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认识上虽然相似,但各有侧重。人本主义心理学受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主张心理学应该关注人的现实存在与价值追求,而积极心理学则侧重在人类的消极——积极纬度上。而在方法论上,两者则存在较大的差异。人本主义心理学坚持人文科学心理学立场,而积极心理学则属科学主义心理学阵营;人本主义心理学坚持整体主义研究路线,积极心理学与还原主义路线保持一致;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主观研究范式,积极心理学坚持客观研究范式;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理解、说明、描述、解释、直觉等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法,积极心理学则以实验、测量等为主要研究方法。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采取不同的方法论立场研究相似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人本主义是一种强调人的本性、价值、尊严、理想和兴趣的社会思潮。它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其范围之广,涉及哲学、宗教、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其中,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在美国出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心理学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有:A·马斯洛,J·布振涛和 C·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在人的价值、需要及个性形成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并且具有一些值得参考的教学思思。本文拟先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进而对其教学思想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3.
奥尔波特人本主义心理学评价探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尔波特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建立者之一 ,也是健康人格心理学的奠基者。其贡献 :( 1)参与创建人本主义心理学 ;( 2 )开创美国人格心理学 ;( 3)奠基人本主义自我论。其局限 :( 1)缺乏完整体系与确证 ;( 2 )忽视人格的社会根源 ;( 3)有些论述过于极端化  相似文献   

4.
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后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很多含有一些晦涩难懂的内容,甚至有一些宗教和神秘的色彩,涉及的范围包括医学和心理健康、社会科学、哲学、神学和宗教,让人不太容易看懂其中隐含的潜在意义,因此,人们对后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了很多的误解。而在众多误解中,对后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宗教的误解是所有误解中最多、也是最严重的。撰此文在于简要阐明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内涵,分析导致误解的原因,并试图阐明后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宗教间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健康人格是被誉为现代心理学第三思潮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①,与不健康人格或者"病态人格"具有某种理论上的相对应.西方心理学对健康人格的理解大多是来自对不健康人格的分析和认识,而对于像变态人格、病态人格、精神病等一些概念的认识,几乎就是西方心理学对健康人格研究的最初路线,较为典型的有我们非常熟悉的精神分析学派,就是主要通过对变态人格的研究来揭示健康人格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的历史编纂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08,40(5):626-632
后现代主义思潮深刻影响了心理学史的研究与写作。传统的心理学历史编纂学接受真理的符合论,认为心理学的发展史是一维的和历时的。它习惯于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中寻找某些“中心”或“标志”,并假定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心理学所面对的是同一主题。但是后现代主义的心理学历史编纂学强调了历史的社会建构特性,认为心理学史叙述的并非一种“客观实在”,而是史学家的一种话语建构。后现代主义的心理学历史编纂学使得心理学史家更明确的意识到历史知识的主观性,有助于心理学史家认识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和意识形态问题,正视文化视角造成的认识差异,因而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郭永玉 《心理学报》2022,54(2):205-218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综合了欧洲文化传统的理性主义、人本主义、批判精神和救世情怀这些基本要素, 他试图用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标准和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工具来剖析他所处的社会和身边的人, 并探索实现理想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途径。这一事业的价值实际上是启蒙。他从现代人的不安全感处境出发, 深刻分析了威权主义、民族主义、消费主义的病理机制, 进而提出了基于人本主义原则的社会改革方案。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实践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问题的解决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后现代哲学的逻辑起点,阐述了后现代哲学的基本主张和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构建。根据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在哲学上的逻辑悖论,得出结论:后现代主义不可能发起和领导反对科学主义心理学主流地位的科学革命,也不可能将心理学统一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范式;后现代主义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功用是提供最彻底的批判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女权心理学有经验主义的女权心理学、认识论的女权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的女权心理学等形式,其中以后现代主义女权心理学为主流。女权心理学认为传统心理学中充斥着男性中心的偏见,存在着歧视、压抑妇女的现象。他们主张女性不仅应该成为心理学知识的客体,更应该成为心理学知识的主体,认为女性心理的研究应充分考虑父权制社会下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女权心理学促进了西方心理学家对传统心理学的内容和方法的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10.
西方女权心理学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西方女权心理学有经验主义的女权心理学、认识论的女权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的女权心理学等形式,其中以后现代主义女权心理学为主流。女权心理学认为传统心理学中充斥着男性中心的偏见,存在着歧视、压抑妇女的现象。他们主张女性不仅应该成为心理学知识的客体,更应该成为心理学知识的主体,认为女性心理的研究应充分考虑父权制社会下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女权心理学促进了西方心理学家对传统心理学的内容和方法的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11.
Re:Views     
Experiencing: A Humanistic Theory of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Alvin R. Mahrer Liking Myself; Patricia Palmer The Mouse, the Monster, and Me; Patricia Palmer  相似文献   

12.
Re:Views     
Classroom Discipline for 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Laurel N. Tanner School Stress and Anxiety: Theory,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 Beeman Phillips Abortion: The Emotional Implications Roberta Kalmar Humanistic Psychology: A Source Book I. David Welch, George A. Tate, and Fred Richards  相似文献   

13.
杨文登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09,41(9):902-910
荆其诚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心理学界在国际上的代言人。他视野开阔, 是颇具造诣的实验心理学家, 也是功底深厚的理论心理学家。文章没有涉及他在认知与发展心理学方面所做的贡献, 只从理论方面分析他的国际心理学思想及实践, 找寻他对心理学研究所持的基本态度与价值追求。文章认为荆其诚在宏观把握心理学的发展逻辑后, 以“两个阵营的心理学”来界定心理学的现状, 坚信心理学的未来是一种国际的心理学。为了达成这一学术理想, 荆其诚不仅撰文将国外心理学介绍到中国、将中国心理学推介到国外, 还积极投身于国际心理学组织与实践, 长期担任国际心联的领导职务, 组织并主持召开了2004年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荆其诚的一生为彰显心理学的国际维度、促进国际心理学交流、将中国心理学推上世界舞台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Book Reviews     

Humanistic psychology as empirical science

Poarallio, H. R. Behavior and Existence: An Introduction to Empirical Humanisitc Psychology. Monterey,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1982. 444 pp.

Experience revisited

Laing, R.D. The Voice of Experience.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1982, 179 pp., $3.95 paperback.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自冯特始便存在两种类型,自然科学的心理学和人文的心理学.本土心理学依据“一种心智,多种心态”的原则,建构了儒家关系主义理论和自我曼陀罗模型,这种含摄文化的理论解决了冯特以科学方法研究文化的难题.批判实在论和多重哲学典范的结合,奠定了华人本土心理学科学哲学基础,在此基础上,华人本土心理学将迎来心理学发展的第三波.  相似文献   

16.
17.
Book review     

A hermeneutic of everyday life

Schrag, C.O. Radical Reflection and the Origin of the Human Sciences. West LaFayette, Indiana: Purdue University Press, 1980, 134 pp., $4.95.

Humanistic psycholog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Tageson, C. William. Humanistic Psychology: A Synthesis. Home‐wood, Illinois: The Dorsey Press, 1982, 286 pp.

Recent books by division members

Giorgi, Amedeo (Ed.). Phenomenology and Psychological Research. Pittsburgh: Duquesne University Press, 1985, 216 pp., $12.50.

Aanstoos, Christopher M. (Ed.). Exploring the Lived World: Readings in 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 West Georgia College Studi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Volume 23, 1984, 150 pp., $4.00.

Mahrer, Alvin R. Psychotherapeutic Change: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Meaning and Measurement. New York: W .W. Norton & Co., 1985, 208 pp., $22.95.

Klee, James. Points of Departure: Aspects of the Tao. South Bend, Indiana: and books, 1982, 325 pp., $8.95.  相似文献   

18.
Brief reviews     

Recommended reading from the editor's bookshelf

Roger Brooke. Jung and Phenomenology. New York: Routledge, 1991, 201 pp., $37.50 (hb).

Edward S. Casey. Spirit and Soul: Essays in Philosophical Psychology. Dallas: Spring, 1991. 336 pp. $18.50 (pb).

Maurice Friedman. Dialogue and the Human Image: Beyond Humanistic Psychology. Newbury Park, CA: Sage, 1992. 241 pp., $14.95 pb.

Keith Hoeller (editor). Readings in Existential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A special issue of The Review of Existential Psychology & Psychiatry. 1990. 360 pp. $24.00 (pb.).

Joel Kovel. History and Spirit: An Inquiry into the Philosophy of Liberation. Boston: Beacon Press, 1991. 301 pp. $24.95.

Lawrence LeShan. The Dilemma of Psychology. New York: Dutton, 1990. 190 pp., $17.95 (hb).

Ronald S. Valle and Steen Halling (Eds.). Existential‐Phenomenological Perspectives in Psychology: Exploring the Breadth of Human Experience. New York: Plenum Publishing, 1989. 355 pp. $29.40 (pb)  相似文献   

19.
惟我与无我:中西方自我观比较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自我意识发展的轨迹来诠释中西方自我观的差异。认为从自我意识发展的动态过程来看。中西方自我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西方心理学将自我视为精神发展的核心,是“惟我”的;中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则认为执着于自我将阻碍个体发展,心理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对自我的超越.因而是“无我”的。自我研究方法的差异,表现为寻找自我实体的西方实证方法与可以深入自我背后本源的东方式禅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