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法音》1986,(3)
“九品往生”与“净业三福”,出《观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简称《观经》,是净土宗正依三经之一。佛在经中开示十六种观法,教行人观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因此也称《十六观经》。善导大师曾对此经作疏四卷,称《四帖疏》。大师在经疏中把全经义理开为“定善”、“散善”二义:定善义解释十六观中前十三种观法,这就是日观、水观、地想观、宝树观、宝池观、宝楼观、华座观、像观、真身观、观音观、势至观、  相似文献   

2.
刘乃毓 《法音》2012,(7):67
本刊讯5月22日,西安香积寺举行本昌法师荣膺方丈升座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根通长老为本昌法师送座,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僧大德、四众弟子一万余人出席了升座庆典法会。"终南添秀色,香积古道昌"。香积寺创建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善导大于此著述《观无量寿经疏》,创立弘扬净土宗,日本僧人法然上人依据《观无量寿经疏》创立日本净土宗,因此,香积寺被誉为中国汉传佛教净土宗祖庭,成为了中日友好交流之纽带,也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佛教文化圣地。  相似文献   

3.
《法音》1986,(1)
本刊讯残佚千年的重要佛典——《解深密经(圆测)疏》四十卷本,最近已由中国佛教协会所属之金陵刻经处出版发行。《解深密经》是唯识法相宗立宗所依的根本经典之一,共有四译。圆测(613—696)所疏为玄奘译本。同时撰疏的有四家,其余三家的疏本均已失传;圆测疏因流传日本,得以保存,但缺少后六卷。清末杨仁山居士自日本取回刊版流通,其后六卷仍付缺如。可喜的是,圆测疏在唐代即由法成法师译为藏文,收在《丹珠藏》中,一直流通不替。  相似文献   

4.
十一面观音     
王尚 《佛教文化》2009,(2):127-128
十一面观音在六观音之中,主救济、破修罗道,给众生以除病、灭罪,求福现世利益,除恶向善,引导修行。十一面观音的经典主要有二种四部,即北周保定四年(564)天竺僧耶舍崛多译《十一面观音神咒经》,唐永徽四年(653)阿地瞿多译《陀罗尼集经》卷四之经,唐显庆元年(656)玄奘译《十一面神咒心经》。此三种经其实都是出自《金刚大道场经》同本异译,唐慧沼还对玄奘译本作过《义疏》。唐不空译有三卷本《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  相似文献   

5.
一净土三经(《无量寿经》二卷,康僧铠译;《观无量寿经》一卷,畺良耶舍译;《阿弥陀经》一卷,鸠摩罗什译)是日本净土宗开祖法然上人所定该宗的根本经典,也是日本现在净土教各宗派尊奉的正依经典。中国佛教大德对《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虽然历代都有分别疏释弘扬,但把这三经并称为“净土三经”,可能是在明末清初。近代中国净土教广为流传的却是《净土四经》或《净土五经》。《净土四经》是指三经之外再加上《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净土五经》则是四经之外再增加《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相似文献   

6.
智■(538-597),为我国天台宗开宗祖师(一说三祖,即以慧文、慧思为初祖、二祖)。俗姓陈,字德安,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智■的思想,主要是将《法华经》的意旨与龙树的思想,加以中国固有思想,体系化而成的。他将佛教典籍分成五类,将佛陀之教化方法与思想内容分成四种,形成了天台宗自己的判教。智■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天台三大部”之《法华经玄义》、《法华经文句》与《摩诃止观》,另外就是被称为“天台五小部”的《观音玄义》、《观音义疏》、《金光明经玄义》、《金光明经文句》、《观无量寿佛经疏…  相似文献   

7.
台湾傅斯年图书馆藏敦煌遗书27号《随求即得大自在即得陀罗尼神咒经》与藏经中的宝思惟译本相比,咒语有增加,译者亦不同,是宝思惟本和不空本以外现存的第三个译本。这个译本增加的内容为四首咒语,这四首咒语与题竺难提译《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中的咒语相同,表明《随求即得大自在即得陀罗尼神咒经》与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以及观音信仰有很深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书讯     
《智净土思想之研究》(上、下)王孺童著邮购价55.00元本书系对智有关净土四篇论述之研究,即阿弥陀经义记、五方便念佛门、净土十疑论、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心经奥义》觉云居士著邮购价17.00元自古以来,诵读心经的人可谓无量无数,《心经》到底说了些什么?《心经》真正法义何在?一切都可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9.
《正统道藏》现存有题名李筌的《黄帝阴符经疏》,其内容与袁淑真的《黄帝阴符经集解》雷同,由此引发了《疏》是李筌著亦或袁淑真著的争议。本文赞同陈进国先生的看法,认为李筌是《黄帝阴符经疏》的作者,并补充三点证据:1.在《道藏》分三章且有三章名称的注解本中,只有李筌、袁淑真注本将第二章题为"富国安人演法章"。2.《黄帝阴符经疏》中明确提到安禄山、史思明的名字,并称他们为"篡逆悖乱之臣"。3.由李《疏》与袁《集解》中在"神仙抱一演道章"后的两段话比较来看,该段为李筌所著。  相似文献   

10.
1708年,法国传教士白日昇与其中国助手徐若翰共同写作了汉语《圣经》,这是汉语史上首次出现大规模的译经工作,该《圣经》包括四福音书单列本及合参本两种版本,有关两种版本的内容、关联及其与二马译本之间的关系,已有学者做了相关研究,遗留的问题是:合参本是白、徐共同书写亦或徐若翰一人而成?合参本内容为自行杂糅还是翻译自现成的西文福音书合参本?白、徐译本直接为二马译经所参考,对后世汉语译经产生了不言而喻的影响,然而白、徐译本与前人成果有何关系?是否参考过其之前的中文《圣经》?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一说明,并梳理出早期汉语《圣经》译经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1.
《圣经》汉译是继佛经中译之后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又一件大事。对这一事业,近代基督新教来华传教士贡献较为突出,推出了种类繁多的各式《圣经》汉译本。1838年出版的四人小组译本在翻译原则和翻译模式上对《圣经》汉译事业均产生了重要的历史意义,深刻影响了后来著名的委办本和和合本。但因各种历史因素,宗教界和学术界对此译本多语焉不详,本文试图通过对该译本多方面的探讨还其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无我思想是佛教区别于别教的核心主张,无论大乘、小乘理应都不违背。而四相(四见)是对“我”的四种妄执,与无我思想相牴牾。然而,鸠摩罗什所译《金刚经》的一句经文,却明言小乘信仰者执著于四相。在《金刚经》的六大汉译本中(1),只有罗什译本与义净译本如此翻译,其余四个译本则将小乘信仰者与执著四相者并列,而现存梵本也支持这四种译法。那么,出现这种差异到底是因为翻译不同,还是因为彼此所据梵本不同?有无可能存在一种与什译吻合、直指小乘人执著四相的梵本?本文尝试从《金刚经》现世时的印度社会思想状况及佛教自身的处境出发,来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笔者认为,无论这种梵本是否存在,当时的印度大乘佛教都具有破外斥小、标立自宗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3.
《道行般若经》在我国早期佛教传播史、佛教般若学史上影响巨大,但佛教研究界对该经译本历来众说纷纭。或谓竺朔佛并未译过该经一卷本,或谓该经十卷本为竺朔佛、支谶合作翻译,两种译本是何关系历来亦模糊不清。本文梳理相关资料,论述一卷本《道行经》乃竺朔佛所译,已佚。十卷本《道行经》为支谶所译,与竺朔佛无涉,今存。所谓竺朔佛参与十卷本翻译的观点乃受后代窜入《出三藏记集》中错误资料的误导。指出一卷本属抄经,十卷本为全本。文章最后指出,道安《道行经序》的对象是一卷本,目前各藏经把它冠在支谶十卷本之前,研究者以之解说支谶十卷本,并不妥当。  相似文献   

14.
自十九世纪末以来,佛教原始梵文写本(大部分是大乘经论,少量是小乘经论)断断续续地被发现。其中有些是只有藏文译本而无汉文译本的梵本。例如,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陈那的《集量论》、法称的《释量论》,愿喜的《释量疏》(以上四书晚近均由法尊法师从藏文转译为汉文)等等。这些佛教梵文原本在它们的诞生地印度,失传已久,但保存于印度四周的邻国,特别是在尼泊尔和我国西藏保存得最多。而在中亚、南  相似文献   

15.
巩本栋  王冉 《孔子研究》2020,(3):136-146
旧题孙奭《孟子注疏》自北宋起即疑窦丛生,至清遂定为伪撰。其实,撰疏者虽未必是孙奭,却也并未作伪。作伪者,刊刻之书商也。《孟子注疏》是孟子升格运动背景下的产物,它的产生,应在宋神宗熙宁四年《孟子》与《论语》定为兼经之后,宋哲宗元祐之前。其单疏本的出现至迟在宋高宗绍兴中期,注疏合刊本则在宋宁宗嘉泰、开禧年间。《孟子注疏》之进入官方的经学体系,坊间书商与浙东茶盐司功不可没,同时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不断下渗的趋向。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在华传播是从传教士来华和《圣经》翻译开始的。最早一部完整中文《圣经》则是由在印度传教、终生未来过中国的英国浸礼会传教士马士曼完成并在印度出版。他同时也开启了浸礼会圣经汉译本的先河,19世纪之后的三种浸礼会圣经汉译本都是在修订马士曼译本的基础上形成。其中仅有《新约》的胡德迈译本、高德译本在宁波印刷出版,怜为仁译本是唯一在中国本土出版的浸礼会圣经全译本。上述四种浸礼会《圣经》译本均是深文理,与当时《圣经》中译的整体倾势相同。  相似文献   

17.
《十王经》是影响最大的中土疑伪经之一,有回鹘文、藏文、西夏文等多语种译本。本文简要介绍四种藏文写本的基本情况,并将其与汉文、西夏文经本进行初步比较。研究表明,藏文本是在综合多个汉文经本的基础上编译而成。四个藏文本中,梵典宫本与西夏本最为接近,应该是西夏本据以翻译的底本系列。中土撰述疑伪经的多语种译本,是佛教中国化和各民族人民以佛教为纽带展开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18.
魏了翁谪居靖州期间,对《九经》历代注释加以节录整理而成《九经要义》,以备资教,《周易要义》即《易》类注释文献节录,其成稿于1230年,首刊于1252年,1300年有重刊。印量较小,流传较稀,明清之际已无完整宋本。清《四库全书》本《周易要义》据范懋柱天一阁本抄入,光绪江苏书局本《周易要义》据钱塘丁丙八千卷楼本刊印,两者的底本皆抄本,与宋本出入较大。考今存宋残本,《周易要义》的节录范围主要包括《周易注》《周易略例(邢璹注)》《周易正义》《周易音义》,结合历代监本刊刻体例演变,从《周易要义》卷次结构、《略例》内容范围、《音义》节录体例、疏文格式与出字异文比较,推测其以经注附释文本《周易注》为底本并散插入单疏本《周易正义》完成。因此,宋版残缺部分的复原,重点在经注附释文本和单疏本上,同时应尊重魏氏的节录体例。  相似文献   

19.
王孺童 《法音》2008,(2):12-17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一部在中国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大乘经典。本经最早之汉译本,为鸠摩罗什于后秦弘始三年(401)译出*。除此译本之外,于今还存有五种汉译本:一、北魏菩提流支所译之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89,(1)
净土思想渊源于印度。早在东汉时净土经典就开始传入我国。支娄迦谶首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般舟三昧经》等,后来竺法护译《弥勒菩萨所问经》、《佛说弥勒下生经》,畺良耶舍又译《观无量寿经》,于是中国出现净土信仰。初时大致曾分为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两种。弥勒净土信仰由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