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在美学的世界中》这部论文集里,里夫希茨批判的另一个重点对象是著名哲学家、美学家 A.B.古雷加(亦译为古留加)。古雷加是那些脍炙人口、雅俗共赏的传记性学术著作如《康德》、《谢林》、《黑格尔》和《赫尔德)的作者,1986年又出版了专著《德国古典哲学》,这是他三十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他声称,他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美学。他的主要美学著作有《历史美学》(莫斯科,1974年)、《科学时代的艺术》(莫斯科,1978年)、《历史艺术》(莫斯科,1980年)。他的新著《美学原理》  相似文献   

2.
1989年6月27日至30日,波兰华沙大学哲学研究所为祝贺慕尼黑大学赖因哈德·劳特教授70岁生日,在克拉科夫举行了以“先验哲学与辩证法”为主题的国际讨论会。来自10个国家的32位哲学家向会议提交了22篇报告。这些报告从不同的角度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作为会议的参加者现将所见所闻扼要报导如下。第一,关于德国古典哲学家对自然界的辨证过程的看法民主德国科学院胡·霍尔斯特曼(H.Horstmann)教授在他的“发展总是只能设想为向上的过程吗?”的报告中指出,过去在研究德国古典唯心辩证法时,往往只注意这个发展理论所讲的从下到上、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而几乎毫无例外地忽视了它所讲的从上到下、由完善到不完善的过程,这是极其片面的。他考察了莱布尼茨、康德与黑格尔在这个问题上提出的  相似文献   

3.
1984年11月4日至8日,福建省美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和三明美学研究分会首届年会在三明市召开,会议中心议题为文艺美学问题。参加会议者近百人,除省内美学研究者、爱好者外,还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东等美学学会、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的客人。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也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美学问题展开了小组讨论和大会发言,并穿插了省外学者有关戏剧美学、艺术典型、中西美学比较和文艺鉴赏等等问题的报告。会议收到论文53篇,初步展示了福建省文艺美学研究的面貌,有些选题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美学的中心转向艺术,研究和探索艺术美和艺术创造问题成了主题。第9届国际美学会议(1980)就是以“艺术创造”作为中心问题的。我国近几年美学研究也开始注重艺术问题,出版了不少有关艺术美和艺术心理的专著和译著。《门类艺术探美》一书正是适应美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开宗明义地以各门艺术的审美特性作为探索的重点,把美学研究和艺术研究结合起来,融科学探索与审美鉴赏于一体。书中表明,无论在研究的重点上还是在表述的形式上,作者能以深刻新颖的观点取胜,以生动流畅的文笔诱人。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美学研究的中心刚转到艺术,虽然有从整体上的、一般性的角度研究艺术的专著,如《艺术哲学》、《艺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正>2010年8月9日至13日在中国北京举行的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真正体现了它的主题——"美学的多样性"。除了几十场大大小小的报告会和杂多的议题外,你还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与会代表,他们肤色不同,装束各异,却怀着同样的学术热情,穿梭在北大的百年纪念讲堂内外和教学大楼的走廊里,其中包括几位本刊编委,还有那位以倡导日常生活美学著称的德国美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对于本刊编辑来说,聆听之外的又一大收获是约到了几位学者的会议论文,而会后的交谈则让我们了解到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浓厚兴趣。"构建一个新世界的蓝图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紧迫的哲学挑战,迎接这一挑战的最佳方法就是首先建构美学。"这是美国学者阿诺德·柏林特在本届美学大会上的呼吁。柏林特是环境美学专家,他的《环境美学政治》是对该问题的最新思考。在柏林特看来,人对美的感知始终是社会环境中的活动,而且存在着感  相似文献   

6.
美籍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马尔库塞,于1979年7月29日在西德慕尼黑附近的施塔恩贝克逝世。马尔库塞于1898年7月19日出生在柏林一个大资产阶级犹太人家庭里。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退伍,有一段时期参加了士兵委员会。1919年,他退出了他两年前参加的社会民主党,因为在他看来,社会民主党并不代表无产阶级的事业。为了在柏林和弗赖堡学习哲学,他完全退出了政治活动。海德格尔是他的主要老师。马尔库塞在柏林从事出版工作之后,于1927年回到弗赖堡任助教。1932年,他的第一部比较重要的著作《黑格尔的本体论与历  相似文献   

7.
1985年,在苏联出版了一本引人注目的美学著作《在美学的世界中》。这是苏联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艺术科学院院士M·A·里夫希茨的最后一本论文集,没有等到论文集问世,作者就于1983年与世长辞了。里夫希茨从三十年代就开始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他编选的、并多次再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在苏联美学界,他以恪守传统观点著  相似文献   

8.
雷蒙·巴叶(Raymond Bayer),巴黎大学教授,哲学家和美学家。曾去美国作过报告。从1949年起患半身不遂症至1959年7月逝世时为止,他总共发表了三部著作:《试论美学中的方法》(1953);《从康德到现在的认识论与逻辑》(1954);《美学研究》(1956)。去年出版的《美学史》  相似文献   

9.
第五届国际美学会议将于1964年8月24日至28日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会议的总题是“革新与传统”。计划将包括〔以下〕诸组:a)语言与美学,b)宗教感情在不同艺术中的作用,c)艺术中的真理,d)  相似文献   

10.
苏、捷、匈、保和东德的哲学家就《作为社会认识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为题,于1980年2月5日至6日参加了柏林国际学术讨论会。 G.巴里施(东德)首先作了题为《作为社会科学一般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强调了提出这个问题的重大意义,因为社会科学的作用正在增加。我们应该进一步发展马列主义哲学,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以便它在社会科学的不断分化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起到世界观-方法论的作用,并对促进综合过程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书作者是苏联哲学家中最注意研究假说问题的学者。在1955年,我国已翻译过他的论文《假设在认识中的地位和意义》(《人民日报》,1955年2月27日),在1958年又出版了他的题为《假设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的小册子(上海人民出版社,52页)。近几年来,作者继续研究了这问题。在1961年出版的《辩证法是逻辑》一书中,他以整整一大节专门谈“假说及其在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本书可以说是以前这一切研究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法国哲学家利科尔(Paul Ricoeur)生于1913年。在雷恩学习哲学结业以后,接替J. 依波利特,在斯特拉斯堡大学(1950—1955年)教授哲学。他先后在巴黎索邦大学(从1956年起)、南特大学(1966—1978年,1969年3月至1970年3月任南特大学哲学系主任)、芝加哥大学教授哲学。现在他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现象学和解释学研究所的主任。  相似文献   

13.
1963年秋,苏联科学院副院长П.Н.费多谢耶夫院士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出席在墨西哥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哲学会议。1964年,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将苏联代表团在这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加以补充,增添了一些对资产阶级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会议上的发言的批评,汇集在《人和时代》一书中出版。这本书共收入有关报告十三篇,这里译出的是费多谢耶夫的报告的头两节(这两节中略有删节),后两节“人的全面发展”、“今日的人和人类的命运”未译。在这两节中,作者首先叙述人和人道主义概念在历史上的演变情况,其次批评某些资产阶级哲学家在会上的发言,批评抽象的人道主义观念,最后论证他所主张的现实的人道主义。在文章中,他诽谤说,《共产党宣言》是现实人道主义的头一个宣言,而苏联第一部宪法中的《劳动人民和被剥削人民权利宣言》则是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在法律上的头一次表现。他贬低甚至否认革命斗争的作用,宣称人道主义的社会关系不可能建立在暴力之上,在共产主义的理想中暴力是没有地位的,那种认为暴力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论是不科学的、反人道主义的。他还特别强调个人概念。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为有个性的人,共产主义把个人从社会机体中抽出来,大大提高个人的意义和尊严,共产主义是人类和个人的最高繁荣。  相似文献   

14.
当卢卡奇最后在1955年开始写作他的伟大著作《美学》时,他已经七十岁了。1962年他完成了第一部分。根据这位哲学家的计划,这一部分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写成的,是他的《美学》的整个基础。实际上,这部著作不仅仅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全新改造。卢卡奇把《美学》看成是他一生的主要著作,而它的读者也承认它是这样一部著作,把它看作是一位伟大思想家终生著作的最高荣誉。这部著作一下子结束了许多过去的讨论,并给这部书的作者带来了一种他从未得到过的承认。在他写完《美学》的其他部分之前,他下决心首先试图对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作出马克思主义的改造。根据这部伟大的认识论著作,他已经深刻考虑到对认识论的研究不够充分,并试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传记的著名作家、黑格尔的学生罗森克朗茨在《黑格尔传》中说过:“一个哲学家的历史就是他的思想史、他的体系的形成史。”(《黑格尔传》,1844年柏林版,第21页)这句话当然十分适用于黑格尔。黑格尔正是凭他的庞大的客观唯心论辩证法体系而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随着他的体系的诞生,他也就成为完全成熟的思想家。在产生《精神现象学》  相似文献   

16.
在1958年4月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的矛盾问题会议上,当时还在莫斯科自然科学与技术史研究所任职的柯尔曼,以“矛盾的物质基础及其在思维中的反映”为题作了报告,阉割革命辩证法的核心——矛盾原理。他认为,宇宙万物的“根本矛盾是时间和空间之间的矛盾”,即“时间的不可逆性空间的可逆性之间的矛盾”。他同意沙夫的观点,认为:恩格斯关于机械运动的论断,即“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某一个地方又不在某一个地方”,是“违背了矛盾律”,是“错误的”,应该改为“物体在同一瞬间在同一个地方经过并且静止”。他说,他之所以公开指出恩格斯的这个“错误”,是因为他“在国外跟唯心主义者进行过不少论战”,他们“至今都死抓住这个错误”。他这两个论点,在会议上受到一些人(伊林科夫、库塔索夫)的批评,而且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也没有发表他的报告。1959年,柯尔曼回到捷克斯洛伐克。同年,捷克斯洛伐克《哲学杂志》第3期发表了他这篇报告。他的文章博得了反共哲学家们的重视与喝采。鲍亨斯基主编的《苏维埃学》第4期(1960年),即劳伯考维编的《苏维埃哲学中的矛盾原理》中,译载了柯尔曼的这篇文章。劳伯考维奇说:柯尔曼是“长期以来就已经拒绝使实证科学屈服于‘哲学的’教条之下的苏维埃哲学家”,“在他的报告中引人注目的,首先是一种强烈的函数主义倾向,其次是对西方学者的异常肯定的评价”(《苏维埃学》第4期“引言”)。西什科夫说:“他在1958年4月莫斯科举行的矛盾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一定以其对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的分析批判而发生了影响。如果说在苏联学术界关于矛盾原理的看法现在完全是另外一种看法,……那末,这绝大部分要归功于象柯尔曼、沙夫……这样一些独立的思想家的批判工作”(西德《哲学研究杂志》1962年第4期)。修正主义者受到了反主义者如此热烈的赞扬!  相似文献   

17.
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上海市美学研究会举行成立大会。会议期间,上海市哲学学会付会长冯契和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伍蠡甫先后作了报告;廖乃雄、焦杰和黄钧也分别作了题为《西德和奥地利的艺术审美特点》、《简谈西洋歌剧的艺术魅力》和《戏曲艺术的特征问题》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8.
1980年11月25日—27日,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捷克斯洛伐克教育部和莫斯科大学,共同就唯物辩证法的迫切问题举行了一次讨论会。苏联高教部哲学教育司司长基里洛夫在会议开始时指出,这次聚会是苏捷哲学家在马列主义哲学研究和教学领域中富有成果的合作的继续。哲学系主任科西切夫在他的报告《马列主义辩证法的迫切问题及苏联哲学家对辩证法的研究》中,谈了唯物辩证法问题的研究现状。他强调了在发展辩证法理论中取得的成就,然后又谈到辩证法中尚未得到充分阐述的某些方面,也谈了某些有争议的问题。他指出,尤其是还没有抓紧进行编  相似文献   

19.
美学对象的定义,美学的方法和任务,“审美”本质的定义,这是現代美学的“关鍵性”問題之一。Л.H.斯托洛維奇的这本新著就是研究这些問題的。在这本书中,作者进一步发展了他在《現实中和艺术中的审美》一书中提出的論点。在《現实中和艺术中的审美》一书中,斯托洛維奇提出了并且从理論上探討了現实的对象和現象的“审  相似文献   

20.
继黑格尔之后,1984年美国艺术哲学家阿瑟·丹托再次提出"艺术终结论"而声名鹊起,他将艺术终结之后的"后历史时期"的艺术状态界定为"美学熵状态"。丹托所描述的当代艺术的"美学熵状态"是纯粹的无方向、无标准、无风格、多元论的。正是这种艺术状态,在艺术终结后的"后历史时期"才具有典型性,就是以艺术的无所不在消解艺术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