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基因技术及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与冲动行为相关基因的存在,研究认为DA、5-HT、MAO等基因多态性与冲动行为有关,从而进一步认识到ODD与遗传因素有关且属于多基因遗传.对儿童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生物学机制及社会心理应激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进一步探讨ODD的发病机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基因技术及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与冲动行为相关基因的存在,研究认为DA、5-HT、MAO等基因多态性与冲动行为有关,从而进一步认识到ODD与遗传因素有关且属于多基因遗传。对儿童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生物学机制及社会心理应激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进一步探讨ODD的发病机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心理理论在社会交往中起着关键作用,其认知过程包括对自我和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断及预测下一步行为.心理理论在不同个体间具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部分归因于与心理理论相关的神经化学物质如多巴胺、五羟色胺、催产素、血管加压素等.来自不同群体的研究结果还发现,与这些神经化学物质有关的基因多态性,如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多巴胺D4受体基因、5-羟色胺受体基因、催产素受体基因等都与心理理论的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为基因诊断提出相关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个体可能存在的某些遗传特性和遗传疾病有关的基因进行测试。测试与筛查是同步的,筛查以测试为前提,测试的过程同时实现筛查的目的。基因测试与筛查包括生殖遗传检查、新生儿遗传检测、人口检测及公共卫生方面的预测性遗传检查等。概述自开展基因检测以来,全球已有近2 000种疾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提示患病风险,基因检测指导下的个性化用药等工作也有了很大进展,以基因检测为先导的一种新的医学形态正在形成。美国早在1996年  相似文献   

5.
反社会行为是受遗传与环境共同影响的不良行为。分子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发现,基因以基因多态性和DNA甲基化的方式影响脑结构、功能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产生和释放,进而影响反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本文从基因多态性和DNA甲基化两方面整理了5-HTT、MAOA、OXTR等8个候选基因与反社会行为的关联。并提出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讨基因、脑和神经递质对反社会行为的联合作用。同时,扩展多基因位点、基因多态性与DNA甲基化、积极环境与基因交互作用对反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以全面探索反社会行为发生的遗传基础,进而更加有效的预防反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6.
反社会行为是受遗传与环境共同影响的不良行为。分子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发现,基因以基因多态性和DNA甲基化的方式影响脑结构、功能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产生和释放,进而影响反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本文从基因多态性和DNA甲基化两方面整理了5-HTT、MAOA、OXTR等8个候选基因与反社会行为的关联。并提出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讨基因、脑和神经递质对反社会行为的联合作用。同时,扩展多基因位点、基因多态性与DNA甲基化、积极环境与基因交互作用对反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以全面探索反社会行为发生的遗传基础,进而更加有效的预防反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是自伤的高危人群,这与自伤的情绪管理功能密切相关。基于情绪管理视角,生物社会模型、回避体验模型和情绪管理模型分别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情绪管理在自伤发生中的核心地位。综合目前关于自伤的心理学及跨学科研究成果发现,青少年自伤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基因与脑等生物学因素、家庭与学校环境中的人际因素,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其中,基因、脑与家庭环境对青少年自伤的影响尤为关键。今后应在纵向研究、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以及脑成像技术融合等方面对自伤进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发病机制复杂。本文对可能的发病机制:遗传因素(包括ApoE基因、早老素-1和早老素-2基因,APP基因、α2巨球蛋白基因、TOMM40基因、COL25A1基因);Aβ代谢(合成、分解、转运);神经递质学说;自由基与氧化应激学说;金属离子学说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伴随着对单基因研究局限性的认识及对"遗传率缺失"的探索,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考察抑郁的多基因遗传机制的重要性。本研究对1052名汉族青少年(12.31±0.37, 50.2%女生)进行一年的追踪,采用多基因累加得分研究范式考察多巴胺系统基因与母亲教养行为对青少年抑郁的纵向影响及其作用模式。结果发现:(1)多基因累加得分和母亲消极教养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风险;(2)控制早期抑郁后,多基因累加得分与母亲积极、消极教养交互影响青少年抑郁,在低积极/高消极教养环境中,相比多基因累加得分较低的青少年,多基因累加得分较高的青少年抑郁水平更高;但是在高积极/低消极教养环境中,不同多基因累加得分的青少年抑郁水平无差异。该交互作用模式符合"素质-压力"模型。研究结果为抑郁的多基因遗传基础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0.
田相娟  王美萍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10):1583-1591
抑郁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遗传基础。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以及分子遗传技术的进步, 与神经可塑性有关的BDNF基因作为抑郁遗传学研究的候选基因日益受到关注。概观而言, 已有相关研究主要探查了BDNF基因与抑郁的直接关联, BDNF基因与其他基因对抑郁的交互作用, 以及环境因素对BDNF基因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然而, 研究结论尚存在分歧甚至相互矛盾。其原因包括研究设计、环境测量指标、抑郁测量方法与研究对象种族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未来研究可通过采用多基因–环境设计, 考察被试种族、性别和年龄的调节作用, 以及探究潜在的作用机制等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有关BDNF基因与抑郁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基因检测服务称为Direct-to-Consumer(DTC)基因检测。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序工作的完成,DTC基因检测服务行业逐渐发展起来,它的出现与人们日益提高的健康需要相适应。但与此同时,一些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也随之产生。对DTC基因检测的现状以及各国对其认可度进行阐述,剖析DTC基因检测存在的伦理问题,如隐私问题,有限的预测价值,检测信息的准确性,检测结果对受试者造成的负面心理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基因歧视和卫生保健资源的浪费等。  相似文献   

12.
利用基因检测结果来对员工进行差别待遇并不必然构成歧视,只有不合理、不公平的差别待遇才属于歧视,世界各国相关立法均普遍禁止在就业中进行基因歧视,但并未禁止雇主根据受雇人基因特征从事差别待遇.在我国,因就业而导致的基因歧视较为少见,对此研究也比较滞后,各国就业中基因歧视的实践和经验对我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禁止不公正、不合理的差别待遇,进一步防范因基因检测所导致的歧视问题,促进就业中基因歧视合理规制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基因检测服务称为Direct-to-Consumer (DTC)基因检测.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序工作的完成,DTC基因检测服务行业逐渐发展起来,它的出现与人们日益提高的健康需要相适应.但与此同时,一些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也随之产生.对DTC基因检测的现状以及各国对其认可度进行阐述,剖析DTC基因检测存在的伦理问题,如隐私问题,有限的预测价值,检测信息的准确性,检测结果对受试者造成的负面心理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基因歧视和卫生保健资源的浪费等.  相似文献   

14.
反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遗传学基础。MAOA基因是反社会行为的重要候选基因,该基因与环境对反社会行为具有交互作用,然而其内在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与情绪管理相关的脑区和神经回路,以及与工作记忆能力相关的脑区和神经回路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未来研究可从多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理论模型验证、脑结构与功能的中介作用等方面进一步深化MAOA基因与反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5.
“遗传与环境”的争论一直是创造力研究的核心问题, 但目前对于环境以及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对创造力影响的分子生物机制还未有研究涉及。近年来, 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兴起, 揭示影响心理行为的表观遗传机制现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作为环境与基因组之间的纽带, 表观遗传学研究为揭示环境以及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对创造力影响的分子生物机制提供了机遇。本研究以多巴胺相关基因、家庭环境以及两者对于创造力的交互作用为切入点, 对影响创造力的表观遗传机制进行考察, 并在此基础之上, 对环境以及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对创造力影响的分子生物机制进行探索。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对多巴胺相关基因甲基化模式与创造力关系的系统考察, 筛选出甲基化模式与创造力有关的基因; (2)对筛选出的基因, 进一步考察其甲基化模式在家庭环境及其遗传多态性与家庭环境交互作用对创造力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有助于揭示创造力的表观遗传机制, 深化关于遗传与环境对创造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Dkk(Dickkopf)是Wnt信号通路中重要的拮抗因子之一,通过与Wnt受体复合体LRP5/6结合来抑制Wnt信号通路.Dkk-1在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Paget病)、多种癌症、骨关节炎等疾病中都存在着异常表达并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对现有的Dkk-1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Dkk-1基因的研究意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刘铎  邵志芳 《心理科学》2006,29(1):231-232,213
随着基因科学的不断发展,对基因与人类心理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大量涌现。本文对此类研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列举了三个主要阶段。并提出了几点在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因专利触及人类的道德底线,危及人类的道德传统与基本信仰.基因专利保护带来了重重的伦理困境.这种伦理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基因专利侵犯了人的基因自主权、隐私权;第二,基因专利亵渎了人的最高价值与尊严,破坏了对生命的神圣信仰;第三,基因专利保护违背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9.
关于基因检测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在临床医学中出现了基因检测的新方法,它的临床应用带来了一些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基因检测中出现或有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进行基因检测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20.
抑郁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遗传学基础。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是抑郁的重要候选基因位点。目前有关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抑郁关系的研究主要采用单基因设计、单基因-环境设计以及多基因-环境设计。有资料显示负性情绪偏向及其相关脑区可能在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抑郁间起中介作用, 但具体机制仍有待探究。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考察被试的种族、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对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 并通过采用多基因-环境设计, 综合运用积极与消极环境指标等措施深入考察负性情绪偏向和相关脑区在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抑郁间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