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透露坏消息——医患关系问题(二)北京医科大学(100083)张苏范李本富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也必需相应地予以改变;从只重视器官的病理改变过渡到重视病人的躯体、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的综合变化,如此诞生了医学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为适应这一转变...  相似文献   

2.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医患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 医患关系是一种伦理关系综合目前人们对于医患关系的争论 ,大致有这样几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 ,医患关系是一种合同关系 ,患者到医院来挂号 ,医院对患者收费 ,就等于承认了这种合同关系 ,但这种合同与一般民事合同不一样 ,医患合同不一定可以充分协商 ,如患者可以选择医院和医生 ,但医院和医生并不一定可以选择患者。另一种观点是对前一种观点的引申 ,认为医患关系不仅是一种合同关系 ,而且是一种消费关系 ,是一种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关系 ,医院给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医患关系理应按照市场规律来操作 ,“救死扶伤”只是一个道德标准 ,约束力…  相似文献   

3.
医患关系——一种新型的社会法律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些年来 ,医患关系已成为医疗卫生战线广泛关注的问题。 2 0 0 2年 10月 18日至 19日 ,在上海举行了上海市第九届医学伦理学年会暨中美医患关系研讨会。本刊除在前面发表了中美几位学者在会议上所作的专题报告外 ,同时征得作者的同意 ,刊载以下 5篇发言 ,供大家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从医者主体的角度处理医患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建立适时稳定的治疗关系现代循证医学的发展往往要求一个医生与他(她 )的病人保持 3~ 5年 ,甚至更长时间的治疗关系。我们在临床上所见到的病人则多具易变性 ,他们难以与固定的医师保持相对稳定的治疗关系。而良好的治疗关系可提高患者对医师治疗的顺应性与主动性 ,使其认真执行医嘱 ,从而保证临床疗效。作者认为 ,现代医师所面对的已经不是单纯的“病人” ,而首先是社会化的“人”。与“人”的交往是治“病”的基础。任何治疗没有病人的配合都是困难的 ,甚至是徒劳的。“人”的特征是受社会各种因素及患者本质特性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  相似文献   

5.
医患关系 ,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关系和卫生经济关系基础之上的 ,是受社会经济体制、社会经济水平支配的。然而 ,医疗行业人数与社会人群总额相比微不足道 ,两者的社会力量更是无法对称。医疗行业永远不可能动摇经济体制 ,左右社会形势 ,只能是适应经济基础 ,主动调整、改善医患关系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框架内求得医疗事业相对较好的发展。因此 ,在医患关系明显紧张的当前 ,大有必要认真分析医患关系所处的社会经济背景 ,认清医疗事业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形势。1 医疗事业目前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近 10年来 ,全国各地医患纠纷骤增 ,恐怕不能一概用…  相似文献   

6.
医患关系:一种综合性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是卫生法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有人认为医患关系为民事法律关系,也有人认为医患关系应为行政法律关系。笔者认为,医患关系是一种综合性法律关系,既有民事法律关系的属性,又有行政法律关系的属性。下面笔者就此问题做一探讨。1 关于“医”、...  相似文献   

7.
健康教育—医患关系问题(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健康教育—医患关系问题(四)北京医科大学(100083)张苏范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东营257000)丁娜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医学界日益重视人体自身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医生一般都过高地估计人们所掌握的保健知识。有调查表明,14%-43%的病人不了解他们接...  相似文献   

8.
循证医学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采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试图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探索改善医患关系的途径,通过对循证医学理论的应用来缓解医患冲突,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采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试图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探索改善医患关系的途径,通过对循证医学理论的应用来缓解医患冲突,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关于当前我国医患关系若干问题的评估意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2004年7月在大连举行的“医患关系-医疗诉讼-医患维权”的学术研讨会,就这个《评估意见》进行了讨论,现在发表的是依据讨论中提出的意见进行了修改的文本。我们认为,建立医患之间的诚信关系,正确处理和协调当前医患间的一些纠纷,在如下一些问题上达成共识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医院管理因素、医务人员因素和患方因素三个方面对妇科门诊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伦理学分析,提出加强医院管理;医务人员转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医疗水平和加强宣传,改善医务人员社会形象是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率,增强医疗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医患诚信问题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医患诚信是现代中国医患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当前学界在对医患关系问题进行讨论时,缺少对该问题的深入而细致的分析。指出当前对中国医患诚信问题的研究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医患诚信危机是理解医患关系现状的关键点,剖析中国医患关系问题的着力点,重构医患诚信更是扭转医患关系紧张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医患诚信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患诚信是现代中国医患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当前学界在对医患关系问题进行讨论时,缺少对该问题的深入而细致的分析.指出当前对中国医患诚信问题的研究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医患诚信危机是理解医患关系现状的关键点,剖析中国医患关系问题的着力点,重构医患诚信更是扭转医患关系紧张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医生执业特点引发的心理变化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成了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医生在执业过程中,可能受到一些内在心理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医生的执业特点及其引发的心理变化进行分析,包括工作压力、职业倦怠、风险、收入、伦理、信心等,试图寻找引起医患关系紧张的医生内在思想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以期达到改善医患关系,增进卫生事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临床实践活动中,切身感悟到,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底线、娴熟的沟通技巧是保障、精湛的医疗技术是根本.必须重视诊疗过程中的沟通,知道患者想要得到什么,我们是否能够按照对方的心理需求去满足对方;沟通时对事不对人,如实告知患者医疗风险,平静应对患者告知后的知情不同意,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增进了理解、促进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16.
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探索建立新型医患关系的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 ,主要是患者的高质量的医疗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合理的医疗消费三个需求得不到满足。循证医学为满足广大患者三个方面需求 ,建立新型医患关系 ,提供了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由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分会及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医患关系-医疗诉讼-医患维权"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7月24日-27日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的50余名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及医学法学和医院管理、临床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医学与哲学>杂志常务主编杜治政教授、中华医学会学术部戴毓平、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东南大学孙慕义教授、香港大学医学院许志伟教授、台湾国立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李瑞全教授、天津医科大学张金钟教授等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医学与哲学>杂志常务副主编赵明杰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到会的专家、学者就目前的医患关系、知情同意问题及如何促进医患维权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期间,还对由医学与哲学杂志社起草的<关于当前我国医患关系若干问题的评估意见>、<履行知情同意原则的指导意见>、<关于密切医患关系、建立相互信任、维护双方正当权益的建议>三个文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医疗暴力事件频发,医患关系的研究一直属于热点问题.借鉴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研究分析1981年1月~2012年6月期间国内医患关系实证研究文献,剖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国外相关领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以期为国内同行进一步做好医患关系实证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差异性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现场调查发现,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重要性的认知一致,而对其性质、发展趋势、法律适用,以及医患冲突的主要诱因、责任主体、主要解决方式的认知状况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相互理解、交流和尊重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现场调查发现,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重要性的认知一致,而对其性质、发展趋势、法律适用,以及医患冲突的主要诱因、责任主体、主要解决方式的认知状况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相互理解、交流和尊重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