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关于利用"循经感传"探讨经络实体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经络研究中,走过了一条十分壮观而曲折的道路.张先琳先生将这段历史归类为四个阶段[1],即寻找经络解剖结构、探讨循经感传、对已知"结构"未知"功能"的经络现象进行现代生理学研究、电磁驻波耗散结构与经络现象对应性研究.张先生的这一历史归类,是从近几年的研究进展提出来的.早在15年前,郭义先生就撰文探讨"经络研究四十年"[2,3],郭先生亦将40年经络研究里程归类为"四个区间",即经络形态学研究、经络生物电研究、循经感传研究、多学科交叉研究.本文重点讨论利用"循经感传"探讨经络实体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经络与经络现象研究是我国基础怀研究重大关键项目,国家攀登计划之一,它的启动与全实施,举世嘱目,过去与现在,过去与现在,对这一课题的立项、实施、思路与方向等迭有争议。本文作者持高等临床神经学观点,试从客观与全局的高度做一评述。  相似文献   

3.
重新认识经络:经络多元网络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新认识经络:经络多元网络模式大连医科大学(116027)蔡子微一、现代经络研究的误区经络研究,或称现代经络研究,始于一种经络现象,即感传现象的重新发现。无疑,这提示人们,《内经》所记载的经络并不是虚构,而且具有可观测性。人们带着这种惊喜开始了现代经...  相似文献   

4.
论经络研究的目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经络研究的目标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所(210029)徐斌一、目前经络研究目标的分析(一)经络研究的目标是阐明经络的实质。这种观点认为经络研究“最根本的问题是一定要找到经络的实质是什么”。[1]在这里经络的实质实际上是指经络的实物形态,持这种观点的...  相似文献   

5.
经络学说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古人通过对经络现象客观存在的解释,逐渐认识腧穴、经络,并发展为经络学说.应正确对待不同时期的古代传统文化对经络学说形成的影响,认真区别"经络"现象与经络学说,正确认识古代经络学说的精髓所在,还原古代经络学说的真正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经络实质的思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古人认识经络方法的综合分析,结合现代有关研究,论证了经络是古人在总结对人体生命现象多方面客观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古代哲学抽象所形成的理论路线图,而非一种独立的客观实体.肯定了腧穴-脏腑相关性的存在,否定了循经感传即经络的假说,并强调了研究人体体表-脏腑相关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以辩证唯物论指导中西医结合,其具体表现之一就是怎样运用辩证唯物论来指导经络的研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在我国的经络现象研究中,它体现为如下的十六字方略:“肯定现象,探索规律,提高疗效,阐明本质”。晚近发表的被称为“季五点”的“有关循经感传现象研究的5点看法”为世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经络是什么>中的经络定义与<内经>中经络概念的差异,提出了<经络是什么>的经络定义实质上是指经气通道的观点,认为经络研究不应是"翻译"古代文献的现代意义的研究,而应将古代科学思想提炼成现代意义上的科学问题,从现实的针灸临床出发,并以为针灸临床服务为目的,以阐明人体有机联系的过程和方式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辨证唯物论指导中西医结合,其具体表现之一就是怎样运用辩证唯物论来指导经络的研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在我国的经络现象研究中,它体现为如下的十六字方略:“肯定现象,探索规律,提高疗效,阐明本质”。晚近发表的被称为“季五点”的“有关循经感传现象研究的5点看法”为世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10.
北魏时期,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译出了世亲的《十地经论》。在译经过程中,由于思想上的见解不同,地论学派分为南北两派,即菩提流支到道宠的北道派和勒那摩提至慧光的南道派。地论北道派被摄论学派所吸收,而地论南道派的谱系则一直连绵至唐代华严宗成立为止。在摄论学传入北地以前,地论南北道派围绕阿黎耶识展开的论争,对中国华严宗法界缘起思想的产生具有深远影响。鉴于此,现就地论南北二派的真如(法性)依持说和阿黎耶依持说、真修作佛和缘修作佛、现有和当有,以及心识说等问题作一个总体回顾,以探究中国华严宗之核心思想——法界缘起说的渊源。  相似文献   

11.
<医学与哲学>2004年第10期上,中医研究评估栏目中所刊登的,严健民同志"关于利用‘循经感传'探讨经络实体的思考"和章晓东同志"经络实质的思辨"两篇文章,似乎有些踢开红旗闹革命的味道,他们的目的是要否定经络的客观存在,乃至否定整个中医的理论体系,反复研读,思绪万千,为了现代中医经络的前途和命运,有义务站出来与两位同志再谈经络.  相似文献   

12.
中医经络的实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经络的实质是什么?这虽是世界自然医学老大难的重要课题,但是用哲学的观点看,也是能揭示突破的"千古之谜".经络实质虽是个非常复杂的事物,但也是可以认识的.笔者从1979年至今20多年坚持经络研究,在哲学的指导下,经过发表50多篇研究论文,终于得到了中医经络的实质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统计学方法考察了各经络上腧穴与所属脏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经络上腧穴与所属脏腑的总体相关性较差,且各经络问差异显著,这与传统经络理论不符,因此,提出经络只是一种分类系统的假设.放弃现有的经络理论系统,建立更加完善的腧穴分类体系与针灸临床指导理论将是针灸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反复研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认为中医理论中有脏腑经络之气互藏理论.分别从五行互藏理论、寸口脉的临床应用、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及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的关系、各脏腑的功能发挥与脏腑经络之气的关系、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应用等五个方面探讨了脏腑经络之气是互藏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全息穴位系统和传统经络穴位系统关系的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穴位分布的全息律”(亦可称为“穴位的整体缩影式分布定律”)被发现以来,针灸医学界对由此而引起的一些问题的看法至今未能统一,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有些人对全息物生物医学与传统针灸学的边界关系,或者说没有弄清楚全息穴位系统与传统经络穴位系统之间的边界关系,其中有的人夸大了全息生物医学的理论作用,而这种情形恰好出现在传统经络学说没有获得重大实质性进展的困窘阶段,故而使另一部分人产生了一种偏袒心理:对理论上比较容易理解、接受,临床应用上更为简便、安全的全息生物医学的进一步研究,是否会对传统的经络学说和传统针灸学带来灾难性的冲击呢?这种心理的行为作用往往是抵制或消极对待全息生物医学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洛仑兹吸引子与中医经络──混沌理论与中医理论研究之二山东省威海市卫生防疫站(264200)于景琮山东省威海市卫生职工进修学校丁环玉十分模糊而又无规则的状态称为混沌,而对这些巨大系统的“紊乱”现象进行整体研究,则会发现惊人的规律性。这就是我们要引用的混...  相似文献   

17.
16世纪~19世纪,日本汉方医流派伴随着明清时期中日交流的愈加频繁而形成。后世派、古方派、折衷派与考证派在中日医家相互往来、医籍东传的基础之上创立并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同时各流派的代表医家大量汲取了中国医学思想,除当时中国盛行的金元四大家学说以及《伤寒论》研究之外,儒学思想以及清初的考据学对汉方医各流派医家同样影响颇深。日本医家在此之上创新研究,立著成书。日本医者秉承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使得流派不断丰富与完善,故而汉方医流派的形成也是日本确立其独特医学体系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日本安土桃山时代,曲直濑道三在吸收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特点创立了日本医学史上最初的"道三流后世派",汉方医学的体系与流派也由此开始建立.从"外史"角度,即文化、社会、政策等外在因素对汉方医学体系的最初形成及后世派发展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西晋咸宁~太康之际,在朝中执政的“竹林名士”扶植下,玄学贵“无”派滥觞,于元康~永嘉之际风靡士族上层社会,其学术思想为何晏王弼贵“无”论与阮籍嵇康“元气”自然论的融合,与崇“有”派政治上共济而学术上颉颃。贵“无”派具有政治团体与学术流派双重性质,是西晋后期的学术主流派而非政治当权派,但是永嘉南渡后,作为“中兴名士”的主体建立了东晋王朝,并对江左意识形态的玄学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现象学的角度疏理和分析《瑜伽师地论》关于时间结构的思想,并与胡塞尔现象学的时间结构进行简要的比较。瑜伽行派把客观时间还原为时间心识,它是一种属于心不相应行法的假有法,依于心识流中的种子流与现行流的生、住、异、灭四相而得以可能。四相显现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心识的灭相显现为过去,住、异二相显现为现在,生相显现为未来。时间心识具有三重三世的结构:种子三世、种现三世和现行三世。这三重三世是识体验的时间,是一种"能-所"相对的时间,是非本原的时间。瑜伽行派认为要超越识体验而进入智体验,智体验中的"离能-所"的时间才是本原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