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新诠释。 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的时候,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  相似文献   

2.
一位胎生的盲人在他的朋友家里聊天直到夜色苍茫。临别时,他的朋友说:“让我给你点上一盏灯笼照在路上走。”盲人回答说:“我的眼前始终是一片黑暗,提一盏灯笼有什么用?”朋友说:“你提着灯笼在路上走,别人会老远就看见灯笼,不至于撞在你的身上。这样可以照亮别人,保护自己。”盲人欣慰地笑了:“很好很好!照亮别人,保护自己!”于是,盲人就提着燃着的灯笼上路了。虽然他依旧是艰  相似文献   

3.
曾被美国媒体称之为最近10年来“最受喝彩的痞子”,同时又是“最受赞扬的总执行长”的杰克·威尔逊先生,是一位已经担任奇异公司董事长和总执行长长达18年的显赫人物。他不仅为美国企业界的重整画下了一张极具价值的蓝图,而且也给商业辞典增添了一些令人震撼与恐怖的词汇,比如企业重整、裁减规模、精简机构、削减管理层级等,因而被人们誉为“现代经营怪杰”。 与众不同的领导艺术现年47岁的杰克·威尔逊先生,是迄今已有94年历史的美国奇异公司的第8位总执行长,同时也是这家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领导人,但他却具有与众不同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4.
威尔逊(美国第28任总统)任新泽西州州长时,曾接到一个电话,报告他的一位担任议员的朋友去世的噩耗。威尔逊沉浸在悲痛之中。几分钟后,他又接到那人的电话:"州长,我希望顶替那位议员的位置。"威尔逊说:"我完全赞成,"停顿了一下,还没等对方来得及高兴,他接着说,"如果殡仪馆同意的话。"威尔逊装作没听懂对方的意思,巧换"顶替"的概念,使其碰了一个软钉子。19世纪,英国有个军官一再请求首相狄斯雷利加封他为男爵。狄斯雷利知道此人才智超群,而且他们一向关系不错,但他不  相似文献   

5.
刘行 《天风》2000,(12)
有一篇《盲人点灯》的故事:“一位盲人坐街乞食,身边常点一盏灯,过路人问他:‘你既不能见白日黑夜,有灯无灯对你都无分别,你点灯是为着什么呢?’盲人回答:‘我点灯,不是为光照自己,而是为使人看见我,不会成为他们的绊脚石。’” 盲人点灯,让路人诧异不解,盲人回答,我点灯,不是为光照自己……岂不更让路人自惭形秽。盲人不愿成为绊脚  相似文献   

6.
在河南信阳市南关礼拜堂里,有位78岁高龄的盲人琴师,他就是王蒙恩先生。每逢主日礼拜,他不仅司琴,还在礼拜之前教信徒唱赞美诗。如果是初次进入教堂的人,一定会感到纳闷。可能会这样想:这么多睁着眼睛的人,为什么叫一个盲人来教诗呢?然而,只要少停片刻,你定会被那宏亮而准确的唱腔所感动。难怪有个姊妹流着泪说:神使用一个失明的老人来歌唱,不仅彰显他奇妙的大能,也是提醒我们有眼的人,要一生仰望神,要一生为神所用。  相似文献   

7.
正1993年,古董商人威尔逊在波士顿的垃圾箱边上捡到了一幅名叫《露西在花田里》的诡异画作。一开始,威尔逊只是对这幅画的画框感兴趣,想把画框捡回家。而威尔逊的好友莱利看到后,向他买下了这幅画并摆放在家中,对威尔逊说道:"它不是一幅杰作,但很特别!"莱利的话让威尔逊感触颇深:一幅画难道非要被艺术的条条框框所约束吗?让人从中感到幽默、快乐,难道不好吗?后来,他们决定专门收集这样"特别"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日前,笔者去照像馆照“身份像”,看到《照相须知》中有这样的规定:“一、照片为近期正面免冠半身照,经常戴眼镜的公民照相时应戴眼镜。”“四、不是盲人不要戴眼镜拍照”。看了这个“须知”,真有点不知所措。我虽经常戴四百多度的近视眼镜,但还自信不是盲人,那么,我照相戴不戴镜呢?戴吧  相似文献   

9.
生命之灯     
信灵 《中国道教》2005,(5):53-53
贫道回到故乡,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来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在羊肠小径,村民们默默的来来往往着。正想离开此地,看见远处有一点微弱的灯亮移动过来。这时身旁的一个人说:“瞎子过来了。”贫道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没有一丝白天与黑夜的概念,他看不到庄严的神像,看不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心理故事。这个故事没有时间、没有地点,只有两位盲者和一只蚂蚁。这两位盲者姓啥名谁,笔者也说不清楚,只知道那位长者有一个雅号——“盲人哲学家”。他从明眼人那里听来几句“唯物”、“唯心”之类的名词,就时常挂在嘴边,别人便因此送给他这样一个“美名”。那位年青的盲者也想混个好名声,就拜“盲人哲学家”为师,他很聪明,大有青出于蓝而青于蓝之势。这两位既然是师  相似文献   

11.
正英国的一位教师布罗迪在整理阁楼旧物时,偶然发现了戴维在皮特金幼儿园时的春季作文,题目是《未来我是内阁大臣》。戴维认为,将来他肯定会成为英国的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看到戴维的这篇作文时,布罗迪笑着说:"这个戴维,真是异想天开。"在布罗迪看来,一般人要想当上内阁大臣,也许还有机会,但对一个盲人来说,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布罗迪的想法和许多人的想法一样,眼睛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盲人失去了眼睛,教育、出行、交际等方面都会存在障碍,失去了竞争的潜力。然而,一封特别的来信却改变了布罗迪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治愈胎生盲人〕耶稣从圣殿里出来,在路上看见一个生下来就瞎眼的人。他的门徒问他:“老师,这个人生来就瞎眼,是谁的罪造成的?是他自己的罪呢,或是他父母的罪?”耶稣回答说:“他瞎眼,与他自己的或他父母的罪都没有关系;而是为了在他身上显扬天主工作的大能。趁着白天,我们应做派遣我来者的工作;黑夜一到,就没有人能工作。我在世上的时候,我就是世界的光。”耶稣说了这话,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了些泥,抹在盲人的眼睛上,对他说:“你到熙洛阿池(拉Siloe,英Shiloah,Pool of Siloam,史罗亚池,西洛厄池,西  相似文献   

13.
盲人买剪刀     
阿西莫夫从小就很聪明,天赋极 高。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老朋友修理工对阿西莫夫,朋友说:“嗨,阿西莫夫 !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智力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阿西莫夫点头同意。“ 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根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 柜台上,右手握拳做出了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柄锤子,聋哑人摇了摇头 。 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 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该怎么做?’”阿西莫夫说:“他…  相似文献   

14.
董大林 《天风》2004,(10):47-47
虽然我看不见鲜花,却知道花朵的芬芳;虽然我看不见太阳,却天天蒙受着神的恩光。我是一个半路失明的盲人。中学时代视力还是2.0的我,在上个世纪70年代,因患青光眼,医治无效,不幸成了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盲人。  相似文献   

15.
五年前的一个傍晚,天边挂满火烧云,映得满屋华彩,我的堂兄——著名艺术家白鹭先生,在他那弥漫着灰色粉尘的工作室里静静地对我说:“我终于完成了这个系列作品的创作。”我由衷敬佩地对着疲惫不堪的白鹭先生说:“你创造了一个奇迹!” 这组系列作品,就是白鹭先生历五年之艰辛创作并获世界基尼斯中国总部颁发的“中国基尼斯之最”证书的瓷影浮雕艺术——“观音法相”。  相似文献   

16.
眼患小疾,去医院门诊做了一个小手术,医生用绷带将两眼一包扎,突兀,眼前一抹黑,便什么也看不见了。下手术床穿鞋,套外衣,走路,全要护士侍候。移交给门外的丈夫时,我已是一个“盲人”。  相似文献   

17.
小幽默     
《思维与智慧》2006,(10):63-63
道歉法官问阿卡斯德:“您是不是在电话里骂了约翰先生?”“是的,先生。”“您是愿意去道歉呢,还是去蹲一个月监狱?”“我打算去道歉。”“那好,去打电话道歉。”  相似文献   

18.
盲人作为人类群体中的特殊组成,具有自身独特的显现。这些显现使盲人在人类历史中具有不同的形象。对盲人形象的认识根源在于视力正常者对盲人感知经验残缺与虚假的界定,但其合法性有待商榷。将视力残疾群体界定为"盲人",界定的主体不是盲人本身而是视力正常者。建立在消极的现代权力体系基础上的盲人界定是不合法的。感知能力的相对性消解了视力正常者对盲人界定的权力。视觉能力的障碍应是一种盲人的特点而非缺陷,应构建盲人与常人平等的群体关系。  相似文献   

19.
日前,笔者来到了位于长春市西四马路的文杰盲人按摩院,采访一位与众不同的盲人——袁晓东。他既是一个医生,又是一个收藏家。但最令人赞叹的是,他在那个黑暗的空间里,用他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灵,写下了一首首隽永、美丽的诗歌。在他平静的叙述中,我进入了他的诗歌,进入了一个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请教"真"文     
《科学与无神论》2003年第2期刊载了署名“真由美”先生的一小段文字.文字虽短,却淋漓尽致地道出了“真”先生的真实思想。 “真”文认为:“科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毒瘤,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