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考古发现的两例道符为五斗米道的遗迹,在墓葬中起到升仙、驱邪、劾鬼功用。《太平经》复文是已知最早的道符,与滨海地区早期道教有关,其他地区的复文道符皆来自该地域。《后汉书》所说的张陵“造作符书”,非指道符为张陵所创,而是张陵在《太平经》复文及中原早期的道符基础上改造形成。新发现的瑞麟寺道符既有滨海区域因素,又受到中原早期道符的影响,对于研究五斗米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道符溯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符在道教中被当成秘传的至宝,在道术施行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符的起源,迄今尚无深入的探究。作者根据考古发现和早期道教符书,对其源头作了初步探索,指出道符是将凡间的权力凭信移至鬼神世界的结果;它的前身,是汉代的巫符;画符有一定的逻辑规则,但其前提是古代巫术的神秘观念。  相似文献   

3.
在《道藏》中涉及《周易》八卦在道符有廿余道,大多数以几道符组成一个系列符的形式出现。如奇门遁甲八门符分别载于《黄帝太一八门入式秘诀》,《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灵宝玉鉴》、《上清灵宝大法》等。这些符都以乾、坤、坎、离、艮、震、巽、兑八卦和奇门遁甲中的景、死、惊、开、休、生、伤、杜八门相配,有的还以八卦在五行属性相属。这些符以八个单独的符组成一个系列,以之说明整个符的义蕴。从道符的结构看,《周易》八卦在道符中是以下列几种形式出现的。第一,以八卦之名命符。如《灵宝玉鉴》卷十五所载飞盘奇门八门符是乾宫杜门…  相似文献   

4.
服食术是道教养生术的重要类型,它涉及饮食、服药、服气、服符、辟谷等五方面的内容,经历了由一般饮食到辟谷、由服动植药到服金石丹药、由服外气到服内气、由服灵符到服医药符之演进过程。道教服食术演进的主要动因在于道教服食技术目的与技术功效的矛盾运动,道教服食技术继承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促动;社会需求变迁以及科技整体进步对道教服食术也有推进作用。探究道教服食术演进历程及其动因,便于从中理会道教养生术乃至中国古代技术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蕴含的思维方式,这是我国技术认识论研究的重要个案。  相似文献   

5.
清代苗族巴岱手抄符本内容可分符咒、符图、符文三部分。苗族鬼符是苗族巴岱为人除灾解难、役使鬼神的重要神器,其鬼符纹样中,"鬼"纹多不胜数,"■"或"O-O-O"符纹出现频次较多,星符及雷公纹不乏其例。苗族鬼符移植道符痕迹明显,其结构大致类似,符义大致相通,功能大致相同。苗族鬼符中的道教纹样,反映了清代道教在苗族地区的传播,成为苗族传统宗教信仰与道教互渗融合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6.
因应时代的变迁,宋代道符形制出现了简易化、图像化和内丹化的变化,这一变化既是宋代道教理论革新的必然产物,也体现了宋代道符融合性、世俗性、实用性的历史转向,承上启下,在道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宋代道符形制的变化在神圣性与世俗性之间寻求相对平衡点,在变化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折射出外部的思想意识形态、主流话语、世俗政权等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7.
符是道教最重要的法术之一。它往往与咒术并列,成为道教弘法济世的主要手段。在道教浩瀚的文献中,或各种各样的活动中,随时随地都可见到符的存在。可以说,无符无咒不成道,符是道教最鲜明的一种标志。本文依据道教门内所言,分符为八大类,即天书、神书、地书、内书、外书、鬼书、夏书、戎夷书。又依其用途,分符为三大类,即天象符、地理符、人体符。望求正于学人,以推动此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浅谈符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峡 《中国道教》2001,(1):31-32
符和由符演变而成的符书、道符或符 ,抛开它的宗教内涵 ,就其形式而言 ,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的书法艺术 ,是在中华民族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传统文化艺术的一枝奇葩。符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相传黄帝讨伐蚩尤 ,战于涿鹿之野 ,西王母遣人授以神符 ,其形制为“太一在前 ,天一备后”。黄帝设坛祭神 ,佩其符出战 ,“即日擒蚩尤”。《事物纪原》认为 ,黄帝所佩之符乃符之始。世称“佩符”或“黄帝符。另据《越绝书》记载 ,大禹治水时有神人授“灵宝五符” ,禹佩符治水 ,获得成功 ,遂藏符于洞庭灵山之穴 ,后为吴王所得 ,称其为“禹…  相似文献   

9.
道教服食是道教信从者通过摄取食物、药物、气、符等来防治疾病、养护身心,以求长生成仙的过程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方法、知识等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服药、服气、辟谷、饮食、服符等方面,是一类富有特色的道教养生类型.近年来,学术界对道教养生学关注较多,因此道教养生中服食问题也相应地有一些学者加以探讨.黄永锋博士认为道教养生学研究课题众多,服食养生应该专门加以系统研究;同时有必要重新界定道教服食,在新的理论平台上进行多视角深人的审视.  相似文献   

10.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究其成因,与王羲之信奉道教,书、道合一有很大的关系。土生土长的道教,很早就产生道教符。在抄写经书时,必须由精于书艺的经生抄写,而在书写经本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历史上诸多道家学者多  相似文献   

11.
杨加深 《管子学刊》2008,(1):104-108
武则天曾经采纳过他人进献的十八个新字并使用了相当一段时间,这些字在构字方式和书写特点上与以往的汉字有着较大不同,笔者认为这些字的创造是受了道符的启示,同时在形式上也借用了道符的外壳,这可通过新造字与道符之相同特点、选字原则与道家(教)文化,个别字中的道文化因素,以及来自道教的各种可能性等方面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2.
道教书法,同道教的符有密切联系,可以说,道教书法渊源于道教符,符是道教特有的一种书法。一、符,一种具有抽象意义的书法艺术符,又称“神符”、“符字”、“墨符”、“丹书”等,是一种用朱或墨画于黄色纸、帛上或木板上的特殊符号,形似书,难以辨认,给人神秘莫测之感。《玄门大义》解释说:“(神符)即龙章凤之文,灵迹符书之字是也。”道教认为,这种符号文字,是仿天上“三元五德八会”之,自然结成“天书云”而产生的。相传道教符最早来自黄帝“云书”。黄帝善作云书,故以云为纪。“云书”是以流云为主要模拟对象的一种书法。云书在秦汉之际演变…  相似文献   

13.
关于道教辟谷养生术的综合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辟谷养生术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局势、道教信仰、养生实践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类型有服药(饵)辟谷、服气辟谷、服(符)水辟谷、服石辟谷等,各有一套操作规程;拨开道教神学云雾,辟谷养生之精要在于慎重选择食材和适当节制食量。  相似文献   

14.
李志鸿 《中国道教》2006,(6):28-31,60
道教法术是道教文化中最为神秘的部分,可以说是道教的“内秘世界”,是中国神秘主义的代表,它不仅是一种信仰体系、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符篆、咒术是道教法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符篆与咒术的研究是理解道教的法术、科仪系统的关键所在,也是进而理解道教的宗教本质的关键所在。作为新出的符篆派,天心派的三光之说是法力的来源,而正法三符是其整个法术体系的基础。同时天心派三光之说、正法三符的出现也对  相似文献   

15.
"抱砖"是流行于陇中(甘肃中部)地区的一种丧葬习俗,即新坟立祖时墓券砖的安放仪式。陇中地区的"抱砖"习俗体现了民俗文化因时、因事、因地而变的特征,在下葬环节举行"抱砖"仪式是其独特表现。张传玺先生归纳形成了墓券券文广例,并认为券文中的"直符"即"甲寅日别状"等"轮值主符神仙"。事实上,墓券中的"直符"神应为道教中的"随斗十二神",发挥着奉命保护墓主、镇邪伏魔的功效,而张传玺先生所列举的"甲寅日别状"等实为"时序鬼"。墓券文中"直符"神的书写,经历了由起初对"随斗十二神"的全部列举到后来从中确定四位神祇为岁直符、月直符、日直符、时直符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当将<灵剑子>一书定位为北宋时期的作品时,其历史地位就更为特殊,在道教的文化发展上有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处于唐代道教之后,南宋各种新道派成立之期,介于符馩与丹道的传承之间.此一时期道教可以说是支派繁衍与驳杂混乱,除了符馩科教道法特别兴盛外,在道教的思想与理论的建构上有不少的突破与建树,尤其在道家的修炼术上,从唐代的外丹术转向于内修的锻炼术,体内炼丹的思想大为流行,在张伯端的<悟真篇>之前,类似"内丹"的修行方法与技术已层出不穷,不少道士符馩与内修是同时并进.<灵剑子>正好是道教内丹学说与理论成型之前的作品,反映了道教在性命修持上的长期努力,为南宋、金、元修炼内丹道派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道教的各种教派在文化上是互相杂揉的,追求的是炼养成仙的目标,至于五花八门的各种功法,可以各取所需与各自发展.在唐宋内丹思潮的影向下,导致道教生态环境的转变,<灵剑子>即是这种转变下的一种形态,吸收了由行气、胎息而来的内丹功法,但就其宗教本质来说,内修只是其成仙的一种手段而已,仍着重于阴骘的功德圆满上.  相似文献   

17.
道教医学 道教为追求长生成仙,继承和吸收中国传统医学的成果,并在内修外养过程中积累的有独创意义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它包括服饵外丹、内丹导引以及带有巫医色彩的符谶仙药等,与中国的传统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医学与药物学的精华为中国医学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道教重视预防疾病,强调个人卫生,积极保护生命。历代以来在防治瘟疫方面运用了种种的宗教性仪式,进行了诸多的医疗活动,为防控瘟疫、保护民众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一些方法和措施是预防医学的早期萌芽与运用,与现代预防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不谋而合。本文尝试从宗教与医学的跨学科角度,对道教防控瘟疫的实践活动进行研究:一方面研究道教从信仰出发,将道符、咒术、斋醮等方法运用到预防瘟疫和治疗疫病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研究道教从医学出发,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三个预防环节提出多种措施,其中的一些防疫手段如隔离法、控制动物传染源、消毒法和卫生管理法至今仍然是当代医学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道教符篆一派,肇始于东汉。自张陵创教巴蜀,至隋唐之际八百余年,道教中先后形成了天师、上清、灵宝三大道派。入宋,道教符之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汉唐三大道派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北帝、神霄、清微、东华、天心、太一、净明等新的宗源。以致宋元时期道教符流派繁衍,著述丰富,学说成熟,空前兴盛,道教符学已达登峰造极的地步。明清之际,诸宗渐归同一,大多皆融人正一派中,其中亦不乏杰出人物。从东汉至清代,绵延一千八百余年,道教符一派代代相承,道脉不绝,影响甚巨且广,是道教中最重要的主体。这里,就符派的主要流派…  相似文献   

20.
道教神霄派渊源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道教神霄派的渊源始末,例举唐代道教符篆派的一些事迹,认为道教之雷法已于其际开始流行,从而为神霄派在北宋的正式成立奠定了基础.同时对汪真君的存在与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