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作为"相距最远的两个哲学家"近几十年来正在以不同的方式相遇。以马尔库塞、吉登斯和温奇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分别从正反两面将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理论推进到政治哲学的论战中,进而构建了"马克思与维特根斯坦对立"的论调。作为理论延续和呼应,不同学者为马克思-维特根斯坦比较研究挖掘出三条可能性线索:第一,在实践、认识论和资本主义生活形式等问题上对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的理论进行相互阐释;第二,指认维特根斯坦哲学在政治上是保守主义的隐性同谋,因而与马克思主义相互排斥;第三,透过葛兰西的挚友斯拉法这一中介,马克思主义可能促成了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转向。其中也存在值得反思的问题:对维特根斯坦"遵守规则"问题的误读,以及对一个马克思与维特根斯坦共享的重要学术贡献的忽视,即:面对实证科学的侵蚀,捍卫社会科学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A.J.肯尼把维特根斯坦称作“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G.H.冯·赖特认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J.N.芬德雷虽然反对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但也把他说成是一位“有重大影响和独创见解的思想家……思想深奥……才华横溢”。类似的说法在论述维特根斯坦的文献中比比皆是。 任何一个人读到这类高度评价,自然都会以为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哲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实际并非如此。为说明这一点,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指出:在维特根斯坦生前和死后,除了他的少数学生所做的工作外,哲学界的大部分活动恰恰是维特根斯坦著作所贬斥的东西,也就是说,哲学家进行系统研究的正是那些他所说的在人们充分注意语言之后就会消失的“哲学问题”。事实上近年来大多数当代分析哲学家根本不同意这种主张。实践表明,他们完全没有接受维特根斯坦的看法。弗雷格和罗素的哲学遗产对他们所起的作用超过了他的影响。因为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他们仍然属于维特根斯坦力图否定的哲学传统主流。这对了解维特根斯坦在当代哲学中所占的地位是件重要的事情,因为我们在前面各章已经看到,他对哲学传统的否定就表现在他对该传统所指定和界定的哲学问题的否定上。除了他自己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P.温奇的著名论文《认识原始社会》提出了一些深层次的难题,并提供了深奥复杂的答案。这是一篇受到维特根斯坦思想启发的哲学论文。在这里,我将重新回到温奇的质疑上,并通过思考当前影响深远的两名人类学家M.萨林斯和G.奥贝塞克之间不同观点的争论,最终对温奇的回答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4.
林允清 《哲学分析》2024,(1):3-31+196
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研究是语法研究。私人语言的定义表明私人说话者对他的感觉没有自然表现。这就意味着他对他的感觉词汇没有正确性标准。如果一个词的使用没有正确性标准,那么它就是无意义的;这是一条语法规则。根据这条语法规则,私人的感觉词汇是无意义的,私人语言也就是无意义的了。维特根斯坦通过语法研究成功消解了私人语言问题,他对私人语言的处理与他的哲学理念是一致的。此外,维特根斯坦还对认为私人语言有可能的哲学家们所犯的错误进行了诊断并为其提供了治疗。  相似文献   

5.
我们想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角度谈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盟的问题。人类进化研究本身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体现,这是由人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  相似文献   

6.
论萨特尔     
如果说,海德格尔是胡塞尔的追随者;那么可以说,萨特尔是海德格尔的追随者;如果说,海德格尔按照胡塞尔否定了的方向发展了现象学,那么萨特尔则是遵循着被海德格尔所摒弃的方法发展了至关重要的本体论学说。尽管海德格尔和萨特尔二人具有同样的现象学倾向,尽管他们都认为人处于一种衰落境况之中,但是,他们的理论动机却有着深刻的差别,并且他们的经历也很不相同。首先,萨特尔似乎对所谓浪漫主义的“存在的情感”不大感兴趣,而海德格尔却深受那种情感的影响。在萨特尔看来,存在既不向我们自动显露  相似文献   

7.
江怡 《世界哲学》2001,(2):29-30
今年4月2,9日,是维特根斯坦逝世50周年的日子。他在弥留之际说过的那句让后人难以揣摩的话似乎又在我们耳边响起:“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相似文献   

8.
你们要完全     
阚保平 《天风》2002,(5):14-15
我们所读的经文里,耶稣是在谴责法利赛人,批评他们特别喜欢在人面前装模作样,好像自己多么敬虔、多么虔诚,但实际上他们心里都是罪恶。作为一个有信仰的人,他们一切的外表似乎都有了:祷告、圣经又熟、经常禁食,又不做这个又不做那个,但唯独内心没有;耶稣对法利赛人的批评也是对我们的要求,要求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避免像法利赛人一样;他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9.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正象人们很难用一种传统哲学的模式来规范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而又不能不研究他的哲学思想一样,我们也很难以传统伦理学的眼光来忖度他的伦理学,更没有理由忽视对他的伦理思想的研究。确乎,严格地说来,维特根斯坦并非一位地道的伦理学家。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维特根斯坦特有前理论思维品格和思想表达方式,决定了他的伦理学见解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主任叶秀山同志,1986年3月在对该系全体研究生作的一次关于治学问题的讲话中,首先谈到学哲学者为人所误解。人们以为学哲学的人只会说空话,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因此青年人不大愿意学,就是我们这些搞了多年哲学工作的人,也有点“自惭形秽”。这种情形不仅中国有,就欧美国家来说,似乎哲学这门学科也遇到不少麻烦。当然他们的问题更多的是理论思想方面,譬如支配西方当代思潮的两大流派,即分析学派和现象学学派,都似乎已经从否定传统形而上学哲学走到了否定哲学本身的地步。所以,如果说我们的  相似文献   

11.
维特根斯坦对唯我论批判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揭示其产生的语言学根源。维特根斯坦把自己的工作形象地比喻为“给苍蝇指出一条路,飞出捕蝇瓶。”(《哲学研究》,第309节,以下凡引此书第一部分仅注PIS而唯我论就是这样一只苍蝇。维特根斯坦指出的这条飞出捕蝇瓶的路是,唯我论者不是发现了什么新的东西而是不满意于我们的日常语言。他们的工作不过是在进行着“语法运动”。一、实在论没有能够克服唯我论为了批判唯我论的错误,穆尔为常识进行辩护,运用常识的观点来为外部事物的存在进行论证。在这个问题上最突出的是,穆尔在美国皇家科…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与维特根斯坦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影响是前面讨论的中心问题。本章将稍稍偏离这个问题而专谈他们认识论方面的观点。我们将论证他们在这方面的思想也有一些惊人的相似之处。然而,可以看出,前几章阐述过的不少主题同样出现在他们的认识论中。因此,他们的认识论同他们的社会说明的概念是彼此相关的。在这里,社会实践的概念仍然是理解他们之问相似之处的关键。马克思马克思否定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但是他的唯物主义概念与其传统含义有着很大的不同。马克思既不固守唯有物质才是实在的观点,也不  相似文献   

13.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思想。由《逻辑哲学论》到《哲学研究》,"图像论"转变为"游戏说";绝对的本质转变为家族相似性;理想的执迷转变为心灵的平静。三大转变可以看出:后期维特根斯坦主张一种治疗型的哲学,从意义、理智及心灵领域治疗了简单性、绝对化、理想式的传统观念。维特根斯坦所治疗的也是人文医学所批判的,人文医学放弃了简单性,看到人的复杂性;摒弃了医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论断,注重多样化。治疗型哲学和人文医学都根植于生活,以人为中心,没有理想的本质。治疗型哲学有利于人文医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构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在维特根斯坦研究中经常被忽视的"注意"现象,并论证:在维特根斯坦看来,"注意"既不是对内在状态的指涉,也不是对外部对象的直接指称,而是在各种情景中的多义现象。维特根斯坦关注的是"注意"这一语词在各种情景中的使用方法和规则。这一进路不同于当代的经验主义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进路,为我们理解"注意"现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维特根斯坦非凡的思想 ,连同实现这种思想的同样非凡的方式 ,都会使人想起苏格拉底。他们有着惊人的相似 ,诸如对写作的疑虑 ,无所不在的戏谑 ,以及对伦理的注重。即便如此 ,相对于他们的相似 ,他们的差异也许更为深刻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哲学家 ,而维特根斯坦则是试图摧毁西方哲学的人 ,是一个来自“内部”的“侵入者”,并且 ,其指向也与苏格拉底正相反对 :不是绝对知识 ,而是其反面 ,是对信仰的绝对启示 ,或将其遮蔽。这一点注定了维特根斯坦奇特而困难的位置。一在没有神的时代做一个渎神者 ,也许比在沙漠中呼喊更其困…  相似文献   

16.
维特根斯坦和奎因都鄙视形而上学的和认识论的思辨,并且都花大力气批评传统的哲学概念和理论。但是他们在此批评之后继续从事哲学的路径是不同的。维特根斯坦把哲学等同于对传统哲学思维的批判,并且仅此而已。奎因则通过把哲学问题重塑为科学问题来尽其所能地挽救以往的哲学,并且对他重塑之后的问题做出回答。与人们对维特根斯坦和奎因的通常看法相反,我认为他们从事的哲学研究是互补的、并不是不兼容的。他们只是在表面上看是对立的;而实际上赞同其一方并不意味着拒绝另一方。  相似文献   

17.
胡塞尔的终极辩护观没有引起学界的注意。辩护有两个要素,知觉和证据的转移。胡塞尔早在一百年前阐述了这两个要素。他认为,知觉是不充分决定的,我们的意向对象决定了我们的经验。胡塞尔的知觉理论超越了维特根斯坦。胡塞尔与维特根斯坦都深受詹姆斯(W.James)的影响。在他们的辩护观中,他们对反思平衡和生活世界的理解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他们在辩护的终极基础问题和生活世界有无确定性基础的问题上存有分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后期维特根斯坦都强调从社会历史角度理解人的自然史的重要作用,都运用自然史的方法分析了人的两重性:一方面,他们都看到人的存在的自然性或动物性层面;另一方面,他们都看到人区别于动物的一面。后期维特根斯坦认为作为自然史一部分的语言行为使得人区别于动物,而马克思则认为"类存在物"把人同动物最终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9.
"法轮功""圆满"说为什么对练习者有那么大的诱惑力?在一般人看来纯粹是一派胡言的无稽之谈,竟然有那么多人相信并为此付出生命而在所不惜,这些人在练"法轮功"之前并不是傻瓜白痴,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正常的人啊。其实这其中有深刻的人性的渊源。  相似文献   

20.
当今学术界大多是在生态平衡的具体含义上来使用“天人合一”这个范畴的,而宋明理学只是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具体含义上来论述“天人合一”。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个“语言转向”的问题,究其实却关乎生活和实践的驱动。有如维特根斯坦所言:“一种表述只有在生活之流中才有意义。”(转引自《回忆维特根斯坦》,第83页。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中国思想史上,虽然每个哲学家都在“究天人之际”,但这个“天”却没有一种贯穿古今、恒常不变的意义,反而有如冯友兰先生分析的那样,至少有五种不同的规定:物质的天,主宰的天,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