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明学 《宗教学研究》2004,1(4):167-170
任何宗教为使其教理、教义能更广泛地传播与发展,一方面尽可能通俗化,另一方面尽可能艺术化.因此宗教绘画艺术的表现题材涉及到宗教生活、世俗生活异常广泛的各个领域和不同层面.超自然物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又是人的本质的异化或圣化,同时又是宗教信仰的核心,自然也是基督教绘画表现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正传统神话及道教题材在敦煌佛教壁画中的出现,是佛道思想融合的具体反映,也是早期佛教艺术中国化的特殊形式。实际上,宗教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今天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挖掘。敦煌壁画以佛教题材著称,不过也并不缺少其他宗教的题材,这反映了敦煌作为不同宗教文化交流中心的特点。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  相似文献   

3.
姓名是我们每个人的代号,它由汉字组成,有一定的意义和特点。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字作为中华文明之母,其本身就是美的构成图形,具有很强的艺术创作性。以姓名为题材,根据组成姓名汉字的特点,把姓名变成有创意的绘画作品,更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使人有着独特的享受。那么如何让小学生把姓名变成有创意的绘画作品呢?主要从笔画延伸、创意变体、加粗填充、主题创意、字意装饰、色彩匹配、卡通动漫等七种教学方法简述了姓名创意绘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唐代社会,女子参与佛教活动极为活跃.从禅宗语录,不仅可以窥见唐代女子在宗教活动中的生动人文面相,而且也能从历史的语境中获取唐代女子具有的时代精神."婆子说禅"这一宗教文化现象不仅说明女性能够超越性别差异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宗教实践,而且也表明女子亦能"成佛作祖"具有阐扬禅宗妙理的宗教身份,更深一层则反映出唐代女性佛性意识的觉醒和社会地位有跃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李檬 《法音》2021,(10):73-75
水陆画是宗教绘画艺术中的珍贵遗产,是中国艺术史与宗教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水陆画图像,背后具有强烈教化意义和史料价值,推动了艺术形态向多元化、立体化的方向发展.遗憾的是,在我国能够直观反映古代中国的宗教观念和社会文化形态的现存水陆画正在日益减少,而海内外专家,对这一课题的调查与研究并不深入.因此,学界对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现存水陆画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迫在眉睫,这无疑是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水陆画"进行最有效的抢救、保护与研究.《信仰与规范——明清水陆画图像研究》一书,是上海美术学院苏金成教授对水陆画图像进行跨学科综合性研究的专著.明清水陆画,所蕴含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与独特的艺术题材,以及实际的社会功用,对研究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艺术、民俗艺术都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笔者以全文的选题立论、研究方法与范式、写作思路与内容等方面为线索,对该著作进行介绍与评价,以期能将其所蕴含的学术价值呈现出来,也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加入到水陆画研究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6.
南岳衡山宗教文化资源丰富,儒、释、道三教融合发展,将南岳衡山儒、释、道文化进行分类整理。以经典的宗教故事作为动漫剧本的创作核心,以鲜明的文化符号作为动漫美术设计的根本,以优秀成功的案例为指导,以不断发展的数字动漫技术为支撑,树立品牌意识,以文化传播、传承为己任,贯通动漫创意与生产的全产业链。从而打造出面向市场的、良性发展的动漫生态系统,必然能为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浴女题材是西方绘画常用的题材,西方理论认为"裸体成为艺术便是最圣洁的"。对于浴女这个题材,从文艺复兴到现实主义有一个从宗教题材向生活题材的转变。丁托列托的浴女绘画主要取材于《圣经外典》的宗教故事。在现实主义题材中,伦勃朗,安格尔,库尔贝,德加,雷诺阿等艺术家则表现了现实生活中女性人体之美。  相似文献   

8.
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画科中出现较早的一科有其悠久的历史,作为人物画中一支的帝王肖像绘画,出现时间虽晚却有着特殊的形式和意蕴.纵观历朝的帝王肖像画.画中帝王肖像都是以锦冠华服的朝服形象出现,即使在《步辇图》中唐太宗李世民以便服的形象出现也是一派皇家风范,彰显帝王至尊.到北宋真宗朝时,宋真宗的御容却出现在一幅宗教题材的画像中,而且还是以菩萨随侍的形象出现.这种帝王御容同宗教题材相结合的表现形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而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当时社会民众对佛教、道教的宗教信仰,以及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使得这种绘画形式的出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李琼 《中国宗教》2022,(3):86-87
宋元时期的泉州宗教石刻丰富多彩,其题材极为广泛,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景教、明教、婆罗门教等当时的各种宗教。具有重要的文物和艺术价值。充分反映了宋元时期泉州多宗教和平并存的状况,是宋元时期宗教融合的历史见证。福建泉州地处东南沿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0.
此文原作者菲尔·莫勒,在芝加哥伊利诺斯州立大学获得了公共健康硕士.他经常撰写一些科学、哲学和宗教题材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绘画题材的选择决定画面的内容与形式,同时由于题材的选择过程本身就是创作构思的过程。因此,题材的选择本身具有观念性。然而,要想更好地表现题材内容所传达的观念,必须恰当地运用像文学语言一样的修辞方式。宗教神话题材为了宣扬神的伟大和崇高,多用象征和隐喻。中国文人画中的山水及梅兰竹菊等题材经常使用借代、对比、隐喻和象征等手法,从而达到托物抒怀的目的。而后现代及当代艺术为追求观念的表达,在修辞的设置上更多考虑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文化及时代特征。因此,后现代及当代艺术题材内容中的修辞设置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创作观念,而且具有哲学、文化学以及社会学等综合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角度,对宗教和冲突这一对范畴进行分析,探究二者的相互关系.冲突以矛盾为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冲突无处不在.中突具有政治性,没有不包含权力关系的冲突.社会政治冲突是宗教产生的现实条件和土壤,并对宗教的发展和演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宗教既是实践的,又是信仰的;既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行为体,又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在某些时候,宗教既能充当政治冲突的主体,又能充当政治冲突的表象,它具有促发、强化和延续人类社会现实利益冲突,特别是国际政治、经济和战略中突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宗教旅游以宗教文化为核心,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时常遭遇实践难题,需要加强分析与研究.宗教旅游的核心利益主体包括政府、旅游企业、宗教场所、宗教信徒、旅游者等,彼此之间各自具有特殊性,拥有不同的社会资源,具有不尽相同的利益诉求,难免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益冲突.运用利益主体理论,分析各利益主体在宗教旅游中的地位作用、利益诉求和矛盾关系,有利于建立利益主体的协调机制,推动宗教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有人类的地方就有宗教.任何宗教都有其特殊的哲学.宗教与哲学本来就有相通之处,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是为了探讨并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特别是生存的本质、意义、价值与终极目标.事实上,在人类文明之初,宗教与哲学是二而为一的.“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第26页).但宗教与哲学又具有不同之处,宗教以信仰超人间的力量(神)为根本特征,把人的问题最终交付给神,把理想的人生寄托在彼岸世界.哲学则以人类的理性为基本依持,是以理论的形态高度概括了或代表了人类的能力.当哲学逐渐从宗教中分离出来而获得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以后,宗教仍有其自身独特的哲学.  相似文献   

15.
千年之交,风云际会,世界各国的宗教与精神领袖聚会联合国,探讨如何促进世界和平,很有创意。作为来自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的宗教领袖,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圣经上说:“缔造和平的人是幸福的。”我们的先哲也曾教导我们说:“礼之用,和为贵。”几千年来,注重和平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人文精神,它孕育了中华民族对不同宗教和不同文明开放的胸襟和宽容的态度,中国各宗教在宽容的环境中形成了讲求和谐、崇尚和平的优良传统。中国是多宗教的国家,各宗教彼此和睦相处,历史上从未出现残酷的宗教战争。 在今日中…  相似文献   

16.
佛堂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宗教活动空间,嘛呢康是以村落为单位的宗教活动空间,而寺院是以多个村落为单位的宗教活动空间.每一个信仰藏传佛教的群众,都会在每天或特定的时间穿梭于这三类宗教活动空间之间,以特有的仪式、仪轨画着一个又一个的圆,祈祷来世的幸福、生命的永恒.文章通过考察藏区的这三类宗教活动空间,试图用同心圆理论来阐释藏区宗教活动空间之间的运行与联系.每个家庭的佛堂构成了这个同心圆的最大圆,每个村落的嘛呢康构成了这个同心圆的较小圆,各地的寺院则组成这个同心圆的最小圆.一切的宗教活动使得这个同心圆结构具有向心、离心、,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南地区的佤族宗教,具有原始宗教多神信仰的特点.论文通过对佤族宗教的神灵和信仰,佤族宗教的木鼓、铜鼓,佤族宗教民俗与占卜法术的详细分析,认为佤族宗教保存着较多原生古朴的特质,在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类型中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铜镜,起源于距今四千年前的齐家文化[1],到战国时期得到广泛使用,一直延续到明清。铜镜镜背上的图像和铭文,题材多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历史长河中,宗教为铜镜图像提供了很多题材,对铜镜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宗教也通过铜镜文化的传播而扩大了影响。铜镜艺术和佛教文化的融合,创造出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传播方式,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更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时代下,现代国家大都面临着多元宗教共存的社会现实,这就形成了以宗教为载体的次级共同体与以公民身份为载体的统一国家共同体之间相互融合,不断调适的互动.直接表现为,公民群体在具有多重身份、多重认同取向的时候进行身份选择的情形,其要点在于“宗教多元的公民社会与国家统一的平衡关系问题”.而在此身份选择的进程中,宗教认同与公民身份认同形成了“一体双元”互动模式,即以利益-制度关系为基础赞同与否互动和以文化-心理关系为基础的归属与否互动.  相似文献   

20.
宗教旅游的多维价值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系统性原理"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我国宗教旅游发展的实际,从利益相关者系统中的游客、居民及相关组织和宗教遗产及全体社会三个层面对宗教旅游的多维价值进行分析,发现与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相比,宗教旅游具有更多不同的多维价值:予游客以"旅游价值";予居民及相关组织以"经济价值";予宗教遗产及全体社会以"社会价值".三个价值的同时实现是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我国宗教旅游的多维价值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