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骨伤学派即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是源于中西医而优于中西医的骨伤疗法,“医患合作”是其重要治疗原则.这一原则符合现代医学发展模式,明确了医务工作者的职责,重视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能动性,深刻阐明了医患合作的科学性,推动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走出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误区──兼论中医学的发展方向山东省针灸科学研究所(济南250014)陈少宗一、无法逾越的鸿沟──中医学与西医学是两个迥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几十年来,对传统中医学的现代化研究,大都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现代医学)的手段或方法来验证其...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的层次与方向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广州510515)严金海一、中西医结合的三个层次科学理论一般都包含着三个层次,即哲学观念、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层次。中西医学的一般观念和认识方法的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的第一个层次。西医的一般观念是机械人体现,把人视作...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思考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车离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王红漫几年来,学界强调了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研究,在传统的经典文献研究之外,普遍开展了现代实验研究。究竟中西医(按习惯说法简称现代医学为西医)两种基础理论是...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已成为一种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本文通过比较中西医学糖尿病的分型分期对治疗学的指导作用,探讨中西医结合更好地防治糖尿病的可行性。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针对个体的辩证论治。而西医强调群体化治疗并能迅速改善代谢紊乱,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有效地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走出中西医结合模式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汇通的实质是站在中医的立场理解西医、解释西医、评价西医;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则是站在西医及西方自然科学的立场理解中医、解释中医、评价中医。从表面看,目前的中西医结合与中西医汇通思路相反,但从深层看,两者并无本质区别。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模式与当年的中西医汇通一样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在我国医学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学术关系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学术关系(见图1):图1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学术关系和中西医结合在我国医学发展中的地位示意图11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存在“纵向”和“横向”两种类型的差别。“纵向”差别是指在科学发展进程上,中医学相对于现代医学有科?..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汇通的实质是站在中医的立场理解西医、解释西医、评价西医;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则是站在西医及西方自然科学的立场理解中医、解释中医、评价中医.从表面看,目前的中西医结合与中西医汇通思路相反,但从深层看,两者并无本质区别.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模式与当年的中西医汇通一样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9.
系统生物学——中西医结合的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系统生物学与中医理论在整体观、系统观、预测性和预防性医疗以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并分析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中医和现代医学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进行整合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系统生物学是中西医结合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系统生物学与中医理论在整体观、系统观、预测性和预防性医疗以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并分析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中医和现代医学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进行整合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系统生物学是中西医结合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辩病结合辩证的辨证论治方法,与现代医学认识疾病的思想非常近似,通过比较现代医学认识疾病思想与张仲景疾病认识概念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相似性,为研究<金匮要略>古代疾病与西医现代病的对应性结合、提高病证结合论治在临床的效验,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发展前景的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中西医结合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中西医的兼容问题,包括交叉兼容、中西互补、结合创新。目前,中西医结合面临着强大现代医学的挑战,及理论研究、中药现代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困难。能否处理好中西医的兼容问题及面临的困难,将直接影响到21世纪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统医学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以来,医疗秩序格局受到严峻的挑战,传统医学教育在指导思想上、教育理论上、实践及环境中人文精神严重缺失。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这是技术时代科学与人文严重分离的必然结果、中西医学内在冲突的必然反映、市场化过程中负面影响的衍生品。转变传统医学教育人文精神缺失这一走各的关键在于:医学教育中要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不断追求实现科学和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结合,积极引入价值观的建设和反思。  相似文献   

14.
贵刊1998年第9期发表了孙学刚、贾钰华二位老师之文《实用主义对中医学的消极影响》。笔者拜读以后感到有些问题要提出来,以就教于二位老师和广大读者。1 该文一开篇即声称“西方医学……迅速超过了中医,中医学……步履维艰”云云。笔者对此不敢认同。医学的任务是预防和治疗疾病以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从这个角度讲,中西医并无优劣之别。何况中西医是两套不同的知识体系,从认识论的角度讲也难分仲伯。至于说到发展,西学东渐以后,西医有个快速发展的过程。而中医自秦汉《内经》时期发展到今天大规模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也是处于…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叶高血压病主要差别是局部与整体的认识;中药、西药对不血压病的治疗各有所长;中、西医对高血压的研究均要立足于自力理论基础之上,中西医结合研究高血压病在病机病理、治疗原则、复方应用、个体差异、非药物治疗等方面有许多共通点,这些是中西医结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医概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是随着西医传入创立的新概念,是对中国传统汉族医学的简称,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水平,蕴涵着大量的医学经验,在文化和科学研究范式方面与现代医学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7.
中医科学化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任务。然而,50多年试图从物质的角度阐释中医理论的研究,并没有拉近中医和科学的距离。对科学的误读可能是其原因之一。通过不断的实践,实现自我纠错,是科学的核心价值观。因此,运用西医建立的临床论证方法,实现对中医理论的去伪存真,应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医政策的一面旗帜。然而 ,在新千年来到我们脚下的时候 ,却有不少人已不知道这面旗帜应该指向何方。自一个世纪前 ,针对中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中西医汇通学派的努力开始 ,可以说中西医结合的话题与实践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艰辛历程。特别是 2 0世纪5 0年代之后 ,在毛泽东倡导的中西医结合方针的引导下 ,我国的医学界已坚定地沿着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然而 ,一个多世纪的努力 ,不但没有产生大家所期望的结果 ,反而使人们对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更多的迷茫 ,即使在刚刚逝去的 2 0世纪最…  相似文献   

19.
中医科学化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任务.然而,50多年试图从物质的角度阐释中医理论的研究,并没有拉近中医和科学的距离.对科学的误读可能是其原因之一.通过不断的实践,实现自我纠错,是科学的核心价值观.因此,运用西医建立的临床论证方法,实现对中医理论的去伪存真,应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目前中西医争论的现状,分析了西医和中医的起源及发展过程,提出当现代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时,中医可为这种转变提供思想和方法的借鉴,认为西医与中医是世界性医学与地方性医学的关系,根据医学发展的规律,地方性医学最终将能融入世界性医学之中,但在相当长时间内两者还会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