate whole),它"包括工具和消费品、各种社会群体的制度宪纲、人们的观念和技艺、信仰和习俗",它也是一个部分由物质、部分由人群、部分由精神构成的庞大装置(apparatus).[1]这种意义的文化已涵盖一切人类生活,可分析为器物、技术、制度、风俗习惯和信仰与理念五个层面,与文明同义.我们在这里着重强调作为信仰与理念的文化,指特定社会和群体人们所信仰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现代科学和现代人的美学观念,因为它是人类构建文化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7.
与其他文化传统不同,儒家独特的终极关怀意识是围绕孝道进行的,在孝道观念里,孝养父母、祭祖敬天是对自己及万物生命之源的追溯,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意识与超越精神;爱惜自己的身体与品德并关爱他人及世间万物,体现了对当下生命的敬畏护养及天人一体的情怀;重视婚育进而重视文化生命的传承,是对生命之流的延续,体现出面向未来的开放精神及人文关怀。孝道就在这种纵向上过去、现在、未来的打通,横向上个体、家庭、社会、宇宙的拓展、层次上肉体生命到精神生命的升华中,将个体的有限生命汇聚、拓展、升华成一个超越而无限的大生命,从而完成了对个体生命的终极关怀。研究儒家孝道里的终极关怀意识,对于重塑现代中国人的信仰世界从而满足中国人的生命深层次需要,有着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种文化形态,内在于人们的民主理念和伦理观念。民主的伦理意蕴在范畴上体现为个体与社会、个体与国家之间的一种政治与伦理关系。在个体与社会维度蕴含于平等、自由、自主、尊重、参与、包容等民主的前提和价值追求之中;在国家层面和行政层面体现在回应、责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探究民主的伦理意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民主政治的认识,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征稿启事     
《天风》2019,(10)
<正>《天风》邀请您写下生命的故事:1.蒙恩见证:个人如何信主、生命改变的见证。2.成长见证:如何在逆境中靠主站稳,如何在试炼中靠主得胜的见证。3.家庭见证: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因信仰而蒙福的见证。4.取场见证:如何在工作场所活出新生命的光彩、作光作盐的见证。5.侍奉见证:在教会侍奉中如何操练恩赐和生命成长,为主献上更美的侍奉。盼望借助您分享的真实经历(字数1200字至2000字),  相似文献   

20.
信仰是人们对某种宗教、主张、主义或某个人极度信任,把他作为自己的榜样或生活的指南,并为之奋斗终生。这里,我们不讲其它什么信仰,只讲讲对天主的信仰。对天主的信仰就是人们对他召叫的回应,把他作为唯一的真神去信奉和跟随,并把自己的一切,包括工作、生活、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