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讨论会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于1988年5月16日至21日在西安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同北京和陕西的有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共38个单位共同发起举办的。会议的中心议题有两个:(一)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问题;(二)关于历史发展中的主客体问题。160多位同志与会,提供论文129篇。会议涉及的问题很多,因为本刊对有些问题已发过专文,这里仅就某些有新意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会议于1988年4月10—12日在长春举行。主要讨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社会历史过程中的主客体等问题。现将会议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问题一种看法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主体的多种生产关系并存的多元化结构。它在结构上是多元的,在根本性质上则是社会主义的。其结构要素主要有六: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中外合资的联合所有制;私人所有制(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的资本主义所有制。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伦理学研究会第五次年会于1987年12月11日至16日在三明市举行,会议认为,十三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我们学习、宣传、研究伦理学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道德结构,具有四个层次。最高层次是共产主义道德;第二个层次是该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即社会主义道德;第三层次是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最后一个层次是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每一高层次的道德都包括了较低一层次的道德的内容。道德层次不同,体现的道德境界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8月17——22日,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和广东、新疆、陕西、黑龙江、四川、贵州等省区社科联在乌鲁木齐市联合召开全国第四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术研讨会。会议着重讨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1987年7月13日至16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本刊编辑部联合召开小型讨论会,邀请在京的近30名理论工作者就历史过程的主客体问题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进行座谈。与会者在民主、活跃的气氛中就上述议题互相切磋、共同研讨。下面仅就历史过程主客体问题的讨论情况作一简要的综述。一、历史的主体和客体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国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仅在6、 7两个月内,北京、天津、上海、山西、江苏、陕西等省、市的一些学术单位都先后召开了专题讨论会;中宣部理论局也曾邀请首都部分理论工作者座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研究问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动态》编辑部于7月中旬就此问题联合召开了座谈会。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文章已达70多篇。目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正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涉及的问题比较广泛,现摘其要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的高度分析和把握政治问题,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明显特色。毛泽东从哲学的高度,研究和考察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还要经历许多阶段;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当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促使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较高一级阶段发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使革命的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化。  相似文献   

8.
一、1988年8月16日是广东哲学学会成立30周年,决定把纪念活动和召开年会结合起来。年会总的题目是: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的辩证法。二、为了开好年会,由广东哲学学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等八个单位联合召开六次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系列研讨会。主题分别是: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质的规  相似文献   

9.
这次会议于1987年8月17日至21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是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与广东、新疆、陕西、黑龙江、四川、贵州等省区的社联共同发起的,会议讨论的题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改革。来自全国的13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提供论文70篇。与会同志一致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的提出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重大成果,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大家围绕如何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总的题目展开了讨论。其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范畴的含  相似文献   

10.
作者首先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和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他反对下面几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而不能看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部分;另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部分,而不是社会学,最多只是社会学的一般理论的和方法论的基础;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之中包含有哲学方面和社会学方面。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哲学,同时又是社会学。他说:历史唯物主义正是作为关于社会的哲学科学,才能头一次科学地解决社会学的根本问题;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只有作为社会学的科学,才能解决社会发展的哲学问题。作者也谈到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和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他反对把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全部问题包括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领域内,而认为它们之间既有深刻的有机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其次,作者论述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意义。他说:具体社会学研究是发展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一种形式;没有具体社会学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就有变为由一些凝固的、固定不变的、脱离现实的概念和范畴组成的体系的危险。他说,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伟大的创举》都是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典范。他反对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的任何研究都称为具体社会学研究,而主张把社会研究和社会学研究区别开,认为具体社会学研究只是社会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再次,他阐述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他认为这样的对象包括:一、社会在向共产主义过渡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二、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组织的形式及其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组织成长为共产主义社会自治的过程;三、劳动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互关系的动向,首先是人的形成过程,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形成过程;四、家庭和日常生活关系;五、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活,科学在现代世界中的作用,宗教存在的原因和消除的条件,社会主义意识向共产主义意识过渡,等等。最后,他论述了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他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规律和原理,是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而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则包括提出假说、进行社会实验、填调查表、直接访问、研究私人文件、进行观察以及模拟、统计和数学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11.
由全国伦理学会、湖北省伦理学会、山东省伦理学会和武汉市伦理学会联合发起的社社主义初级阶段职业道德建设理论讨论会,于1987年11月19日至24日在武汉召开。这次讨论会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职业道德建设在整 个社会道德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多数代表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职业道德建设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中心和突破口。这不仅是因为社会道德中的原则、理想、规范总是要通过人们的职业道德从而转化为人们的行为,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因为人们大部分道德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等十五个单位联合召开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现实”理论问题讨论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于1986年5月6日至13日在安徽省屯溪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区的168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收到论文86篇。会议的主题是:历史唯物主义与改革;历史唯物主义与新技术革命。同志们认为,深入研究、阐明改革的理论基础,对于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改革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对于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与会者意见不大一致。有的认为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13.
“初级阶段的社会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不是一个概念。前者讲的是社会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实际发生作用的一切道德,既有社会主义道德,也有非社会主义道德;后者讲的是“初级阶段”占主导地位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不包含非社会主义道德。 “初级阶段”的社会道德是由多种类型的道德成分所构成的。笔者认为,“初级阶段”的社会道德起码有以下五种道德成分所构成:第一,居于最高层次的,代表未来方向的,并带有较浓厚理想色彩的共产主义道德。现实生活中那种“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思想和行为,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体现。在当前,共产主义道德是应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的,是先进分子和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自觉推进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 1 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研究的重心是如何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产生的问题,而非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及其一般趋势作出一些预见性、规范性而非经验性、实证性的论断。列宁根据新的实践,就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以及过渡时期所预示的未来社会发展的萌芽问题,提出了在落后的小农国家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某些独到见解。社会主义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哲学学会于1988年2月份先后召开两次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研讨会,着重探讨了初级阶段的社会结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时候,如何对社会进行科学管理,便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不难看出,解决这个问题的现实需要,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现实的需要,一定会比任何主观的兴趣和意愿都更有力地推动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985年6月15日至16日,吉林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在长春市召开专题学术讨论会。来自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省委党校等15个单位的30名代表,就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体系问题和历史唯物主义与改革两个专题进行了讨论。会议首先讨论了历史唯物主义起点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劳动,因为社会是从自然发展来的,历史的起点必然是人和自然的矛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建设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事实陈瑛江泽民同志今年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突出地提到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重要论断,不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而且也为我国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篇名后括号内为作者或主编者姓名)一、学术论文类一够奖:略论“生产力标准”及其在我国初级阶段的应用(邹永图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人的问题(柯木火)二等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何梓馄试论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超前性(高齐云)珠江二角洲新的人格群体与人的现代化(陈镇宏)略论社会主义社会稳定、改革与发展的辩证法(苏世景邹永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体观念的特点(刘卓红)从广东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价值观的关系(黄春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几点认识(余少波)三等奖: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四个观点”□湖南省副省长唐之享●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需要包括宗教界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