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本文第一部分里,作者论证了建立一门独立的社会心理学的必要性。他不同意某些心理学家认为一切心理科学都是社会性的心理学的观点,而主张必须把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区别开。普通心理学研究个人的心理特征;社会心理学则研究人们共同的心理活动,亦即研究在不同社会性质和不同规模的集体中形成的各种不同的群众形式的心理现象。在第二部分里,作者阐述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他认为人们在集体中的相互关系是它的中心理论问题。社会心理学要研究人们的“心理交往”,要研究“心理感染”、“模仿”、“心理暗示”这些在人们相互交往中的心理特征,要研究社会集团的活动等等。在第三部分里,作者分析了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他认为对现实的反映包括社会心理反映和意识形态反映。社会心理反映群众形式的心理现象中的社会存在,如具体社会集团的需要、嗜好、情感、心境、见解等等。意识形态则以或多或少系统化的形式表现出某些阶级、阶层或者整个社会的根本利益,并向它们提出具体任务。意识形态是更高级的反映,它对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给予巨大的调节性影响。在这一部分里,作者还分析了社会心理学和伦理学、科学无神论等等的关系。在最后两部分里,作者分别叙述了社会心理学同对年青一代的教育、对不同社会集团的教育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者认为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界线是很不明确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是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之一。这种研究方法虽然有片面性,但带来了研究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的整套技术。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在研究态度和意见时,利用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的成就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发展这个领域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条件。作者认为马克思提到的“自在的阶级”和“自为的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涉及社会心理学问题的一个例子。在普列汉诺夫和布哈林的著作中,则把社会心理学提得更明显。所以不能认为近几十年来马克思主义者很少研究社会心理学这一事实,应归咎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恰恰相反,这种疏忽正是由于违反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产生的。然而,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只建议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它不想去研究那些使一个制度变为另一个制度的基本冲突的规律性,所以有其局限性。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利用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的成就时,必须抛弃这一学科把心理研究看作几乎是社会研究的主要方法这种观点,要克服它在主题方面的局限性;不要只强调经验性研究,而要对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传统理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作者首先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和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他反对下面几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而不能看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部分;另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部分,而不是社会学,最多只是社会学的一般理论的和方法论的基础;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之中包含有哲学方面和社会学方面。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哲学,同时又是社会学。他说:历史唯物主义正是作为关于社会的哲学科学,才能头一次科学地解决社会学的根本问题;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只有作为社会学的科学,才能解决社会发展的哲学问题。作者也谈到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和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他反对把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全部问题包括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领域内,而认为它们之间既有深刻的有机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其次,作者论述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意义。他说:具体社会学研究是发展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一种形式;没有具体社会学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就有变为由一些凝固的、固定不变的、脱离现实的概念和范畴组成的体系的危险。他说,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伟大的创举》都是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典范。他反对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的任何研究都称为具体社会学研究,而主张把社会研究和社会学研究区别开,认为具体社会学研究只是社会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再次,他阐述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他认为这样的对象包括:一、社会在向共产主义过渡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二、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组织的形式及其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组织成长为共产主义社会自治的过程;三、劳动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互关系的动向,首先是人的形成过程,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形成过程;四、家庭和日常生活关系;五、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活,科学在现代世界中的作用,宗教存在的原因和消除的条件,社会主义意识向共产主义意识过渡,等等。最后,他论述了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他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规律和原理,是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而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则包括提出假说、进行社会实验、填调查表、直接访问、研究私人文件、进行观察以及模拟、统计和数学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4.
苏联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研究的主要方向是: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个人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的社会调节;集体心理与社会心理风尚问题;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的社会心理状况;俄国及苏联社会心理学史;外国社会心理学现状等等.  相似文献   

5.
集体的社会心理学问题社会主义竞赛,适应,社会心理气氛在社会心理学研究室的科学研究活动中,社会心理学理论,研究集体以及其中某些社会心理现象的实践,占着重要地位。在探讨集体的心理学问题上,K.K.普拉东诺夫作出了重要贡献。它考察了群体和集体的一般理论问题,提出了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以及表达它们的术语的系统。集体的理论,自然,要决定于对社会心理学对象的理解。普拉东诺夫说,“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的群体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发展物质-技术基础、完善社会关系和培养新人是三位一体的任务。这一任务是由苏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改进思想和政治教育工作的决议”所提出来的。在解决这一任务的纲要中,除其他科学外,社会心理学也占居主要地位;它的客体是研究心理因素和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各不同方面。社会心理学研究室(E. B. 肖洛霍娃领导)执行着组织和协调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科学研究的职能。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哲学著作中出现了许多研究哲学中列宁阶段问题的专著和集体著作。尽管如此,还有一些阐述得不够充分的问题。Л.В.斯克沃尔措夫的著作的对象就是其中问题之一。用作者的话来说,“这部著作是试图说明列宁依据以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学说的几个基本方面”(第32页)。本书前面有一篇导言,作者在导言中分析了关于认识和实践的统一的问题的历史和状况,并揭示了认识和实践的联系形式在历史上发生变化的原因。这里,作者不仅考察了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中解决这个问题的历史,而且也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课堂社会心理学主要介绍课堂内不同人们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师生关系在促进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其中涉及的问题有:教师的任务、师生关系、集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学校中个人的社会地位等四个方面,简要说明如下:1.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他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同事、管理人员、校长、父母和其他成人的期待和要求所控制的。可是,教师仍有作为顾问、课堂集体的领导者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9.
自胡乔木的《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发表后,我国伦理学界认真学习和热烈讨论了这篇重要文章,大家认为,该文对伦理学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并给伦理学提出了许多新课题,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便是重大课题之一。近几个月来,伦理学界就这一课题发表了一批讨论文章,现将情况综述如下。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涵和外延文章作者一般都认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不是世界观和历史观,但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基础,它既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又是社会主义社会对待人方面的一项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然而,作者在具体表述上则各有侧重。一种表述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体系中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李奇认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先生曾指出,在思维科学中的基础科学里有一门是社会思维学。社会思维学要研究社会的集体所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对于一个人的思维作用。反过来说,个人生活在社会里,它对于社会的集体也有作用,也有贡献。因此,要研究个人跟集体和集体创造的精神财富在思维方面的相互作用。(参见《关于思维科学》第132页)我们认为,个体与群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从根本上解决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问题,在三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起源、宗教存在的根源和宗教消亡的理论;(2)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发展规律、宗教与社会关系的理论;(3)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社会功能的理论。它把中国共产党人对宗教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最近,广东哲学界40余人集会,讨论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问题。会议着重就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定义、研究对象、内容及其体系和研究方法、逻辑起点等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定义,有的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就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辩证发展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社会主义社会的表现、运用和丰富。有的则认为,准确地说,它是历史辩证法的分支,属于历史辩证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四平市委党校发起了一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法研讨会。会议在北京召开,50多位党校教育工作者与会。哲学学科组讨论了哲学教学法的一些问题。 一、关于哲学教学法的研究对象。一些同志主张,应以哲学课的教学过程和规律为研究对象。有的同志认为,哲学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哲学教学法是指遵循哲学教学原则、围绕教学目的所采取的各种手段和方式;狭义的哲学教学法主要是指哲学课堂教学以及辅导中的具体方法。也有的同志主张应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哲学教学法。与会同志认为,研究哲学课的一般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哲学教学法本来属于分科教学法,但它又涉及到哲学、教育学、社会心理学、伦理学、语言学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它又具有横断科学的性质。哲学教学法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揭  相似文献   

14.
作者自称在本文中要从辩证法规律的一般内容和表现特征相统一的观点,从辩证法问题的现状和历史相统一的观点,探讨对立面的统一及其在矛盾中的作用问题。作者叙述了黑格尔和列宁对“统一”、“同一”、“同等作用”等概念的理解,并得出结论说:在唯物辩证法中,统一、同一和同等作用这些概念被用来表现对立面的规律联系的特征,它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反映了同一种联系的某些不同的细微差别和方面,没有对立面的同一和同等作用,也就没有对立面的统一;对立面的统一、同一和同等作用始终是具体的、活动的、有条件的和相对的。作者以很大篇幅论述统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问题。他不同意М.Ф.沃罗比耶夫(参见本刊去年第十一期)和М.Н.鲁特凯维奇等人的见解。他认为: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辩证关系,是它们在斗争基础上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种相互作用中,斗争决定着每次统一的变化和最后命运,统一反过来也在每个特定场合下决定着斗争的具体形式,并成为矛盾的一种运动形式,斗争是相互作用的决定性基础,是发展的原因,而统一是矛盾中的被决定的因素;统一在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它既可能促进发展,也可能阻碍发展,既可能成为解决矛盾的手段,也可能成为妨碍矛盾得到解决的因素。作者认为必须把发展的泉源和发展的动力区别开:发展的泉源处于对象的内部矛盾之中;动力则是解决内部矛盾的手段,是矛盾自身产生出来的。阶级斗争是对抗性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社会差别的统一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运动形式,是解决矛盾的主要手段,是比阶级斗争强大百倍的动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发展的泉源也是斗争,不过是特种的斗争,是反对一切陈旧的、过时的事物的斗争。  相似文献   

15.
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心理学的相互关系马克思论心理学人类心理学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关于实践活动的学说和心理学马克思的思想对当代心理学的涵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心理科学的指南心理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是打开心理学大门的钥匙马克思有关心理学的论述摘录在心理学研究中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从社会心理学的遭遇看心理学家掌握 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开创心理学发展的新局面 播款 刘泽如 车文博 赵璧如美C.拉特纳林方译 马文驹 李铮 高玉祥 心理所四室 汪青83…  相似文献   

16.
文化和性别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外关于文化和性别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中的作用的新近研究认为,文化和性别及其相互作用会产生基本不同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连接模式.在个体文化的社会(如美国),人们倾向于以对立的方式(如两极方式)来体验和表达情绪;在集体文化的社会(如中国),人们倾向于以辨证的方式来体验和表达情绪.而且,女性在这种倾向性的表现上明显高于男性.最后,作者论述了该领域若干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和实践相结合,和客体性相结合,和目的性相结合的主体性;也是个人主体性和集体主体性的结合。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探讨主体性的基本理论;全面把握主体性同哲学其他热点的关系,切实研究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主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关于“抽象”和“具体”这对范畴的涵义,人们的理解很不一致。在辩证逻辑研究中,有的同志把它们当作思维形式的范畴来使用,认为抽象具体律是思维形式的规律;有的同志则把它们当作思维内容的范畴来使用,认为抽象具体律是构造理论体系的特有规律;此外还有“抽象同一”、“具体同一”的说法,相当一部分同志认为前者是形式逻辑的规律,后者则是辩证逻辑的规律。在真理问题的讨论中,有些同志认为真理不仅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持这种意见的同志又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把具体性理解为特殊性,而把抽象性理解为普遍性,另一种则认为真理在形式上是抽象的普遍性,在实质上  相似文献   

19.
道德社会学     
道德社会学研究的悬道德同法律、政治、艺术、宗教及社会管理相互联系的基本规律。它把道德必要性的表现和发挥作用的不同层次、作为社会必要性的反映来研究。它的任务之一,是研究个人和社会集团的道德行为的社会制约性。道德社会学即注意研究道德同整个社会关系体系的相互联系,也注意研究道德同社会关系体系个别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可以把道德社会学的对象表述为‘社会及道德’体系中直接联系与反馈联系的总和。这门学科对象的结构包括:①具体社会条件对道德的这种或那种阶级及历史形态的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影响;②这些形态(首先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对现有社会关系的反作用;③道德同社会调节人们行为的其他形式的相互作用的社会学规律;④人的社会主义化‘机制’和社会主义化最终结果的道德方面,即通常所说的个人的道德面貌;⑤各社会集团的道德特征;⑥道德在具体生活活动环境(家庭、非正式团体、劳动集体等)中发挥作用的特点;⑦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生活中社会及集团异常的各种形式(消费主义道德、市侩道德、偏向行为道德等)。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号召为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围绕三个问题阐述一孔之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扎根的当代中国国情;它的丰富内涵;围绕这个体系开展学术研究的角度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