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医学与哲学杂志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医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座谈会,于2007年3月18日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礼堂会议室举行。包括中医、西医、医学史、科技史、哲学、法律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20多人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健康报、人民网等全国21家媒体的记者应邀参加了座谈会。《医学与哲学》杂志主编、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杜治政在座谈会开始时,就组织这次座谈会的原由和目的做了说明,表示希望与会学者以学者的风范、心平气和地展开争论;协和医大出版社社长、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袁钟为会议致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王玉平在致辞中表示支持中医不同意见的争论,认为这种讨论有益于中医的发展;《医学与哲学》杂志副主编、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赵明杰就近几个月来关于中医的争论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从多元性理解和发展中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和反思 2 0世纪中医发展的风雨历程我们不难发现 ,中医发展一直笼罩在科学主义的光辉与阴影之中 ,并在不懈地追求医学一元主义的理想目标。科学主义视科学 (现代科学 )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用这种标准来理解、评价和发展中医 ,其结果必然将中医视为“非科学” ,而一切非科学的东西在科学主义的视域里是应被废除或改造的 ,于是便有了“废止中医”、“废医存药”、“中医科学化”等口号和主张 ,中医至今仍没有摆脱被质疑和改造的尴尬境地。医学一元主义与科学主义具有内在互补性 ,并“构成了 2 0世纪中国医学的一个主旋律”[1] 。医学一元主…  相似文献   

3.
一般而言,说中医是文化是从中医生存的文化背景而言,包括中医的思维特质、中医理论表述的方式、中医实践的方法以及中医与其他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等等。其实,任何一门医学刚开始都是地方性的,如中医、西医、印度吠陀医学、阿拉伯医学等,在这门医学产生之初,它与它生存的土壤密切相关,并受它所在环境的影响。作为整个大文化的一部分,这门医学文化是大文化中的次文化,就像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样。  相似文献   

4.
一般而言,说中医是文化是从中医生存的文化背景而言,包括中医的思维特质、中医理论表述的方式、中医实践的方法以及中医与其他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等等.其实,任何一门医学刚开始都是地方性的,如中医、西医、印度吠陀医学、阿拉伯医学等,在这门医学产生之初,它与它牛存的土壤密切相关,并受它所在环境的影响.作为整个大文化的一部分.这门医学文化是大文化中的次文化,就像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样.  相似文献   

5.
正"石大璞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近期在西安召开。此次研讨会由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陕西省科技期刊学会、《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编辑部、陕西省医学伦理学分会等单位共同主办。30多名学者及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院长宋虎杰主持了研讨会。第四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医学史研究范畴上海中医文献研究所(20003O)林功铮回顾中国医学史的研究,长期以来,都以中医药学发展史,作为中国医学史。早期的医学史著作,如陈邦贤的《中国医学史》、范行准的《中国医学史略》、李涛的《医学史纲》等,都只论述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史,其...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论争"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史与科技传播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作为近代我国内陆地区唯一一本主张中西医汇通的刊物,办刊于中西医论争高潮时期的《医学杂志》始终坚持通过融汇中西的方式将中医发扬光大的立场。它不仅从侧面生动记录了民国时期中西医对峙的激烈状况,再现了当时中医人士为医学发展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同时也使普通民众有了接触医学常识和理论以及了解医学发展的渠道,为中国早期的医学传播做出了贡献,也为中国近代医学文化的传播研究提供了典型案例和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8.
发展中医康复医学的若干思考内蒙古伊盟中医院(012000)周保国目前国际上,康复医学还在得到重视和发展,所以发展中医的康复医学势在必行。一、中医管理部门应组织有关专家,制订全国性的中医康复医学发展战略规划,通过系统发掘,全面整理历代有关中医康复医学的...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目前中西医争论的现状,分析了西医和中医的起源及发展过程,提出当现代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时,中医可为这种转变提供思想和方法的借鉴,认为西医与中医是世界性医学与地方性医学的关系,根据医学发展的规律,地方性医学最终将能融入世界性医学之中,但在相当长时间内两者还会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10.
20年内容尽在其中  任何领域一点即通  《医学与哲学》创刊于 1980年 4月 ,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亦是国内仅有的一本关于医学科学发展的理论探讨的综合性学术杂志 ;是一本品味高雅、学术性强、内容丰富的理论刊物。《医学与哲学》是国家级医学核心期刊和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创刊 2 0年来 ,《医学与哲学》以刊载有关医学领域的先进观点、思想、观念和价值等理论问题而著称。诸如医学模式、医学伦理学、卫生体制改革、医院管理学、心身医学、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临…  相似文献   

11.
中医概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是随着西医传入创立的新概念,是对中国传统汉族医学的简称,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水平,蕴涵着大量的医学经验,在文化和科学研究范式方面与现代医学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为了纪念1989年广州医学辩证法讲习班(700人)30周年,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2009年5月9日~10日由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联合在广州主办了"中医影响世界论坛第二次论坛",到会的有来自北京、湖南、安徽、河南等地的临床中医师,医学理论研究工作者、哲学家、政府管理人员,高校教师和研究生代表50余人,论坛共收到有关中医哲学、文化研究、政策研究等多学科的理论研究和社会调研论文20多篇,近13万字.  相似文献   

13.
宗教文化与中藏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于宗教而言 ,在其发展早期 ,深受宗教的影响。如果我们忽视了宗教这一层面的意义 ,就不能真正了解医学文化的所有精髓 ,尤其对于中国传统医学而言更是如此。在近代西方科技繁荣昌盛、普及全球之后 ,惟有中国传统医学仍然具有不衰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 ,人们又不断地以西方科学的目光与标准来审视、衡量、评价、要求、改造这惟一具有生命力的传统科学。研究与之产生、发展紧密相关的宗教文化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在传统医学知识上的有用见解。1 宗教文化与中医中国三种主要宗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中国三教”是道教、儒教和佛教。中医常用…  相似文献   

14.
对中医文化研究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中医文化研究的现状1 1 中医文化研究取得的成果1 1 1 收集整理了大量非医学典籍中有关中医药的内容[1] ,为继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素材与线索。1 1 2 对药物器械、技术方法、理论形式、思维逻辑、心态结构、价值观念等中医文化各层次内容与西方医学文化中相应的内容进行了大体上的比较 ,并在对两者作出一定价值评判的基础上 ,批判了中医科研工作中存在的或者将中西医理论概念简单对应 ,或者以西方医学为价值标准的研究倾向 ,肯定了中医学在疾病观、治疗观、用药方法等方面确实有契合生命特征的合理因素。1 1 3 对中医学与其他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15.
中医西传与翻译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的后半叶 ,中国传统医学不但在接受西方医学的挑战之后存活了下来 ,甚至还获致了相当的振兴与发展。尤其近 30年来针灸引起了国际医学研究界的注意 ,不但受到西方国家的医疗体系广为采用 ,更造成了研究的风潮。最近二三十年来 ,在西方科学化的医学达到史无前列的伟绩之际 ,中国传统医学与其他多样的“另类疗法”却还能在西方各国逐渐受到欢迎 ,是一种值得探讨的现象。不过就实际而言 ,西方人对中医的兴趣仍然只是一种边缘性的社会现象 ,中医医疗在大部分国家并未能获得国家或私人保险的给付 ,至于中医教育的施行 ,也仍以非大学级等的…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存在天然的缺陷.从哲学、理论、方法三个层次探讨中医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哲学与医学的界限不清、中医理论的保守性和完整性限制了临床实践等.认为中医的发展为中医固有的特点、方法及习惯所限制,人们应突破原有的限制,从新的角度去审视现代中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10月30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和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承办的"2016金陵医学哲学论坛"在南京隆重召开。论坛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宗明教授主持。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顾问孙慕义教授、副理事长何裕民教授、刘虹副教授、边林教授、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刘魁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  相似文献   

18.
依据美国国家针灸及中医(东方医学)资格审议委员会官网最新资料,对美国中医针灸执业资格及考试体系进行了全面介绍,其中涉及了执业资格证书的三种类别、申请者需要满足的四种学历资质、必须完成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及课时数、资格维持与继续教育以及五门必考科目的考试方式等内容。还就美国国家针灸及中医(东方医学)资格审议委员会体系中的师承制、第三方学历认证、考务委托、常态化机考以及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等对我国中医针灸教育和执业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医学防治瘟疫的艰难历程,是逐渐摆脱神学控制和纠缠从而产生科学认识的过程。古人对待疫情的办法,基本上是两种:一种是借神驱鬼,一种是使用医药。中国古代早期全社会都信仰神祇,认为大的疫病是天降灾祸,并以改进政治来回应上帝的批评和惩罚,同时探索治病的办法。尽管中医曾混于巫,但后来摆脱了巫术的控制,医疗实践才是中医的真正起源;历史上的瘟疫催生了医学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不断加深对瘟疫的认识,包括病因、传染性、预防和治疗药物等等,在现代抗疫过程中仍然发挥着作用。中国传统医学作为对两千年来医学实践的总结,经历了一个不断产生新学说、否定着旧的学说的过程,伴随的是鬼神巫祝因素越来越淡薄。  相似文献   

20.
宋代统治者高度重视医学,大量吸收有文化素养的儒生学医,"儒而知医"成为一种时尚,文人士大夫习医风气蔚然盛行,主要表现在:整理编撰方书,通晓中医之理,谙熟养生之道,记载医学史料等方面,这一现象的产生,不仅发展了中医学术理论,而且提高了医家人文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