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好似灵山胜会开,喜见新生蔚俊才。有人后继僧伽业,千贤万圣十方来。广济戒坛初树起,诸佛拈花赞善哉,欣速长老者声康{建.法源学院夏碱括。诸佛拈花赞善哉@茗山~~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难免促使人们日渐浮躁,而诗性的设计则给予人们心灵一定的慰藉。原研哉的设计契合了"诗意"。在喧嚣的城市,无印良品无疑是一片独特的净土。本文以诗意性设计为起点,研究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原研哉的人生与诗意设计的关联,探讨其作品中的美感诗意。  相似文献   

3.
正陆游《老学庵笔记》记:"郑康成自为书戒子益恩,其末曰:‘若忽忘不识,亦已焉哉。’此正孟子所谓‘父子之间不责善’也。盖不责善,非不示于善也,不责其必从耳。陶渊明《命子》诗曰:‘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用康城语也。"天下做父母的,看了这一段记载怕都不免要感慨的。父子之间,做老子的该说的当然要说,否则"养不教父之过"就真是大大的罪过。但做儿子的听不听得进去,却又是勉强不得的。"亦已焉哉",是通达,也是无奈,用大白话说,就是"也就算了"。不算又能怎么样,说多了,轻则嫌烦,重则生仇。  相似文献   

4.
《论语·八佾》篇有“管仲之器小哉”一章,其中“器”字何晏、朱熹理解为“器量”“局量”,其他各家理解为“器用”“器才(材)”。“器”字在现存先秦文献中没有“器量”“局量”等词义,何晏、朱熹之训诂没有文献根据。根据孔子对管仲存亡继绝之历史功绩的评价和史料对管仲政治成就的记载,评价管仲为“器用小”或“器才(材)小”,是不合理的。清华简第六辑《管仲》篇有管仲言论作“既佞又仁,此谓成器”,当是《八佾》此章孔子和“或曰”者对话的背景和前提,“管仲之器小哉”当读为“管仲之‘器’小哉”,理解为“管仲所说的‘成器’太狭隘了吧”。孔子对管仲关于“成器”的定义持否定态度,大概源于二人的思想观念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通过梳理《抱朴子外篇.用刑》所展现的"刑治"思想,来对葛洪的思想体系概貌作一全面的把握。葛洪将刑罚视为"国之神器",对刑罚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作了充分论证。葛洪的刑治思想是秦汉黄老道家涵容法家思想的延续与发展,也是其自身思想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把握道教的社会政治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任剑涛 《孔子研究》2023,(5):5-20+157
儒家人学旨在对“人是什么”做出回答。这一回答,循宗教与世俗两个向度展开。以前者论,神(天)人关系构成一条主轴;以后者言,人的德性本质构成另一条主线。理解儒家人学,需要同时沿循双线索进行交错观察。从总体上讲,儒家人学起自宗教溃败与政治勃兴之际的政治正当性与合法性危机。因此,神(天)人关系成为儒家人学的一贯主题。由于儒家人学形成于动荡的春秋战国时代,让其成为政治失序的一种人学反应结果。儒家人学由此充分呈现出积极作为的人,如何应对“天不言”情况下的行为主动性建构的特质。直到政治失序危机过去,神(天)人关系再次成为关于人是什么的平衡性主题的时候,儒家人学对人是什么的回答,方才水落石出。如此,儒家人学在天何言哉、天人相分与天人之际的三个复调主题上,呈现其完整结构。  相似文献   

7.
创意是无所不在的魔术师,它让没有生命的东西充满了诱惑。品牌是创意笔下的诞生物,让诱惑变得愈加有价值。本栏目将启示你如何创造品牌设计,如何让品牌全面散发力量,创造出富有智慧的奇迹。  相似文献   

8.
经文:提前3:16;约1:14。 圣保罗在写给提摩太的书信中,论到圣子基督的“道成肉身”,情不自禁地用赞歌、颂词的形式,称之为“伟大啊!敬虔的奥秘。”什么奥秘?就是“神在肉身显现”。是的,“道成肉身”确实是一个千古的奥秘,很难用人的智慧、言语讲得清楚。但保罗又告诉我们,从基督徒信仰的角度来看,这个“奥秘”却是所有信众公认的事实——“无人不以为然”。也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时代大众传播与消费形态改变了原有的书籍设计的环境和审美形态,推动了书籍再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崛起。日本当代著名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和原研哉都有关于书籍再设计的理论建构。杉浦康平提出了书籍再设计语言共同体理论,其本质是激发贯穿于作者、受众、设计者和文化语境的共鸣。原研哉认为,书籍再设计也是陌生化的创造过程,目的在于从受众的已有经验出发,通过视觉设计渗透于"五感"之中,创造出受众对生活的新的发现与感受。同时,书籍再设计隐含着艺术与设计的内在悖论,但是这两者又能够在书籍设计的情境中实现相互融合与平衡,通过再设计的创造,推动书籍设计的审美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10.
一、不知礼与如其仁:孔子对管仲的评价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不过,对于管仲的评价争议颇多。在这些争议中,多涉及儒家的关键议题,因此,也必然成为孔门师徒经常讨论的问题。《论语》有关管仲的讨论主要在《八佾》和  相似文献   

11.
王启康 《心理学报》1980,13(2):37-43
冯特的心理学体系是复杂的,它的基础是混乱的,唯心主义的。但是在它的内部还存在着一些科学的、合理的成分。这些成分包括:关于心理的过程性的思想;关于心理学研究的分析综合方法的思想;对人的基本心理过程的分类以及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和规律的思想。冯特的这些思想是他的体系中的积极的,有益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吸取和借鉴的。冯特的这些思想中有许多是与谢切诺夫的思想一致的,他们思想上的这些一致的地方,正好说明他的体系的科学性。但是,冯特心理学体系的唯心主义基础在他的科学活动中产生了有害的作用,堵塞了他真正深入研究心理规律的现实道路,使他的体系中还有很多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就连他的一些合理的思想,也由于这种限制,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批判是科学的生命”,僵化是科学的死敌。如今,当科学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呼唤着杰出的生存智慧涌现的时候,科学地把握“批判思维”的武器,以优化人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当然不能只是满足于对现代文明的欣赏或亭用,还要以自身的努力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这就需要不断地寻求各种差距,个体的与集体的,小环境的与大环境的,本国的与外域的,古代的与当代的,回顾的与前瞻的,保守的与创造的,循序的与盲动的,僵化的与灵活的,固守的与开拓的,前进的与倒退的,进化的与返祖的……如此等等,只有明晰地自我审视…  相似文献   

13.
“可”之贵     
可怕的是骄傲可怜的是虚伪可笑的是自夸可爱的是诚实可敬的是谦虚可喜的是勤俭可悲的是无知可恨的是罪恶可夸的是软弱可气的是自己可走的是正路可行的是善事可堵的是破口可信的是上帝可寻的是耶稣可读的是圣经可看的是《天风》可守的是诺言可求的是知识可说的是实话可弃的是谎言可发的是热心可盼的是永生可吃的是“主肉”可喝的是“主血”可做的是圣工可传的是福音可去的是圣殿可进的是天国“可”之贵@刘照楼!江苏~~  相似文献   

14.
吴国璋  桑明 《学海》2001,(5):83-8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的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共产主义又是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的解放的学说是一致的.马克思所讲的世界历史形成的两个条件正是人的解放的两个条件,即"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而这两个条件又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因此,可以说,人的解放是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以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条件的、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使自己成为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世界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清洁灵魂     
哲人曾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的,这话一点不假.什么样的人会表露出什么样的眼神,贪婪的、渴望的、痛苦的、麻木的、投机的、狡诈的、善良的、无忧的、纯朴的、绝望的、阴险的、幸福的、犹豫的、天真的、邪恶的等等,不一而足.透过眼睛,一张张各式各样的脸会一览无余的暴露在人们的面前.当面对一张微笑的脸,你会受到某种情绪的感染,不由得感到人间处处的温暖,人生的美好;当面对一张冷酷的脸,你就会产生一种隐隐的恐惧,不由得筑起了心中的篱笆,加强了与人之间的隔阂;当面对一张乞求的脸,你或许动了测隐之心,或许无动于衷,此时,你的眼神可…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的幸福.属人的幸福是现实的人在现实的生活中可实现的最高善,即灵魂的合德性的实现活动.灵魂的德性分为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理智德性又包括实践的理智和沉思的理智.以合于沉思的理智的实现活动为目的的生活是沉思的生活,以合于其他德性的实现活动为目的的生活是政治的生活.沉思的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但它是属神的生活,不是属人的生活,人只能以其神性的部分来过这种生活.政治的生活是第二好的生活,并且它是属人的生活.沉思的生活值得我们追求,但现实中只有部分人能够实现;政治的生活带来的是属人的幸福,它与城邦的善联系在一起.此外,即使一个人过着沉思的生活,也同样需要拥有明智的品质,做符合道德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论生态人格的缺失及其价值指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生态人格的缺失主要表现为:"祛魅"的困境、理性的桎梏、精神的非道德化倾向、情感的失衡、审美的疲惫。倡导生态人格将有助于促进从实体的自然的回归到实体的人的回归,从自然的灵性的涵育到人的精神的涵育,从自然的尊严到人的尊严,从自然的完满到人的完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爱情哲学的研究对象具体地包含如下三方面的内容:(1)爱情的生活实践;(2)与爱情相关的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3)文学艺术对爱情所作的深刻描绘和提出的一些精辟见解。 爱情哲学的基本问题总以其独特的方式交织着理性和非理性的诸多矛盾。其中本能的、生理的、社会文化的、道德审美的种种要素矛盾地纠集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使得爱情既是非理性的本能的冲动,又是理性的合理的节制;既是非理性的自私,又是理性的自觉;既是非理性的自利和残忍,又是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如果说是密切的,却既不简单,也不“和平”。相反,两者的关系十分复杂,而且常常发生冲突。在分析这些关系的可能具有的各种不同观点(伦理学的和生物伦理学的、存在论的、形而上学的、教育学的、人类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认识论的)中,笔者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观点——认识论的观点。笔者从历史的维度与理论的维度之间的不同出发,来论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评K.E.塔拉索夫等人的《人的生物学的社会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人的发展问题,尤其是人的社会性和生物性的相互关系问题成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最迫切和最尖锐的问题。《人的生物学的社会决定性》一书(]979年版)就是阐述这一问题的。它揭示了人类学和人的生物学中的哲学的、社会学的和社会-政治问题。作者有意识地从人的社会性和生物性的辩证的相互关系中选择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方面——人的生物本性的社会决定性问题——人的特殊的生物学对人的社会活动的反作用问题。该书的特点是对“生物学的”这个概念作了比较充分和广泛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