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刘伯刍是唐朝官员,在他家附近的巷子口,有个做小生意的人,以卖胡饼为生。此人性格开朗,待人和善,做买卖时,会哼上几句山西小调。这种招揽生意的方式果然很奏效,每天来买饼的顾客络绎不绝,他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每天早晨,刘伯刍去上朝时都会路过摊位,胡饼的香味、欢快的小调,渐渐引起他的注意。有一次,他问轿夫:"这是什么饼?怎么闻起来这么香?一定很好吃吧。"轿夫当然心领神会,飞奔到胡饼  相似文献   

2.
律法与遗传     
《天风》2015,(12)
<正>在《使徒行传》1章中有一节记载距离的经文:"有一座山,名叫橄榄山,离耶路撒冷不远,约有安息日可走的路程。当下,门徒从那里回耶路撒冷去。"(参徒1:12)"安息日可走的路程",对犹太人而言,是常识问题,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对新约时代的我们来说,完全是云里雾里,不明所以。习惯用公里计算的我们,若读到英里计算的距离,只要稍加换算便能轻易得知结果。而"安息日可走的路程"又似乎无从换算,到底是多长的距离?又是如何而来的呢?  相似文献   

3.
"人要忠心,火要空心",这是一位轿夫当年送给青年巴金的一句话,那时巴金还是四川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四少爷。这句话一直伴随着巴金走上文学道路,并完成自己的人生之旅。巴金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里。在这个家庭中,最多时有40多个仆人: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在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画"走出去"的现实作用的基础上,认为当前推动中国画"走出去"的时代价值有:传递"和平崛起"的外交理念,消弭"中国威胁论";传播"包容多元"的国家形象,助力民心相通;展示"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推动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5.
汉字趣解     
正【徒】两人一起走,就有你的老师从字形上来看,"徒"是"双人"旁加一个"走"字;从字义上来看,"徒"是指从事学习的人,比如徒弟;从字形和字义综合来看,可以这样理解:两人一起走,就要有做徒弟的心态,就要有拜师学习的心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相似文献   

6.
人往低处走!     
幸平 《天风》2010,(1):64-64
<正>俗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是,我们也得提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谚语主要指的是人活着要有理想、有抱负、有志气,要力争上游,甚至希望能成为"人上人"。可是。现实中的生命现象丰富多彩,不见得是水  相似文献   

7.
温金玉 《法音》2012,(4):15-18
本焕长老静静地走了。坊间传说,本老曾言:"我不走,谁也推不走;我要走,谁也拦不住。"幻生幻灭了无牵,从中感受着长老对生命无常勘察的体悟,也演绎着禅者生死一如行云流水般的洒脱。这让我想起2009  相似文献   

8.
虫儿玩     
正夏秋天,虫儿多。童年的夏天,虫尤其多。它们会飞,会跑,会掐架;还有点小智慧,小狡猾,小奸小赖,小调皮,比电动玩具,有情趣。家门口,有棵椿树,光溜溜的树干上,常蠕蠕走着些"椿牛",我们叫她"臭妮子"。这"牛",深灰色,微胖脸,短触角,瓜子壳般的身体,还镶了红边。它们随飞随走,走的不耐烦,便嗡的一下,飞一段;一飞,"瓜子壳"绽开,水红内翅露出来,像老戏里的女将,铁青战袍下遮着红裙子。有次,我用一枝小棍子,对一只椿牛百般堵截;还用一片梧  相似文献   

9.
走最快的路     
坐在出租车上,司机问:"先生,是走最短的路,还是走最快的路?"我好奇地反问:"最短的路不快吗?""当然不是,现在是行车高峰,最短的路经常交通堵塞,你要是有急事,就得绕道走,多走点路,可能早到。"我正有急事,当然就选择走最快的路。走最短的路还是走最快的路?其实,人生随时会面临着这  相似文献   

10.
走心     
正走心,是一个时尚标签,一种价值认同,一种人生共鸣。走心,可从"心经"中感悟注释,可从"心典"中激荡启蒙。走心聚焦神魂,玄在如影随形,妙在无声无息,乘人孤独时侵入心灵,在心底泛滥;趁人寂寞时袭入心绪,在心头怒放……走心的情思,从心从情从魂,令人经受窒息呼吸的揪心牵挂,让人愿为爱坦荡支付失去世界放逐天宇的代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终不悔的才子词人柳永,"偶粉"遍天下,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浪得"奉旨填词柳三变"的"盛名"。柳词走心在情人惜别愁绪:"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相似文献   

11.
迎向风雨因为有几个大学生在登山时遇到泥石流丧生,记者特别访问一位登山专家:"如果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岩石比较坚固的山头走。""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头风雨不是更大吗?"记者不解地问。"往山头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起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和泥石流而丧命。"登山专家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可能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可能获得新生!"挺胸学生时代,有一位长辈对我说:"你要成功,就得挺胸,改掉弯腰驼背的毛病。"在那之后,我虽然照他的话去做,但并不了解为什么挺胸有那么重要。所以最近当我又遇到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5,(7)
<正>"向前走啊,跟主向前走,一去不回头;向前走啊,跟主向前走,前进不退后;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人,不配进神国;向前走啊,跟主向前走,主就在前头……"睡梦中又听见外公缓慢却铿锵的歌声,那是我难忘的儿时记忆:一处带天井的大杂院,每到腊月就特别潮湿、阴冷,除了圣经和一些书籍,真算得上是家徒四壁。唯独不缺的是祷告和赞美的歌声,外公就用这个来哄我们入睡。我长大了,想去读神学。爸爸找我谈心,说:"一辈子像你  相似文献   

13.
谁是好人     
董国范 《天风》2010,(3):30-30
<正>耶稣说:"你们无论进哪一城,哪一村,要打听那里谁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时候。"(太10:11)  相似文献   

14.
清乾隆帝博学多才,思维敏捷。一次他到江南巡视,见一农夫扛着锄头,就故意跟身边的宰相张玉书开玩笑:“这是什么人”张回答说:“他是个农夫。”乾隆又问:“农夫的‘夫’字怎么写”张顺口答道:“就是二横一撇一捺,轿夫之夫,孔夫子之夫,夫妻之夫,匹夫之夫都是这么写。”  相似文献   

15.
郭武 《宗教学研究》2004,3(1):24-32
本文结合"孝道"在唐代的发展情况,就胡慧超对"孝道"发展的贡献进行了探讨.作者以为:隋及唐初由许逊族裔把持的西山游帷观之衰微并不意味着许逊崇拜"已到了生死关头",因为胡慧超等非许氏族裔的"孝道"成员并未放弃对许逊崇拜的推动,而是利用其实力和影响将许逊崇拜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体而言,胡氏的贡献有如下几点:一是复兴了西山游帷观这一"孝道"的活动中心;二是促使许逊的形象朝着一教之祖大大迈进;三是为"孝道"在唐代获得官方的承认创造了条件;四是在"孝道"中开创了一种重视以文传教的风气;五是培养出了一些著名的"孝道"弟子.  相似文献   

16.
正古人早就说过:"向宽处行。"中国的语言,有其模糊性。怎么理解这个"宽处",其实见仁见智,不可强求一律。按照我的理想,这里的"宽处",应该是指大路。大路宽敞,不要走羊肠小道。按照孟子的观点:"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那"宽处",应该是指仁义之途。人依照仁义之途而行,就处处走  相似文献   

17.
张效法 《天风》2010,(11):12-14
<正>神要亚伯拉罕走一条信心的道路,对亚伯拉罕来说,每跨出一步都需要有走道路的信心。亚伯拉罕一生传奇,70岁时神的呼召临到,要他离开迦勒底吾珥;75岁时呼召再次临到,他就离开哈兰来到迦南地。他一生敬畏神,与神的关系非常密切,神称他是"朋友"。他那成熟的生命、坚定的信心、真实的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5,(11)
<正>经文:约10:1-6"既放出自己的羊来,就在前头走,羊也跟着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在中国教会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次会议像这一次一样与一个人直接相关,即纪念我们敬爱的丁光训主教诞辰100周年。在金陵协和神学院读书时有一次经历让我难忘:蒙学校的抬爱,我有了一个学习声乐的机会,有一次丁主教领我们几个不同班级学声乐的同学去听音乐会。谈话间他问我:"说说毕业后你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刘贻 《天风》2010,(8):20-21
<正>有不少人一味地指责"灵恩派"是异端邪说,或者干脆不屑一顾置之不理,这显然不是积极的态度。我想,若平心静气地进行讨论,对于全面认识圣经真理是有裨益的。为此,本人有以下几点初浅的认识和体会,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声 《天风》2010,(10):I0001-I0001
<正>9月初,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新作《幸福了吗》正式面市,相比10年前销量67万册但略显青涩的《痛并快乐着》,加入更多思考的《幸福了吗》显得更为成熟和睿智。对于书中多次提到的"信仰"一词,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信仰的人不一定都幸福,但是没有信仰一定不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