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回族作家中,冯福宽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诚实的品格、良好的操守、丰硕的成果,而倍受人们的敬重。他是一位著述颇丰的作家、学者,更是一位为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勤奋的耕耘者、执著的求索者。一20世纪9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业余文学青年的时候,在报刊上常读到冯福宽反映回族生活的诗歌、散文、小说,备感亲切;也多次看到介绍、评论他创作情况的文章,令我肃然起敬。从那时,在我的心目中,冯福宽就是与马瑞麟、张承志、木斧、高深等一样的知名回族作家。我一直关注着他的创作,只要见到刊物上有他的文章,总是先睹为快。有人说,人与人之间有一种…  相似文献   

2.
马坚教授是我在北京大学东方语文学系学习时的老师。从1946年冬至1950年秋,我们十多位回族青年在他的教导下四易寒暑。虽然他归真已十载,但他的道德文章、音容笑貌仍然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经常对我的工作、学习起着示范作用。为了悼念我国回族现代史上的这位著名学者,现将子实先生生前几件事记述如下,以表达我对马坚教授的崇敬和怀念心情。  相似文献   

3.
正学者档案马亮生Ma Liangsheng回族,湖南长沙人,1929年出生。曾任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文教处处长,南方回族古籍丛书编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湖南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等职。一、回族学研究与体会问:马亮生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中国穆斯林》杂志委托我们对您的专访。我们知道您是回族学会的资深会员,截至2019年回族学研讨会(包括专题会)一共举办了30次,请问您参加了多少次?哪几次印象最深刻?您最早参加回族学研讨会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己亥之夏,对于中国伊斯兰教与回族学界来说,注定是一个悲伤的日子。著名学者余振贵、杨怀中、马贤等相继陨落,一时让人难以承受。记得早在1994年,偏远的高原县城临潭来了众多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齐聚西道堂召开学术会议,整个县城街谈巷议,以之为文化盛事,增色桑梓,非常难得。我仰慕已久的宁夏社会科学院两位学者杨怀中和余振贵先生也在其中,很是激动。当时我在县城一所中学教书,和参加会议的部分学者有一次座谈的机会,虽未与两位先生面谈,聆听教诲,但如此近距离的相遇,那怕只是恭敬地远望,也足以让人心生涟漪,终生难忘。2002年我应聘  相似文献   

5.
正我并非叶秀山先生的入室弟子,但是我一向将叶先生视作我的老师。第一次见到叶秀山先生是1983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的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年会上。那时我在读硕士研究生,跟随苗力田先生、钟宇人先生和李毓章先生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与会代表三百多位,盛况空前。刚从美国访学回国的叶秀山先生在大会上作了主题发言,题目是"试论从《逻辑哲学论》到《哲学的研究》的转变"。在发言中,他将维特根斯坦这一转变比作康德从《纯粹理性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8月29日,著名回族史专家、宁夏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回族研究》名誉主编杨怀中先生在银川辞世,著名学者马贤先生于第二天中午在病榻口述:"惊闻怀中老弟归真,不胜悲痛!怀中为人真诚,学识渊博,研究精深,著述颇丰,是全国著名的回族学和伊斯兰文化研究大师。"仅仅五天之后,  相似文献   

7.
郑立新 《法音》2002,(11):34-36
中国佛教界著名学者、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教授级研究员林子青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9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子青先生的不幸逝世,是佛教界的重大损失。从我个人来说,又失去了一位为我所敬重的朋友。人的生和死,本来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作为有深厚情谊的朋友,一方突然离开人世,另一方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无动于衷的。我与子青先生同事数十年,彼此往来也较多,他的为人和学识,一向为我所敬仰。所以他的谢世,我感到痛惜和悲伤!子青先生,福建漳州人,生于1910年,曾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和咨议…  相似文献   

8.
正余振贵(1946-2019),是我国著名学者,为繁荣和发展我国回族、伊斯兰教和西部对外开放等领域的学术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其学术研究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以飨读者。一、回族研究余振贵先生的回族研究主要集中在地方回族史、回族人物、回族文化、回族爱国主义传统、回族古籍整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马肇璞先生归真回族教育工作者、大连理工大学前任教务长马肇璞因病医治无效,于1997年5月30日归真,享年73岁。肇璞出身于安庆回族世家,为宋初入华编修《应天历》的西域鲁穆天文学家马依泽36代裔孙。他著有《清末建设西藏与保卫西藏的回族马吉符》,参与重修...  相似文献   

10.
看到答振益先生主编的《湖北回族古籍资料辑要》(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出版,作为晚辈,心中感慨万千。我与答先生素昧平生,但在20年前已闻他的大名,可以说与他神交已久。20世纪80年代末,我在《甘肃民族研究》编辑部工作,  相似文献   

11.
缅怀王孟扬先生杨琪王孟扬先生是我国文化教育界人士,原籍北京市,回族,笔名梦扬。1905年出生于北京牛街,1989年归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享年84岁。今天,在他归真六周年之际,特写此文,以示缅怀。孟扬先生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知识渊...  相似文献   

12.
缅怀王孟扬先生杨琪王孟扬先生是我国文化教育界人士,原籍北京市,回族,笔名梦扬。1905年出生于北京牛街,1989年归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享年84岁。今天,在他归真六周年之际,特写此文,以示缅怀。孟扬先生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知识渊...  相似文献   

1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记马通先生的治学态度及学术成就杨操民族宗教学研究,是一个新奇而又神秘的领域,尤其对我国回族及伊斯兰教的研究,更使不少人望而怯步,不敢涉足。然而,就在人们不敢或不愿涉足的必然王国里,却有这样一位笔耕不辍,孜孜以求的老学者,他,就是甘...  相似文献   

14.
潘先生离开我们而去了!他的一生,是不尚虚华勤于治学的一生,是严于律己,宽厚待人的一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悬念着他的《易》学手稿及召开一次《易》学盛会的事。我与潘先生相识于1984年,当时我们二人参加了在武汉召开的首届周易学术讨论会,那时先生身体尚壮健,每天早上我们绕东湖作长途散步,边走边谈。先生有关《易》学方面的渊博知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有关虞翻《易》的研究,真可称得上发古人之所未发。1986年,我在北京香山讲《易》,先生去香山看我,承蒙王庭钧同志给我们拍了很多照片,谁料,这些照片已成为今日回忆先生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5.
王赐川 《法音》2006,(11):20-24,25-28
王恩洋(1897—1964)先生,我国现代著名佛教学者。生平穷究唯识法相并旁及诸宗与儒、道等学。其弟子唐仲容先生将其著作结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共10巨册,400余万字。另有《中国佛教与唯识学》一书,为朗宇法师主编,黄夏年先生策划,由宗教文化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2004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历朝学案补遗》,将其《孔子学案》、《孟子学案》、《荀子学案》、《老子学案》、《王国维先生之思想》刊入其中。欲知王先生思想者,可读以上诸书。有人问我,禅宗为我国流行佛学,王恩洋先生对它有研究吗?答复是:有研究。兹述如下。一、研…  相似文献   

16.
正当我得知我敬重的老朋友、知名爱国宗教人士敏生光先生于2020年2月14日辞世的消息后,心中无限悲痛,难以安眠,当年与他相遇相识的情景,清晰地浮现于脑海。一2003年9月,我与吕大吉学兄、张践教授和段琦研究员应敏生光先生之邀,前去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参观考察。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学术界,有这样一位老学者,他已年届七旬,却还孜孜不倦地徜徉在学术研究的广阔天地,不断探寻中外穆斯林友好往来的灿烂花朵,逐年捧出散发着清新与芳香的学术成果。这就是早已退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著名回族考古专家、研究员马文宽先生。前不久,文宽先生赠我一本新作——《伊斯兰世界文物在中国的发现与研究》。一见到这本书,我就立刻被那漂亮、精致的装帧所吸引。封面和封底都印有极其精美的文物彩图,大16开本,内有128幅彩色插图,该书由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在长期从事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与文化研究的过程中,我常常为…  相似文献   

18.
<正>马良骏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归真近六十年的时间里,以他渊博的学识、优良的品德和为伊斯兰教做出的贡献,今天仍然让伊斯兰学者有高山仰止之感,让穆斯林怀念不已。作为先生故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想简单谈谈先生的博学及其对中国经堂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启迪。同治元年(1862),陕西回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清起义。清政府为防止回民互相串联反清,强迫陕西陇县固关回族群众离境,威逼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94,(4)
夏尔梅耶先生是华裔融入法国促进会秘书长,他曾经是柬埔寨王国西哈努克国王的顾问,在亚洲住了二十年,对东方文明有很深的了解并心向往之。他热心于中法文化的交流,为这次中国佛教文化展的举行做了许多工作。一月二十二日晚,夏尔梅耶夫妇前往潮州会馆拜访了净慧大师,双方就佛教在欧洲的传播等问题进行了对话。梅耶先生:达赖喇嘛说,在近一、。个世纪之内,全世界都会变成佛教的世界,您说对吗?净慧大师:从最近的情况看,佛教在逐渐普及,信徒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梅耶先生:在欧洲,佛教居第五位。净慧大师:哦?梅耶先生:第一位是天…  相似文献   

20.
正1978年,还在我上研究生之初,看到《哲学研究》上任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其中说解放以后,他信从马克思主义,就跟他以前的老师说,今后他不再相信旧哲学,要走新哲学的路(大意)。我当时读了以为是指汤用彤先生。后来读书渐多,始知乃是指熊十力先生。任先生在北大毕业,在西南联大念研究生,但早期思想并未受胡适的特别影响,而是与熊十力、贺麟等来往颇多。他早期研究理学,后研究佛教,再研究老庄,所以他对儒、释、道三家都能进行研究。而其中,佛教的研究是他和其他中国哲学史大家区别的主要指标。如冯友兰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